分享
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输穴治疗偏头痛验案一则_尤少斌.pdf
下载文档

ID:2328183

大小:1.41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迎 气口 指导 针刺 五输穴 治疗 偏头痛 一则 尤少斌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4卷第3期 Chinese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3,Vol.14No.3理 论 研 究辨证思路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输穴治疗偏头痛验案一则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输穴治疗偏头痛验案一则尤少斌1,周文强2(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泉州市中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摘摘要要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的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原发性痛症,对患者日常生活乃至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可用于该病的对症药物存在局限性,而在非药物治疗手段里,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的针灸疗法得到了广泛认可。周文强主任在临床上运用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输穴治疗各类痛症颇有成就,笔者在门诊跟师期间采用该法治疗偏头痛行之有效,现将1则临床验案记录如下,以供参考与推广。关键词关键词 人迎气口脉;针刺;五输穴;偏头痛;验案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R R245245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 B B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 10081008-18791879(20232023)0303-00690069-0303DOIDOI:1010.1978719787/j/j.issnissn.10081008-18791879.20232023.0303.018018A case of Migrain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t TheA case of Migrain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t The Wushu Acupoi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Renying Qikou Pulses MethodWushu Acupoi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Renying Qikou Pulses MethodYOU Shao-bin1,ZHOU Wen-qiang2(1.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Fujian 350122;2.Quan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Quanzhou Fujian 362000)AbstractAbstractMigraine is a common primary pain disorder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disability with unclear pathogenesis,causing great disturbance to patients daily life and even health.Among the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acupuncture,which has low adverse effects and high safety,has beenwidely recognized.Director Zhou Wenqiang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various pains by using the Renying Qikou pulsemethod to guide the acupuncture of the Wushu acupoints.KeywordsKeywordsRenying Qikou pulse;Acupuncture;Wushu acupoints;Migraine;Experience case偏头痛是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患者通常会以各种诱因引起反复发作的单侧头部搏动性头痛,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晕眩、畏光等症状1。当前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不完全明确,有研究认为2,偏头痛出现搏动性头痛的症状可能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激活有相关性,其激活后增加了血管通透性,出现了一些渗出物诱发了无菌性炎症,由此产生了痛感。现阶段偏头痛的治疗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治疗。然而很大一部分患者或依从性差,或滥用镇痛药,或不良反应明显,或出现耐药性,且能够提供给儿童、妊娠女性、心血管病等高危人群使用的药物也颇有局限。因此,针对偏头痛的非药物防治方法应当引起重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方案在防治偏头痛中亦广受青睐,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的特点,比西药治疗相比更易受患者接受。在中医学里,“偏头痛”这一正式病名的首次提出是在 东垣十书 里,“脑风”、“偏头风”、“头痛”等称呼亦是指代或包含该病,其证型大致分为肝阳上亢型、瘀血阻络型、痰瘀互结型、痰湿蕴结型几种3,常用方药包括川芎茶调散、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吴茱萸汤、散偏汤等4。临床研究表明5-9,依据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偏头痛确有成效。而针灸作为中医药里的非药物疗法的代表,有高效便捷、无副作用的独特优势,已经被世卫组织列入了治疗本病的推荐疗法之一10。黄帝内经 中确立了偏头痛最早的针刺原则和治疗方案,即“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为后世辨证取经奠定了理论基础。泉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医师周文强主任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张永树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张教授在临床施治过程中尤为注重整体观念和经络辨证,他认为针刺不仅仅是疏通经络,而是要把脏腑、经络联系起来,审证求因,进而整体通调人体的阴阳以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周老师在多年的针灸临床中继承和发扬张教授“养阳育阴”、“经络辨证”等学术思想,认为针灸治病不能盲目定势、死板取穴,而应当深入体会灵枢经的内涵,善用人迎气口脉来进行辨经。周老师运用该脉法,于五输穴中选穴并施针行补泻手法,在门诊中灵活应用于各类急慢性痛症及疑难杂症,疗效甚佳,广受好评,笔者跟随周老师学习过程中运用该法治疗偏头痛,效果立竿见影,现将某1病例诊治过程陈列如下,为针刺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尤少斌(1996-),男,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神经、运动系统疾病的针推防治和康复研究。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周文强(1968-),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神经、运动系统疾病的针推防治和康复研究。69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年第14卷治疗偏头痛提供一种独特的思路。1 1病例资料病例资料患者苏某,男,26岁,以“反复左侧头痛1年余,加剧1天”为主诉就诊我院门诊。患者诉每因睡眠不足、情志不舒、阴雨节气时头痛难忍,发作时自觉左侧头部有血管搏动感,按之痛甚,头晕目眩、恶心欲呕,曾多次自行服用布洛芬等镇痛药缓解疼痛,但仍反复发作,实验室血象及颅脑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辰下症:患者左额角及颞部疼痛,口苦口干,纳少寐差,二便尚调。舌象:舌质偏暗,舌苔厚腻。脉象:左手关前一分脉大于右手,关前一分脉与关脉大小几无差别,脉率稍快。门诊初步诊断为偏头痛(痰湿淤阻证),按人迎气口脉法理论可推导出此时患者太阳经气过亢、少阴经气不足,即“病在太阳经”。故针刺治疗上应先补少阴经气,再泻太阳经气,选取手少阴经的少府穴、神门穴,手太阳经的阳谷穴,少府穴、神门穴行补法,阳谷穴行泻法,行针气至后再查脉象,发现两侧关前一分脉的大小差别减少,脉率下降,脉象较前和缓,患者诉左侧头痛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有头部血管搏动感,予选取足少阴经的然谷穴、太溪穴行补法,足太阳经的昆仑穴行泻法,留针30min,中途每间隔10分钟行针1次。治疗结束后患者当日已无头痛症状,次日患者偏头痛再发,予继续按该针法选经选穴行补泻手法,每日针刺1次,持续治疗1周,1个月后随访患者表示偏头痛未曾再发。2 2按语按语历代中医医家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看法不尽相同,总结各家观点不外乎归于外感和内伤两大主因。孙思邈认为“诸风乘虚经”是其根本;圣济总录 提到该病起于经气虚衰导致入侵的风邪“客于阳经”,集聚在一边,故出现偏侧头痛;而朱丹溪则言“属痰者多”,另夹杂有热、风和血虚;明代亦有医家认为与“读书用心,目劳细视,经络虚损”关系密切。但大多数医家认为偏头痛以肝阳上亢为主要病机,多选取少阳经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本病案患者按人迎气口脉法诊得其病机为少阴经气虚衰而太阳经亢盛,致使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利所致,故应补阴精以充阴液、制阳盛,泻太阳以疏气机、和气血。如按本脉法得出的所病经脉与传统教材中的病因病机不同,周师认为应以当前所呈现的脉象为实况,且每次治疗须重新诊脉,不可拘泥于某经某穴,重在通过补泻手法使脉象和缓,大小尽量趋于一致,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3 3讨论讨论关于人迎气口脉法的理解。黄帝内经 中提到:“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中医辨证论治,总纲即是先辨别阴阳,这是诊病的基础,而通过诊察人迎气口脉的大小,就能迅速准确的判断阴阳的虚实盛衰。古书云:“察脉必以人迎、气口分内外伤之因者,乃学诊脉之要道也。”不无道理。在人迎脉的具体位置上,历代医家亦有争论,缘由是现存内经版本中描述“人迎”位于颈部,用现代解剖来讲是颈动脉搏动处,即足阳明经人迎穴的所在点,脉经 中却提到“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周老师通过大量临床经验、查阅经典理论并结合现代临床解剖知识,认为人迎气口脉位于手腕部更符合内经本意,这并不是内经出现了错误,而是形同“带脉”、“带脉穴”一样同名歧义导致的误解。人迎气口脉具体位置应是在关前一分处(近端腕横纹到桡骨茎突长度为一寸,稍过桡骨茎突一分即是)。通过对比左右两手人迎气口脉的脉象大小,左手脉大于右手就可定位病在阳经,左手脉小于右手则说明病在阴经。辨析阴阳盛衰后,如何定位到具体所主经脉?内经中给出了详解:“人迎脉盛一倍于寸口,则病在少阳,二倍则病在太阳,三倍则病在阳明寸口脉盛一倍于人迎,则病在厥阴,二倍则病在少阴,三倍则病在太阴。”周老师通过临床反复实践验证,提出可以通过对比关前一分脉与关脉的大小来衡量内经所提到的“倍数”:如果关前一分脉象较大,则病位在阳明经或太阴经;如果关脉较大,病位在少阳经或厥阴经;如果二者大体相同,病位在太阳经或少阴经。此脉法看似简单,仅定位在一经,其实并非忽视了疾病症状的复杂性和病机的多样性,而是删繁就简,抛开迷雾,直入本质,更加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关于选穴。周师通常选用五输穴,行补法的穴位选井、荥、输穴,行泻法则选经、合穴,补二泻一。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认为按照“井主身下满,荥主身热”的理论以及经验效穴,误以为井、荥穴一般用在急症热证,应以泻法为主,实则不然。五输穴理论与标本根结理论一样,属于古代经络发展史上经脉向心性模式理论的范畴,与主流的十二经脉如环无端的循环模式有所区别。该模式下的各条经均起于手足的腕踝部,每条经脉的脉口亦在此处,与人迎气口脉法不谋而合。按五输穴理论的理解,经气从泉眼即井穴始发,沿荥、输、经、合穴汇集流注成海,故宜补入源头,泻其合流。行针过后,复诊患者脉象,如若脉象趋于平和,大小趋于一致,说明此时患者气机调畅、阴阳平衡,症状往往很快消除,如若脉象变化甚微,或是医者脉诊感受脉象出错,或是疾病过于顽固,可加强补泻,予加刺三焦经调节气机,常有奇效。在这里又有一个得气的问题。现今我们通常以患者的酸麻胀痛感来评判得气与否,实际上这是元明清后才有的说法,在内经里判断是否气至,多是以医者的指下感觉为标准。指下感觉除了感受手里针下的感觉外,还有行针前后诊脉的感觉,正如内经所说:“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脉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下转第下转第7373页页)70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4卷第3期 Chinese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3,Vol.14No.32020年 10月 20日二诊:经上述治疗后,患者头痛较前缓解,发作频次减少,睡眠有所改善。因吹风后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痰黄,舌红苔黄,脉弦细。针刺减行间,加大椎、曲池(双侧),行捻转泻法。治疗7次。2020年 10月 28日三诊:患者自述诸症消失,头痛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