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浅析作品《石瓢》的紫砂工艺_吴曙明.pdf
下载文档

ID:2328017

大小:1.86MB

页数: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石瓢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 浅析 作品 紫砂 工艺 吴曙明
141CERAMICS SCIENCE&ART140PURPLE CLAY紫砂专题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浅析作品石瓢的紫砂工艺紫砂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有着典型古典风韵的艺术工艺。紫砂艺术与一些高雅的艺术不同,它非常接地气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做到了真正的雅俗共赏。阳羡茗壶系中有言:“壶若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闇然之光,入手可鉴,此为书房雅供。”可见,无论是线下生活,还是书房雅供,紫砂壶都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体验。欣赏一把紫砂壶,不单单是从其艺术的角度鉴赏,还可以从其实用性上进行品鉴。紫砂壶有着严谨的制作工艺,因此其每个结构部位都处在一套完整的体系之中,来保证严密性。每一把紫砂壶都遵守着三点一线的规则,即壶嘴、壶钮、壶把三点一线,保证紫砂壶的气密性与出水性。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紫砂壶,就存在着更多的风格。紫砂壶的造型不受限制,从经典款式到富有创新意味的创新之作,每一把紫砂壶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如今,文化要素在紫砂壶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随着人们对文化精神的重视,紫砂壶也越来越多地与历史、传统文化或是诗词歌赋这些具有文化底蕴的内容相结合,呈现出更具传承内涵的韵味。“石瓢”是名副其实的经典壶型,早在宋朝便有记载。“石瓢”最早又被称作是“石铫”,相传是由苏东坡所创。苏东坡尤爱喝茶,为了喝茶方便,其将金属制的茶具改成石制,这便有了石瓢壶的原型。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为了增添壶的实用性,紫砂艺人在无数次的实验中将壶的重心一次次调整,将壶的结构也转变成最符合人体工学的造型,让紫砂壶成为一件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的工艺品。质朴、典雅、端庄渐渐成为了石瓢壶的标签。在这件作品石瓢中,笔者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将壶口放大,弱化壶身的凌厉线条,以柔和之美建构起整件作品,使其更具有实用性。虽然石瓢壶的造型十分经典,并且流传已久,但是每一位紫砂艺人在进行经典的再创作时,总会或多或少地融入自己的巧思,让作品更符合自己的创作风格,并且融入时代的特色,让紫砂壶融合个人的创作风格与时代风格。从造型上看,此壶是典型的上窄下宽的三角形结构。圆器的柔和之美在此壶中得到优美的呈现。作品的泥料红润,将古典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泥料的质感尤为细腻,因此在视觉上显得温润油亮,散发出细细的光泽感。小巧的壶身显得格外精神,虽然简约,但是却有一种内敛谦逊的低调之美。壶身是上窄下宽的设计,体现出“石瓢”三角形的标志性结构。这样的壶体结构也十分的稳定,日常使用起来可以更为放心,体现绝佳的实用性。壶身的线条都十分的柔和,每一根线条都恰到好处地衔接。壶底镶嵌着三只驻足,圆润而小巧,隐藏在壶底,看起来精致又平稳。圆形的壶盖比壶口稍大,与壶身的比例协调。采用了桥状的壶钮,弧度精巧,看起来简约别致。直流的壶嘴十分挺拔,环形的倒把展现“石瓢”独有的风味。壶身笔者采用了陶刻的艺术手法,寥寥几笔,就将一只秃鹫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壶上。紫砂陶刻与中国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却比单纯的画多了几分力度与魄力,展现出刀石间不被岁月埋没的坚硬痕迹。紫砂壶与陶刻的契合度永远为作品增添了不少动人的魅力,就如作品石瓢,灵活的线条,生动的画作,让作品呈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作品石瓢的魅力在于对传统器型做出了些许创新。“石瓢”向来为人们所爱,但是紫砂名家在复刻这件作品的时候往往也会融入自己的思考,子治石瓢、景舟石瓢等都是具有个人风格特色的紫砂作品。这也是紫砂壶的魅力所在,在经典的作品上加入崭新的创意,使其以更具生命力的方式传承下去,才是对经典最好的致敬。笔者认为,紫砂艺术的传承需要紫砂艺人们真正对作品有自己的解读,让作品的精、气、神表现出来,这样才是对一件作品真正意义的创作。就比如经典的石瓢器型,展现出不一样的气韵,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也是紫砂艺术多元化的体现。作品石瓢在造型设计上做出了创新。作品保留了“石瓢壶”的经典造型特征,在块面的转折上更为柔和圆润,体现出圆器的典型特征。此壶采用陶刻的艺术手法,在装饰上融合了绘画的风格,展现出一件更为精致的紫砂壶作品。吴曙明CERAMICS SCIENCE&ART【摘 要】紫砂壶的受众十分广泛,从平民百姓,到文人雅士都对紫砂壶有着青睐之情。最初,紫砂壶以使用价值为主,作为一件实用的茶具,其泡茶味香,隔夜不馊,并且使用起来十分趁手。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紫砂艺术的价值也成为了实用与艺术的统一体。人们开始注重紫砂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整体上看作品石瓢,其在造型设计与装饰上都做了些许的创新。本文将从紫砂工艺的角度来分析作品石瓢的艺术美感。【关键词】紫砂壶;石瓢;工艺;文化内涵论紫砂梅花水洗的陶刻艺术和人文雅韵随着人们对饮茶健康的重视和茶文化的推广,紫砂壶作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的饮茶利器,成为我们茶座之上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当我们对紫砂有了更为熟悉和深刻的理解之后,紫砂杂玩类型的器具也逐渐地出现在生活之中,特别是在文房之中常用的水洗,就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常用的一种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之外,最大的艺术魅力恰恰是“无用之用”,一般这类型的小雅器都会采用一些名贵的材料,诸如玉石、陶瓷等等,为文房之中增加更多的把玩趣味和人文雅韵。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梅花水洗采用了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中比较常见的器型,以紫砂为胎体,在上面用陶刻的形式来展示梅花的姿态,二者的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也非常符合文房用品的氛围感,可以让我们在读书、写字的空隙,把玩欣赏,陶冶情操。此水洗大致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面是一个盘子的形态,最大的功能就是盛水,中间的棱线清晰可见,刚劲有力,上面一部分则是包裹性更好的弧面,优雅地起到了聚拢的作用,边缘的包边处理,则和紫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上下两部分的结合过渡自然流畅,在红润的紫砂质感的加持之下,带给我们一种暖日融融的艺术体验。这件水洗最为点睛的地方还在于梅花的陶刻装饰,老树虬枝的枝干上面,梅花点点地透过淡淡的墨痕,层次感清晰,仿佛散发出阵阵的清香,让整个书房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作者在进行陶刻装饰的时候,并没有简单地随意布局,而是通过弧面的处理,最大程度地把梅花的那种特质和陶刻的肌理感呈现在我们眼前。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梅花水洗,紫砂泥料的质感在作者的手中展示得淋漓尽致,再加上陶刻装饰的锦上添花,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常见的意象梅花的姿态颇为老道地运用其上,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和人文味道,也是紫砂水洗所具备的功能和作用之一,有一种“红袖添香”的味道在其中,也把我们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艺术审美传递出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在这样励志的对联诗句激励之下,我们国人对梅花的印象总是带有一种向上的正能量,其实,梅花最大的乐趣在于“赏梅”,在古代的传奇故事之中,关于梅花的描写不胜枚举,从唐代大诗人孟浩在寒冷的雪天“踏雪寻梅”,到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描绘,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的震撼,都让我们对梅花的人文雅韵和精神寄托有着全面和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对于宜兴的紫砂艺人来说,以梅为形设计制作了许多的艺术作品,无论是用来饮茶还是周边的装饰,都能够把我们国人的那种气度和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注入一枝枝梅花之中,体现了东方智慧的包罗万象。紫砂陶刻以梅为创作的灵感,出现在各种各样的作品之中,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梅花水洗正是把我们文房之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水洗作为载体,采用了精工陶刻的手法,再现了梅花的姿态,在展示作者艺术审美的同时,把紫砂陶刻的人文雅韵以及带给我们的那种视觉震撼传递给广大的紫砂爱好者。这样一件小小的作品可以让梅花那种清瘦矍铄的意境充满整个书房之中,为我们的创作提供良好的氛围。紫砂陶刻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技法,在紫砂的发展过程之中,通过人文雅士的参与而大放光芒,从“曼生十八式”、“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等等器型之中,紫砂陶刻的铭文或者图画的装饰都起到了画龙点睛、表达胸襟、展示风土人情的作用,正是在充满江南韵味和赏玩雅趣的基础之上,紫砂陶刻的发展结合了时代发展的特征,满足了我们广大紫砂爱好者的不同需求。吴一唯【摘 要】水洗作为文房用品,最大的艺术魅力恰恰是“无用之用”,一般这类型的小雅器都会采用一些名贵的材料,诸如玉石、陶瓷等等,为文房之中增加更多的把玩趣味和人文雅韵。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梅花水洗,紫砂泥料的质感在作者的手中展示得淋漓尽致,再加上陶刻装饰的锦上添花,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常见的意象梅花的姿态颇为老道地运用其上,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和人文味道,也把我们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艺术审美传递出来。【关键词】紫砂艺术;梅花水洗;陶刻艺术;人文雅韵一、作品石瓢的造型韵味二、作品石瓢的艺术内涵三、结语【参考文献】1 戴敏.月下有梅茶当酒浅谈紫砂“寒梅”的创作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0(10):135.2 张雪军.浅谈紫砂花瓶的陶刻装饰艺术以梅兰竹菊四方千筒为例J.江苏陶瓷,2019(11):115.结 语DOI:10.13212/ki.csa.2023.01.05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