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登高
融通
整合
小初高异学段
课异构
实践
探索
马振伟
/202301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更新,融通与整合的方法在教育中被广泛地讨论和探索着,教改“双新”时代的到来也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即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达成。小初高不同学段同上登高的课堂实践,说明融通与整合这一教育理念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学段虽异,育人本质相同,融通与整合是实现人发展的连续性、知识的渐进性、核心素养的成长性的必然要求。关键词:融通与整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登高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289(2023)01-0048-04马振伟,梁愿融通与整合:小初高异学段登高同课异构实践探索在语文教育中,运用融通与整合的教育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帮助,能让不同学段的学生接受不同而又逐层演进的语文教育,进而强化不同阶段的核心素养和学段联系,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方法。一、蕴蓄:“双新”背景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路径(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双新”是教改的一系列系统化措施,涉及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教学方式、新评价机制和新高考(中考)等几个方面,强调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促使学校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维度进行内源性变革。在“双新”背景下,教育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变化,如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成绩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素养和能力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就是要保证学生能够积累足够多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双新”背景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体现在多样性和应用性上。首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学生不仅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掌握大量的课外常识,丰富自己的语言内容,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其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性就体现在学生日常的交流中,如果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交流中,能把所学的成语名言或诗句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可以发现、鉴赏、创造美,也只有这样才算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施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着时代和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所以教师也需要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不断探索,结学科教学探究之路48/202301合时代与教育的要求,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去探索核心素养的落地方法。语文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实施阶段是重要的一个步骤,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探索的教学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学模式中,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如信息技术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借鉴经验,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原则,并且要符合“双新”的策略要求,这样才能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顺利发展。二、淬炼:基于小初高融通与整合的课堂实践小初高三个学段的老师同上杜甫的登高,共同探索实践贯通式、融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直观的印象、体验和感受,启发和引领中小学生感悟杜诗、热爱杜诗、研究杜诗。(一)小学登高深深的话,浅浅地说出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登高在小学三年级该怎样教?没有教材、教参该怎样教?孩子们连字词都认不全该怎样教?复杂难懂的诗意该怎样教?动荡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凄惨的身世又该怎么教呢?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小学执教团队始终认为,必须要躬耕于小学语文课堂,寻找理论依据,落实“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基于课标和学情,梁老师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了课堂学习单。教学过程中,首先从杜甫绝句入题,入草堂,看资料,带着孩子们“识诗人”;然后从读准生字到读通诗歌,从不同层次去“读诗歌”;接着紧扣一个“悲”字,从知“悲”情到想“悲”景,带领孩子们“入诗境”;最后体会登高“一春一喜,一秋一悲”情景交融的写法,初步“悟写法”。整堂课逐层递进,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诗歌中文字的古典意趣。这堂课让教师学习到了语文教学在学段模糊中如何走向学段教学的精准定位,在强调熏陶感悟中如何走向学科理性,在“贪多求深”中如何走向学科内容的恰切与适宜,在自我的天地中走向多方资源的融合。(二)初中登高深深的情,慢慢地悟初中阶段的语文下承小学上启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文本解读和理解能力,同时对文本的深入细读和审美感悟还有所欠缺。就杜诗学习而言,学生已经学过江南逢李龟年望岳春望月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忆舍弟等作品,此学段的教学一方面应具有引导学生树立崇高志向的理想主义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则指向培养真性情、正能量、大境界的人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在杜诗的涵泳理解中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基于此,向老师以回忆与登高有关的诗导入,带领学生走近杜甫,品读登高。在教学时,向老师巧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佳句“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抓住“杜甫在什么地方睹物”“杜甫在什么处境下兴情”两个主要问题,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读、品、赏、悟中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悟情感,让学生在文字的咀嚼中品味语言的魅力,在意象的品鉴中感悟情感的传达,在文本的探讨中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三)高中登高深深的美,层层地审学段教学必然要契合学段学情,唯其如此,教学才可能真正落地生根、扎实有效。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杜甫更是常客,人教版教材必修三选入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三首,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则收录了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四首。高中有别于小学和初中,学生对杜甫和杜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语言感知和思维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水平,更应该多关注“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理解和传承”核心素养的达成。马老师便以为杜甫草堂中的杜甫拟写关键词的活动导入,使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紧接着借助梁启超对杜甫“写情圣手”的评价进行深度分析,以“情”初探文本的诗境与情感,以“写”再探文本情感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以“圣”深入剖析杜甫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极丰富”“极真实”“极深刻”学科教学探究之路49/202301“极熟练”的,最后在学生进行深度鉴赏之后,教师引入叶嘉莹“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之说,启发学生寻找、确定、表达自己的独特的审美见解。整堂课以梁启超“写情圣手”的评价串联始终,让学生在深入仔细的文本解读中建构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价值,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深化与升华。三、观远:融通与整合的前行视野不同的学段以及教学内容模式都是不同的,而要想将不同的学段教学融通与整合到一起,就一定要重构与探索其中的理论。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想将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育融合到一起,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之中的共同点,然后再根据这一共同点设计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而探索共同点与设计的过程就是理论重构与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去进行这一系列的思考与设计。(一)分学段教学背景下,融通与整合的理论重构与探索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习惯等方面有自己的发展特点,有效的教育理当遵循这些特点,但纵向来看,不同学段的受教育主体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的更好的全面的身心发展,简单地说,学段特点虽不同,育人本质则相同,如何纵向实现人发展的连续性、知识的渐进性和核心素养的成长性,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1.人发展的连续性人的发展各有阶段目标并有复杂的渐进性、连续性,只有正视并清晰认识遵循这种渐进性、连续性,才能更好地回归育人本质,更好地实现受教育主体的全面发展。小学是人生学习的启蒙阶段,相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启蒙,更应该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与培养,并初步培养学生的母语情怀,沉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初中则是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既要引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又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实现思想情感的升华提高;高中阶段则要着眼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学生在语言思想表达与运用能力层级上的掌握与突破,并为大学学习构建起良好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素养。2.知识的渐进性学科知识具有累积性,其难度和广度是递增的,设置好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适应的课程难度和梯度是学段有效教学的前提。就语文学科而言,小学阶段在知识性上应以学习生字词为主,掌握常见字的音形意,掌握文章阅读的基本方法和常见的写作思路,培养建构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初中则要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深化对重点及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深刻感受作者的情感,并能理解、掌握和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高中阶段的语文则要感悟认知语言及文化的魅力,并在这种感悟认知中建构起自己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激发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兴趣、热情。3.核心素养的成长性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有着漫长而复杂的成长过程,它需要不同学段分阶段实施培养并最终形成融通与整合。小学是启蒙阶段,需从“语言建构与运用”着手并向后渗透;初中是过渡阶段,要串联前后,在语言与思维层面持续发力,并建构初步的审美与文化理解能力;高中则要以语言与思维层面的素养为基础,全面强化审美与文化层面的理解领悟能力,并建构起自己独特的观点和价值。(二)融通与整合的未来发展思考本质上来说,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知识与能力的融通整合过程,横向看是各学科的紧密配合,纵向看是各学段的逐层递进,诚如本次活动所展示的,不同学段的同课异构是实现这种融通与整合的有效方式。同课异构是指不同老师对同一节课进行讲述学科教学探究之路50/202301展示,它既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展示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以及课堂架构,也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对同一篇课文的深度剖析和挖掘,具有较高的研讨价值和意义。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同课异构基本是各学段各年级间的同课异构,而跨年级甚至跨学段的同课异构则极为稀少,这就无法真正实现学段间的融通与整合。以本次活动为例,小学梁老师的登高课按照“读通诗歌读出节奏读懂诗意”的逻辑循序渐进,以情境营造来引导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诗歌的审美世界;初中向老师的登高重在引导学生从“睹物”的角度来关注诗中景物的不同审美特质,在整体把握意象特征的基础上还原文本审美情境,同时借助名家评价,将已有的审美认知导向更深境界,使学生对于登高有了更深广透彻的审美感受和切身理解;高中马老师的登高则借助梁启超的“写情圣手”的评价,倡导“像专家一样思考”,引领学生细读文本,在细读中构建自己的审美能力。不同学段的登高课既要契合学段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要在不同学段上实现知识素养的融通与整合,这本是一次有益的实践。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强调,要“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可见,学段间的融通与整合已经进入国家教育的顶层设计视野,而如何真正实现不同学段的融通与整合,实践永无止境,这是每一个教育人的心声与实践。综上所述,将融通与整合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这不仅与现阶段的前沿教学理念有着共通之处,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和进阶路径,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的未来发展能够更加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笔者所论,不揣浅陋,挂一漏万,要真正实现学科的融通与整合,还需要语文人的不断探索与努力。参考文献:1张维萍.整合融通,构建新境界小学语文“1+x”文言文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10):3338.2徐健芳.单元整合步步为营读写融通叙事类课文单元组合教学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17,(12):45-46.3张惠霞.优化与微课教学融通整合的古诗文教学课堂J.中华少年,2017,(13):75-76.4李金红.“小初高一体化”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2):21-24.5邱棵.刍议高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