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作业七李清照词两首含解析(人教版)必修4.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宋词 作业 七李清照词两首含 解析 人教版 必修
李清照词两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薄雾(bó)        薄被(báo) 日薄西山(bó) 厚古薄今(bó) B.把关(bǎ) 刀把(bà) 把守门户(bǎ) 把酒言欢(bǎ) C.将领(jiànɡ) 将息(jiānɡ) 将门虎子(jiànɡ) 将进酒(jiānɡ) D.堆积(duī) 戚戚(qī) 乍暖还寒(zhà) 玉枕纱厨(zhěn) 答案 C 解析 “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ɡ。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淡酒 名信片 冷冷清清 梧桐细雨 B.薄雾 重阳节 瑞恼金兽 孤独寂寞 C.次第 倒计时 责无旁贷 玉枕沙厨 D.销魂 憔悴损 暗香盈袖 黄花堆积 答案 D 解析 A项,“名”应为“明”;B项,“恼”应为“脑”;C项,“沙”应为“纱”。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A项,①漫长的;②深。B项,都是“满”的意思。C项,①返回;②环绕。D项,①这里相当于“煞”;②损害。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 B.雁过也,正伤心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答案 D 解析 古义:光景,状况。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依次。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B.李清照的《醉花阴》与《声声慢》两首词都是其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C.秦观的词温婉疏荡,周邦彦的词富艳精工,李清照的词清新跌宕。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不及秦观、李清照,故推秦、李为婉约宗主。 D.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变为凄清。 答案 B 解析 《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 6.与下列两副对联所吟咏的对象对应的一项是(  ) (1)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1)辛弃疾 (2)李煜 B.(1)辛弃疾 (2)柳永 C.(1)辛弃疾 (2)李清照 D.(1)苏轼 (2)李煜 答案 C 解析 《美芹十论》指辛弃疾的奏疏,《漱玉集》为李清照的词集。 二、名句名篇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花阴》中词人点明重阳节令特点的三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历来被称颂,真挚地展露了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3)《声声慢》开篇一唱三叹,使用七组叠词的三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凄婉的感情基调。 (4)《声声慢》中表现词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流浪之感的三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声声慢》中以花暗喻岁月流逝、人已憔悴的三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声声慢》中诗人失落、孤单、凄凉、悲哀,最后这些交织在一起的感情喷薄而出,凝结成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2)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3)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4)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5)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6)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文本训练 (一)阅读《醉花阴》,完成8、9题。 醉 花 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醉花阴》是“平中见奇”的经典例子,请分析“人比黄花瘦”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人比黄花瘦”这样大胆的夸张、比喻的形式出现,形象地描绘了词人衣带渐宽、形销骨立的外形。同时,写外在形体的“瘦”,也是为了突出和刻画心情,从而传神地表达出词人因思念丈夫而凄愁不堪的内心世界。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词人因思念丈夫而衣带渐宽的刻骨离愁。 (二)阅读《声声慢》,完成10~12题。 10.婉约词里经常用到“落花”这个意象,本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中的“黄花”具有什么特点?词人描写落花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黄花即菊花。菊花给人以幽静清瘦之感,颜色比较朴素,这里人与菊有一种应合。“满地堆积”的落花写的是花的凋谢,而“憔悴”的不只是花,还有人,作者在这里把外界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交融在一起,抒写了孤独生活中的深深哀愁。 1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三句渲染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对作者抒发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三句渲染了一个满目凄凉、冷雨声声的凄苦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恰好和作者孤苦凄凉的心情融为一体,为作者的情感找到一个恰当的载体,对抒发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媒介作用。 12.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之深之重的?就你感受最深的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淡酒、急风——借酒浇愁,而大风刺骨,意绪全无,愁绪更浓重;北雁——丈夫故去,锦书不再,雁叫声声心欲碎;黄花——花开花落,无人共摘,难堪彻骨孤独;梧桐、细雨——化用,以声衬情,顿挫凄绝。 四、拓展阅读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 该词创作于词人南渡以后。 (1)请简要概括上片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树干高大,枝繁叶茂,叶心舒卷,脉脉含情。 (2)词人通过长夜孤枕难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零处境,抒发了深沉浓重、凄凉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解析 (1)本题要求概括芭蕉树的形象特点。分析时主要立足上片中的形象描绘,结合词中“阴满中庭”“舒卷”等重点词句加以概括。 (2)本题问词人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也就是主要问词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此外,回答此题一定要将词人抒发的感情表述出来。 五、文字运用 14.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所谓“诗中有画”。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要求:①紧扣诗句;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生动;④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⑤不超过50字。 (1)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唐·李群玉《新荷》) (2)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宋·杨公远《月下看白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夏日荷塘,娇嫩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刚好举出水面,阳光照进荷塘,荷阴映水,鱼儿在荷阴下悠闲地游来游去。 (2)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一闪一闪。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或短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6个字。 “愁”是人的一种抽象心理。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作者常用比喻使这种抽象的心理变得具体可感,如在李白的诗中,“愁”有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在李清照的词中,“愁”还可以__①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令人惊叹的是,她的“愁”居然还有__②__:“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在李煜的词中,愁像春天的江水那样滚滚东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又像__③__:“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到处移动 ②重量 ③春草蔓延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对所填写的内容的要求。在具体做题时,一定要注意横线前后的语境,①空联系后面“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推知,②空联系“载不动许多愁”可推知,③空由后面“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可推知。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3年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