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衢州
高新区
聚焦
赋能园区高
质量
发展
陈苑
浙江时代锂电、吉利“三电”等百亿级项目成功落地,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衢州)等科创平台高标准推进中作为多区合一的综合园区,衢州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自 2013年获批国家高新区以来,秉承“又高又新”的发展导向,探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人才、科技、资本等高端要素向产业链集聚,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力争为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提供重要支撑。聚焦产业能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去年 7 月,衢州吉利“三电”系 记者 陈苑 通讯员 翁帅帅 王枝列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后将具备新能源动力电芯、电池包、三合一电驱系统以及储能系统的生产与供应能力。一直以来,高新区围绕氟硅新材料、锂电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特色轻工、芯片及传感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六大主导产业,秉承“缺链补链、短链延链、有链强链”的原则,研究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做大产业集群,有效助推主导产业集聚。除了“牵手”吉利集团,高新区还陆续引进了时代锂电等百亿级项目,进一步形成集群优势。沉下心狠抓科技创新,高新区建立产业链研究和推进工作机制,形成“一链一服务团”,采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服务链“五链融合”的升级打法,建立“八个一”工作推进制度(即一条产业链、一名链长、一名院士专家、一个工作专班、一支技术团队、一批链主企业、一个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一套支持政策),通过例会研判、清单销号、领办督办等机制,推动高端资源向重大产业项目倾斜集聚。此外,高新区始终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深挖“风口”产业,将龙头企业(“头雁”)培育为产业链的“链主”,以龙头效应促进主导产业发展,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如园区内的中天东衢州高新区:“三聚焦”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高新区出发再(八)衢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衢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0高新区再出发HIGH-TECH DISTRICTS RESTART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作为有机硅的龙头企业、对完善园区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优化提升衢州产业结构及产业层次有很大助力。”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而今,以产业链链主企业为引领的衢州产业链“鱼骨图”、聚焦延链补链强链的衢州“产业树”已然绘就。数据显示,2022 年高新区规上工业产值达到 1500 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逆势上扬态势。聚焦科技赋能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作为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工作,高新区通过与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大、华东理工等 24 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高标准推进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衢州)、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动力电池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开展主导产业技术攻关,探索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特色校地合作新模式。目前,浙大衢州“两院”已集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等高端科研技术人员 133 人,获批建设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帮助 50 余家企业开展各类测试 1000 余次,申请各类专利 129项,正在推进中试基地二期建设。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形成“8 研究所 2 中心 2 团队 N 平台”的协同创新体系,拥有科研人员在内的教职工 96 人,在培研究生200 余人,获批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浙江省无线电产业基地等 3 个省级旗舰式创新创业平台,设立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衢州分中心,第一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4 项科技成果被衢州市本地企业拍卖。而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新区围绕六大主导产业,鼓励企业在优势产业领域精耕细作,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扩面强基”工程,健全企业“四色”管理机制,推进企业研发体系建设,加快“小巨人”“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形成“建强主力军、优选后备队、培育生力军”的创新梯队,推动高新企业规模化、规上企业高新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据了解,凯圣、志高等 7 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164 家。硅宝化工、喜尔康等 16 家企业 18 个产品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1 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个项目列入 2022 年度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立项项目。同时,高新区推进“鲲鹏行动”计划、海外引才计划、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发挥产业链首席科学家的战略支撑作用,着力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聚焦数字化转型系统重塑核心竞争能力高新区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找准细分领域重点攻关,累计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工业企业 37 家,初步形成以华友新能源、中巨芯、金瑞泓等为代表的锂电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芯片产业链,电子化学材料新智造产业集群入选为省级第一批 36 个试点之一。依托现有产业优势,以“技术突破+标准引领”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重大应用,氟硅与电子化学产业大脑成功揭榜挂帅省第一批化工产业大脑建设试点项目,服务氟硅与电子化学规上企业 72 家(占全省 48%以上),连接化工设备 11.3 万余台,获得 3 项发明专利、21 个软件著作权。组建高端智库,加强“思维引领+政策支持”,全力打消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顾虑,导入中控、中巨智能、用友等 100 余家专业机构资源,强化工业软件、解决方案等供给能力,帮助企业找准跑道,通过全科把脉问诊、专科治病开方、全程把控疗效,分类分批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去年 1 至 10 月,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 70 个(计划总投资 57.92 亿元),完成投资 4.64 亿元。一道、华友新能源等 2 家企业入选省级未来工厂试点,硕而博、夏王、喜尔康等 3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积极主动承接碳账户等成熟应用推广,如明旺乳业通过碳账户系统,安装 4000 多个数据采集器实时掌握各工位能耗数据找到减排点,通过调整低效生产线、合理利用峰谷电等手段累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4005 吨。61高新区再出发HIGH-TECH DISTRICTS RESTART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