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
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下人
强国
战略
实施
路径
研究
第6 3卷 第2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6 3 N o.22 0 2 3年3月J o u r n a l o f H 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M a r.2 0 2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视域下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路径研究何 云 峰(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所,河南 开封 4 7 5 0 0 1)摘 要:中共二十大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提升中国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是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人才发展保驾护航;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让人才能够各尽其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能够大展身手;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让人才得到公正评价。关键词:人才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挑战;实施路径中图分类号:C 9 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0-5 2 4 2(2 0 2 3)0 2-0 0 0 1-0 6收稿日期:2 0 2 21 20 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重大问题研究”(1 9 Z D A 0 2 0)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何云峰(1 9 7 2-),男,河南洛阳人,法学(中共党史专业)博士,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才强国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我们深信,这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胜利完成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中共二十大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征程中,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第一,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升中国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4 0多年中国快速富起来,得益于创新能力的提升。新时代中国要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离不开创新能力的提升。近年来,中国在芯片制造方面遭遇“卡脖子”技术难题发人深省。从世界范围看,第四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到来,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从自身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技创新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创新问题,尤其是科技创新问题,汇集精锐人才力量在“卡脖子”的关键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北斗卫星系统的核心芯片曾经是“拦路虎”,后来经过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的不断努力,终于成功自主研发出适合我国北斗卫星系统使用的核心芯片,破解了这一关键难题。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解决“卡脖子”难题必须自力更生,发挥创新人才的关键作用。1DOI:10.15991/ki.411028.2023.02.010提升创新能力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根本途径,而提升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只有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才能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使中国成为走在世界前列的创新型国家。第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谁掌握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未来。因而各国对高端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呈现出供需矛盾突出、竞争重心上移、空间集聚加速、跨国流动高频等鲜明特征。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关人才政策,加大对稀缺人才和高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一方面留住本土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来人才。例如,法国为促进本国优秀人才回流,设立了国家级海外研究人员归国奖励基金,同时建立“优秀人才居留证”制度以吸引高端人才。为把美国打造成为全球人才中心,美国政府颁布了多项人才政策,将引进国际人才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英国先后推出了“计点积分制”和“全球人才签证”,吸引科学、工程、医学、人文等多方面人才,同时与基金会合作推出高端人才招聘计划,吸引全球顶级的科学家。人才竞争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在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的背景下,中国要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瞄准世界发展大方向,着力培养和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大量储备人才这一战略性资源,为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第三,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未来几十年中国面临的中心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各显其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战略科学家。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家中的战略家、科技人才中的“帅才”,肩负着“前瞻布局,谋划大略”“识才用才,统领梯队”之重任,能够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方向,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探索、开拓和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一流科技人才。必须承认,中国目前和发达国家相比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科技创新方面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努力赶超发达国家,需要大批的一流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大批一流科技人才将是中国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的重要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所谓卓越工程师,是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且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类人才。他们能够对标“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服务“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进而增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所谓大国工匠,是指在工作中具有工匠精神,因而做出突出成就的技术工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孜孜以求,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中坚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他们将大显身手,努力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成就大国伟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高端智库人才。智库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源泉,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标志。随着智库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事务处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程度正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2 0 1 5年1 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建设高端智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是人类社会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知识变革者和思想先导者,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先锋力量,因此,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将通过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发挥舆论先导、思想先导、理论创新和智力支撑的巨大作用,进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文化和智力支持,使中国人民在物质富足的同时精神也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6年,第1 2 2页。富有起来。综上所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引进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将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助力和人才支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面临的挑战自从2 0 0 2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经过2 0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人才强国战略被赋予了更为艰巨的使命和任务。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环境面临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深刻认识人才强国战略在复杂形势下面临的挑战,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前提。第一,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人才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但是,中国目前的人才队伍还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缺陷:战略科学家等高精尖人才极为匮乏,基础研究人才存在短板,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中国人才队伍总量很大,但是由于存在上述结构性缺陷,因而难以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更难以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使命新任务,中国急需战略科学家为科技发展进行战略谋划,需要一流科技人才解决关键技术突出难题,需要大批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因此,中国目前的人才队伍结构亟待优化。第二,人才区域分布严重不均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就需要人才区域分布得相对均衡。但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区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为了争夺人才,发达地区不惜代价出台非常优惠的政策,为引进人才提供优厚待遇,导致大量人才向发达地区汇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人才分布不均衡的状况非常严重,欠发达地区既吸引不来人才,也留不住人才,人才紧缺问题非常突出。人才区域分布的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阻碍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落实。过多人才扎堆集中在一线城市,造成人才闲置和人才浪费。很多人才待在一线城市,找不到对口岗位,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但因为欠发达地区待遇偏低、工作环境不理想,他们宁愿充当发达地区的人才备胎,也不愿意到最需要他们、最能发挥他们价值的欠发达地区去建功立业,这是目前中国在人才分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这种人才区域分布严重不均衡的状态。第三,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有待完善。当前,中国教育体制和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不能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试教育体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无法满足国家对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人才教育和培训的内容与人才岗位需求、人才能力提升的需要不符;人才教育和培训方式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才教育和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与教材建设尚需加强。在人才使用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学历而轻能力,为了所谓的政绩一味追求引进高学历人才而不管是否有真才实学;对人才不能用其所长,造成人才闲置和浪费;对人才求全责备,压制和打击那些有棱角、有个性、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才;信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热衷于以优厚待遇引进外来人才,对于本单位人才,即使再优秀,也毫不珍惜,在待遇上与外来人才形成巨大差距;对人才缺乏人文关怀,不尊重人才的合理诉求,完全把人才当工具使用。上述问题的存在,表明中国目前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为人才的成长和工作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第四,人才评价体系有待改进。人才评价是人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