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抗战时期广东省的粮食政策刍议_吴斌.pdf
下载文档

ID:2326583

大小:2.56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全面 抗战时期 广东省 粮食 政策 刍议 吴斌
作者简介:吴斌,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整风运动与基层政权巩固研究”(21XZS015)。孙兆乾:战时粮食生产与土地利用 ,新粤 1938 年第 2 卷第 7 期。努力春耕增加粮食生产 ,中山日报,1938 年 3 月 23 日。张晓辉:李汉魂与抗战时期广东粮食生产 ,军事历史研究 2017 年第 31 卷第 2 期。霍新宾:抗战时期广东国统区粮食管理探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年;霍新宾: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 抗战时期广东国统区粮食市场管理的个案考察 ,抗日战争研究 2004 年第 2 期。黄嘉良:统制与诉求:沦陷时期日伪对广州民食问题之应对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0 年第 3 期。历史研究全面抗战时期广东省的粮食政策刍议吴斌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广东的粮食开始出现短缺。为解决军糈民食,奠定抗战的物质基础,广东省政府只能通过增加生产、厉行节俭、储备粮食等方式应对国统区的粮食短缺问题。然而,作为战时粮食政策的治本之法,战时粮食增产政策效果不彰。研究表明,战时广东省粮食恐慌是社会经济结构长期畸形发展的结果,在短期内一时难以消除,战时广东省的粮食恐慌问题只不过是广东省长时段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缩影。总体而言,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战时粮食增产运动带有很大的省际差异性,需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论之。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国防安全,必须予以重视。关键词抗战时期;广东;粮食危机;增产政策;南京国民政府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072(2022)12 0090 11DOI:10 11778/j jnxb 20220813“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源。在战争时期,粮食是否充裕,对于战局胜负具有决定性作用。故美国总统胡佛在任职粮食总监时曾经说过:“粮食之于战争,甚于炮弹之于战争。炮弹之不足,犹可困敌之粮以取胜,未有粮食之缺乏,而能取得最后胜利者”。“一战”期间,德国曾因粮食短缺问题而影响战争结局。对此南京国民政府部长邵元冲认为:“欧战中德国失败的原因,不在于军队与武器不足,而在于面包的恐慌。”由此可见,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国防安全,必须予以重视。抗战时期广东的粮食问题十分严重,因此研究抗战时期广东的粮食问题对认识广东省区域性抗战乃至全国抗战大有裨益。目前关于抗战时期广东的粮食问题,张晓辉着重探讨了抗战时期广东省长李汉魂在粮食生产上所做的贡献;霍新宾对抗战时期广东国统区的粮食市场做了考察;黄嘉良对抗战时期沦陷区广州的民食问题进行了研究。但上述研究未能对战时广东省的粮食政策做宏观考察,甚至不能将其置于抗战大背景之下,考察粮食增产政策的省际差异,因而忽视了南京国民政府粮食增产政策的09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inan Journal(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2022 年 12 月No.122022总第 287 期Sum No.287局限性。因此,从区域史的角度来看,战时的粮食问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且学界关于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粮食政策的部分结论需要重新审视。鉴于此,本文以战时广东省的粮食短缺问题为切入点,探讨战时广东省的粮食应对方法,并对粮食增产政策的成效、粮食安全与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一些看法。一、全面抗战爆发后广东的粮食短缺问题广东作为华南重心,其粮食向来不足。全面抗战前,因交通便利,洋米和国米可以源源运来以解救粮食短缺问题。且洋米价格低廉,以致时人养成了惰性和依赖性。久而久之,本地人士习以为常,甚至认为:广东省周期性的粮食恐慌,只不过是一时现象,对于粮食问题,很少有人未雨绸缪,做长远打算。许多人将希望寄托于外汇与生丝出口,最终粮食问题陷入困厄之局。据统计,战前全省产粮约 7 600 万司石,而需要的数量却是 9 000 万司石。全面抗战爆发后,全省 94个县,粮食生产稍有闲余的,仅有 26 个县,有 25 个县尚可自给,其余 43 县都感不足。故对于广东粮食问题与抗战的关系,时人认为:“广东为华南要区,国防前线,战时粮食问题如不获圆满之解决,非特为我粤省三千万人民生命之威胁,抑与整个抗战大局亦有极大影响。”中央农本局也认为:“解决战时粮食宜以广东为首要”。由此可见,广东粮食问题对抗战极其重要。作为缺粮大省,广东粮食严重依赖国内其他各省调剂。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战区百姓流离失所,不能从事耕种,粮食生产渐趋萎缩。自苏浙皖等产米之地相继沦陷为战区后,国内粮食来源也是捉襟见肘。产米有剩余的省份,如湘、鄂、赣等省的米粮,亦因日军轰炸,交通运输困难,而无法接济。况且湘米销粤,端赖车运。在此特殊时期,粤路频繁被炸,车次迭遭扰乱,商人请求车辆以供运输,殊非易事。就实际情况来看,此时米粮即使略有剩余,亦应北运长江黄河流域,以补充军民之食,事实上决难再有米粮分销粤省。10再加上抗战时期因各种天灾人祸,导致粮食极易出现短缺,为安全起见各个省份严格限制粮食外运,致使内购粮食陷入困境,粮价时涨失19吴斌全面抗战时期广东省的粮食政策刍议10关于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粮食政策,李俊认为全面抗战爆发后,为解决粮食问题,缓解大后方粮食供应紧张情形,平抑物价,国民政府决定通过生产增加粮食总量,遂发起战时大后方各省粮食增产运动。其主要措施为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两大措施的实施在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后方各省粮食总产量,使后方粮食供应紧张状况得以缓解,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但后期却因租佃问题、农村劳力问题、农家负债及资金周转问题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大后方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甚至下降。参见李俊:论抗战时期大后方各省粮食增产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求索 2017 年第 10 期。关于抗战后期的粮食问题,陈默与李俊的观点较为相似,陈默认为 1940 年国统区的粮食问题开始严峻,位于大后方核心区域的成都,其粮食危机表现为粮价飞涨的米荒和饥民抢粮的米潮交替出现。米荒和米潮的波浪式发展,意味着成都粮食危机的迅速加深。参见陈默:米荒、米潮二重奏:1940 年成都的粮食危机 ,抗日战争研究 2019 年第 2 期。陆大钺则认为抗战开始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统区并未产生粮食问题,实际上对南京国民政府的粮食问题持肯定态度。参见陆大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粮食问题及国民党政府的战时粮食政策 ,民国档案 1989 年第 4 期。与上述三位观点不同,本文则认为中国地域广阔,各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千差万别,尤其是对战前就已经严重缺粮的广东省来说,抗战全面爆发后,广东的粮食问题马上显现,粮食问题显然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广东粮食问题的症结 ,中山日报,1944 年 3 月 15 日。李蔚霞:论广东粮食自给自足问题 ,实业导报 1947 年第 1 卷第 4 期。康普华:李汉魂将军文集(上),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55 页。梁光商:战时增加广东粮食生产的方策 ,中山日报,1938 年 3 月 24 日。蔡献荣:广东战时实施米价统制之管见 ,中山日报,1938 年 2 月 1 日。努力春耕增加粮食生产 ,中山日报,1938 年 3 月 23 日。梁光商:战时增加广东粮食生产的方策 ,中山日报,1938 年 3 月 24 日。沈鹏飞:广东省粮食委员会过去工作与将来使命 ,新粤 1938 年第 2 卷第 7 期。努力春耕增加粮食生产 ,中山日报,1938 年 3 月 23 日。落。广州、汕头沦陷后,海岸线被日军封锁,外来粮食难以进口,粮食来源瞬间减少。广东的粮食恐慌,也就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局面。1940 年广东省建设厅、公路处就称:因米价高涨影响工人生活。同年,广东省赈济会在提交会计处的签文中称:惠阳、揭阳两地米价昂贵异常。广东高等法院在函送普宁监狱增加预算的书表中称:“将补拨增加 1940 年一、二月份普宁、梅县、紫金、大埔、兴宁、茂名等六县囚粮经费”。茂名县县长称:“本县米价飞涨,囚粮每名犯人每日发给国币二角五分,仍不能饱食,以致犯人死亡日增,拟由九月一日起囚粮每名犯人每日增至国币三角”。在海丰县,因粮价飞涨,海丰县政府只好会同地方法院决定,按照米价最低限度,拟自请示之日起司法行政囚粮一律每人日发国币四角。到了 1941 年,因粮价高涨海丰县长再次致电省政府,请再增加囚粮四角。以上可谓广东省粮食恐慌的真实写照。就地域差异而言,战时粮食短缺问题在各地不断上演,且在时空分布上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局面,部分地区甚至因粮食短缺问题引发了灾荒。如四邑县连年缺粮,粮食问题始终难以解决,1942 年 3、4 月间出现缺粮问题,到了9 月缺粮情况再次严重,至 9 月中旬,辗转救济到韶关的儿童已过千人,都已饿至半死。为解决粮食不足,“阳山县一部分居民,多食玉黍;云浮一部分居民多食麦;茂名及雷州一部分多食甘薯”。此外,各地多有以甘薯、芋头补助粮食者。因粮食短缺,部分公职人员在生活上陷入困境。1942 年 5 月 4 日,李汉魂在日记中记载:秘书处某职员,因生活困难而自杀。101942 年 12 月,因各地粮食严重短缺,闽赣两省不准粮食入粤,潮汕地区米价飞涨。11因各个省份限制粮食出口,1943 年 4、5 月间全省粮荒接踵而来,阳江米价飞涨,人心浮动,秩序已难维持;台山及陆丰甚至发现食人惨剧!125、6 月间,东江惠来、大鹏、澳头等地出现了严重灾情,甚至不少人饿死。13陆丰各地,战时粮食全年产量只可供全县八个月之消费。到了 1943 年,因灾情严重,饥民遍野,食树皮水草而毙命者,随处皆然,死亡率日以千百计,实为骇人听闻。14在发生粮食恐慌之后,各地的抢粮事件不断上演,因社会秩序失于管控,粮价上涨愈演愈烈。1940 年春,东江、南路、西江、四邑各地皆发生粮荒,五华、揭阳还相继发生抢米事件。155 月到9 月,是米价变动最激烈的时期,虽然在多数县份,国币每元还可以购米二斤至三斤,但在若干地方,每元的购米数量已经在二斤甚至一斤以下16,粮价涨幅较大。1942 年 4 月,西江地区四邑县出现米荒,粮价暴涨,有的地方一元钱只买得到二两米。17对此,主政广东的省主席李汉魂甚为忧虑,并在日记中写道:“连平、忠信迭有抢米潮”。18如果说,粮食短缺是广东发生粮荒的重要原29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inan Journal(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2022 年 12 月No.122022总第 287 期Sum No.287101112131415161718李宏略:广东的粮食恐慌与战时粮食政策 ,民族文化 1941 年第 5 期。广东省档案馆: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档案史料选编(第 6 册),1987 年,第 114 页。广东省档案馆: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档案史料选编(第 7 册),1987 年,第 10 页。广东省档案馆: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档案史料选编(第 7 册),1987 年,第 132 页。广东省档案馆: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档案史料选编(第 6 册),1987 年,第 151 页。广东省档案馆: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档案史料选编(第 6 册),1987 年,第 183 页。广东省档案馆: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档案史料选编(第 7 册),1987 年,第 195 页。康普华:李汉魂将军文集(上),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59 页。无怀:广东战时粮食问题之商榷 ,统一战线 1938 年第 1 卷第 1516 期。朱振声:李汉魂将军日记 上集第 1 册,香港:联艺印刷公司 1975 年版,第 298 页。康普华:李汉魂将军文集(上),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60 页。康普华:李汉魂将军文集(上),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61 页。康普华:李汉魂将军文集(上),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62 页。麦颂颐:陆丰农村近状及农渔贷款情形 ,农贷消息 1944 年 1112 期。康普华:李汉魂将军文集(上),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55 页。李宏略:广东的粮食恐慌与战时粮食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