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层油气藏
侯连华
杨帆
陶士振
前言地层油气藏是自构造油气藏之后的油气勘探理念和认识的重大突破,明确了只要具备储层、保存和输导条件,就有可能形成油气聚集。依据地层油气藏的概念和模式,自1930年在美国东得克萨斯发现世界上第一个地层型油气田以来,全球大型地层油气田持续不断有新发现;据统计,国内外已探明的以地层型为主的油气藏储量约占总探明储量的48%。近些年,中国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奥陶系、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哈鲁克沁三叠系、四川盆地磨溪一高石梯震旦系灯影组、鄂尔多斯下古生界、辽河中新元古界、渤海湾盆地等领域发现了多个千亿立方米、亿吨级的大型地层油气田,储层岩性从碳酸盐岩、火山岩、变质岩到碎屑岩均有发现,构造部位从盆缘斜坡区,到盆内古隆起、潜山构造都有分布,大大拓展了油气勘探领域,展示了地层油气藏良好的勘探前景。1936年莱复生首次提出了地层油气藏概念,主要关注除构造油气藏之外,受地层、岩性、水动力变化等因素控制而形成的油气藏类型。中国油气勘探家和学者在研究中,不断发展、丰富地层油气藏的概念、内涵,深化地层油气藏的成因、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2008年以来,以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为支撑,中国石油科研人员通过对准噶尔、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渤海湾等盆地多种类型地层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和规律总结,进一步明晰了地层油气藏的概念,重新建立并完善了地层油气藏分类体系,揭示了碳酸盐岩、火山岩、变质岩、碎屑岩4种储层岩性的地层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关键控制因素,明确了不同类型地层油气藏在4类原型盆地中的分布规律;从构造、层序、不整合、储层、成藏等角度,梳理了地层型大油气区的形成与分布,并形成了地层型大油气区、区带评价和圈闭有效性评价方法,研发了地层尖灭线刻画、不整合结构识别、风化壳储层预测等配套技术系列。本书共8章,内容涉及地层油气藏成因、分类、成藏,以及区带、圈闭评价等诸多方面,包括国内外地层油气藏研究的最新动态、理论基础、分布规律、方法技术、4类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最新勘探进展。本书前言由侯连华编写;第一章“绪论”由侯连华、杨帆等编写;第二章“地层油气藏类型”由侯连华、杨帆、杨春等编写;第三章“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构造机制”由杨帆、朱如凯、吴孔友等编写;第四章“不整合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