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创造性
心理学
崇德
前言时至今日,我的专著创造性心理学终于脱稿,提交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78年,我从中小学教育第一线回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归队重新研究心理学,创造性或创新成为我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七五”期间,我承担了教育部重点教育研究课题“学习与发展一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八五”“九五”期间,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教育与发展一创造性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2003年,我主持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2011年,我又一次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等等。在承担的众多课题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创造性心理学对于人类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一直想用我自己、我的团队和我的课题组研究的材料结合国内外的创造性心理学研究文献,撰写一部创造性心理学研究的专著,这就是创造性心理学问世的缘起。创造性心理学于三年前开始撰写,但由于四年前我主持了教育部委托的重大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加上年事渐高,时间紧、精力差给写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然而由于众弟子的帮助和支持,即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创造性心理学最终于2017年“五一”劳动节前定稿。我的团队和课题组的成员所涉及的创造性心理学研究,都被我一一收集到书中。凡是研究成果被我纳人创造性心理学中的,我都列出了他们的姓名,以表达我对他们的点赞与感谢。此外我还要对下面的事件再啰嗦几句,以表示感谢:没有金花的研究,就不会有本书的第六章;没有张景焕、贾绪计的努力,就不会有本书的第八章;没有俞国良、罗晓路的支持,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