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民初云南地方志编纂的现...赵鹤清《滇南名胜图》为中心_王准.pdf
下载文档

ID:2325859

大小:1.55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滇南名胜图 清末 民初 云南 地方志 编纂 赵鹤清 名胜 中心 王准
作者简介:王准(),男,云南昆明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教师,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辞赋学、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研究。.,学术探索 年 月 ,清末民初云南地方志编纂的现代化转型 以赵鹤清 滇南名胜图 为中心王准(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昆明 )摘要:滇人赵鹤清于民国四年()撰 滇南名胜图 一书,择取云南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编次,图文并茂展示云南各地山川景色、文物古迹,云南名胜的自然之美和人文底蕴在书中得以完美融合。作为乡土志,滇南名胜图 集文学、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之优长,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相呼应。集中体现了云南近代有识之士在充分总结、提炼旧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主动吸取外来先进文明成果,为实现地方文化现代化所作的实践。既体现出清末民初云南地方志编纂的现代化转型,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近代中国西南地区的新旧文化交替,堪称中国西南地区近代乡土志的代表之一。关键词:赵鹤清;滇南名胜图;清末民初;乡土志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清末民初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双重叠加的局面既引发了深重的国家和民族危机,又使得此时的中国社会孕育着种种新变化,方志编纂的变化亦是其中之一。西学东渐的影响,官方的提倡和编纂者知识结构的变化让清末民初的方志在编纂目的、思想、体例、内容、方法和方志种类等方面较之以往都有很大变化。民国初年云南名士赵鹤清 滇南名胜图 即是在前人记载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精心结撰的乡土志。该书继承中国古代“左图右史”之文化传统,图画南北兼容、中西合璧,而文字则是既博且精,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具有集知识性与趣味性,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的特点,集中体现了近代西南边疆地区有识之士的家国意识与乡土情怀。标志着清末民初以来,在各方有识之士推动下,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云南地方文化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变化,逐渐开始现代化转型过程。它的编纂不仅在当时有积极影响,对于今天的地方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滇南名胜图 编纂缘起云南地方志编纂的历史渊源可上溯到西晋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而元李京 云南志略则为古代云南省志纂修之始。其后由明清以至民国,各类地方志的纂修开始达到高潮。以景泰 云南图经志书、正德 云南志、万历 云南通志、雍正 云南通志 新纂云南通志 等为代表的一批地方志的编纂推动了云南方志事业的繁荣。而作为中国地方志的新兴门类,乡土志的编纂在清末民初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光绪三十一年()乡土志例目 的成书标志着中国乡土志的编纂迎来了一个新时期。有学者认为 乡土志例目“不仅是当时重要的方志编纂指导性纲要,也是一本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乡土教材。该书经朝廷颁布全国后,对清末民国乡土志著述撰写,方志编纂理论与思想,乡土教材发展和志书研究等均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显示,清末民初以来,全国各地乡土志有 余种。乡土志在特定历史时期不仅发挥了其乡土教育功能,其内容、体例等方面也成为后来方志编纂的借鉴和方志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清末民初全国乡土志编纂蔚然成风的情形在云南亦有体现,据 清末至民国时期西南地区乡土志研究 一文统计,从 年到 年,云南各地编纂了包括 路南县乡土志 在内的各类乡土志共计 种。但并未包括滇西名士赵鹤清的 滇南名胜图。滇南名胜图 编纂完成于民国四年(),共六册,于当年八月由云南崇文石印局出版。或许是由于该书以图画为主的特点使其容易被误认为美术类著作,以致在当时和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没能得到足够重视,前人著作如方国瑜 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等亦未有收录。直到 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将 滇南名胜图合为两册影印出版,列入“华南方志”第 种,才让该书在沉寂近 年后得以重现。此后,北京线装书局于 年将包括 滇南名胜图 在内的众多赵鹤清著作影印出版。云南则于 年举办赵鹤清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对赵鹤清生平进行详细报道,研究论文如张诚 松泉先生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等也开始出现。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赵鹤清及其 滇南名胜图 的价值逐渐为世人所重视。笔者曾于 年 月在昆明潘家湾收藏市场“仙源居”旧书店购得民国四年()本 滇南名胜图 一套六册,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便利。虽然赵鹤清及其 滇南名胜图 自 年以来受到一定重视,但目前已知的研究成果仍流于表面化,对赵鹤清生平、滇南名胜图 与时代的关系等未能深入发掘。有鉴于此,笔者拟从清末民初云南地方志编纂与时代变迁的角度,对赵鹤清及其 滇南名胜图 作深入分析。赵鹤清(),字松泉,号瘦仙,别号守梅仙使,云南姚安人。光绪二十三年()乡试中举,曾在八旗高等学堂、五城中学堂等处任图画教师;入民国后,曾任他郎(今墨江)长官,澜沧县长、盐丰县(今大姚)白井盐场知事等职。民国十六年()卸任返家,后以诗文书画、园林设计等为业,新中国成立后,被推举为云南省政协委员,年逝世。作为清末民初云南著名学者,赵鹤清生性颖悟,其学识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旁及戏曲艺术、园林设计等领域,堪称一代名家。滇南名胜图 的编纂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其才华与学识。关于编纂目的,赵鹤清在所作序言中明确指出,云南山水名胜早已称胜一方,但由于“交通不便,致金碧菁英久湮荒服”,于是萌生了以自己的绘画才能为云南山水传神写照的想法。可见赵鹤清认识到云南名胜有其独特价值,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已获得好评。但由于种种原因使众多云南美景埋没边隅而不为众人所知。而编纂 滇南名胜图 不仅要展示云南的自然之美,更要凸显云南的人文底蕴,故而书中不仅有与云南名胜有关的“异史奇踪”,更有对“先正之典型”的发掘。从中可见赵鹤清为阐扬云南名胜,光大云南地方文化的良苦用心。赵鹤清 滇南名胜图 序言中的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学者认为,身处清末民初中国社会转型之际的云南学者,有弘扬、光大乡邦文化的意识。他们普遍有留学海外或游宦内地的经历,对于云南文化因地处偏远而流传不广的局面倍感痛心,因此致力于云南地方文化的搜集整理,并加大宣传力度,以期让云南地方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赵鹤清编纂 滇南名胜图 的初衷,与其说是单纯展示云南山水风物之美,毋宁说是通过云南山水名胜之美来挖掘云南名胜的内在文化底蕴,从而消除人们长期以来对云南持有的“野蛮”“原始”等偏见,使云南名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获得应有地位。而 滇南名胜图 的编纂,也与清末民初云南和全国的局势息息相关。此时的中国,正值清朝覆灭,民国初建之际。就全国形势而言,“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就云南而言,自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以来“法帝国主义将大清的藩属越南沦为殖民地,英帝国主义将大清的藩属缅甸沦为殖民地。云南边疆藩篱尽失,门户洞开”。云南和全国其他边疆地区一样,在很长时间里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边疆危机。在内外多重危机叠加之下,云南的仁人志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拯救国家、民族之危亡,地方志书的纂修即其中之一。因此,赵鹤清编纂 滇南名胜图 的出发点不仅仅是出于恭桑敬梓的乡土情怀,更有整理研究地方自然及人文遗产,开启民智,唤起爱国意识以期救亡图存的目的。赵鹤清好友,云南近代著名学者由云龙在为 滇南名胜图 所作序言中指出:“予维今之倡言爱国者实多矣,顾爱与否,非可以强焉为之也。必其爱乡之心切,斯其爱国之念生,斯力图所以保全此国家者无不至。凡言语、历史、物产、风俗,皆足以启发人之爱乡心者,而名胜亦其一也。吾知是图一出,滇人之览之者,其爱乡爱国之心,将油然勃然有兴起于不自觉者,岂徒作宗少 文 之 卧 游,取 快 一 时 而 已哉。”()此论述亦足以证明 滇南名胜图 也贯穿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这种爱国情怀并非抽象化、政治化的存在,而是由乡土之眷念延及国家之爱,由个人之家国情怀启发民众之爱国意识的实际行动,与时代变革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总之,清末编纂乡土志的风潮和由历史、地理等多重因素所引发的爱乡爱国情怀共同推动了 滇南名胜图 的编纂,云南名胜富含的自然、人文资源在前人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掘。二、滇南名胜图 编纂特色以图为主的史籍在云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方国瑜 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的研究显示,云南在唐代有 南诏图志,宋代有 大理图志,元代有任中顺 云南图志,明代有 云南诸夷图 木氏宦谱 等,清代有何其偀 迤江图说、孙髯翁 盘龙江水利图说、吴其濬 滇南矿产工器图略、伯麟 种人图 等,这些史籍各具特色,折射出古代云南社会的不同方面。作为乡土志,清末民初的 滇南名胜图 则用图画的形式展示云南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云南名胜在前人基础上,首次以绘图的方式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成为当时全国乃至全世界人们了解云南的一个窗口。统计显示:“清末至民国时期西南地区乡土志有 种使用了表格,种绘制了地图,分别占当时本区乡土志总数的 .和 .。”但像 滇南名胜图 这样以图画为主体,图、文各占一半的方志可能尚属唯一一种,更显弥足珍贵。滇南名胜图 共六册,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合而为一。全书收录自然景观 处,人文景观 处,合计 处,涵盖滇东、滇西、滇南、滇北和滇中的广大地区。从所占比重来看,滇南名胜图中山川、湖泊、岩洞、温泉、奇石等自然景观的占比远远超出亭台楼阁、庙宇寺观、名人遗迹等人文景观,反映出云南名胜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的特点。当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往往互相包含。这种情况在 滇南名胜图 中也十分突出,赵鹤清特别注重对山川等自然景观的人文内蕴作深入发掘。比如在介绍昆明翠湖九龙池时,突出其与明代沐氏和清代云贵总督范承勋有关的事迹;()介绍宾川鸡足山,除引述 徐霞客游记 的记载外,还强调与其有关的佛教典故等。()可见该书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二者互为表里,在强调云南自然之美的同时更加凸显人文内涵。(一)图画图画是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指出:“作为方志的重要体裁形式,图在方志里起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早期图经,还是明清时期的方志,无不惟图是赖。利用图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和解释,并向人们提供某一地区的整体形象和其他各方面的信息,是中国方志的一个特色。”滇南名胜图 的图画首先体现了中国古代“图经”的某些特征。来新夏 方志学概论 指出,我国古代“图经”最早起源于汉代 巴郡图经,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在当时已成为方志的通行名称;至唐代达于成熟,宋代以后“图经”逐渐被“志”所取代。虽然“图经”到宋代已不是方志的专名,但“图经”图文并茂的特征仍为宋代以后一些方志的编纂所继承,作为乡土志的 滇南名胜图 即是其一。该书“例言”指出:“是书择滇南名胜志著者图之,故定名曰 滇南名胜图。”“每图系以说明,俾披览之余得悉其历史,盖取左图右史之义而翕然并合之。”()体现出以图为主,辅以文字说明的特点。这与古代“图经”那种“有图有说,图说并重”()的特点较为吻合。除属于地图一类的“图经“之外,滇南名胜图 的图画也受到古代方志中“十景图”或“八景图”等图画形式的影响。以云南为例,云南地方志如清高奣映 鸡足山志 就用图画呈现鸡足山的“胜概八景”等景观。清康熙年间任中宜等纂修 新兴州志 以图画辅以文字的形式介绍新兴(今玉溪)之官署、书院等。相关研究显示,古代方志中的“八景图”或“十景图”起源于何时尚有争议,却影响了后世方志的图像形态。但古代方志中的图画往往徒有形式之美,未能真正起到解释和说明具体事物的功能。因此历代学者对“八景图”等志图或弃置,或保存。滇南名胜图 明显保留了古代方志中“八景”的设置,并与文字介绍紧密结合,扬长避短,使其发挥图像叙事功能。滇南名胜图 以图为主的特点也有可能受到清末画报的影响,从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年,点石斋画报 飞影阁画报 等画报的出现,对中国现代传媒的诞生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以图画为中心、辅以说明的画报,成为学者眼中“大变革时代的图像叙事”。赵鹤清生当清末民初之际,家境殷实,娴于绘画与长期游历四方的经历使其足以接触画报这一新兴传媒形式,并将其体例借鉴到乡土志的编纂中,实现弘扬乡邦文化和社会启蒙的目的,体现出作者继承前古又大胆创新的努力。传统文人画在明清两代的云南取得了很大发展,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