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情景
意境
维度
鉴赏
肖晓阳
2023年第1期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收稿日期:2022-10-05作者简介:肖晓阳,男,福建教育学院副教授。情景与意境维度下的诗钟鉴赏肖晓阳(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摘要:王夫之情景论对诗钟鉴赏有参考价值,诗钟不唯有“情”,还有“理”。王氏“大景”“小景”“大景中小景”“小景传大景之神”及“张皇使大,反令落拓不亲”之说,对于诗钟写作具有指导意义。“雅情”固好,“俗情”若写得好,也可取。情唯真切方能感人。景生情、情生景和情景妙合无垠,于诗钟各有例证。觅句是“自然兴发”还是“苦心经营”?笔者主张后者。论诗钟意境:意境虽非意与境的简单加和,但仍可从意与境两大要素加以分析;抽象说理的诗钟不存在意境;意境有风格与品质之别;诗钟的高品质大体可概括为新、巧、奇、警。读者的意境表现为熟稔感、向往感、超越感,可供诗钟鉴赏参考。自然景观比人造、人事之景更有意境;清远、幽寂、朦胧之景更具意境美;意境是诗境与意蕴的综合;诗境之外的意蕴越丰富,意境越深化;生动、鲜明的意象及其组构和传神、凝练的炼字易于彰显意境美。关键词:诗钟;情景论;意境论;鉴赏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84(2023)01-0124-05诗钟鉴赏有其要素可循,诗论家有所谓言意论、情景论、意象论、兴趣说、灵性说、肌理说、格调说、神韵说、意境说等。本文仅从情景和意境的维度谈诗钟的鉴赏。一、情景论诗论家谓诗有“二端”,如明胡应麟 诗薮“作诗不过情、景二端”1 65,清袁枚 随园诗话“诗家两题,不过 写景、言情 四字”2 819。至于情与景之间的关系,则有明谢榛 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3 第10则“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3 第61则;王夫之 姜斋诗话“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4 34“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4 72。王夫之认为情景是相互生发的,分为三种景生情、情生景和情景妙合无垠,并以后者为“神”。由此可见,抓住“情、景”二原质对诗钟展开赏评,当切中肯綮。然而,诗钟句中的情和景是交融的,不存在单纯的情和景。即便是纯粹的写景,也因景物意象的选取和组合,寄托诗人的情感倾向,因此情、景往往难以分疆而论。但情、景要有宾主之分,或写景为主,景中含情;或写情为主,寄情于景,所谓“抒情”与“写景”,各有侧重而已。情与景的主次关系,从创作动机上看,情占主导地位。对于情与景的定义,当以王国维 文学小言 第四则所言最为清晰:“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后者感情的也。”5至于情景论,清王夫之可谓集大成者,其诗学主张见于 姜斋诗话,对于诗钟创作与鉴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有些观点未必适合诗钟。(一)景论王夫之认为诗中“景”有两个特征:其一,景不唯自然风景,还包括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人事活动。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内篇 指出“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绣帐,寓意则灵”,这里就将“金铺绣帐”纳入景的范畴;其二,强调诗中景必是真实的眼前之景。倡导一触即觉,不假思量的审美直觉和“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的创作原则。强调作诗要有真情是正确的,但写景必“即景会心”,未免胶柱鼓瑟,与艺术创作实践不相符。诗人写景言情通常有触景生情和寄情于景两种情形,如果说前者是“即景会心”,后者则不一定非要真景,也可以是诗人心中之景。对于诗钟创作而言,由于常常现拈眼字,限时创作,一般不会写眼前真景,但不妨碍寄景之情的“真”,故而不能否定这种写景佳句。第2期2017年2月NO.7July.2017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2023年1月NO.1Jan.2023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23年1月第1期如“闲、俗”六唱:竹外四围皆俗地,山间一缝补闲亭此诗所写未必真景,上句当用苏东坡“无竹令人俗”之意。下句亦颇似苏轼 放鹤亭记 所描绘之景:“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6 788-789诗与画一样,具有审美功能。写景贵在意境美,能给予读者联想,从中获得审美愉悦。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一、新”六唱:大海初形原一勺,乔松始茁仅新荄大海初形,犹如一勺之微,想象奇特,得未曾有。作者所写的是心中之景,不仅不“真”,还带有“理”的成分,即体现意象的哲理性浩瀚出于微渺,这种描写已超出王夫之的审美范畴。王夫之主张景入情“总不使所思者一见端绪”“取景含情,但极微秀”。提倡“景生情”须含情隐约而不露骨,避免“生入语”,也反对写景参插理性判断。这一观点可否用作评价诗钟的标准?现以“夜、声”七唱二联分析之:一雁驮霜归月夜,万蛩咽露动秋声一萤可救无光夜,孤竹能传万籁声第一联景中含情确能“微秀”,“不使思者一见端绪”,大体符合“情景妙合无垠”的标准。第二联,“可救”“能传”就不是“微秀”了,不仅见思者端绪,更是理性的判断。是否可以判断第二联为劣等?首先,说理是诗的功能之一,诗钟说理之作不在少数,不能因有理性分析就斥之劣等。其次,情求含蓄而不直露,是一种审美观,虽然在传统诗学中备受推崇,也值得倡导,但却不是唯一标准。以唯一标准评判多样化作品,则显狭隘。“一萤”联写出作者的独特感受,能给予读者想象和回味,亦不失为好诗。王夫之的情景论排斥说理,是其缺陷。诗人的情意不唯“情”,还有“理”的成分,否则言志,说理就不算诗了。姜斋诗话 云:“有大景,有小景,有大景中小景。柳叶开时任好风花覆千官淑景移 及 风正一帆悬青霭入看无,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若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张皇使大,反令落拓不亲。”4 93这种观点对诗钟创作是有益的。诗钟写景,仅七言就要描绘一幅图景,难度颇大,写小景则易于下笔。若只图描绘大景,泛泛而谈,易失于空疏,故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为善。现就上述涉及的几种写景情形举例如下。小景者,如“墙、露”六唱:珠翠贯丝垂露柳,龙蛇绘影满墙松大景者,如“海、洋”七唱:十里白云如坠海,千山红叶欲烧洋大景中小景者,如“尖、直”七唱:飞来远浦孤帆直,突出群山一塔尖大景而空泛者,例如“春、好”二唱:绝好山光偏傍晚,将春天气转添寒上联写山色,下联写春天气候,皆因缺少“小景”之意象,难以催发读者的形象思维,也就难以“传大景之神”。小景传大景之神者,如“秋、影”一唱:影飞天末孤帆度,秋满楼头一笛横上联“孤帆、影飞”就是小景,然而通过“影飞、天末、孤帆度”的意象组合,让读者领悟到“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空远意境。“天末”则将人们的视线引向空旷江天的尽头,达到“小景传大景之神”的效果。下联不正面写秋色大景,而是借观秋色的“楼头”和如闻秋声的“一笛”这两个小景侧面写秋。着一“满”字,则是从登楼者的视野看秋色,意指满眼秋色尽收登楼者眼底。可见“传大景之神”,功在小景之意象。大景既可以是诗中之象,也可以是“象外之象”。此诗中的江天、秋色大景就是“象外之象”。(二)情论王夫之认为入诗之“情”也要有两个原则。其一,情有雅俗清浊之分,诗中之情应是雅情、清情。生活中“悲愉酬酢”之类琐屑生活情感,是世俗“浊”情,此浊情“一入烂漫,即屏弃之。引气如此,那得不清”。倡导经净化、提炼而“清”的审美情感。所谓“导天下以广心,而不奔注于一情之发”,这是君子之情,而非一己私情。其二,情借助景来阐发,故“情皆可景”“景总含情”“景语”即是“情语”,所不同的是景中含情的隐显程度不同。关于雅情俗情之说,不妨举两例诗钟对照:观海遽粗临事胆,望云偶动济时心家纵不贫当事苦,死原非福及时佳此二例为新中国成立之前福建霞浦县消夏吟社“时、事”六唱诗会最为出彩之作,为后学津津乐道。此次诗会共八门评取,每门取十联。“观海”联被三门所取,排名分别是一、一、四。“家纵”联被四门所取,排名分别是第二、二、七、八。其中两位词宗都将“观海”取为第一,“家纵”取为第二,可见“观海”比“家纵”略高一筹。究其原因,第一联言“临事胆”和“济时心”,当属君子之情,符合“导天下以广心,而不奔注于一情之发”的理念,故作意高峻,风骨为胜。第二联言当家之苦和平常之死,大体属“悲愉酬酢”之肖晓阳:情景与意境维度下的诗钟鉴赏1252023年第1期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俗情,但因下句言死得及时亦佳,颇合世理,言前人所未言,独出机杼,故亦擅胜场。只是不合雅情,气魄上比不过“观海”联,故排名稍逊。从中亦可窥见,即便写的是俗情,只要作意佳,也是可取的。王夫之 唐诗评选 说“用景写意,景显意微,作者之极致也”,主张“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所谓“转折”即化情为景,化虚为实。以此观点分析诗钟。其一如“水、花”一唱:花梦已苏春雨后,水声微咽夕潮初此诗用景写意的确“景显意微”,情语含蓄。这是因为上联“花梦”一词含义婉约;下联“咽”字,为作者移情于物,但为什么感觉水声咽?作者并不明说,其情隐约,需读者感悟。其二如“上、阳”一唱:阳关柳折伤心地,上苑花簪得意时此联“阳关柳折”“上苑花簪”亦属于景(即意象中的事象),其用景写意的风格与例一迥异,“伤心”“得意”皆言情直白。若单从含蓄的标准审视,此联的确不如例一。然而其在抒情透彻方面却胜过例一。王夫之主张以反衬法写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种观点在诗钟中亦可找到例证,如“鬣、银”七唱:感逝春山松已鬣,慰贫穷巷月如银月色如银本是平常的比喻,但作者由月光之银色联想到金银之银,大发恻隐之心,让“银”去济贫,从而慰藉穷巷之人。但月光之银原是虚幻,这一美好的愿望终究落空,因此更加深了对穷巷贫民救济无望的失落感。写情贵真,唯真情方能深切感人。如:宗国事非人有恨,故园春尽鸟无声(“鸟声非故国”碎锦格)诗书历劫残篇少,社稷成墟隐痛多(“诗、社”一唱)以上两联分别出自日据时期的台湾钟手谢汝铨、傅锡祺7 65,因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居民的镇压和对汉文化的压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故而感人至深。(三)情景交融王夫之认为情景相互生发有三种情形景生情、情生景和情景妙合无垠。现以诗钟为例,景生情者,如“东、垂”一唱:东去江河滋感逝,垂凋花树最伤迟上下联皆触目伤怀,故属于“景生情”。情生景者,如“寒、微”一唱:微虫沟洫犹争长,寒鸟江湖不乱群此联作于新中国成立前福州地区刘和鼎、卢兴邦战争时期。上句即讽刺刘、卢争战。下句以寒鸟比喻志行高洁之士,属于“情生景”。情景妙合无垠,最为神妙,如“回、答”四唱:流水不回千里梦,故山空答一缄书此联借流水、空山写感逝怀乡的深切之情,情与景交融一体。正如王夫之所说的“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作诗觅句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自然兴发,二是苦心经营。王夫之还认为:“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若但于句求巧,则性情先为外荡,生意索然矣。”4 32而皎然 诗议 则谓:“或曰:诗不要苦思,苦思则丧于天真。此甚不然。固须绎虑于险中,采奇于象外,状飞动之句,写冥奥之思但贵成章以后,有其易貌,若不思而得也。”诗钟创作遵循前者还是后者?笔者赞同皎然观点。诗钟作句求新、巧、奇、警,“语不惊人死不休”,自然要苦思。前辈诗钟作品不乏奇警之句,皆非轻易可得。看似轻灵的笔调,却饱含苦心孤诣的深思。二、意境论以意境评诗古已有之,如明朱承爵 存余堂诗话 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大力标举并深入探讨意境的是王国维,人间词话 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8 82意境一词发端于唐王昌龄的 诗格,王昌龄将诗境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但其所指的意境是狭义的,与后来广义上的意境不同。意境论之“境”比情景论之“景”的容涵大得多。陈伯海 意象艺术与唐诗 中指出:“景 仅限于诗中物象,境 则包括 物境情境意境 等不同的类别 意与境会 一说当比 情景交融 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