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浅析
陶瓷
艺术
中国
古典
园林
中的
应用
韩开雪
Vol.33No.01(Serial No.318)FOSHAN CERAMICS1前言瓷器的英文名是“china”,中国是世界陶瓷的发源地,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我国考古历史资料,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就开始将陶器作为生活用具用于储存实物1。1921 年,河南仰韶村考古挖掘出了具有彩绘图案的陶器,标志着几千年前我国的陶器艺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之后经历了商代的白陶和釉陶,至汉代瓷器开始普及开来,青瓷、黑瓷和白瓷的发展为唐朝瓷器的高度发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代开辟性地发展出白瓷、青瓷和彩瓷三个大类,并分别由不同的瓷窑来生产,使得陶瓷由上流社会独享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茶器、酒器、乐器的普及促进了当时社会的茶文化、酒文化和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加促进陶瓷文化的繁荣。唐三彩大量输出海外,受到一众好评,也为世界陶瓷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制瓷业开始出现“官瓷”的管理机构,使得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县、河南禹州市先后成为“瓷都”,孕育了特殊的地方文化。纵观我国几千年的陶瓷发展史,陶瓷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也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见证,是炎黄子孙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同瓷器一样,中国古典园林也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体现。中国的古典园林从殷商时期开始启蒙,历经秦汉的生成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由神学思想向山水审美的转折,在隋唐时期园林的发展达到高潮,可以说,与陶瓷发展史的历经阶段不谋而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有陶瓷艺术的身影,新石器时期的陶瓷就作为园林中的排水管道存在,秦、汉、唐时期的园林中更是不乏陶瓷的参与2。陕西出土的秦代墓室中就有大量陶砖,可见陶砖在陵寝园林中的应用;北魏发明的琉璃瓦丰富了当时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中的建筑屋顶、檐口等细部装饰;明朝修建的山西大同九龙壁是陶瓷艺术在园林景墙上应用的最好的例子。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是建筑、绘画、诗歌、工艺等多种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果,陶瓷文化和艺术在其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陶瓷艺术的特征伴随着朝代的更迭,每个时期陶瓷都呈现不同的形式,而这其中蕴含的艺术特征是不变的。陶瓷的艺术特征我国上下五千年来文人和匠人追求的精神内核,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也有普适性的影响。2.1 与绘画相结合陶瓷和绘画艺术是密不可分的。从宋朝的磁州瓷开始,绘画加入烧瓷的工艺中,使瓷器分离为艺术品和生活用品两大类。瓷器题材大致分为人物、山水和花鸟三大类,生动活泼、自然逼真3。陶瓷中加入绘画艺术的发展,使陶瓷脱离了简单的容器功能,才有了后来中国古典园林中出现的琉璃壁画。2.2 写实和写意相结合我国古代陶瓷作品既有写实的代表作,又有写意的代表作。例如唐代“三彩马”,通过写实的色彩和形态将骏马的姿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宋、元时期,文人开始追求“画意不画形”,这种转变在瓷器艺术上得以展现,写意的山水画青花瓷开始流行,清朝时还出现水浅析陶瓷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韩开雪,韩飞(郑州工商学院,郑州453001)摘 要:陶瓷是中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古典园林也随处可见陶瓷的应用。在古典园林中,陶瓷一方面以物质材料的形式呈现,一方面以文化内涵的形式影响着园林的发展。本文从陶瓷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入手,对陶瓷艺术在古典园林中应用手法和要素的剖析,总结造园手法和造园要素特征,并以实例佐证,以期对现代陶瓷景观设计提供参考意见。关键词:陶瓷艺术;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建筑小品作者简介:韩开雪(1991.04-),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160佛 山 陶 瓷2023 年第 1 期(第 318 期)墨珐琅彩。陶瓷艺术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和同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追求如出一辙。2.3 泛神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教往往会利用艺术作为宣传的手段,陶瓷艺术也不例外。我国古代神学思想以道家和佛家为主流,通过颜色、造型、装饰物等形式在陶瓷中得以体现。宋代人欣赏的汝瓷最是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淡泊的风格、简洁的造型,体现了沉静素雅的追求4。此外,许多传统装饰陶瓷上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例如莲花、垂云纹等装饰纹样体现了陶瓷蕴含的神学思想5。3陶瓷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3.1 陶瓷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3.1.1“开光”与“框景”“开光”是传统陶瓷装饰艺术的一种创作手法,指的是在陶瓷上用画笔描绘方形、圆形、扇形、菱形等多种形态,并在方框内进行艺术绘画的表现方式。由于陶瓷多是立体的筒状,难以在一个面上表现所有的内容,“开光”的艺术手法可以使陶瓷上的绘画汇聚集中,达到聚焦视线的作用。“框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景手法,是指利用园林中的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另一空间的优美景色,使之恰似一幅嵌于画框中的立体风景画的造景手法。框景能够约束并引导游人的视线,使游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景框中,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苏州沧浪亭中就有典型的框景手法。沧浪亭中建筑多环山布置,以游廊相接,游廊随形就势,加以漏窗、洞门,连通内外。从游廊的漏窗往外看,远处的沧浪水和群山形成一幅天然山水画,和园内的水有了呼应,丰富空间层次。“开光”和“框景”虽用在不同的领域中,但都起着聚焦视域、提升艺术力的作用,他们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互相对话的过程。陶瓷的“开光”绘画题材中加入了中国古典园林框景的天然景色,江南私家园林的白墙黛瓦中也加入了“开光”的绘画手法,在无景可借的局促空间中绘制窗框,为白墙添一抹风采。3.1.2“壶中天地”与“以小见大”“壶中天地”源自于 后汉书 中卖药老翁的故事,费长房跟随一卖药老翁在药壶中领略了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的仙境,这种在极小空间中追求自然之景的手法称之为“壶中天地”。北宋时期,在宋徽宗的影响下文人士大夫热衷于插画、雅集、绘画、茶会等活动,陶瓷一跃成为众多活动的重要承载器物。不论是插画的花器,还是种植盆栽的盆托,抑或是喝茶的茶器,都蕴含着文人对自然意境的追求。陶瓷完成了从“器”的层面到“道”的层面的转变6,成为传承和诠释“壶中天地”的典型艺术形式。后世文人对“壶中天地”的思想又进一步引申,表现为方寸之地足以怡情养性的追求。这种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逐渐演变为“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苏州城中的残粒园,以极小的面积营造出颇具自然特色的园林景观,是“壶中天地”的典型代表作。残粒园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为扬州某盐商住宅的一部分,称为东园。民国十八年(1929)归画家吴待秋,更名“残粒”。残粒园住宅分三路,门厅、轿厅、大厅、后楼及花厅都较完整,宅院面积 3300 平方米,其中花园面积仅 140 多平方米,但能利用空间将半亭、假山、水池、花木组成曲折高下有层次的景面。规模虽小,但筑有假山、石洞和一泓池水,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3.2 陶瓷艺术元素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中的应用3.2.1陶瓷艺术与景墙景墙是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造园要素之一,起着分隔空间,丰富景致层次,控制、引导游览路线、造景组景的作用。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景墙”的称呼,与“景墙”作用相同的组成部分有“园墙”和“照壁”。景观不仅是园林中的功能实体,也是承载园林文化的精神载体,因此景墙是最符合地方文化特色的造园要素之一。陶瓷在景墙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陶瓷材料作为景墙的构成材料,例如壁画的形式;一方面是将陶瓷作为景墙的装饰构件存在,例如琉璃照壁顶、洞窗等。中国十大名寺之一正定隆兴寺,寺内有一座琉璃照壁,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陶瓷艺术和景墙结合设计的精品之作。琉璃照壁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壁心是由三十六块高浮雕琉璃砖拼砌而成的二龙戏珠图案,栩栩如生,颇为壮观。照壁建于大门之外,在环境氛围上起到了庄重和森严的效果,也展现了清朝陶瓷技艺的高超。3.2.2陶瓷艺术与园林建筑细部装饰中国古典园林初始是从居住环境中分离的一部分,因此园林建筑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筑空间是通过人为手段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园林建筑的特殊性在于“观”与“被观”双重属性,因此园林建筑的外形要具有亲近自然的倾向,追求与园林环境的和谐是园林建筑设计的最基161Vol.33No.01(Serial No.318)FOSHAN CERAMICS本准则。园林建筑的色彩与质感的处理手法,关系着建筑与自然能否融合,园林建筑风格的主要特征大多也表现在形与色两个方面。在色彩与质感的运用方面,陶瓷艺术能够发挥出色的效果。以岭南园林为例,岭南地区在清中叶和清末开始广泛的海外贸易,经济发达,对园林的审美水平较高,在园林建筑的装饰方面也显露出独特的审美和技艺。番禺的余荫山房使用了石雕、砖雕、木雕、陶艺、瓷艺、套色玻璃等工艺,其中陶瓷工艺的色彩特征与造型特色体现了工艺与地域文化协同的表达。余荫山房北门楼采用陶艺营造屋面脊饰、花窗、栏杆等,强调个性特征、刻画细致形象生动自然、技法丰富;主建筑临池别馆的檐下壁饰、照壁等建筑细部装饰采用了瓷艺装饰,色彩亮丽、视觉效果佳,且制作便利、使用持久。陶瓷艺术的应用使岭南建筑特有的平面布局和细部装饰实现了赏心悦目和文化展示的和谐统一。3.2.3陶瓷艺术与园林铺装铺装是指古典园林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园路表面形成的地表形式。古典园林中的铺装主要通过形状、色彩、质感等方面的设计营造或统一或变化的地面环境。古典园林中常用的铺装形式有花街铺地、卵石铺地、方砖铺地、条石铺地等,其中花街铺地自清朝开始广为流行。花街铺地是以规整的砖为主,和不规则的石板、卵石、碎瓷片、碎瓦片等块料相结合,组成色彩丰富、图案精美的各种地纹,如人字纹、席纹、冰裂纹等。在古典园林中,飞檐翘角代表对天空的至高崇敬,花街铺地表示着对土地的无限尊重。加入陶瓷碎片的花街铺地,在阳光的照射下,能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不仅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还减少了路面的反光强度,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通过不同材质的拼接可以拼贴出精美的图案,使呆板的地面充满趣味性。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私家园林的铺地图案皆来源于寓言故事、民间剪纸、吉祥用语等。例如拙政园的瓶生三戟纹,取意于“平升三级”,瓶中插三支戟,寓意官运亨通。冰裂纹取意于“松竹梅”的高洁品性,也寓意寒窗苦读,“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好寓意。4陶瓷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陶瓷艺术对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在陶瓷的材质、造型、色彩等视觉表层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陶瓷中蕴含的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内涵、地域属性和符号特征。在应用陶瓷艺术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可以将人文特色、历史特色和材质特色作为切入点。以河南汝州神垕古镇为例,神垕古镇是一座景色优美的千年古镇,该古镇位于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地处伏牛山余脉,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在唐代时期,此处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间,钧瓷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古镇内部灵泉寺、花戏楼、祖师庙、邓禹寨、钧窑遗址等均保护完好,但是作为中国五大古镇之一,神垕古镇竟少有人气,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小镇的特色陶瓷文化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针对小镇的特色,在进行小镇整体活力提升营造的时候,可以根据钧瓷的生产技艺特点、钧瓷的文化渊源和钧瓷的艺术特色营造出人文历史和地理环境充分融合的景观。具体来说:第一,恢复部分钧瓷生产窑炉,结合现代的技术,设计沉浸式体验式的生产技艺人文景观。第二,结合汝州的农耕文化和经商文化设计特色的劳作制度文化景观。第三,结合汝州的历史文化设计信仰礼俗文化景观。第四,采用抽象、提取、转化的方式,运用钧瓷的色彩、材质等要素进行园林景观的具象设计,以表层的陶瓷艺术结合深层的人文历史,营造出浓郁不失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景观。5结论陶瓷艺术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自问世以来一直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息息相关。现阶段,园林设计中应用的陶瓷艺术主要还是集中于材质、色彩等浅层的应用,对于深层的人文特征应用的还较少。参考文献1黄义军.中国古代瓷业的人文地理景观视角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11):76-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