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儒家第3课礼乐与人性隆礼重法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儒家 礼乐 人性 隆礼重法 课时 作业 解析 粤教版 选修 先秦 诸子
礼乐与人性 隆礼重法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礼义则悖     悖:违背事理 B.无天地,恶生 恶:罪恶,不好的事情 C.礼岂不至矣哉 至:最高的准则 D.夫薄愿厚,恶愿美 愿:希望,向往 【答案】B [恶:怎么。]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地者,生之本也 贰之则丧也 B.以为下则顺 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 C.三者偏亡,焉无安人 夫乐者,乐也 D.是礼之三本也 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答案】D [D项“也”:助词,表判断。A项“之”:助词,“的”;代词,“它”,指代“礼”。B项“以”:介词,“用”;连词,表承接,“来”。C项“者”:代词,跟在数词后面,表示“……方面、个、样”;助词,“者……也”表判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上事天,下事地 B.形于动静 C.然后明分职,序事业 D.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答案】D [D项“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A、B、C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 B.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 C.而天下莫之能损益也 D.贪利者退而廉节者起 【答案】C [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被动句。]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偲,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发于声音,形于动静    形:形式 B.先王恶其乱也 恶:讨厌 C.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方:方法 D.乐合同,礼别异 别:区别 【答案】A [形:表现。]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B.性术之变尽是矣 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C.三者偏亡,焉无安人 使夫邪之气无由得接焉 D.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 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 【答案】A [A项“也”:助词,表判断。B项“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代“国家、百姓”。C项“焉”:连词,表承接关系;语气助词,“了”。D项“于”:介词,“在”;介词,“向”。] 7.下列对原文理解、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以古代帝王制作音乐的原则及目的来强调音乐的作用。 B.荀子从自然人性论出发,对“乐”所起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与孟子的观点是一样的。 C.在第2段中,指出音乐使人们和谐一致,礼使人们区分等级差别,“礼”和“乐”的总体管束着人们的思想,使人在社会中和平共处,各安其位。 D.荀子认为“音乐”和“礼仪”要结合起来才能使百姓有包容之心,才能团结安定。 【答案】B [孟子的观点是“人性善”,而荀子的观点是“人性恶”,所以对“乐”的作用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繤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克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贪利者退而廉节者起。《书》曰:“先时者杀无赦,不逮时者杀无赦。”人习其事而固,人之百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故职分而民不慢,次定而序不乱,兼听齐明而百事不留。如是,则臣下百吏至于庶人莫不修己而后敢安止,诚能而后敢受职;百姓易俗,小人变心,奸怪之属莫不反悫,夫是之谓政教之极。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赏克罚偷则民不怠     怠:怠慢 B.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息:停止 C.不逮时者杀无赦 逮:及时、赶上 D.故职分而民不慢 慢:拖拉 【答案】A [怠:松懈。]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 B.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 故职分而民不慢 C.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 先时者杀无赦 D.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 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 【答案】C [C项“者”:代词,“……的人”。A项“也”:助词,表判断;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B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D项“之”: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不修己而后敢安止,诚能而后敢受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尊崇礼仪、完善法制,那么国家就有秩序常规;崇尚贤人、重用有才能的人,那么老百姓就有明确的方向。 (2)没有谁不修炼自己,然后才敢安心居守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真正有才能然后才敢接受官职。 二、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 荀卿论 苏 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有删改)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乎不知其津涯    涯:边际 B.冉有之知 知:通“智”,智谋 C.要在于不可易也 易:轻视,看不起 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恃:依仗 【答案】C [易:更改、篡改。]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B.是故其言平易正直 乃使其从者衣褐 C.今夫小人之为不善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答案】C [C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A项,而:连词,表转折,“却”。B项,其:代词,“他的”。D项,以:介词,表凭借,“凭着”“靠着”。]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是(  ) ①大变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为异说而不让 ③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烧夫子之六经 ⑤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礼乐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答案】A [①④说的都是李斯,⑥是对荀卿的肯定。]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的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就形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B [B项“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错,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圣人学习,难道只是要学会圣人是怎么说的吗?也要观察圣人心意的取向才行啊。 (2)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 (3)然而李斯却利用他的学说搞乱了天下,可见荀卿的高谈怪论对李斯还是起了激发作用的。 参考译文:我曾读《孔子世家》,看孔子的言论文章,没有不循规蹈矩的,不敢放肆高论,而且说话一定要谈到先王,我这才知道孔子作为圣人对天下的忧虑之深啊。(他说的一些道理)好像茫茫无边,却其实并不遥远;好像浩瀚浑厚,没有边际,但其实并不深奥。他说的那些事情,普通人都知道,但实行起来,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唉!能做到这样就足够了。假使后世有人能按照孔子说过的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成为一个少犯错误的人啊。 子路的勇敢,子贡的巧辩,冉有的智谋,这三个人,都是天下人认为难能可贵的人。但是这三个人,却经常不被孔子喜欢。颜渊沉默寡言,没有表现出他的才能,好像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孔子多次称赞他。向圣人学习,难道只是要学会圣人是怎么说的吗?也要观察圣人心意的取向才行啊。孔子认为后世必定会有人不能执行他的学说,也必定会有人曲解他的学说而做不义的事。所以他的话通俗易懂,直来直去,而不敢说一些不同寻常而又值得炫耀的高论,主要是为了让后人不好随便篡改。 过去常奇怪李斯师从于荀卿,后来又焚烧了老师荀卿的著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