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诊断
基础
陈经宇
主编
书书书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教材诊 断 学 基 础(供中医、中药、中医护理、针灸专业使用)主编陈经宇编者王廷珍刘致祥易明华张宪宝陈经宇主审李良信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书书书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教材诊断学基础陈经宇主编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玉函路 16 号邮编:250002电话:(0531)82098080网址:电子邮件:sdkj sdpress com cn发行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玉函路 16 号邮编:250002电话:(0531)82098071印刷者:济南申汇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地址:济南市王官庄 12 号邮编:250022电话:(0531)87966822开本:787mm 1092mm1/16印张:12 5版次:2011 年 8 月第 1 版第 24 次印刷ISBN 978 7 5331 0661 4定价:17.00 元编审人员单位四川省万县中医学校陈经宇四川省重庆中医学校王廷珍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刘致祥安徽省芜湖中医学校易明华江西省抚州中医学校张宪宝四川省成都中医学院李良信编写说明诊断学基础是阐述诊断疾病的原则和方法的一门重要临床课。为适应中医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87)国医教字第 16 号文件精神,成立了 诊断学基础教材编写组,编写了 诊断学基础教材,供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士、中医护士专业使用。本教材共分八章,其基本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X 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正文中凡用小号字排印的内容,仅供学生自学参考。书后附有实习指导和教学大纲。在编写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精选内容,力求反映中医特色,为中医临床各科打好基础,并充分注意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本教材在审定稿会议前,全国许多兄弟学校对教材初稿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陈国梁同志,对本教材 X 线检查部分进行了审定,在此一并感谢。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时间紧迫,难免存在某些缺点和错误,恳切希望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同学提出批评和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编者前言卫生部曾于 1960 年组织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五所中医学院编写了一套中医中级教材,供全国中医学校和卫生学校中医班教学使用;1978 年卫生部又组织编写了中等卫生学校有关中医课程的教材,为培养中等中医专业人才做出了贡献。为适应中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各专业系列教材的建设,卫生部于 1985年 8 月在山东省莱阳市召开的全国中等中医教育工作座谈会期间,制订了中医士、针灸医士、中药士、中医护士四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并组织了中医士、中药士、中医护士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成立了各门教材编审组,实行主编单位和主编负责制。同年 11 月及 1988 年 5 月,在安徽省芜湖市先后两次召开了本套教材教学大纲审定会议,审定了中医士、中药士、中医护士和针灸医士等专业 38 门中西医药课程的教学大纲。为提高教学质量,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中医特色,体现中专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为依据,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并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本套教材包括 语文 、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古典医籍选、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学 、推拿学 、中医学概要、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药化学 、内科学及护理 、外科学及护理 、妇科学及护理 、儿科学及护理 、中医食疗学 、针灸推拿医籍选、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 、中医伤科学 、药用植物学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 、生理学、病理学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 、诊断学基础 、药理学 、内儿科学概要 、外科学概要 、生物化学等 38 种。供中医药学校各专业使用。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只有通过教学实践,并认真总结经验,加以修订,才能日臻完善与提高。为此,希望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师生和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为我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教材建设做贡献。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书书书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常见症状4第一节发热4第二节咳嗽与咯痰7第三节咯血9第四节胸痛11第五节呼吸困难12第六节紫绀15第七节心悸16第八节腹痛18第九节腹泻20第十节呕血与黑便22第十一节黄疸24第十二节水肿29第十三节排尿异常31第十四节血尿33第十五节头痛35第十六节昏迷37第三章问诊39第一节问诊的重要性39第二节问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39第三节问诊的内容40第四节系统问诊要点42第四章体格检查44第一节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44第二节一般检查47第三节头颈部检查56第四节胸部检查59第五节腹部检查85第六节脊柱与四肢检查95第七节生殖器和肛门检查98第八节神经反射的检查101第五章实验室检查107第一节血液检查107一、血液常规检查107二、红细胞沉降率检查113三、止血、凝血障碍检查114第二节尿液检查116一、一般性状检查116二、化学检查117三、尿沉渣检查119第三节粪便检查121一、一般性状检查122二、显微镜检查122三、隐血检查123第四节肝脏功能检查124一、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124二、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126三、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测定127第五节肾功能检查129一、浓缩 稀释试验129二、酚红排泄试验(PSP)130三、非蛋白氮测定(NPN)131四、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CO2CP)131第六节浆膜腔积液检查132一、一般性状检查132二、化学检查132三、显微镜检查1331第七节脑脊液检查133一、适应证及标本采集133二、一般性状检查134三、化学检查134四、显微镜检查135第六章X 线检查136第一节概述136第二节呼吸系统 X 线检查138第三节循环系统 X 线检查143第七章心电图检查149第一节心电图的概念与临床运用价值149第二节心电图导联150第三节心电图各波的正常形态和数值151附常见异常心电图155第八章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159第一节诊断步骤和思维方法159第二节病历书写162实习指导169附录173一、临床部分常用诊疗技术173二、常用人体检验新旧单位参考值对照表179诊断学基础 教学大纲(草案)1832书书书第一章绪论一、诊断学的定义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原则和方法的一门重要临床课,也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诊断的过程,就是对病人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所谓“诊”,就是调查(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等)。将调查所收集到的有关病人健康状况的资料,结合基础医学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综合、推理,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部位、性质、原因、功能状态等,作出准确而完整的结论,这就是“断”。由于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地发展,临床医学有了日益细致和完善的分工。许多专业科系已经形成。各科系自有其特殊的诊断疾病的方法,但诊断学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仍是临床各科都必须掌握或了解的基本知识。这不仅适用于内科,也适用于临床其他科,故称它为诊断学基础。二、诊断学的重要性临床各科医生的首要任务是防病治病,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医生必须首先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来源于正确的诊断原则和方法,所以医生必须学好诊断学,尤其要学好并掌握诊断学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每一位医学生,必须重视诊断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防病治病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诊断学的内容诊断学的内容,非常广泛。本书仅介绍其中的基本内容即症状与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部 X 线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等。(一)症状与问诊问诊是医生通过与病人交谈或对病人进行询问,借以了解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的一种方法。问诊所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资料,许多是病人的主观感受,这些感受医学上称之为症状。这些症状,主要是反映了机体的生理功能变化,但也包括某些明显的病理形态的改变如水肿,皮肤黄染等即有上述双重含意。因此,广义的症状,应包含上述两个方面的变化。本书第二章中,将介绍十六种常见症状。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或熟悉常见症状的概念、病因及临床特点,了解发病机理,伴随症状的意义。(二)体格检查体检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单的诊断工具,对病人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被医生检查发现的病态表现则称为体证。多数疾病仅通过问诊1和体格检查所发现的症状与体征,即可对疾病作出比正确的诊断。因此它们是一种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必须熟练正确地掌握和运用。(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就是在实验室中,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对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体液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疾病的病原、机体的病理改变或器官功能状态等客观资料来协助临床诊断的一种方法。本法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同一标本可因人员更动、仪器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果。故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全面地进行分析比较,才能作出结论。(四)X 线检查X 线检查是利用 X 线的特性,研究人体结构和器官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形态和功能状况,从而对疾病的性质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X 线检查,有其局限性和一定的适应范围,运用时必须选择适宜的指征。(五)心电图检查心脏机械收缩前所发生的一系列电激动,用心电图机描记成心脏的综合生物电流图像,称心电图。心电图检查,是临床器械检查方法之一,它对某些疾病,特别对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和缺血性心脏病等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时,应充分了解其应用价值与限度,以便正确地选用。四、学习诊断学的目的和要求学习诊断学的目的,在于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临床各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门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一)掌握或熟悉常见症状的概念、病因及临床特点;了解发病机理、伴随症状的意义和系统问诊要点。(二)掌握体格检查的正确方法,熟悉体征的临床意义。(三)掌握血、尿、粪常规检查的内容及其他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异常时的临床意义和某些化验检查的简单方法。(四)了解 X 线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及范围。(五)了解诊断方法和完整住院病历的内容,能书写完整病历及作出初步诊断。五、学习诊断学的态度和方法学习诊断学,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对待病人的叙述,要耐心听取,细心辨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如实记录。学习中,既要努力钻研理论,又要重视临床实践。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学好记牢。在临床实践中,要有高尚的医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思想。对病人要和蔼可亲,体格检查时的动作要轻柔温和,切忌动作粗暴,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各种特殊检查,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2此外,必须加强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临床上出现的错综复杂的疾病表现,要积极主动地结合基础医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使自己的思考和推理力求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四川省万县中医学校陈经宇)3第二章常见症状病人主观感到的异常感觉或不适称为症状,如发热、头痛、咯血、吞咽困难等;而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称为体征,如心脏杂音、肺部罗音、皮疹、肝脾肿大等。本章仅就一些常见的症状,对其病因、发生机理、临床特点、伴随症状、问诊及检查要点等加以扼要的阐述。第一节发热正常人的体温是由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后区的产热中枢、下丘脑前区的散热中枢)所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所以正常人体的体温相对恒定。若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本身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体温升高,经体温表测量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一般说来,发热是人体患病时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此外,发热亦与个体反应有关,如年老衰竭病人,虽病情危重,发热可不高或甚至无发热。正常成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温度一般为 36.2 37.2;直肠温度为 36.5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