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国际视野中的贵州人类学·彝学辑
爨文丛刻
国际
视野
中的
贵州
人类学
彝学辑
国际视野中的贵州人类学彝学辑编者的话中国的文化地理,可以作多种的解读:以秦岭为界,以北为北方旱地小麦文化,以南为南方稻作文化;以爱辉一腾冲划线,线之东为农耕文化,线之西为游牧文化;以地方特色名,又有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大而划之,又可分为三种文化圈或称为文化版块:蒙藏的佛教文化圈、新疆的伊斯兰教文化圈,除此而外,所有版图均为儒家文化圈。于此编者所欲说明者,处儒家文化圈内的云贵、湘西、桂北,似乎更应该独立为“巫文化圈”。巫文化是中国文化源头之一。上古之时,巫官文化与史官文化并立庙堂,而后独尊史官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成一统天下之势,“巫”的处境每况愈下:被逐出庙堂、逐出中原,退而居于西南一隅,在土著中苟延。如此看来,西南土著中保有的巫风,恰是中华文明的渊源之一。昔以中原为中心的儒家文化依“五服制度”分野,贵州地处“要”、“荒”,位列边缘。但若以“巫文化”视之,贵州却正是“巫文化圈”之中心,所谓“西南之奥区”。在中原失落了的巫文化体系,恰好在贵州得以保存。因此,我们今天的研究梳理,可称上符“礼失而求诸野”的古训。以人类学的眼光看贵州本土文化,大概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传入中国,贵州就成为重要的对象研究地。从早期的传教士、西方学者,到中期的国内学者再到近期的本土学者,文化人类学在贵州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并形成了大批成果,成为了研究贵州省情和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视角。我社将对以往的贵州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作一爬梳,选编出六个专辑共60册一套的国际视野中的贵州人类学,以“六十名著”诠释一静文从刻2“六百年贵州”。作为分外之想,我们期望这套丛书成为研究贵州文化史和少数民族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库,如同我们的先辈文通书局曾出版的黔南丛书一样,我们期以此套出版物能够推动地方文化史和贵州的“原生”精神文明的研究,甚至促成“贵州学”和“贵州学派”的诞生。2014年,第24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贵阳召开,我社在已出版国际视野中的贵州人类学丛书的基础上,遴选出两辑15册,作为“书博会”的献礼。本辑为“彝学辑”,共5册。因阳视則中的道州人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