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冯梦龙研究
第5辑_吴妤
冯梦龙
研究
吴妤
书书书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冯梦龙研究.第 5辑/吴妤主编.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 0 1 9.9I S B N9 7 8-7-5 6 7 2-2 9 3 6-5.冯.吴.冯梦龙(1 5 7 4-1 6 4 6)人物研究冯梦龙(1 5 7 4-1 6 4 6)文学研究.K 8 2 5.6 I 2 0 6.2中国版本图书馆 C I P数据核字(2 0 1 9)第 1 8 7 6 0 5号F E N G M E N G L O N GY A N J I U(D I WUJ I)书名:冯梦龙研究(第 5辑)主编:吴妤责任编辑:史创新出版发行:苏州大学出版社(S o o c h o w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社址:苏州市十梓街 1号邮编:2 1 5 0 0 6印装:苏州工业园区美柯乐制版印务有限责任公司网址:h t t p:/w w w.s u d a p r e s s.c o m邮箱:s d c b s s u d a.e d u.c n开本:7 0 0 m m 10 0 0 m m 1/1 6 印张:1 0.2 5 插页:2 字数:1 4 8千版次:2 0 1 9年 9月第 1版印次:2 0 1 9年 9月第 1次印刷书号:I S B N9 7 8-7-5 6 7 2-2 9 3 6-5定价:2 8.0 0元凡购本社图书发现印装错误,请与本社联系调换。服务热线:0 5 1 2-6 7 4 8 1 0 2 0 冯梦龙研究 编委会顾问王尧屈玲妮李彩男主编吴妤副主编陈春明金爱民执 行 主 编马亚中徐国源编委会成员王少辉孙月霞周昕艳张国镇邵勇军张新如谢静侯楷炜董秋莉目录 0 0 1目录冯学研究冯梦龙研究的学术轨辙 兼谈容肇祖先生的冯学研究王凌/0 0 3“真诗”“从俗谈”及其价值取向 冯梦龙搜集整理民间文艺的再思考毛巧晖张歆/0 1 3冯梦龙笔记小说编纂略论周瑾锋/0 3 0特约稿件论千古女侠杜十娘陈桂声/0 4 3“三言”的口头程式理论分析 以“主题”为对象黄景春范沁钰/0 5 3论 太霞新奏的曲学价值艾立中/0 6 7文本今读“三言二拍”中“偷情”的“信物”论蒋玮/0 8 1试论冯梦龙“三言”小说的叙事结构李喜玲/0 9 5传承创新打造冯梦龙地域文化的相城实践屈玲妮/1 1 3乡村建设视野下的圣堂庙会陈泳超/1 2 3冯梦龙村乡村文旅发展路径刍议钟芸菲/1 3 10 0 2 冯梦龙研究(第 5辑)口碑拾零四载寿宁留政绩,先生岂独是文豪 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为官“喻世明言”孙月霞/1 3 9穿越千山万水的步履卢彩娱/1 4 3资讯简报冯梦龙研究 4 0 年回顾与前瞻 福建省冯梦龙研究“1 3 1 6”工程一帆/1 5 1德泽渊源耕读梦龙 冯梦龙书院首场主题讲座课开讲相宣/1 5 4编后记/1 5 7冯学研究 0 0 3冯梦龙研究的学术轨辙 兼谈容肇祖先生的冯学研究王凌摘要:冯梦龙的俗文学作品由于它的平民性等特点,记载在史籍里的很少,流传中遗失毁坏严重,故后代的俗文学研究者往往先要花大力气搜集、整理、出版已散失的原始资料。在新文化运动的承前启后之际,容肇祖等一批俗文学研究者肯定“俗”的文学价值,注重资料挖掘和综合研究两翼齐展,极大地推动了冯梦龙研究的学术进展。关键词:俗文学冯梦龙容肇祖研究俗文学和研究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需要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研究。而俗文学作品由于它的平民性等特点,往往不是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主流文学,记载在史籍里的很少,流传中遗失毁坏严重,故后代的俗文学研究者往往先要花大力气搜集、整理、出版已散失的俗文学原始资料,为研究做好前期准备。而某个研究大师的综合研究,又会极大地推动俗文学研究的发展。二者互相促进,良性互动。明代俗文学大师冯梦龙与现代冯学研究泰斗容肇祖时隔三百年形成的关系,就是生动的例证。冯梦龙作品在国内湮没了近三百年冯梦龙出生于明代中晚期(1 5 7 4 1 6 4 6),苏州人。一生留下近三千万字作品。含笔记小品(如 古今谭概 情史类略 太平广记钞 智囊补),散曲(如 太霞新奏),戏曲传奇(如 墨憨0 0 4 冯梦龙研究(第 5辑)斋定本传奇),诗歌作品(如 七乐斋稿),儒学著作(如 麟经指月),方志著作(如 寿宁待志),史学著作(如 中兴实录)等。由冯梦龙搜集、整理、撰写、出版的俗文学作品,则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话本小说,如“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等;(2)讲史小说,如 新列国志等;(3)民歌、山歌及民间笑话,如 挂枝儿 山歌 笑府等。“三言”代表了冯梦龙俗文学的最高成就,出版时“海内均奉为邺架奇珍”。但在封建时代“学而优则仕”主流价值观的支配下,冯梦龙的俗文学活动均非文人士大夫正道所为。所以冯梦龙出版“三言”时不但不敢用其真名,甚至不敢用“墨憨斋”等已为世人熟知的笔名,只能杜撰出种种新笔名以遮人耳目。我们研究发现,“三言”“挂枝儿”“山歌”“笑府”等均长期无法列入古代官修的各种地方志中。这就是中国古代俗文学家的命运。冯梦龙死后,他的俗文学作品犹被封禁,以致湮没了近三百年。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应当是多方面的。其一,时代的原因。冯梦龙死于公元 1 6 4 6年。他死前两年(1 6 4 4 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不久清兵入关,实行“留发不留头”的政策。冯梦龙是坚定的反清抗清派,最后在福建死于反清抗清第一线。当清兵攻克苏州、福州等地后,冯梦龙的作品惨遭摧残应是必然之事。而在明清之交的社会大动荡、大浩劫之际,包括冯梦龙作品在内的无数文献均毁于兵火之中。如冯梦龙曾任过四年知县的福建山区小县寿宁县(闽浙交界),在清初也是“人人沟壑,井井丘墟,版籍赋税,半属虚悬。且文教日衰,科名寥落,泮宫鞠为茂草,城市尽属荒烟”。冯梦龙的故乡苏州,更是难逃此劫。冯梦龙的侄曾孙冯勖回忆道,当时他与祖父(按:冯梦桂之子)及母(按:冯梦桂之孙冯六皆的妻子)居住在苏州,“岁荒乏食,勖为村塾师,得升斗奉养,与妻采荇以食”,后“祖及母复相继殁,贫无以殓”。此时连生命都难以为继,谈什么保存文献?引自赵廷玑 寿宁县志,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引自同治 苏州府志“冯勖传”,江苏古籍出版社 1 9 9 1年版。冯学研究 0 0 5其二,家庭的原因。冯梦龙兄弟三人。其弟冯梦熊已先去世,未娶,无后。冯梦龙客死闽中,随行的唯一儿子冯焴(字赞明)回苏州报丧,但很快消失,估计与其母死于兵荒马乱之中。冯梦龙长兄冯梦桂大概也死在冯梦龙之前。冯梦桂孙冯六皆随冯梦龙入闽后客死古田。冯梦桂的儿子和冯六皆的妻子如上所述,死于清初的动乱年代。冯梦龙的孙子冯端虚早死,已订亲的妻子丁氏未婚,无后,曾长期居住在冯勖家中。冯勖后来中了翰林,活了七十多岁,可惜最后不知所终,地方志中再无记载。所以冯梦龙不能像中国古代无数著名文人一样,由自己或亲戚的后代在若干年后为自己整理出版作品。其三,作品的原因。我认为,这才是最主要的。冯梦龙生活在明朝中晚期,此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新兴的市民阶层勃起。具有反封建叛逆思想的冯梦龙,在“三言”等俗文学作品中对新兴的市民阶层做了大胆的肯定和宣扬。而到了清朝“康乾盛世”,国力虽一度增强,思想却趋于保守,冯梦龙的“三言”等作品都在违禁之列。经查询发现,“康乾盛世”后的清朝政府对明清交替时期的汉族反清人士不再继续追究,所以冯梦龙的经学著作、方志著作和诗歌作品乃至笔记小品,都在同治 苏州府志中有所记载。而他的“三言”等俗文学作品,却未列入 苏州府志。所以直至 1 9 1 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国人对冯梦龙的俗文学作品几乎一无所知。冯梦龙的俗文学活动虽不为封建时代主流价值观所认同,但这些作品却不仅在其刚刚出版时就被“海内均奉为邺架奇珍”,而且在他去世后,更长期在海内外广泛传播。据现在了解的资料证明,冯梦龙是中国最早走向欧洲的小说家。“三言”中最早被译成西方文字在欧洲传播的小说是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和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首见于 1 7 3 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的 中华帝国全志(迪哈尔德主编)。该书 1 7 3 6 年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1 7 4 7年出德文版。此后在欧洲出版的“三言”小说还有 范鳅儿双镜重圆(译为 范希周),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译为 相爱的一对儿),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译为 名妓),灌园叟晚逢仙女(译为 花仙),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译为 玉奴、团头的女儿),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译为 珍珠衫),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译为0 0 6 冯梦龙研究(第 5辑)代人成婚),刘小官雌雄兄弟(译为 化装的妻子),陈多寿生死夫妻(译为 兄弟?新娘?),吴衙内邻舟赴约(译为 舟中的爱情),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译为 崔宁的悲剧),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译为 奇特的命运),陆五汉硬留合色鞋(译为 绣花鞋的误会),沈小官一鸟害七命(译为 金丝雀人命),等等。这些小说甚至引起了歌德、席勒等欧洲大文学家的兴趣和重视。歌德从 1 7 8 1年开始读 今古奇观,以后一直注意中国小说。席勒在 1 7 9 6 年 1月 2 4日致歌德的信中说:“对一个作家而言埋头于风行一时的中国小说(按:包括 三言在内),可以说是一种恰当的消遣了。”歌德则在 1 8 2 7年与他的助手艾克曼谈话时说:中国小说(按:包括“三言”在内)“并不见得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离奇。小说中的人物、思想、动作和情感差不多同我们是一模一样的。读不一会儿你就会觉得,自己同他们相仿。只是在中国人那里,一切都比我们明朗、纯洁和高尚”。歌德是个有世界眼光的大文学家,他的这段话应当引起我们加倍的重视。他谈到了两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其一,中国小说“并不见得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离奇。小说中的人物、思想、动作和情感差不多同我们是一模一样的”。冯梦龙的话本小说写于明朝晚期,而传到欧洲则是在冯梦龙去世八十多年后的事,当时明朝已经灭亡,清朝则开始康熙、雍正、乾隆所谓的全盛时代。如果说冯梦龙的话本小说在明朝还被允许存在并在市民阶层广泛流传的话,那么到了清朝则已受到了全面封禁。但此时来到大清王朝的西方人士,却从民间流传的冯梦龙话本小说中看到了中国市民阶层的真实生活,引起了共鸣,所以将其带到欧洲并翻译出版。换句话说,冯梦龙作品是通过“走私”渠道传到欧洲的,它不但不是当时官方提倡的文化产品,还是标准的违禁品。但在歌德的眼中,“小说中的人物、思想、动作和情感差不多同我们(按: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欧洲人)是一模一样的”。其二,歌德亲历亲闻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种种野蛮、卑劣,而对包括冯梦龙笔下具有“儒商”思想的中小商人、手工业者在内的中国人物十分欣赏,所以他由衷地赞美道:“只是在中国人那里,一切都比我们明朗、纯洁和高尚。”从外国人冯学研究 0 0 7眼光看冯梦龙作品,正好给我们一个启示和证明:“三言的可贵之处却在于,它第一次把以手工业者、小贩、小商人及其妻女为主的城市平民作为正面人物写入作品。”容肇祖在冯梦龙研究第一次大突破中的贡献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而冯梦龙的“三言”等俗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反封建意识浓厚,在形式上运用白话文写作,均符合他们提倡的要求。于是,在人们的视野中湮没了近三百年的冯梦龙作品,又回到人们的目光之中。首先是要重新见到这些书。当时博学如鲁迅先生者讲述 中国小说史略时,也只见到 醒世恒言一种。而此时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则保留有相当齐全的冯梦龙作品;盐谷温等早在 论明之小说“三言”及其他等长篇论文中,就对冯梦龙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当时到日本留学的中国文人很多,自然首先从日本以“出口转内销”的形式引进冯梦龙作品。中国大连图书馆及一些私家收藏的冯梦龙作品,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正是在此承前启后之际,容肇祖先生在搜集和大量阅读当时所能找到的冯梦龙所有作品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了综合研究,并率先在 岭南学报上连续发表了 明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1 9 3 1年 7 月 岭南学报二卷二期)和 明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续考(1 9 3 2 年 3 月 岭南学报二卷三期)。这是我国最早发表的系统研究冯梦龙的两篇重要文章,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