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尔康文集师友述怀序跋札记_韩玉霞责任编辑;(中国)冯尔康.pdf
下载文档

ID:2322772

大小:15.16MB

页数:47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冯尔康文集 师友述怀 序跋札记_韩玉霞责任编辑;中国冯尔康 冯尔康 文集 师友 述怀 序跋 札记 韩玉霞 责任编辑 中国
第十卷师友述怀 序跋札记冯尔康 著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师友述怀 序跋札记/冯尔康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9(冯尔康文集)ISBN 978-7-201-15065-9.师.冯 南.社会科学-文集.C53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9)第 156788 号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 版 人刘庆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 35 号康岳大厦邮政编码300051邮购电话(022)23332469网址http:/电子信箱策划编辑韩玉霞责任编辑韩玉霞装帧设计 王烨印刷河北鹏润印刷有限公司经销新华书店开本710 毫米1000 毫米1/16印张29.5插页4字数500 千字版次印次2019 年 9 月第 1 版2019 年 9 月第 1 次印刷定价270.00 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图书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致电联系调换(022-23332469)师友述怀 序跋札记SHIYOU SHUHUAI XUBA ZHAJI1前言本卷题名“师友述怀 序跋札记”,概括所收入文章的内容,其中缅怀恩师学友的文字,是本卷重点所在。我的求学时代,以批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流观念,没有感谢老师的意识,这是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年轻人不免有点狂妄,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往往不以为意。但工作之后,特别是越成熟了,我越感到老师的授课内容和为人师表的可贵,越增加了感激师恩的情愫。我不时回忆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往事,感到是那样的温馨。郑毅生天挺师总是那样慈祥地面带笑容,从不对人疾言厉色,我记得有两次,他和颜悦色地教导了我。一次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历史所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原本要出席可是却没有去,毅生师说你应当去。另一次是毅生师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在天津召开工作会议,我在上课之后才到会,毅生师问我怎么才来。我明白,他希望我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是让我有机会被学界认识,也是表示南开大学历史系有人从事相关研究;他要我早点到会,是想让我为辞书编辑工作多做点事。不久,他对我说,听说你入党了,要做些社会工作了。他这些含蓄的批评,是希望我上进,是有“望子成龙”的味道啊!每念及此,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每当回忆起与郑毅生师、吴廷璆师、杨佩之志玖师、杨生茂师、黎国彬师的往事,我都有幸运兼幸福之感。所以我就主动写了我的南开老师等系列文章,收入本卷,也有与读者共享的意思。我感谢学生对我的友爱,写了独立治学能力的培养我和学生的真挚友情一文,其中说到教学相长,举出我从杜家骥、常建华、张仁善等人得到帮助的事例。从学术上得到学生的启发,这类的事情也有很多,所以我总是将学友的好处念念于怀。本卷收有多篇序言、书评,它的产生,有的是老师、好友命题的,有的是出2版社、杂志社提议的,有的是只有一面之交者提出来的,我是以友情为重的人,凡有意者,我都应承,都写文交卷。本卷收录的序言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些则根据其内容编进文集的其他卷中。按理应不论序言内容皆归为一卷,现在的处理不足为训,权且而已。书评之作,我是好话多,坏话少,但都会有的。但以书评应能够影响写作风气的高标准要求,我就非常惭愧了。在时风一味吹捧中,我虽也有点坦然,总有不值自己所为之意。我原想将中国古代史的读书札记汇编为一卷,后来放弃了这种设想,将其分散到几个卷里了,而本卷收录较多,分为“古人婚姻的各色情状”“古人的家庭生活”“服饰好尚与等级制度”“清史札记”等栏目。这些篇章意在描述古人社会生活的一些方面,既叙述史事,又发表点评论,而议论大多很浅显,聊博方家一粲。“文化省思”一栏,是读史、游历见闻及感受的随札。我自诩不偷懒,无论阅读何种内容的书籍报刊,抑或文艺欣赏、旅行参观,我都在思考,有所得,便不拘大小写出来,是以有这类文章。(2019 年 2 月 17 日初稿,2019 年 5 月 22 日增订)编者按为避免文集各卷内容重复,敬请读者垂注:一、作者为“冯尔康文集”10 卷本所作的自序学无止境,是我治学的座右铭,置于文集的社会史理论与研究法之卷首。二、作者历年著作之总目冯尔康著作目录,以及冯尔康文集总目录,置于文集的师友述怀 序跋札记之卷末。以上 3 篇内容,不再一一列入文集每卷之中。读者如有需要,可以参阅。不便之处,敬请谅解。解题本卷收录文章 93 篇,依据冯先生的分类,为九组。以下分组介绍。一、师友述怀这组文章较多,可以细分为写导师、上课老师、前辈学者、同事、同辈学者、编辑等不同的类型。冯先生十分敬仰历史学家、教育家郑天挺教授,致力于恩师的研究以及往事回顾。收录的 5 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郑天挺先生。探微治史泽被学林郑天挺先生办学、治学精神常青一文,收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等编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文集,总结了郑先生作为系主任办系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师资培训;强调教授开课,特别是讲授基础课;创办学术研究机构,有重点地开展史学研究;积极参与历史学界的学术讨论,与国际史学同行对话;开办新专业。指出郑天挺先生的学术建树和贡献:清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若干断代史和边疆史研究的贡献。认为郑天挺先生的治学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与强调对史料的详细占有,是探微的微观研究法。最后指出继承与发扬郑天挺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办学精神:热爱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敬业精神;发扬朴实学风;成功地协调行政工作与教学研究工作。景仰历史学家、教育家郑毅生师一文,收入封越健、孙卫国编郑天挺先生学行录,认为郑先生的学术财富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北大贯彻“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爱国思想是时代观念的体现爱国者的表率;学人教务、教学研究双收效的楷模。学者教育家郑天挺先生一文指出:郑天常建华1挺是现代清史学的开创者之一,是始终不渝的爱国者、敬业的教育家,处理行政与教学研究兼顾。从学琐记兼述郑毅生师的学术成就收入郑天挺学记一书,分为问学二十五年、精读一本书初学者的入门良方、全面占有史料与史料批判、论文选题与搜集资料、比较研究法五个部分,展示了郑先生教书育人的具体情况,弥足珍贵。回忆郑毅生天挺师一文侧重谈了冯先生与恩师郑天挺先生交往的若干事情,描述了郑先生的性格、生活往事、教学态度以及治学特点。如 50 年代大学课堂郑先生讲课比较慎重,对于冯先生提问的涉及政治敏感的问题保持缄默。郑先生十分尊重别人的学术劳动,对于学生也是如此。郑先生与其他学者讨论问题时态度谦虚,治学严谨,考证精深。他备课认真,生活简朴,有收藏折扇的雅好,对爱情更是专一。冯先生的介绍,使我们看到了更多郑先生的为人处世以及生活情形。冯先生还谈到了他与恩师的因缘,因热衷实证史学,1958 年末“拔白旗”运动中,在学生的批判性漫画中,师生同时出现,一个是“资产阶级”学者,一位是“走白专道路”的学生。郑先生逝世之日,也正是冯先生看望病重老师之时,或是冥冥之中天意的安排吧。纪念上课老师的有一组文章,以我的南开老师为题,追忆了向王玉哲、谢国桢、辜燮高、黎国彬诸位教授从学的经历,此外,郑天挺、雷海宗、吴廷璆、杨志玖、杨翼骧诸先生则以专文的形式另外追忆。重温与新习伯伦师的学术宏论收入雷海宗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纪念文集,回忆起雷海宗先生在讲课内容方面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破除欧洲中心论,二是塞其提人的生活史和服装史。并就学习雷先生中国的家族制度古今华北的气候与农事二文谈了对于生态环境史和家族史的理解。缅怀吴廷璆师追忆了吴先生爱护学生、重视友情的往事。缅怀勇于追求学术真理的杨志玖师从两方面回忆了杨先生的士人风度,极其可敬的坚持追求学术真理的学风,平实中不乏风趣的授课与演讲,视杨先生为第二恩师。缅怀生活多姿多彩的史学史大家杨翼骧师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老师精湛教学及其方法;史学史“大师”;称我为“贤弟”;爱好广泛的有情趣的人生;历史系文献学硕士点因我而遭到周折。缅怀杨生茂师评价杨先生为人:“视名利如弊履,无所追求,所好者就在学问二字上。”缅怀来新夏师,学习他“不搁笔”的治学精神一文,回顾了来新夏先生往事及与其交往,赞誉来先生勤奋的治学精神。2对于前辈学者的尊重,体现在以下两篇文章。感念何炳棣先生写听到何炳棣先生仙逝,感到对何先生“愧疚”,其原因一是愧对他想加入南开的托付,一是愧对他的奖掖。读后感到冯先生的君子之风。韦庆远先生与冯先生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敬悼韦庆远先生回顾了与韦庆远先生的交往。冯先生为人真诚、热情,与同事相处很好。世界史专业的冯承柏教授逝世后,他写了怀念承柏兄三事收入春思秋怀忆故人冯承柏教授纪念集,所记三事为:商讨社会史;请教电脑问题;一起游泳。刘泽华教授与冯先生是同龄人,前后脚留校入职,长期共事,是南开中国古代史专业两位杰出的学者,他们互相尊重的君子之交,成为我们的楷模。深情怀念好友泽华追忆了他们共同编写中国古代史教材的往事,还就刘先生为教师呼吁、爱护学生、遗作等事发表了看法,让读者体会到出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这辈人的相处之道。同辈学者。挚友陈捷先教授逝世,冯先生不胜悲伤,缅怀好友陈公捷先详细追忆了二人从钦佩到成为好友的过程,和捷公的学术交流往事,捷公的勤奋治学精神和杰出成就,感情真挚,读来令人动容。学者的交往圈中少不了编辑,冯先生著述等身,自然和编辑多有交往。冯先生非常尊重编辑,记得有一次冯先生对我讲:两位出书结识的责编都中年早逝,他们对书认真负责,行业压力大,很可惜。我感到了冯先生与编辑结下的友谊,冯先生深切怀念张继红女士回顾了因出版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一书,与责任编辑张继红交往的事情,呈现出作者与编辑的互相尊重。师生真挚情谊。家骥兄与我是冯先生招收的首届研究生,冯先生至退休前共招收了 30 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师生之间情谊深厚,相处融洽。外界对此也有认可,邀请冯先生就师生关系作文,和读者分享。于是先生写作了独立治学能力的培养我和学生的真挚友情一文,指出是纯正求学目标与纯正教学职责让我们师生走在一起,注重培养具有独立治学能力的人才,师生间互相尊重,结下真诚的友情。先生的行文发自肺腑,感人至深。二、序跋国际著名清史学家、满学家、文献学家陈捷先教授,与冯先生结下深厚友谊,学术交流甚多。二人都是扬州人,共同在家乡举办学术活动,出版有关扬3州的学术论著。论扬州历史特点是扬州研究江都陈轶群先生百龄冥诞纪念论文集的序言,就扬州的时尚与文化发表见解:“一部扬州史,愚以为最主要的是该地商品生产、商业贸易与交通运输的历史,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史。”并介绍了文集组织者陈捷先教授的学术活动。祝陈捷先教授八十大寿是冯明珠主编盛清社会与扬州研究之序,盛赞陈先生退休之后仍“穿梭于海峡两岸,继续学术研究事业,进行三方面的活动:一为潜心写作;二是推动学术交流;三是办学。”特别是谈到陈教授是颇有“叱咤风云”味道的权威学者,他对于学术的事功甚多,与冯先生交往频繁,为南开历史学热情助力。书序情意满满,令人感受到学者之间的相互尊敬与友谊。冯先生热情为学界晚辈写序,予以奖掖。有关社会史的两篇,为李泉等编著的中国古代社会史通论所作的序,肯定了编著者对于中国社会史教材编写的尝试。跨学科研究的可喜成果是为小田著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江南庙会论考所作的序,认为该书成功地运用了跨学科研究法;“在神圣与凡俗之间”,这是小田对江南庙会提出的新颖、系统、可信的见解;值得倡导的“主位观”;由庙会看农村近代化之路;着力于材料的搜集和考订。冯先生特别就学术研究的本土化谈了自己的看法:“本土化仅能将外来理论与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西方理论仍然被摆在某种指导位置上,不得不运用它,所以并没有彻底甩掉西方中心论的阴影。现实需要我们比本土化前进一步,我们要产生本土理论,从本土的历史、现状中找出本土文化的特质,从文化学术方面为世界多元文化做出贡献。本土文化理论的产生,当然也要参考、吸收外国的有益理论,但既不是以它为准绳,也不是必须拿它作参照系,更多地是作出比较性的研究。”这些看法我以为是很重要的。有关明清史的也是两篇。开启书写一日历史文体之先河 是吴十洲著乾隆一日之序,先生认为此书的写作是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史书体裁的尝试;内容的选择,别有情趣;利用档案史料有贡献。同时也指出了该书需要改进的地方。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 年出版该书新版,冯先生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