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及化阶段高校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审视与实现_陈武元.pdf
下载文档

ID:2322525

大小:2.06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普及化 阶段 高校教师 个性化 教学 审视 实现 陈武元
书书书第 卷第期 年 月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普及化阶段高校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审视与实现陈武元,李广平(厦门大学 教师发展中心,福建 厦门 )摘要: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由于学生群体多样性、学生学习场域开放和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学生的个人经历、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等呈现显著差异。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满足经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对尊重学生自由选择、成就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具有重要价值。高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在实施个性化教学过程中面临教师角色文化、个人教学精力、高校资源供给和教师管理制度等多重困境。为此,试图通过以下路径尝试解决:突破常规,反思自我,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赋能技术,善用数据,解决规模化教学难题;丰富供给,开放课堂,创造灵活化教学模式;改革制度,给予空间,营造宽松化教学环境。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教师;个性化教学;困境;路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陈武元,男,教授。研究方向:比较高等教育,教育经济与管理,民办(私立)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是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按照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发展阶段理论不是目标理论,而是预警理论,关键在于回答和解决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引发的矛盾冲突。普及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都在发生改变,包括“系统的规模、院校的多样性、入学和选拔的政策、管理和行政、课程和教学形式,以及学术标准”,发展的难点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一方面学生的就学形态、学习方式、求学目的较之以往更为复杂,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需求和就业市场变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高等教育如何缓解规模扩张对学生学习体验带来的冲击,强化受教育体验带来的价值增值?如何真正发挥育人功能,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经济变革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的内容与学生“学”的需求是否匹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否契合。个性化教学是以个 性化“教”为手 段 来 满足 个 性 化“学”的要求,使每个学生能够按照自我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创新能力,是建设高效能课堂、开展高质量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开展个性化教学将会比以往任何阶段更为迫切。反观高校教学实践,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精力、高校教学资源供给和教学评价制度等都成为制约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的主要因素,如何破解这些困境对普及化阶段实现教师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普及化阶段教师个性化教学的现实诉求教育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成就个体。正如怀特海在 教育的目的 一书中所言:“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并以灵活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个性。普及化阶段伴随着学生群体多样性、课程形式多样、信息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转型等,学生个体特征、学习方式及人才培养目标都会随之变化,对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学生特点,引发学生思考和深化认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一)学生群体多样性:个体经历更加丰富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指出,普及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一部分人的特权或是一部分有资格者的权利,逐渐发展成为公民的义务。学生规模的增长不仅是“数”的概念,还意味着学生群体的差异性逐渐突显。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越来越多拥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学生涌入高校,学生的个体经历、能力结构、价值观念以及求学目的等都呈现多元化特征。综合未来发展趋势,“非适龄人口将成为我国普及化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潜在增长点”。当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选拔方式进入高校学习时,学生的同质性程度将会越来越低,院系负责人和教师会逐渐意识到,如果一味采用同一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会忽视学生个体的先有经验和个性偏好,使学生难以结合自我经验主动建构知识,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大规模扩招 万人”,但是由于考试评价制度没有完善,部分非传统生源不能适应传统教学过程,无法兼顾学习与工作,最后无奈放弃入学。因此,面对自身经历各不相同的学生,教师需要重新审视个性化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特别是当普及化阶段一部分学生兼具学习和工作双重任务时,教师更不能忽视这样一部分学生群体的出现。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开展个性化教学,对学生个体经历有所了解,为不同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二)学生学习场域开放:自主选择权利扩大学生的多样化将进一步引发课程的多样化,课程本质上反映了对学生的定义。普及化阶段由于学生差异性增大,发展需求多样,高校课程也随之变革,越来越多的课程趋于灵活性组合。当高度结构化和专业化的课程结构被打破,学分制、模块化课程使学生学习空间得到释放,课程学习不再只是为特定工作做准备,而倾向于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经历。当同一学习空间内的学生具有不同学习空间的学习经验,教师需要针对异质性情、个性需求,提供教学服务,才能提升学生学习体验。随着普及化阶段信息技术向高等教育系统中渗透,学习与生活的界限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资源成为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拥有者,学生学习渠道更为开放,学习场域由实体环境向虚实结合空间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方式受到冲击。普及化阶段面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很难用确定的、统一的标准对学生学习成果做出要求,甚至部分知识已经不再需要在课堂上讲授,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应该成为教学重点。当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修学习课程和学习渠道时,教师教学就要从学生个人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并承担人格培养、价值观塑造以及思维方式养成等任务,毕竟信息技术难以替代这些育人功能。随着传统标准化课堂形成的封闭学习空间被瓦解,高校与教师就不能再忽视学生多样化学习背景和网络资源带来的冲击,既要通过实施个性化教学,走进学生,成就个性,也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个性化教学,走向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育人路线。(三)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创新型人才成为主流从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来看,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呈协同发展趋势。年我国人均 超过万美元,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普及化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从经济学视角看,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间存在供需关系,高等教育向经济社会输送人才反映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后人均 万美元时代要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高等教育向经济社会输送的人才能否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不竭动力。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将会成为社会的主流需求。为此,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然向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主,一是为产业升级提供相适应的人才,特别是新兴产业需要的创新人才;二是有助于增强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变革能力。高校如何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师教学活动密不可分。“创造性与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充分发展个性才能培养创造能力。”因此,普及化阶段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离不开教师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质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兴趣,因势利导,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形成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创新能力。普及化阶段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也不再仅仅是第期陈武元,等:普及化阶段高校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审视与实现为了获得职业技能,或是学历文凭,获得创新能力,实现长远发展,也是驱动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的主要原因。二、普及化阶段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多维困境个性化教学是伴随着规模化教学形态的演变而产生的,对个性化教学的探讨从班级授课制开始推进时就没有停止过。普及化阶段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有利于为不同类型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支持,提高学生的情绪体验。当教师教学与学生个性、学习动机和学习经验相适应,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节奏实现自由发展时,这对学习者自身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保障普及化阶段顺利实施个性化教学,厘清目前教师个性化教学的瓶颈性障碍,有利于为教学改革明晰方向。(一)现有的角色文化致使教师受制于传统教学思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普及化阶段,经历的时间平均为 年和 年,而我国分别用了年和 年,充分体现了效率优势。不可否认的是,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使人们对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应该拥有怎样的教育形态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知,特别是教师对教学的认知仍然受困于现有的角色文化之中,尚未突破传统教学思维。“从社会学角度看,高校教师角色根本上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社会公众评价与个体自我认知给教师职业定位带来了叠加影响。当教师职业被外界冠以“稳定”“安逸”等标签,教师自我的教学个性就会被压制,最后在妥协与调和中趋于同质化教学思维,重于知识的传递,而弱于教学的创造性与独特性。此外,教师教学还受到传统角色定位的影响,目前课堂教学虽然正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但这种转变还在进行中,教师与学生间尚未形成平等对话关系,学生容易成为“被教育”“被学习”的对象,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抑制,个体的差异性受到忽视,难以获得独特关怀。现有的角色文化使教师失去了个性化教学思维,教学活动仍然保持传统色彩。面对普及化阶段拥有不同个体经历的学生,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结合经验主动建构知识,部分学生会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逐渐游离课堂,产生学习失落感,这与普及化高等教育所强调的增强教育体验带来价值增值的教育理念相悖。(二)有限的教学精力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个性化教学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复杂化,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有限的教学精力难以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发展,如果仅仅依靠教师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状态等进行精准定位,提供适宜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教学将很难持续稳定进行下去。“从古至今,学校教育形态经历了从个别教育到规模化教育,再到个性化教育的演变过程。”规模化教育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集约、规模化生产与学校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满足了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依托的规模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隐匿了学生的个性,不可回避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人数增多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带来了困难与压力,规模化与个性化始终是一对矛盾。当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教师教学将会受到来自人数增多和差异增大两方面挑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个体很难完成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考察,即使利用大量课外时间进行教学准备也未必能够准确掌握学情信息。因此,相比于个性化教学,教师迫于现实压力更愿意建设标准化课堂,有利于减少教学难度,方便课堂管理。但是在这种标准化的教学组织形态中,学生的自由权、选择权等都将受到约束,学习内容不一定符合求学需求,各种独特的学习经历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形成优势向度。因此,帮助教师在有限教学精力下深入关切到每个学生的学生状况,提供定制化教学服务,是推动个性化教学落地的关键点。(三)统整的资源供给系统制约个性化教学活动开展传统的课堂被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学生很难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以及学习方式等,只能在标准、封闭、稳定的课堂中接受“统一的教”的教学内容,学习场域固定在封闭的教学系统中。随着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课堂形态的转变,学生的选择权得到扩大,学生可以按照学分制规定和自我内在需求选择心仪的课程类型。虽然非结构化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要,但不容忽视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对课程教学产生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影响。网络资源进一步开放了学习空间,教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拥有者,课堂也不再是唯一的资源中心;互联网和大数据打破了学校垄断课程制作的局面,社会成为课程资源开发主体之一,学校成为课程消费者之一。如果高校课程资源仍囿于通过统整供给来保障学生基本学习内容,将会束缚学生的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