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信社贷款管理“梗阻”与出路_范振喜.pdf
下载文档

ID:2322036

大小:1.21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农信社 贷款 管理 梗阻 出路 范振喜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转型发展74 农信社贷款管理“梗阻”与出路 如何针对性破解农信社贷款管理中贷款风险集聚、队伍专业水平较低、不当干预加剧等问题,探索构建适合农信社经营特点的信贷管理机制,对于农信社践行支持实体、赋能小微、深耕“三农”的职责使命意义重大农信社贷款管理不同程度存在贷款风险集聚、追责力度大、队伍专业水平低、不当干预等问题。如何针对性优化管理,探索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信贷管理机制,对于农信社践行支持实体、赋能小微、深耕“三农”的职责使命意义重大。农信社贷款管理难在哪贷款风险集聚。贷款风险控制难,农信社违规贷款呈大额化、隐蔽化趋势,风险暴露存在行业、区域或对象集中特点。不良贷款占比高,部分农信社不良贷款反弹严重。追责力度加大。为控制贷款风险,农信社普遍重视责任追究。一是监督部门增多。各级机构先后成立审计、风险、合规等部门,从不同角度加强监管。二是惩戒人数增加。受处分信贷人员占比逐年提高,个别网点出现支行长唱“独角戏”情况。三是惩戒级别提高。被处分对象由中层以下员工向县级以上高管扩展。队伍专业水平较低。人员数量不足。信贷管理人员增幅低于贷款规模增幅。多数行社人均管户量超过200户,出现低比例人员配置与大批量管理工作之间的矛盾。风险免疫能力较弱。贷款条线员工年龄结构老化,“磨洋工”“带病工”大有人在,出现低水平员工与高风险岗位之间的矛盾。不当干预加剧。队伍专业水平不高加剧管理层不当干预。一是个人干预难杜绝。近年来,金融反腐和打黑行动使个人不当干预行为有所减少,但仍屡禁不止。二是组织干预突出。政府或有政府背景企业主导的贷款项目增多,少则数千万元、多则上亿元,其中不乏不当干预情况。三是干预后果严重。存在信贷人员贷前不做主、贷时不用心、贷后不愿管、逾期不敢诉等情况。农信社贷款管理为何难经营理念错位,资金风险加大。理念上,对贷款业务重视不够。部分机构对存款等易取得考评高分值的业务更为热衷,对贷款业务知难而退。小额贷款业务重要性认识不足,从上至下对小额贷款业务成本高、效益低的特点存在畏惧心理。大额贷款风险把控力度不足,实践中大额贷款或企业贷款占比较高的农信社,风险管理状况普遍更为严峻。考核手段僵化,机制导向失灵。考核僵化导致信贷条线出现乱象,信贷团队内在动力不足。惩治违规抓而不硬,导致部分员工什么都敢做“乱动手”;片面追责催生惧贷心理,导致部分员工不作为“乱袖手”;全面照搬上级指标,导致部分员工执行不力“乱搓手”。人员配置保守,整体效能不足。不重视人员配置,新员工多优先进入柜面岗,致使信贷条线年龄结构老化、人员数量不足。在岗人员不安心,部分信贷人员不满现有薪资待遇,转岗辞职现象较多。其他人员不愿来,贷款问责致使其他岗位人员望而却步,职工不愿来,高管不愿分管。经营环境复杂,滋生违规行为。一是外部多方介入。农信社被监管关系复杂,易成为别有用心者的攻击对象。二是内部权力介入。一些县级行社将贷款发放权集中到总行,给了权力私用的空间,易滋生严重后果。三是政府深度介入。允许政府和公职人员持股农信机构后,两者关系更为密切,易出现不当干预现象,加大了违规贷款风险。范振喜河南省纪委监委驻河南省联社纪检监察组 P066-080-ZGNCJR1-1-C8.indd 74P066-080-ZGNCJR1-1-C8.indd 742022/11/24 下午8:432022/11/24 下午8:43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转型发展75 针对性优化信贷管理建立管理平台,细化岗位权责,促进集约经营。贷款分账。通过分账管理,解决多次换约(又称换据、重组)引起的定责难和资金不足引起的换约难问题。信贷人员对存量贷款风险状况逐笔调查评估,按照“自愿接管”原则,将自愿接管部分划定为新贷款并全权管理,将无人接管部分划定为老贷款,据此将“新”“老”标识录入信贷系统。分账后新贷款不允许换约;老贷款可以换约,但换约后标识不变,仍作为老贷款管理。岗位分设。设立四个岗位:信贷岗,专职负责新贷款发放与清收;收贷岗,专职负责老贷款盘活与清收;签约岗,专职负责对外合同面签与影像采集,实行调签分离,防范内外勾结、营私舞弊;诉讼岗,专职负责新贷款强制诉讼,改变选择性诉讼弊端。人员分流。依岗位设定“两员”:按照“三公”原则竞聘选拔信贷员,并对薪酬提成比例和新贷款管理责任与后果作出书面约定,落实绩效面谈;将不符合信贷员条件、但长于盘活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的员工聘为收贷员。重塑激励机制,提升内在活力,增加小额放贷。推行计件工资制,将短期收益与员工绩效挂钩。合理设定薪酬依据。信贷岗计件薪酬包括管户薪酬和收益薪酬,其中,管户薪酬以信贷员或收贷员管贷数量为计提依据;收益薪酬以新贷款利息收入、老贷款本息收入为计提依据。科学设定计价标准。对于管户薪酬,考虑投向因素,执行按户计发、大额小额一个标准、单位个人一视同仁,促进信贷员营销新贷款、收贷员多管老贷款。对于收益薪酬,考虑额度因素,实行小额高于大额、个人高于单位,引导信贷员积极投放小额贷款。同时,考虑地域因素,执行山区高于平原、乡村高于县城标准,鼓励信贷员到艰苦的地方去;考虑时间因素,执行营销初期高于业务成熟期标准,鼓励新人加入信贷条线;老贷款早期高于近期,促进收贷员积极清收早期贷款。严格规范计发流程。管户薪酬按月兑付;收益薪酬以贷款本金和利息实际收回为前提,按月提取,年终经审计扣除包赔损失后予以兑付。此外,对老贷款实行目标考核,合理设定关键绩效指标,控制不良贷款反弹。推行股份期权制,将长期收益与员工绩效挂钩。以最能体现贡献大小的历年累计净薪酬为依据,定期授予信贷人员相应股份,加深员工与农信社之间的依存关系,促进其终身放好、管好农信社贷款。推行量化级别制,提升信贷队伍整体水平。实行级别管理,以历年累计净薪酬为依据,对信贷员和收贷员划分不同级别,级别越高,保底工资越高、资金分配越多,选拔任用越优先。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信贷人员历年累计净薪酬,达到新档次即自动提升级别,业绩优秀的高级别收贷员可晋升为信贷员,业绩较差的低级别信贷员可降为收贷员或转至其他岗位,打通信贷条线升降有序的通道。强化约束机制,控制不当干预,减少大额放贷。推行定额熔断制。当信贷员所放贷款的不良规模达到设定阈值,由信贷系统自动终止其放款权,出具限期收回通知书,及时止损和控制风险贷款无限扩张。推行强制诉讼制。当新贷款逾期期限达到设定阈值,信贷系统自动提示诉讼岗启动诉讼程序,倒逼减少“乱动手”“乱插手”行为。推行贷款包赔制。按人开立风险金专户,每月从信贷员薪酬中按比例提取资金存入专户。当贷款出现风险时,经审计岗确认后直接扣除专户资金归还贷款,将包赔工作落到实处。推行员工“黑名单”制。在信贷系统中建立员工信息库,记载违规违纪行为,按年形成“黑名单”报告;情节严重的纳入行业“黑名单”,促进员工规范个人行为。推行全面交接制。新贷款前后手交接时,以书面契约方式逐笔载明双方交接后各自应承担的清收、管理责任和薪酬分配比例,录入信贷系统,确保每笔贷款历史信息完整,防范责任悬空和推诿扯皮情况。强化大额贷款管理。分散放款权力,通过权力制衡促进风险分散;强化终审责任,实行经办、终审同口径双追责,督促员工主动远离风险、远离大额。严格监督管理,改进工作思路,抑制违规行为。明确监管重点,发挥“探灯”效应。充分利用审计、预警、监察等监督手段,将新放贷款质量和不良贷款清收真实性作为监管重点,使监督人员集中精力开展工作,及时、透彻地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在风险。合理设定频率,发挥“惊蛇”效应。科学设定监管频率,扎实做好序时审计,合理控制违规“侥幸期间”,有效抑制信贷人员违规邪念。严格监管纪律,发挥“震慑”效应。计件制在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同时,极易产生以贷收息、虚假清收等违规问题。为此,应对相关违规者加大处罚力度、促进信贷人员扎实有效开展工作。P066-080-ZGNCJR1-1-C8.indd 75P066-080-ZGNCJR1-1-C8.indd 752022/11/24 下午8:432022/11/24 下午8:4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