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农业
高等职业教育
乡村
振兴
路径
研究
董斌
第 38 卷第 4 期2022 年 11 月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GuangdongAgricultureIndustryBusinessPolytechnicVol.38 No.4Nov.2022农业高等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董斌1,2,闫志烨1,2,廖中文1,汤慧敏1,刘文1,2,林春华1,3(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2.广东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507;3.广东省南亚热带休闲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507)摘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批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需要一支数量庞大且源源不断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支持。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无缝对接农业、直接面向农村、零距离服务农民的天然优势,是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最重要途径,是培养乡村振兴队伍的主阵地。本文以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业高职院校在“讲好大国农事”“组建涉农专业(群)”“培养农业技能”“产教融合育人”“打造双师团队”“基层科技服务”“搭建培训体系”等层面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人才振兴;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农业高等职业院校;优势;路径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31X(2022)04-0058-04收稿日期:2022-06-20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2020GCZX009,2019GKTSCX055);广州市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102080555);2019 年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带作物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XJZX1902)作者简介:董斌(1982),男,广东广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作物学、园林学、职业教育。通讯作者:林春华(1966),女,福建福州人,硕士,二级研究员。研究方向:园艺学和职业教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等法规政策,体现了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近年来,关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研究逐步趋热,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相继开展了研究,刘复星等1,郑绍忠2,王志远等3以及马宽斌等4回顾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历史流变和探索经验,并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方法和路径。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以职业教育为切入点,针对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未形成科学系统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总结归纳出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在赋能乡村振兴中的路径与成效,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些参考。一、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乡村振兴使命担当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及近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明确,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将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文件明确指出,在 2025 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需要。因此,职业教育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必将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潮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在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上将大有可为5,6。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一头连着农业产业,一头连着职业教育,既能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也能实现农民增益增智,在乡村振兴尤其是乡村人才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二、农业高等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一)讲好大国农事,培养时代农人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59第 4 期董斌,等:农业高等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农业高等院校制定了系统完善的涉农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立德树人,致力讲好大国农事。在丰富实用的专业课程基础上,配套了“大国三农”“农耕文化”“农业名人”等一批特色涉农素质课程。注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将思政课堂移到田间地头,建到农业产业链上。成功将“乡村振兴”“智慧农业”“绿色发展”等业界新理念融入思政课堂,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到乡村振兴一线成长成才,引导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建设、投入乡村振兴。此外,各农业高等院校有效依托“村村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乡村引才项目,为广大农村地区推送大量高素质实用人才,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地方产业的发展7。(二)围绕三农产业(链),打造涉农专业(群)农业高职院校一般具有较悠久的办学历史,深耕传统涉农专业建设,如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种子生产与经营、经济林培育与利用等传统专业底蕴深厚,且多建设成省级甚至国家级重点专业。该类专业虽然传统,但是与中国乡村粮食生产占据主体地位的国情非常吻合8,是国家基础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9。近年来,随着一二三产融通发展的农业新模式不断涌现10,都市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农产品市场营销等“产前”“产后”环节的新兴涉农专业得到长足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与乡村振兴产业链的对接吻合度。当前,在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趋势下,农业高职院校也致力于推进各专业资源的整合。通过优化专业结构,科学合理组建专业群,实现专业间的互联互通,推进单专业转向专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能更全面覆盖乡村振兴产业链。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立足现代农业生产、加工等领域,重点打造“农林特色,一二三产专业融合发展,信息、装备和生物技术支撑”的专业布局,重点打造现代农业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等个专业群,联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信息技术、装备技术、乡村旅游个专业群11,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立体专业群体系。(三)融入农业生产,培养实用技能农业高职院校一般具有较大的占地面积,在校内外配套建设有种植场、养殖场等生产性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日常教学的需要。在充足的实训基地支撑下,众多农林牧渔类专业采取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将理论课程与实践场景融合,将农场、养殖场等工作场景搬到学校、搬到课堂,将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搬到农场、养殖场等生产一线,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环节与工作过程相对接12、实训课堂与工作场景相对接。例如,学生以生产队长、植保员、养殖员等职业身份从事农业生产,使学生在播种、授粉、施肥等真实的农事环节中掌握专业技能。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结合、技能培养与工作岗位结合,使学生能适应现代农业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和新职业的发展。(四)紧贴三农产业,产教融合育人农业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农村、融入乡村,以产教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13,14。在产教融合理念的推动下,涉农高职院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搭建农业类职业教育集团、产业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模式,实现农业资源共享、农校优势互补。如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成立了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现代渔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等 5 个全国性的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搭建起校企合作平台,统筹全国或地方区域的涉农资源。各农业高职院校也积极创新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采取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农业市县、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开展共建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型企业、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新型校企合作模式15,把专业建在农业产业链上,形成具有涉农特色的新模式。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省农业强县五华县、大埔县和海丰县等开展县校合作,通过高职扩招专项重点面向新型农场主、农业企业职工、村干部、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人群招收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1098 人,为基层一线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五)聚焦专兼特精,打造“双师”队伍职业教育注重“专、兼、特、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农业高职院校将“三农”情怀融入师德师风教育中,组建具有“三农”特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一支基层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将高学历、高职称的教职员工安排到基层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农场、乡村等地挂职,加强与政府、农场、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教师在农业产业和农事生产中积累经验、提高实践能力。联60第 38 卷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合打造一支一流科技团队,聘请两院院士和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等专家,与学校教授、博士等联合组建高水平科技攻关队伍对接产业高端。聘请一支基层农技团队,例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农业合作社社长、农场场长等“土专家”“田秀才”,侧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和社会培训。(六)形成区域特色,推进基层服务农业高职院校以服务区域农业产业发展为导向,侧重应用研究的开展和新农技、新农艺的基层推广。各院校结合区域农业产业特色开展社会服务,解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诸如优质种质资源、全程机械化生产、土壤保护修复等“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典型案例。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黄淮海流域开展小麦的育种与推广;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在粤西地区开展石斑鱼、罗非鱼等水产养殖服务;江苏农牧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苏姜猪和水禽打造服务特色。此外,农业高职院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紧跟政府步伐,组建多层级科技服务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政府部门近年来组织了农村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 轻骑兵 和“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等专家服务团队及项目。高职院校作为这些项目的重要承担主体,组织团队前往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推动基层的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七)搭建培训学院,推进终身育人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时代,农业劳动者所面临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高度复杂,要求职业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开发与再开发16。一批农业高职院校致力搭建终身教育体系,开发继续教育教学资源,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手段的应用。例如采取学分银行,基于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手机移动终端的“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建设“互联网+农业”在线开放课程,积极引导农民利用手机作为“新农具”,实现教育培训和生产经营同规同标,时刻紧跟国家(地方)的产业动态变化而调整17。同时,创新移动教室、培训大篷车等送教下乡服务形式,把教育和培训办在田间地头,提升从业人员乡村产业新技能。各地政府部门也依托高职院校统筹和整合乡村振兴培训资源,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成立北京乡村振兴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广东省农垦总局的指导下成立广东乡村振兴培训学院。这些乡村振兴学院承担了大量政府社会培训职能,能协助政府部门将国家乡村人才培训政策和项目落实到位。三、小结与展望农业高等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具有天然优势,当下必须紧握历史机遇和时代挑战,勇挑责任重担,为农村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一支对“三农”具有深厚感情,传承“三农”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的优秀工作队伍18。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必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社会培训、文化传承等层面为国家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参考文献:1 刘复兴,曹宇新.新发展阶段的乡村教育振兴:经验基础、现实挑战与政策建议 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1):41-49.2 郑绍忠.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