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南宁
白话
民谣
文化
价值
创新
实践
陈灿龙
第 35 卷 第 6 期Vol.35-No.6百色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2022 年 11 月Nov.2022南宁白话民谣的文化价值与创新实践陈灿龙(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广西南宁530022)摘要:传统是在动态中不断发展的,传统文化需要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不断适应时代变革、满足民众生活需求。南宁白话民谣来源于生活、传唱于民间,具有反映地方历史风貌、展现民众生活图景、寓教于乐、凝聚情感等文化价值,是南宁地方民众在口口相传中形成的民间传统文化。虽然南宁白话方言在当前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南宁白话民谣也面临着传承的危机,但是国家与地方对于传统文化保护日益重视,通过民谣文化在社区的重塑、民谣传承基地的打造、民谣与现代元素的融合等文化创新,南宁白话民谣的文化价值等内在形式得以在地方民众的工作、学习、娱乐等现代生活方式中呈现出来。换言之,南宁白话民谣正逐渐回归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关键词:白话民谣;传统;民族传统文化;文化价值;文化创新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33(2022)06-0030-08一、研究缘起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历来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较为重视。在现代化语境下,许多地方传统文化趋于边缘化,出于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作为文化主体的地方民众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以重构传统文化在地方的话语体系,实现其在地方社会的延续。当然,传统文化是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如何在尊重原有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事项进行创新,关系到传统文化能否在地方社会展现发展的活力,因而是需要大家关注的问题。关于传统文化的价值问题,李永皇(2022)认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爱国情怀、社会风尚、家庭美德、生活理念、人际关系、进取精神、人文思想等方面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激活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需要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社会活动、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相结合1;唐俊、徐祖祥(2022)认为,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塑有利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塑造个体实践能动性、内在价值动能性,共构社会互动礼俗性,更好诠释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重塑效能2。总体而言,这些学者注重从多个方面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塑。针对传统文化的创新问题,郑伟斌(2018)指出,通过台湾撒奇莱雅人用火、火祭、祭祖的传统如何经由族群文化复振的实践表明,文化主体应发挥能动性,在继承“文化基因”的基础上重塑与再造传统的外在表现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动态传承3;欧阳平方(2020)以贵州苗族“原生态民歌”的表演实践为例,对其与现代元素融合的范式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是“本土化”重建的一次尝试,对于其在当代社会语境中的传承与创新具有促进作用4;徐玉特(2020)指出,壮族文化在当前的传承与发展中表现出市场竞争运作逻辑,面临着“碎片化”“时空隔阂疏离”等困境,从而呈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断裂趋势,政府整合机制为壮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可以从组织、制度及其两者联动层面具体推进5。笔者认为,传统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收稿日期:2022-06-30作者简介:陈灿龙(1995),男,广西横州人,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科研人员,研究方向为民族学人类学。30DOI:10.16726/ki.bsxb.2022.06.015陈灿龙/南宁白话民谣的文化价值与创新实践践,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只有回归民众生活、满足民众需求的文化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的价值得以充分彰显,并且在现代化浪潮中经久不衰。南宁是一个汉、壮等民族聚居的区域,即使是生活在南宁的汉族群众,其来源亦不尽相同,这造就了当地群众使用方言的多样性。其中,“白话”是讲粤语的群体对于自己所使用方言的称呼61601,它被南宁中心城区部分群众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在民国时期,白话就已在南宁通行。“县城圩市,多操白话官话,各区乡村,则以平话、壮话为最通行。”724方言是“各个民系创造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音乐、戏剧、山歌等俗文学艺术的元文化或工具”8533。南宁地方民众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与生活经历,创作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谣,并且使用当地白话方言进行反复吟诵,形成了南宁白话民谣。南宁白话民谣起源于何时,已难以考证,但是在 邕宁县志 邕宁一览 南宁社会概况 等民国时期反映南宁社会文化的地方志文献中,有部分南宁白话民谣的文字记载,说明在民国时期,白话民谣已在南宁传唱。可以说,南宁白话民谣既是南宁民间的一种口头文学,又是南宁地方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过,目前对于南宁白话民谣的系统性研究较少,而且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南宁白话民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如何传承南宁白话民谣、促进南宁地方文化的转型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部分流传于民间的南宁白话民谣进行内容分析,挖掘南宁白话民谣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同时在对南宁白话民谣创新的动因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文化创新重构南宁白话民谣的表现形式,进而重新审视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地方传统文化传承问题,以期进一步丰富南宁白话民谣的研究。二、南宁白话民谣的文化价值传统虽然可以理解为具有某种固定特征的习惯或标准,但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僵化的概念,而是具有一定弹性的、动态的概念。传统内化于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地方民众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并且随着地方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具有内在的演化逻辑。同时,传统通过个人或集体的滋养,形成地方的“文化基因”,存在于地方民众的集体记忆中。因此,传统文化的价值正是通过融入民众生活与保存集体记忆才得以彰显。南宁白话民谣篇幅短小,句式长短不一、生动灵活,讲究押韵,语言风趣幽默、平白易懂,内容丰富多样,大致可分为展现地方民众日常情景与感悟的生活类民谣、表现各种逸闻趣事以及人们喜怒哀乐的游戏类民谣、针砭时弊时政类民谣或者叙述历史故事的民谣、儿童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哼唱的童谣等。南宁白话民谣活在民间、活在口头上,主要通过个人或集体代代口传心授的方式延续下来,因而在内容上能够融入地方民众的生活、保存地方的集体记忆,同时在反映地方历史风貌、展现民众生活图景、寓教于乐、凝聚情感等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南宁地方民众的喜爱。(一)反映南宁历史风貌某一历史时期的南宁白话民谣,与该时期南宁地方民众所处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因此,南宁白话民谣是认识南宁地方历史的一把钥匙,对于研究南宁社会发展历史提供了较为原生态的参考价值。例如,“月光光,照南方,个个同胞上战场,日本鬼仔要打倒,同胞生活要改良”,这首南宁白话民谣是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展现;“一埕酒,二对鹅;带去沙街寻妗婆”,这首南宁白话民谣提到的“沙街”,是现在南宁中心城区某条道路的旧称,通过将南宁的道路旧称加入民谣内容中,使民谣能够巧妙地与南宁地方社会生活相融合;“阿三的脚,大过水塔脚;阿三的头,大过望火楼”,这首南宁白话民谣提到的“水塔脚”与“望火楼”是南宁的传统地标建筑,体现出南宁地方元素与白话民谣的融合。总体而言,通过分析社会现象、浸透地方元素等方式,南宁白话民谣保留了碎片化的地方历史记忆,成为南宁社会历史的形象写照。“壮话”原文献为“獞话”,笔者引用时按当前表述要求加以修改。31百色学院学报 2022 年第 6 期(二)展现民众生活图景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文化知识体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展现不同地方文化的多元性显得比较重要。南宁白话民谣所展现的内容与地方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南宁社会民间生活的鲜活见证,亦是对南宁地方文化知识体系的呈现。例如,“局滴局,局滴滴局,今日系礼拜六,我踩架烂单车,就去买猪头肉”,这首白话民谣呈现了人们骑自行车买菜的日常生活情景;“二叔公,吹火筒,买碌蔗又生虫,买只糍粑捏喉咙”,这首南宁白话民谣提到的“碌蔗”与“糍粑”,是地方民众较为喜爱的食物,反映出地方民众的日常饮食习惯;“贺元宵,挂彩虹,家家门前挂灯笼,到处有人舞狮子,仲有一处耍长龙”,这首南宁白话民谣通过对“挂灯笼”与“舞狮子”等庆贺元宵热闹场面的描述,反映出地方民众的节日习俗;“蚂蚁多多,蚂蚁堕堕,出嚟扛猪仔呵,买鱼买肉返去做三朝呵”,这首南宁白话民谣提到的“做三朝”,也称为“三朝回门”,即女子出嫁后的第三天与夫婿同回娘家,女家以酒宴招待女婿,体现出地方传统的婚姻习俗。总体而言,南宁民众运用自己的生活智慧,将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饮食、节日、婚姻等风俗习惯融入白话民谣中,从而展现出南宁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白话民谣也成为南宁社会文化发展的真实反映。(三)寓教于乐,凝聚情感南宁白话民谣来源于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具有与地方民众共鸣的感染力,其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对于地方民众的人格培养、心性塑造以及引导地方民众情感凝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过去,南宁地方民众受教育的机会较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娱乐活动亦不如现在丰富。南宁地方民众通过哼唱白话民谣,在满足自身娱乐消遣需求的同时,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人学习到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宝贵的道德品质,从而具有教化作用。例如,“排排坐,吃果果”,这是孩子们在玩耍时候坐成一排、一边拍手一边哼唱的南宁白话民谣,也教育孩子们要学会谦让,不要争抢座位与食物;“为食鬼,执蚂蚁,人地咁高你咁矮”,这首南宁白话民谣教育人们不要贪吃,有食物要学会与他人分享;“卖懒,卖懒,卖到年卅晚,人懒我唔懒”,这首南宁白话民谣告诫人们要学会勤劳,不要懒惰;“有心毋怕迟,三月仲系拜年时”,这首南宁白话民谣告诉人们有心不怕迟,要有坚强的毅力与决心。总体而言,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细微的行为习惯进行描述,南宁白话民谣能够对地方民众起到鼓励、教育作用,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地方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地方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有利于地方民众不断增强地方文化自信心、树立地方文化自豪感。三、南宁白话民谣的文化创新南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共处、多元文化并存的区域,这样的民族文化生态空间造就了南宁包容的区域特质,对于外来民族、外来文化展现出较大的宽容性。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的时代观念以及各种外来元素的冲击使得南宁地方传统文化趋于边缘化。“在现实中,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种边缘性,边缘层还会不断地从自己的角度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认同和地方性。”9313南宁地方民众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强烈,希望通过“保护传统”来强化对于“南宁人”这一地域身份的认同。另外,地方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国家权力的影响。国家通过权力的运作将地方纳入自身的统治体系中,实现了国家权力对地方民众日常生活的不断渗透,也使得南宁地方社会留下国家权力的烙印。南宁白话民谣来源于南宁地方民众的生活实践中,扎根于南宁地方社会,在国家与地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在社区重塑文化、打造学校传承基地、与现代元素融合等实践,南宁白话民谣正在经历着被有意识地创造,形成了既与“旧传统”相联系又适应南宁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传统”。一方面,这种“新传统”,是对“旧传统”的延续,只有保持南宁白话民谣的内在特质,才不会失去原来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这种“新传统”是在不断改变中求发展并创造“新传统”。重构南宁白话民谣的表现形式,才能使其更加鲜活地呈现给地方民众。在社会转型背景下,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创新,南宁白话民谣实现了在地方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二叔公”也有说“六叔公”的。32陈灿龙/南宁白话民谣的文化价值与创新实践(一)南宁白话民谣创新的动因1.南宁白话方言边缘化带来的压力南宁白话民谣主要以口头传唱的方式在民间流传,流传范围广泛,但通过文字记载的方式延续下来的南宁白话民谣较少。许多南宁白话民谣由于缺少文字记载,逐渐被历史所遗忘。即使是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留存至今的南宁白话民谣,亦在南宁白话方言日益边缘化的时代背景下面临传承危机。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方便国内不同区域民众的交流,国家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而普通话在南宁的推行也较为顺利。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过去南宁地方民众有讲官话的习惯,“这在两广粤语区的城镇中是不多见的,因此普通话在南宁的推广并没有很大障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