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_凌艳萍.pdf
下载文档

ID:2321459

大小:1.19MB

页数: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培养 创新 复合型 专业人才 凌艳萍
2023年第4期当代广西知识,还要熟练技法、掌握手艺,不然真吃不了这碗饭。”入行至今,李程飞逐渐成长为书画修复的行家里手,他参与修复的文物有七八百件。“文物是有生命力的,每当我修复完一件书画作品,揭开它背后那段尘封的历史岁月,将它重现于世人眼前,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李程飞说,这样的成就感足以让他终身热爱这份职业。同时,李程飞也对文物修复的传承和延续产生了担忧。“以我们博物馆为例,需要修复的书画文物实在太多了,即使我干到退休,也修复不完所有文物,得一代接着一代努力。”目前虽然已经带有两名徒弟,但提起技艺的传承,李程飞依然十分忧虑,“不止书画修复人手不足,馆内从事金属、古籍等类型文物修复的工作人员,也仅有1至3人。”对传承的忧虑,南宁市博物馆纺织品修复师庄萍亦体会深切。2月9日下午,当记者走进南宁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时,身穿白大褂的纺织品修复师庄萍,正拿着镊子和针线,专注地修复一件民间文物刺绣背带芯。“我 2014年开始从事纺织品修复,从接触这份职业,我便彻底爱上了!”庄萍说,她曾用一年时间成功修复一幅 翠鸟图,看着修复后的文物重新展出与世人见面,所有的辛苦便顷刻间烟消云散了。“一针一线的穿梭,就如同和先贤进行了对话,窥见了当时的历史。”说起自己经手修复的文物,庄萍欣慰又自豪。与带有徒弟的李程飞相比,庄萍略显“孤独”。“馆里原先没有纺织品修复这块业务,是在我进馆后增加的。”庄萍说,“想当文物修复师的人不少,但行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无形中拉高了就业门槛。”文物修复人员匮乏,一直是广西各级文物单位普遍面临的困境,受限于编制、学历、科研经费等因素,它们很难招聘并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截至 2021 年年底,全区文物博物从业人员共3907人,但文物修复人员的占比不高,虽然我们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可困境依然存在。”自治区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目前尚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头雁”型专家学者及相关团队,青年专家学者成长速度相较部分省份仍缓慢,部分领域和地区甚至出现人才断档现象。不过可喜的是,目前我区已着手采取专业培训、高校深造、以赛促培、师父带徒弟等方法,解决文物修复人才断层问题。同时,通过政校联合定向培养、优化人事管理模式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文博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广西博物馆持续深化与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目前与广西民族大学联合申报的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已获批立项,5位专家被聘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直接带培学生。同时,与广西师范大学联合培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近3年共指导培养研究生53名。“我们先后从广西博物馆引进了两名金属器文物修复师,从山东省博物馆引进了一名有机文物修复师,壮大了我馆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南宁市博物馆副馆长卢敏生介绍。“一份纸质档案的手工修复,需历经喷水、刷浆、拼接、托裱、上墙等十余道工序,全靠档案修裱师来完成。档案是不可再生资源,为认真履行好 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 的神圣职责,我们将从新时代档案工作的特点与需求出发,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划,注重政治引领,强化业务学习,创造多岗锻炼的条件,打造复合型人才,以缓解当前档案工作专业人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自治区档案馆副馆长蒋宏灵介绍说。和李程飞、庄萍希望的一样,文物修复需更多年轻人的热爱与传承,但愿未来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个行业里来,为文物保护贡献力量。档案与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档案与文物修复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档案与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瓶颈,完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是最关键的破局之举。首先,应大力提升专业人才的素质。实践锻炼是提高档案与文物修复工作岗位从业人员个人专业素质的必经之路。相关单位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以学促干,以干促学,使学习和工作有机互动,努力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考核机制方面,应建立与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工作业绩挂钩的奖励制度,对工作认真、能力突出、业绩出色的人员进行奖励,促进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其次,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区内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档案与文物修复等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档案学、考古学、文物修复学、博物馆学等专业的培养力度,培养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层次的专业人才。档案与文物保护相关单位,应根据新时期档案修复、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对单位内好学上进、年富力强且有实践经验的人员,积极引导,鼓励他们报读硕士、博士,使他们成为专业拔尖人才,带动全区档案与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向前发展。最后,应加大对外学习交流。培训班、进修班、专题讲座等是文化遗产保护人员互相交流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外交流学习,可以汲取信息,取长补短,短时间内提高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各单位应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培训或参观考察,以拓宽思想、开阔眼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全面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可以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业内专家进馆现场传授,达到从业人员再教育、再学习的目的。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凌艳萍【专家视角】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