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外兼修__共建文明乡风—...村“文明乡风建设”经验做法.pdf
下载文档

ID:2321194

大小:1.16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内外 兼修 _ 共建 文明 建设 经验 做法
522022 年 第 24 期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位于吉潭圩镇东南面,距圩镇 2.5 公里。该村共 9 个村民小组,367户1469人,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红色资源丰富、人民勤劳质朴的客家古村。在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过程中,圳下村始终秉承唯实求真的“寻乌调查”精神,坚持“以文化人”,推行“联村共治”,把“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全村从 2012年至今无诉无访无案,圳下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圳下村牢牢抓住文化振兴这一重点,多点发力,坚持通过以文化人、联村共治、“三治”融合的方法,内外兼修,不断提高村级文化素养,共建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内外兼修 共建文明乡风 寻乌县乡村振兴局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文明乡风建设”经验做法乡风文明53一、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一)修缮战斗旧址,传承红色基因。92 年前,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红四军在圳下进行过激烈的战斗,至今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遗址。为让革命先辈先烈在这块红土地上培育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圳下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圳下战斗旧址进行维护修缮,同时,组织村民成立“若兰”诗社,定期开展诵读红色家书、写红色诗歌对联、参观圳下战斗旧址、讲述红色故事等活动。把红色基因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植入村民内心深处,让红色文化成为乡风文明最重要的“底色”。从而提振干事创业的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二)打造古村史馆,弘扬传统文化。先代蒲鞭昭德泽,后人藜阁继书香。2014 年圳下村积极筹资建成了圳下村史馆,并充分利用“村史馆”这块浓缩的客家文化阵地,把姓氏家训以及孝礼仪、团结互助、吃苦耐劳,溯本思源为精髓的客家传统文化。通过开展“传承好家风家训家规”活动,定期组织村内党员干部、学生、村民参观村史馆等方式,让村人铭记,并作为言之本、行之规,引导村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建设法治广场,普及法治意识。圳下村寓教于乐,为村民打造了一个集法治教育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法治广场,广场建设精美,法治内容活跃生动,群众在优美如画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法治文化熏陶,从而提高自身懂法、守法、尊法、弘法意识,让法走入寻常百姓家。二、联村共治,法润乡风(一)联村指导,政法干警下基层。寻乌从2017 年开始实行“1+2”的工作模式,即一个行政村安排两个政法干警驻村联系,通过开展座谈会、入户访谈、动态巡逻、调查问卷、设立意见箱、研判调处等六大举措。扎实做好基础信息采集、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强化治安管理、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等六项职责任务,指导开展平安创建、矛盾调处、法律服务等工作,实现群众参与乡村司法的网络全覆盖。(二)联户解难,社情民意大摸排。为确实做到听民声、访民意、查民情、问民计、排民忧、护民权,要求联村政法干警做到“六个一”:每人一本民情日志,每周走访一户家庭,每月与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分析一次村情,每月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或解决一个隐患问题,每季度写一篇工作信息,每半年报一篇工作总结。通过深入群众,密切警民关系,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细胞”,从而让司法贴近群众,形成以法治为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三)联心服务,群众诉求得解决。践行深入唯实的一线工作法,要求干警进果园、进农家、上屋场、到祠堂,吃农家茶、讲农家话,摸家底、问情况,走进群众内心,掌握个人诉求,并通过一卡一愿一备案,即发放警民联系卡、征求并解决微心愿、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备案,尽力解决群众期盼,让群众办事方便,个人得到更多实惠,使政法干警成为“自家人”,从而拉近群众距离,让群众走近司法。三、“三治”融合,文明乡风(一)整治不依法,建设法治乡村。一是定期开展法制宣传。设立法制宣传栏,定期刊出法律知识、法律案例,构建法律阵地;定期聘请县法院、司法局干警举办讲座,“送法”下村,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对村“两委”干部进行法学培训,提高干部的法乡风文明542022 年 第 24 期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水平。二是提前介入纠纷化解。针对农民法制意识相对薄弱,纠纷时易采取过激手段,酿成“悲剧”的现状,圳下村及时延伸服务,在纠纷萌芽期,派网格员、司法员、巡回法官上门化解,消隐患于萌芽。三是实行一线巡回审判。寻乌法院结合乡村治理实际,开创“1256”(一个员额法官联系 1 个乡镇;设立 2个中心法庭及 5 个巡回审判法庭;60 个巡回审判联系点)的巡回审判模式。圳下村充分利用设立的巡回审判点,对纠纷案件及时上门审判(调处),让案件当事人不出镇村,就得到及时有效的审判服务,化干戈为玉帛。(二)整治不文明,创设美好乡村。一是开展逢节觐见村史馆活动。逢年过节进祠敬祖是客家风俗,圳下村因势利导,经常引导长辈、家长带人参观村史馆。参悟姓氏祖训,铭记先人筚路蓝缕的开拓奋斗史,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开展文明实践站讲习活动。圳下村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法律讲堂、道德讲堂,聘请讲习员、宣传员、志愿者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讲习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人的心灵,营造良好的尚德氛围。三是开展道德评选表彰话动。以村民代表会议或文艺汇演等形式,对“身边好人”“星级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女”“明礼知耻,崇法向善”等道德模范进行评选表彰,弘扬正能量,促进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提高。(三)整治不公开,打造和谐乡村。制定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民主理财等自治制度,让自治有章可循。如精准扶贫、低保评议、重点工程建设和“三资”管理等重要工作,都严格按规定程序审议、决议,公正、公开、透明,一切权力归“农会”。鼓励村规民约制订群众自已,由村“两委”对群众制定的村规民约把关,确保行文符合法律法规,内容与时代要求相吻合;同时,对模范遵守及违反村规民约的人和事,适时表彰告诫,让村规民约成为“准绳”。乡风文明55四、典型示范,引领乡风(一)选树典型,引领文明乡风。一是选树脱贫致富典型,激发发展动力。圳下村新围小组村民刘琼胜,因父亲刘加传、母亲潘祥招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家里收入全靠刘琼胜种植柑橘和打零工,生活难以维持。但是这个平凡而又质朴的农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意志,撑起了整个家庭的希望。从 2000 年种植 200 株脐橙开始,到 2013 年家里发展到 700 株脐橙。但 2014 年后因黄龙病爆发,家里 700 株脐橙全部绝收,家庭生活困难。针对刘琼胜的致贫原因和个人意愿分析,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决定对刘琼胜家重点采取产业帮扶,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在村里的帮助下,刘琼胜一家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复种脐橙 600 株,种植百香果 1.5 亩,如今,已成为村里的脱贫致富典型,激发了全村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选树文明习惯典型,引领良好风尚。圳下村新围小组刘锦发,勤劳务实爱收拾,非常重视家内外环境卫生,平常都注意做好庭院卫生清洁工作,桌椅打扫的干干净净,家中家具,电器摆放的整整齐齐,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被子叠的整齐有序,衣服、鞋子摆放的整齐,厨房碗筷有序放置,厕所卫生清洁干净,一眼望去没有任何杂物,成为全村卫生清洁示范家庭,引领了讲卫生树文明的新风尚。(二)组织带动,推动文化振兴。2021 年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圳下村“两委”立足本村红色、橙色、古色特点,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融合,不断推动文明实践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据统计,今年以来,圳下村依托圳下战斗旧址,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接待前来参观考察的游客超过 60 场(次),进一步浓厚了红色文化宣传氛围,增强了全村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超过 25 场(次),真正做到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乡村文化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一面新旗帜。责任编辑:史慧芳乡风文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