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古籍翻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_陈岗龙.pdf
下载文档

ID:2320708

大小:108.04K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民族 古籍 翻译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陈岗龙
主持词民族古籍翻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陈岗龙(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有文字的各兄弟民族的先人在历史上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科学、宗教、文学和其他各种文字作品,留下了异常丰富的民族文字文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族文字文献不仅记载了各兄弟民族繁荣昌盛的历史足迹和历经苦难的蹉跎岁月,也记录下了各兄弟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几千年来互相交往、交流、交融的光辉历史,因此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贵的文献资料价值。传承、挖掘和整理、研究民族文字文献,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是我们今天民族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而各种民族文字文献的翻译和阐释是其中重中之重的工作重点,更是民族翻译工作者的核心任务。如何认识民族文字文献的内涵和价值、如何把民族文字文献准确地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乃至国际交流重要语言文字,促进民族文字文献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我们翻译工作的重点课题。各兄弟民族的翻译家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乃至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翻译成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的实践中,产生和积累了丰富的翻译思想、翻译经验及翻译理论等,这些宝藏对我们今后的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期组织的一组多民族古籍文献翻译的学术论文就是从这样的角度选取民族古籍的翻译问题和代表性翻译文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题探讨的。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民族作家(广义的)都具有双语甚至多语种背景的语言优势,不仅精通自己民族的母语并深谙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还熟练掌握甚至精通汉语并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深厚功底。因此他们创作和撰写的著作一开始就有了多民族多文化的视角和内涵,一开始就带上了民族交流和民族交融的必然特征。而且这些文人不仅仅是作家,同时还是优秀的翻译家,他们往往迫不及待地把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翻译成自己的母语,介绍给自己的广大同胞,引领民族同胞向优秀文化学习,向先进文化学习。例如蒙古族著名翻译家和评论家哈斯宝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翻译的著作,因为知己知彼,所以能够把目标语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准确无误并且优美文雅地翻译成符合自己民族阅读习惯的高质量文本,从而出色地完成了文化使者的使命和任务。历史上各民族优秀翻译家的翻译作品和翻译思想是今天我们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而各兄弟民族的很多翻译作品及其文化遗产,具有多语种共同参与的特征,长期翻译活动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翻译原则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譬如,蒙古族古代的佛经翻译不仅有著名高僧个人独立的翻译成果,还有更多集体的翻译成果,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从目标语到目的语的翻译并不仅仅是从诸如藏语到蒙古语DOI:10.13742/11-5684/h.2022.06.002的单一语言之间的移植,而是往往有丰富的平行文本和平行语言支撑着一部佛教著作的精确的翻译(蒙古族翻译古代汉语文学,还有通过满文译本转译和同时参考满文译本的传统)。从著名的 金光明经等单部佛经到 甘珠尔 丹珠尔等集大成著作的翻译,高僧翻译家们不仅精通蒙古语和藏语,而且还广泛参考了梵、汉、回鹘等多种语言文字的翻译版本,不仅使自己的翻译著作达到了精准顺,而且还具有了多语言多文化的对话交流价值。而这些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的挖掘和阐释,同样要求今天的我们首先要具备多语种的语言条件,才能在不同语言文字翻译作品的跨语言比较中,准确把握古代翻译家在翻译实践中的点点滴滴,才能从他们的具体翻译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他们的翻译思想、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等诸方面的经验。而这些都是为了古为今用,为我们当今的翻译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把各民族优秀古籍文献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和国际交流语言,或者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翻译成各民族语言的实际工作服务。民族文献的认识、重视等与民族文献的翻译研究工作相辅相成。怎样准确无误而优美地把自己民族的文化瑰宝翻译成不同的目的语,让更多的他文化的读者接受,是我们民族翻译家的美好理想和终身努力的目标。实际上,民族交往、民族交流、民族交融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双向翻译。就蒙古族古代文献的翻译而言,历史文献的翻译成就是最高的,从 蒙古秘史 黄金史 蒙古源流等史学名著、历代档案史料到近代的 蒙古风俗鉴,蒙古族历史文献的翻译和研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相比之下,蒙古族古代文学、民间文学乃至现当代文学的翻译还是不尽如人意。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历史文献是有限陈述,因此好翻译;文学作品是艺术创作,因此难翻译,而应该讨论和反思从古到今的蒙古族文学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提高的路径。就蒙古族史诗 格斯尔的翻译来讲,科学资料性和文学可读性的结合问题,一直是困扰文学翻译者的难题。而且,作为蒙藏文化交流的结晶,蒙古文 格斯尔的汉译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把蒙古文文本准确优美地翻译成汉语,而且还要把史诗文本中所蕴含的古代印度、古代藏族的语言文字及佛教文化深层内涵的信息完整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这样,才能让全国的读者正确地接受 格斯尔史诗,也能在学术对话的层面上让蒙古文 格斯尔与藏文 格斯尔相互接轨相互握手。只有忠实翻译、精确表达、完整传达,民族文学的翻译才能达到让目的语读者从内心接受和欢迎的翻译效果。总而言之,各民族的古籍文献浩如烟海,还有很多没有翻译出来,因此各民族的翻译家依然任重道远。把各民族历代创作和传承的民族文献精确优美地翻译出来共享给多民族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是民族翻译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不可或缺而且不可替代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作者简介:陈岗龙,男,蒙古族,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蒙古学研究、民俗学研究。(责任编辑:李佳凝)民族翻译 年第期(总第 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