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英雄马本斋离开旧军队时间辨析_邢帅.pdf
下载文档

ID:2319853

大小:3.22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民族英雄 离开 军队 时间 辨析 邢帅
第43卷 第1期2023年02月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43 No.1Feb.2023马本斋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抗日民族英雄,2009 年,被中宣部、中组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十一部委评选为“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 年,他与母亲白文冠一起,入选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 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在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的今天,加强对马本斋及回民支队的学术研究是题中应有之义。通过查阅档案、回忆录、传记等史料发现,在马本斋及回民支队的研究中,存在诸多不同说法并存的局面,马本斋离开旧军队的时间即是如此。为此,笔者在查阅河北省档案馆有关档案、走访相关党史研究室、考察献县马本斋纪念馆和华北烈士陵园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反复比对,试着对马本斋何时离开旧军队这一史实做了初步辨析,以期为改变多种说法并存局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问题的提出多年来,史学界关于马本斋及回民支队的研究,呈现出重史料挖掘、轻问题研究之特点,属于抢救性质的史料征集与整理工作,故研究成果多为专著、回忆录及纪念文章。关于马本斋是何时离开旧军队的研究亦呈现上述特点。学界只是提出了关于马本斋离开旧军队时间的各种不同说法,但鲜有人对不同说法背后的史料进行考辨。目前,笔者仅见到了两篇有关这方面的专题考证文章:一是河北省博物馆的王奕隆,1990 年发表的有关马本斋母子英雄事迹若干问题的考订1;二是河北省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刘继堂,1997 年发表的关于马本斋几则史实的考证2。在马本斋研究中,这种重史料挖掘、轻问题研究的现象,应引起学界的注意。1903 年,马本斋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今本斋乡本斋东村)一户回族农民家庭。由于母亲白文冠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他从小就生发了爱国爱民的思想萌芽。及至青年,便开始走西口、跑内蒙,艰辛的流浪生活,不仅使他认识到“地主、老板、牧主都像豺狼一样狠心,天下乌鸦一般黑”,3而且也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冲动。为此,他又从内蒙辗转来到了东北,一次偶然的招兵机会,让他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当兵或许是改变穷人命运、实现救国救民理想的途径。“本斋想,不如去当兵,手里有了枪,谁要再欺辱人,我就跟他拼。”3他就是怀着这种朴素的理想追求,在 1921 年成为奉军的一名士兵,从此走上了用枪杆子救国救民的道路。由于他作战勇敢,又有一定文化,短短几年便当上了刘珍年部(原属奉系,北伐战争之后改隶国民革民族英雄马本斋离开旧军队时间辨析邢 帅(河北中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摘 要:为救国救民计,民族英雄马本斋青年时期曾投身旧军队,并迭次升至团长。由于他逐步看清了旧军队的反动本质,毅然弃官还乡,并在抗战初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担任了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成为彪炳史册的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但在史学界,关于马本斋离开旧军队的时间,一直存在多种不同说法。为此,笔者在查阅有关原始档案、走访党史研究部门、考察马本斋纪念馆及烈士陵园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反复比对与辨析,作出了马本斋是1932年离开旧军队的初步判断。关键词:民族英雄;马本斋;史实辨析中图分类号:K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63(2023)01007705DOI:10.16729/ki.jhnun.2023.01.012收稿日期:2022-07-23作者简介:邢帅(1989-),女,河北青县人,河北中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抗战史。78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 河北省档案馆:原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烈士传略,档案号:935-1-266。马进波(19061989):马本斋胞弟,抗战时期曾任回民支队中队长、副大队长、干部训练队副队长和大队长等职,抗战胜利后曾任新组建的冀中第八军分区回民支队支队长,解放后曾任河北省民委副主任、河北省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等职。哈光杰:1964年生,回族,献县本斋东村人。早年从事教育工作,2001年调入马本斋纪念馆,一直担任馆长至今,并兼任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理事、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会会员、沧州回族文化协会会员和马本斋研究会理事等职。命军)团长。职务的升迁,并未使他陶醉,更未使他堕落,他始终没有忘记救国救民的初心。然而,职务越高,对军阀部队的认识就越清楚,对它们的作法越难以容忍。因为,这与他爱国爱民的思想严重对立,与他忧国忧民的观念背道而驰,与他救国救民的初衷南辕北辙。他将军阀部队喻为一个“黑洞”,在这个“黑洞”里,他看不到穷人的出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当然,也无法实现自己从军时救国救民的追求。于是,“他毅然走出这个肮脏的黑洞,回到家乡,另谋出路。”4河北省档案馆的馆藏史料也是这样记载的:“因他对军阀部队看不惯,又回到他的家乡。”但是,关于马本斋何时离开的旧军队,史学界存有多种不同说法。目前,在一些档案资料、传记和回忆录中,至少有“1931 年说”“1932 年说”“1933 年说”和“1935 年说”等四种不同说法。在这四种说法中,笔者倾向于“1932 年说”。二、问题的辨析(一)“1931 年说”关于 1931 年的说法,又分为“1931 年秋”和“九一八事变之后”两种。解放军英雄传3和华北英烈传5等,认为马本斋离开国民党部队的时间应为“1931 年秋”;抗日英烈名将传6、河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论文集7和沧州抗日英雄8等,均认为马本斋是在“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笔者认为,“1931 年秋”的说法,可能是“1932 年秋”的笔误。因为,大家公认的一点,马本斋是在刘珍年部移防浙南前离开部队的,而刘珍年部移防前曾与韩复榘发生过一次争夺胶东地盘的战争(蒋介石正是借此次战争将刘珍年部调离胶东),这次战争就发生在 1932 年 9 月至 11 月。“中原大战蒋军获胜,韩复榘坐稳了山东省主席的位子,下决心消灭刘珍年,拔掉这颗眼中钉。1932 年 9 月 17 日,韩以刘拒绝省军到其防区剿匪为名,集中 5 万大军向刘发起了进攻。”9此战结束后,刘部很快便于 1932 年底开始从烟台移防浙南。“1932 年 12 月,刘部陆续开赴温州。”10显然,马本斋离开旧军队的时间应该是 1932 年秋,而不是 1931 年秋。而持“1931 年秋”说法的解放军英雄传一书,恰恰将刘珍年部移防浙南的时间误写为 1931 年秋了。“1931 年秋,刘珍年部被调往浙江,马本斋毅然趁机弃官,另寻救国救民的出路。”3 至于“九一八事变之后”的说法,由于“之后”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时间概念,它既可理解为 1931 年底离开的,也可理解为 1932 年、1933 年乃至 1935 年离开的。因此,“九一八事变之后”这一说法,既不准确,也欠科学。(二)“1932 年说”这是时下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1932 年九、十月间,刘珍年部被调往浙江。马本斋趁机弃官离部,回到久别的故乡,寻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11革命先烈的故事12、河北历史名人传13和冀中回民支队14等也均持此说,辞海15和中国共产党河北历史大辞典16两部工具书,同样也采用了这一说法。笔者倾向于这一说法,缘于它具备了三个可信度较高的史料依据:其一,这一说法出自马本斋胞弟马进波之口。就马本斋何时离开的旧军队,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北省博物馆的王奕隆专门采访过马进波夫妇。他们夫妇回忆说:“二哥(马本斋)是在我们结婚后一年多的时间回来的。”1而马进波夫妇清楚地记得,他们的结婚时间是 1931 年 9 月 6 日。因此,王奕隆“据此推测,马本斋离开旧军队返回故乡的时间应是 1932 年秋。”1由于马进波不仅是马本斋的胞弟,而且始终与马本斋一起战斗在回民支队,他对马本斋有关情况的回忆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可信性乃至权威性。其二,从马本斋返乡后修建新宅院的时间,也能判断出他离开旧军队的时间。为求证马本斋及回民支队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史实,去年,笔者专程到马本斋的家乡献县东辛庄村(今本斋东村)的马本斋纪念馆参观考察,并与哈光杰馆长进行了座谈交流。在纪念馆的展厅内,有马本斋从国民党部队返乡后为第1期79家里新建的一处宅院的平面图,且宅院带有明显的军用性质,房顶的东西两侧均设有枪眼等军事设施,一看便知房子为军人出身者所建。纪念馆的解说员说,这所房子是马本斋从国民党部队回来后于 1933 年修建的。房子是 1933 年所建,依据何在?哈光杰馆长解释说:“过去,村里的许多老人都说过,他们都记得这房子就是马本斋 1933 年修建的,而且是从部队回来后的第二年修建的。”既然房子是 1933 年修建,而且是马本斋从部队回来后的第二年所建,据此不难做出判断:马本斋是 1932 年离开旧军队的。其三,这一说法与马本斋是在刘珍年部移防浙南前离开旧军队的时间相吻合。尽管马本斋何时离开旧军队的说法很多,但大都认为马本斋是在刘珍年部移防之前、而不是移防之后离开的,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多种史料也证明,刘珍年部移防浙南的时间是在 1932 年秋冬。王鲁东在其所著上将之死:胶东王刘珍年与蒋介石斗法记一书中认为,刘部是在 1932 年底开始撤离的,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全部撤离完毕。“1933 年 1 月初旬,这天,寒风刺骨,冰凝积雪,最后一艘运兵船即将驶离烟台。”17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三个有力的史料依据,献县的马本斋纪念馆一直采用这一说法:“1932 年,马本斋所在部队准备调离胶东,移防浙南,马本斋深感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根本不是自己追求的那种为国为民的军队,愤然解甲归田,回到家乡。”(三)“1933 年说”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持 1933 年的说法:“1933 年,因不满旧军队的腐败,回乡为民。”18因其可信度较低,持这一说法学者较少。如果说这一说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因为刘珍年部移防浙南的时间,始于 1932 年底,终于 1933 年 1 月。从 1932 年 12 月开始,“刘军分批乘船南去至 1933 年 1 月上旬,刘珍年部队从烟台全部撤完。”19也就是说,如果马本斋是等待刘珍年部全部撤离烟台之后的 1933 年 1 月才返乡的,那么,认为马本斋是 1933 年离开国民党部队的说法也是成立的。但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此时的马本斋既没有这个心情(早就去意已决)为刘部“断后”,也没有为刘部“断后”的这个身份(已经被免去团长职务,改任烟(台)威(海)汽车路局局长),更没有为刘部“送行”的义务。因此,等待刘珍年部全部撤离烟台后的 1933 年 1 月,马本斋才“恋恋不舍”地返回故乡,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四)“1935 年说”在这四种说法中,除“1932 年说”较为流行外,“1935 年说”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由于看清了旧军队的专横与腐败,“他宁肯不当团长,于 1935 年回到老家,甘愿操锄务农。”20中国革命史手册21、河北文史集萃22和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文集23等,也都认可这一说法。虽然这一说法也较为流行,但与 1932 的说法相比,其史料依据不足,可信度不高。这一说法的最早史料,是 1944 年 3 月 13 日解放日报发表的一篇题为回回民族英雄,中华民族英雄,马本斋同志的文章:“刘珍年被枪毙,部队被改编,马本斋同志也随着被革职。于是,他又回到了一别几年的家,重过其田园的生活。”这篇文章应该是 1935 年说法的一个源头,也是许多人采用这一说法的一个原因。经分析,这段话有三处与基本史实不符:一是与马本斋在刘珍年部移防前就已经离开旧军队,而不是在刘珍年被枪毙后才离开旧军队的基本史实不符;二是与马本斋在移防前就已经被革职,而不是在刘珍年被枪毙后才被革职的基本史实不符;三是与马本斋辞职返乡的深层动因是出于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感到绝望,而不是因为刘珍年被枪毙才辞职返乡的基本史实不符。在这里,不妨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