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民族地区
多媒体
教学
课堂
河池市
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部于2018年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对基础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信息化技术加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体系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迈进,另一方面,在教育转向过程中存在的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12、学生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34、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选择5等问题,将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教学实践的效果。教学的社会性探究很早就开始了,最早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对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当推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Waller,W.W.)。他在1932年出版的教学社会学中,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进行了专门的研究。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教学社会学受功能主义影响而发展迅速,主要研究领域是课堂教学中的群体研究与社会过程研究,70年代以后教学社会学研究的重心由美国转向欧洲,带有浓厚的批判主义色彩6。我国教学社会学研究起步较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也有一些重要成果面世,如吴康宁的课堂教学社会学 与郭华的 教学的社会性研究等。作为国内较早关注教学社会学的学者,吴康宁在20世纪90年代便发表一系列论文著作,阐述他的课堂教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他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社会学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社会本质、价值取向、地位分等、文化代码进行一些探讨,进而正确认识教学内容的社会控制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7。之后,吴康宁等人又在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一文中确定了课堂教学社会学的基本框架、基本理论8。在论证教学社会学的理论层面后,他进行了一项关于民族地区多媒体教学中课堂知识传播的困境研究以河池市N县X小学为例张显,谢贤(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南宁530225)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多媒体教学是教学信息化的一项具体实践。通过对广西河池一个乡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教师的访谈发现,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过“走动讲授”与板书的形式传播课堂知识,教学知识在课堂中的空间分布较为平均;而在信息化介入课堂后,多媒体设备操作上的困难反而影响教师的授课效率与知识的传播效果,从而表现出一种技术异化的状况。所以,目前的课堂教学应该适当地、有选择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以优化小学课堂教学。关键词:课堂教学;知识传播;技术异化;教学社会学中图分类号:C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10(2022)06-0211-04收稿日期:2021年12月13日项目基金:本文系2019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民族地区控辍保学机制创新研究”(编号:gxun-chxzs2019060)、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新文科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标准研究“(编号:2021ZJY653)的成果。2022年第6期(总第182期)广 西 教 育 学 院 学 报GUANGXI JIAOYU XUEYUAN XUEBAONO.6,2022(Serial NO.182)-211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课堂教学的经验研究,讨论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的现场观察,定量观察的结果主要用以展示课堂教学中的总体“社会结构”,定性观察的结果则主要用以揭示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社会过程”9。吴康宁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他强调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的交往都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应当是“共生共学”关系10。这种“教学共同体”的观点在王彦明那里得到进一步阐释,他认为教学共同体是师生由于共同的愿景,在平等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构成的群体,具有平等合作、和谐共生、交往生成的特点。教学共同体的构建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共同理解、共同愿景、互动合作、安全自由11。教学共同体包含师生两个主体,并在一定的时空状况下进行运转任何课堂教学均具有特定的时空构成。12“教学时空”不仅作为自然性时空,以一种“存在性”要素呈现出来,而且更多地作为社会性时空13。由这种社会性时空而展现出对课堂教学相关解释的张力会从课堂中师生互动与师生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了解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可以提高课堂互动质量与促进学生发展14。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主要是通过知识的接收与传递表达出来的,师生素质与课堂行动往往被认为是影响课堂知识传播的重要因素。当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时,这将变成影响知识在课堂中传播的一个未知变量。本研究选择广西河池市N县的一个乡镇中心小学(下称X小学)作为田野考察点,通过深入访谈与参与观察的方式了解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前后师生互动与知识传播情况,试图发掘、分析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的优势与困境,为其他正处于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地区提供参考。二、“过去”与“现在”:课堂知识的传播方式变化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中知识的传播空间往往指的是整个教室,即教室作为师生间传递教学信息的空间,教室的范围也是所谓教学空间的范围。(一)“过去”的课堂教学:一种“板书与走动讲授”的教学方式“过去”的教学方式指的是在没有信息化介入的情况下,教师利用黑板作为主要教学工具、讲授和粉笔板书作为主要教学知识“信息源”的教学方式。知识是由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互动信息以及教室中的各种教学符号组成。教学知识在教学空间里流动,知识在教室空间中不是均匀分布的,一般来说,知识在空间中的分布状况与信息源的位置与传播力的大小有关。可移动的、传播知识的教师与固定的教具承担着传播知识的功能。教室空间中承担着传播教学信息的固定教具是教室中的前后黑板。由于X小学所有教室桌椅摆放的朝向都是一致的在教室中的前后黑板中,仅有前黑板主要用于传播教学信息,而后黑板一般只作为学校“黑板报”比赛用。从这个角度看,在教师没有加入教学空间时,通过前黑板传递出的信息更易于被教室靠前部分的学生接收,即以前黑板为起始,按照距离的远近,教学信息的影响逐渐递减。而当教师加入教学空间中时,教学空间中的教学信息分布会发生改变。X小学杨老师访谈:我们以前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板书,一边写一边讲解,这样会比较好,学生跟得上,写完之后也就讲完了。有时候我们也会在后面(教室中)转一转,看看后排学生对黑板的内容掌握多少,有学生没有掌握的,我们也可以帮帮忙;像前排的学生,我们就不用担心,他们学得都不错,因为靠黑板近,看得清,也听得清。教师作为教学知识的传播者,教学知识分布在传统教学的空间中,随着教师的行动产生一系列变化。当教师板书与讲授时,文字信息与声音信息的传播对前排学生的影响效果较好,而后排学生相较前排距离较远,所以文字信息与声音信息的接收情况不如位置靠前的学生好,后排的学生也经常不愿听课。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往往会走到后排学生周围,就使得声音信息的传播效果变佳,不愿听课的学生也不会公然在老师面前“搞小动作”。所以,在教学空间中,教师对教学信息的传播范围与效果、信息的分布有重要影响。教师作为可移动的教学信息源,是教学空间中教学知识分布的中心,教学知识传播效果随着学生与教师之间距离的增大而逐步递减,并且随着教师在教学空间移动,相对静止的学生与移动中的教师间的距离变化,会使同一教学空间的学生获得近乎相同的教学信息接收效果。-212(二)“现在”的课堂教学:基于多媒体设备的教学方式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通过教学手段科技化,在信息化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使知识传播方式信息化。“现在”的教学方式与“过去”的教学方式不同,它代表的是在多媒体设备进入教室后,知识传播方式发生的改变。这在X小学的教学空间中多有体现。X小学田老师访谈:我们现在都是用多媒体(上课)的,每个老师配备电脑,基本上上课都是用电脑连着投影。以前老师们每天备课都是写在书上,现在不一样了,每天不光要在书上写,还要准备上课的PPT。每天主要用PPT来上课,课上轻松很多。之前我们都是要用粉笔在黑板上写的,不管多少内容都得写,很慢很慢,这样一般一节课都讲不了多少内容,现在好很多了,要讲的内容准备在PPT上,上课就按照上面的讲,一页一页地翻就行了。正如X小学的田老师所说,当多媒体设备运用到教学中时,他们的教学方式发生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是以黑板为主要信息载体、教师讲授与走动传播教学知识。当多媒体设备运用到教学中时,教师们主要通过多媒体设备(投影屏幕、白板与音响等)进行教学,而对板书的依赖持续减少。这使教师能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讲解更多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提高讲课效率。不仅如此,不论前排还是后排的学生在新教具的吸引下,有更高的专注度与活跃性,甚至平时不愿认真学习的后排学生,对这种新教学方式带来的知识更有兴趣。“刚用(多媒体)设备的那一阵子,孩子们上课很热情,也很活跃”(X小学王老师语),他们对知识的接收效果相比“过去”的教学方式有明显好转。三、“技术异化”:课堂知识传播的短暂困境在信息化设备进入教学空间之后,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师的授课效率,并在短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短暂的“新鲜期”过后,便出现了教学知识传播与学生对教学信息接收效果方面的问题。X小学王老师访谈:在设备来之后有一段时间,我们明显能感受到上课效果很不错,学生上课非常活跃。但是过了一阵子,孩子新鲜劲儿过去了,就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了。这样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这些年龄较大的老师可不比年轻人,要求我们用多媒体上课,很多时候我们操作不过来,经常出现黑屏、蓝屏现象,我们又不会处理,挺浪费时间的,感觉还不如用板书呢。通过访谈得知,一些教师对多媒体设备操作不熟悉,无法准确快速地处理多媒体设备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这种情况在年纪较大的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多媒体设备出现的各种操作问题直接中断课堂教学,花费时间,使后排已无新鲜感的学生失去耐心,在教师暂停课堂、修复设备“故障”之时便开始“搞起小动作”。另外,X小学的多媒体设备迟迟没有配备无线鼠标、控制远程翻页的电子笔,使教师的大部分行动仅局限于在讲台上控制多媒体设备,讲解知识,无法像过去那样在教室走动以确保后排同学也能正常接收知识,这样一来,后排学生的学习效果相较于过去就变差很多。过去的教学方式中,课堂知识完全附着于黑板与教师,即教师通过口头与板书的形式传播教学信息,效率虽然不够高,但教学信息的传播与学生信息接收效果好。多媒体进入教学空间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师遇到的一系列信息化带来的教学困境,导致前排的学生仍然像之前那样正常地获取教学知识,而后排的学生可能对教学知识接收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教育信息化原本是为了提高授课效率,改善学生接收教学信息的效果,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在一定条件下和环境下,主体把自己的力量或素质转化为与自身相对立的异化状况。信息化技术异化的直接表现在于过度使用与依赖信息化设备,导致课堂知识的传播状况不佳,从而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然而笔者在进一步调研中发现,这种技术异化也会进一步导致学科教育陷入困境,使之呈现出一种“学科教育异化”的状态。X小学黄老师访谈:自从装上(多媒体)设备之后,我们的要求是尽量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科目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许多教师也反馈说有些课程不适合用多媒体来上,用多媒体设备授课的效果没有之前(过去的教学方式)效果好。而且现在(用多媒体设备后)很多老师都不用认真备课,直接网上搜多媒体的课件,学生们上课只要看投影的内容基础教育探究张 显,谢 贤 民族地区多媒体教学中课堂知识传播的困境研究以河池市N县X小学为例-213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就行了。这样的授课效率虽然提高不少,但是从最近一些考试情况上来看,结果不是特别理想。教育信息化是由国家主导的、针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制定的政策,是一项推动学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然而当这一政策落到教学实践后,却出现与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初衷相背离的情况:一方面,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导向使学校要求教师更多地使用多媒体设备,而在教学实践中缺少对学科教育与多媒体设备匹配度的评估;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教学便捷高效,许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使学科教育变得比之前的效果更差。四、结语多媒体设备参与课堂教学所带来的知识传播困境是信息化技术异化状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