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面向
农科
建设
农学
专业
创新
复合型
人才培养
模式
研究
文静
现 代 农 业 研 究Modern Agriculture Research第29卷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1。为适应全球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就要求农学专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复合型人才。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我国高等农林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国家战略政策的引导下,形成了“新农科”发展的教育规划。2019年,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 的发布标志着“新农科”建设工作的启动,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和北京指南工作研讨会的先后召开,对新农科建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整体部署。“新农科”建设明确指出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等新型人才,传统农学类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国内各大农业高校纷纷设立新的农科专业或改造原有的农科专业,全面开展新农科建设,改革农科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培养优质的人才队伍。1 传统农学专业培养模式和新农科建设需求耦合度差面向新农科建设的农学专业面向新农科建设的农学专业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现代农业发展对具有全球视野、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基于新农科建设要求和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需求,分析了目前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专业定位和培养方案滞后于产业需求,教师团队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修订基于OBE理念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构建农学专业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可以全面提升农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可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培养各类新型人才提供参考。【关键词】新农科;农学专业;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1073(2023)02-0064-67张文静,黄正来,宋 贺,费群燕,马尚宇,樊永惠ZHANG Wenjing,HUANG Zhenglai,SONG He,FEI Qunyan,MAShangyu,FAN YonghuiAbstract Innovative compound talents with global vision and stro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re urgently needed by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construction and the needs of the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and majors,this paper analysed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andtraining programs lagging behind the industrial needs,and to improve the teacher team.Guided by the needs of the state andsociety,Training work of agronomy major students should cent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and revis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raining programs based on theconcept of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Meanwhile,we should implement diversified talent training methods,set up ahigh-level team of teachers,and build a training model for innovative compound talents in agronomy.This student trainingmodel can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undergraduate talents in an all-round wa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cultivating all kinds of new talents in Chinese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new agriculturalscience”construction.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s;agronomy specialty;innovative compound talents;training mode(College ofAgronomy,Anhui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Anhui230036)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Compound Talents of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Compound Talents ofAgronomy Majo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Agronomy Majo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收稿日期:2022-09-29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1jyxm0427)。作者简介:张文静(1979),女,安徽固镇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学专业教学与作物栽培生理生态科研工作。64DOI:10.19704/ki.xdnyyj.2023.02.011张文静,黄正来,宋贺等:面向新农科建设的农学专业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 1.1 1 传统农学专业定位和培养方案滞后于产业需求高等学校农学专业建设定位仍停留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或者学科发展目标,忽略了现代农业发展对创新复合型产业人才的需求。培养方案的制订赶不上社会需求变化,培养内容滞后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培养出的学生知识老化,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与现代农业实际发展情况不匹配,很难将理论与实践互融互通2。在农业院校优势学科中普遍存在对人才的培养更多关注于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培养方案围绕读研或深造设置,面向企业应用或农业生产的课程设置较少甚至缺失。现代化大农业不仅仅需要专业技术扎实的高精尖人才,同时需要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具备协作意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而目前农学专业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明确,特别是现代化农业运营、营销、管理等方面缺乏针对性的培养和要求,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脱节。1 1.2 2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于专业培养目标高校教师80%是专业教师,课程80%是专业课程,大多数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3,这也说明了专业教师队伍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特别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对于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转变,也给地方农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地方农业院校参与新农科建设的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博士毕业后就进入各个课题或研究团队,承担大量的基础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晋升压力和自身发展定位模糊,导致对于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农学专业教师急需在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训练、学科交叉建设、产学研融合等方面加大学习力度,提升综合能力,满足新农科建设的需要。农业院校教师评价和激励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过度重视论文数量和项目经费,忽略创新技术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难以达到科学合理的激励效果。农业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科研和技术成果推广周期长,短时间内难以取得突出业绩,服务基层难以按量评价等客观问题。此外,教师队伍构成国际化水平不够、学术视野狭窄、国际合作研究方面缺乏等问题也会限制和影响对于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1 1.3 3 农业专业实践教学与产学研协同有待加强农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配备大量的实践和实习教学才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认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物化,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目前,大部分农业高校的农学专业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大量的实践和实习教学,但实际操作中存在实践教学考核只依据报告或论文,不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专业实习流于形式,科研训练创新活动导师包办现象严重。新农科建设要求农业高校主动对接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资源优势与社会功能上的集成与共赢5。目前地方农业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上还存在行动不足,对于成果转化、应用不够,没有真正和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在人才培育、实践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划拨和大学生基地实习服务等方面工作成效欠缺。校企联合育人模式虽然多样但较零散,具有区域性和局限性,没有与专业精准对接6。农学专业应届毕业生中,拥有实习经历或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求职成功率较高,用人单位认可度高。反之,只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校外实践少,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差的学生就业比较困难。2 农学专业新农科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 2.1 1 注重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发实施了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新农科背景下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创新复合型农业人才是推进国家农林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2.1.1 增强师生课程思政意识 农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专业教师受评价机制的影响,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认为只要将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和实习内容完成就完成了授课任务,思政教育是专职辅导员和思政课程教师的事情,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没有与时俱进增加思政元素,忽略了现代农业对人才在综合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需求,无法做到专业与思政的协同融合。而大学生也侧重于学好基本技能和专业课,对于课程思政不了解,专业思想不稳定,甚至有脱离农学专业就业的倾向。因此要加强师生课程思政意识,培养一批真正“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为中国农业发展奉献力量。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课程提升,注重在课程教学中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融为一体。地方涉农高校专业课教师要立足于解决区域农业发展中的问题,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智慧农业与提高农民收入等重点领域,在调研和科研过程广泛收集思政教学资源和典型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对于农业热点问题或先进事迹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理想,讲抱负,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