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向远景目标的农业强国建设_国际比较与中国对策_陈秧分.pdf
下载文档

ID:2319565

大小:728.09K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面向 远景 目标 农业 强国 建设 国际 比较 中国 对策 陈秧分
书书书陈秧分卢昱嘉 现代经济探讨 三农问题面向远景目标的农业强国建设:国际比较与中国对策内容提要:“十四五”规划及 年远景目标明确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中共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通过国际对比与愿景展望来反推当前差距,有助于如期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确保建成农业强国。研究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短板,其核心根源是工农城乡关系不协调。按照当前发展路径,年中国农业劳均增加值、劳均产出比等关键指标均距离农业强国尚有一定差距。立足中国农业发展所处方位与中国国情,建议从社会经济全局来谋划农业强国建设,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重视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畅通工农城乡关系、深化国家治理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确保在“十四五”规划及 年远景规划目标框架内如期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关 键 词: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农业强国农业竞争力国际比较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农业现代化,核心目标是建成农业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明确提出“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中共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主题,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其中,农业领域建成农业强国的需求尤为迫切。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年)指出,中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中国农业在取得显著发展成效的同时,正面临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农业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资源约束趋紧等现实挑战,表现在国内外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倒挂幅度不断扩大等方面(叶兴庆,)。中国农业总体上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与核心表征是提升中国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农业强国,这既有助于守好国家“三农”战略后院,也有利于补足发展短板,真正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关农业强国建设研究主要从农业强国内涵、建设逻辑、共性特征、中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叶贞琴,;姜长云等,;唐仁健,;魏后凯和崔凯,),相关研究还涉及到农业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转型、“四化”关系、行业高质量发展等领域。这些研究为理解中国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有益支撑,有关国际对比与愿景展望的研究分析还有待加强。“十四五”是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通过国际比较来分析农业发展差距与破解路径,通过愿景展望来反推当前问题与破解需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应对战略研究”(编号:)。DOI:10.13891/ki.mer.2023.03.002 求,有助于更好地谋划中国农业发展路径,在“十四五”规划及 远景目标框架内尽快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论文第二部分将结合产业发展理论、既有研究基础与中国现实国情,揭示农业强国建设的理论内涵及其逻辑依据;进而,考虑农业强国必须兼顾结果与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第三部分对比中国与典型国家、不同类型国家的农业发展状态,诊断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水平、短板瓶颈及其模拟结果,分析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立足中国国情与所处方位,从农业本身及其综合环境出发,提出具体建议。二、农业强国建设何以成行 理论与实践维度的研究阐释农业强国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发展等概念紧密相关,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农业强国的概念内涵农业强国研究较为少见,概念界定存在突出国际比较与建成愿景两种倾向(姜长云等,年)。从国际比较来看,代表性文献认为农业强国突出“农业强”,是综合多维指标评价结果的广义概念,其内涵随时间发生动态变化。若一国农业整体或农业比较优势部门的现代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并引领世界农业发展,则可称为农业强国。农业强国建设与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前者要求以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基准,后者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前提和底线(魏后 凯 和 崔 凯,)。从 建 成 愿 景 来 看,叶 贞 琴()认为中国建成农业强国,必须在供给保障能力、产业体系、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科技实力、农业经营主体活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唐仁健()指出,农业强国内涵十分丰富,关键是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由此,必须用高水平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物质装备破解资源禀赋约束,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提高产业体系的韧性和稳定性。以上研究为理解农业强国奠定了扎实支撑,本文也认为只有将国际比较与建成愿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农业强国(姜长云等,)。农业强国建设,需要考虑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更需要将其置于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高度,对内促进国家现代化,对外增强国际竞争力,是内外兼修的一体两面。事实上,农业强国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现代化等概念一脉相承,核心是形成较强的质量效益与竞争力。结合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已有研究观点与农业产业实际,本文将农业强国建设根植于农业发展阶段转化、理念转变与格局转换,通过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与经营体系,解决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资源要素约束趋紧、对外依存度较高等核心问题,实现“高”“质”“量”三个方面目标。“量”,即足够的农产品供应,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质”,即可持续的、有 韧 性 的 产 业 品 质,提 升 农 业 资 源 配 置 效 率;“高”,即显著的分工地位,具备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这既与国家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相衔接,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将农业强国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统筹考虑,既因三者都兼顾结果与过程,也因农业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结果是较高的质量效益与竞争力,与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内涵完全相符。农业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农业强国可以用众多指标加以测度,这些指标都依赖于农业产业的内生发展。因而,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本质,可回归到农业作为一种产业,通过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实现高效率的产出增加过程。其中,农业要素既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也包括技术、数据、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可用要素规模、质量、种类、利用等属性来衡量。农业配置结构是生产要素在产业、生产、经营、空间等不同维度的呈现。农业产出可分为产品、产值与价值三个维度,产品即农产品,是要素投入的直接物质产出,产值即农业产业产值,是农业全产业链的市场价值,价值即农业所承载的产品生产、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多功能价值(图)。农业建成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表征是足够的农产品供应、显著的资源配置效率、领先的竞争优势,路径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根源是影响要素流动与产出效益的发展环境。因此,农业强国建设既是一个包括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 现代经济探讨 三农问题营体系的有机整体,其中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体现农业生产力,经营体系反映农业生产关系(夏显力等,),也是一个兼顾结果与过程的综合体系,结果主要体现在较高的质量效益与竞争力,过程侧重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等农业与乡村发展外在环境,均会影响农业要素流动及其产出分配,进而决定农业发展水平。图农业发展的理论认知农业强国建设的实践依据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曾长期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农村数量多而规模小。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生产力显著提升、稳定了农民就业、支撑了城镇化进程、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等显著成效(陈秧分等,)。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 万亿元,占 的比重为 。无论是从经济系统视角来看,还是从产业关联视角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均很稳固(李裕瑞等,)。随着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水平将显著提升,全产业链开发将不断深入,支持保护力度将持续加大,农村改革创新将深入开展,都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奠定了有力支撑。放眼国际,主要发达国家,普遍拥有发达的农业产业,都是全球农业强国(姜长云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等,)。进一步地,根据以农业劳动力无限供给为主要特征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而趋于下降的恩格尔定律、指出工农业产品价值存在不等量交换的“剪刀差”理论等相关理论,实施优先发展工业战略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均付出了农民离农、村落凋敝、工业发展远未达到预期目标的沉重代价(林毅夫,;陈秧分等,)。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看,有的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农业发展跟不上,农村发展跟不上,农产品供应不足,不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大量失业农民涌向城市贫民窟,乡村经济走向凋敝,工业化和城镇化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会动荡,最终陷入“中等收入 陷 阱”(习 近 平,)。因而,农业强国建设,既需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农业的充分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陈秧分等,),更需要着眼经济社会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三、农业强国建设何以困难 国际比较与中国方位考虑资源禀赋与发展水平,根据世界银行分类方法,本文选择典型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德国)、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越南、南非、中国)作为对比对象,同时,按照收入水平分为高收入国家、中高等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对比各国农业发展水平,揭示中国农业强国建设方向。农业发展现状对比农业强国体现在供给保障、科技创新、竞争力等方面,最终结果或核心表征是较高的产出效率,因而,可以从要素产出效率来分析农业强国建设的现状水平。从绝对值指标看,以农业劳动力劳均产值衡量劳动力生产率,以谷物单产、单位农地产值衡量土地生 产率,可以发现,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为 美元人,在主要对比国家中,仅高于印度、越南,低于中高等收入国家,只有日本和韩国的约、高收入国家的 ;中国谷物单产、单位农地产值较高,两个指标均超过了高收入国家水平,也超过了大部分对比国家,其中单位农地产值约为日韩的,地均化肥施用量达 公顷,略低于越南,显著高于其他国家。由此可知,从结果导向来看,中国建设农业强国,最大短板或最关键任务是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表)。表典型国家农业发展相关指标对比 年农业劳动力劳均产值(美元人)年谷物单产(千克公顷)年单位农地产值(美元平方公里)年非农劳动力劳均产值(美元人)年劳均产出比 年农业就业占比()年农业 占比()年农业产值比与农业就业比的比例 年地均化肥施用量(千克公顷)年城镇化率()年人均 (现价美元)年人均耕地(公顷人)美国 日本 韩国 法国 德国 印度 巴西 越南 南非 中国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高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注:根据世界银行公布数据计算整理,下同;劳均产出比非农劳动力劳均产值农业劳动力劳均产值。进一步地:从非农产业与农业产业的产值对比看,中 国 非 农 产 业 与 农 业 产 业 的 劳 均 产 值 比 为 ,表明非农产业劳动力取得的产出效益远高于农业劳动力,在主要对比国家中,与日本和印度的 基本持平,高于中高等收入国家(),远高于高收入国家()。其中,美国()、法国()、德国()、巴西()等个国家,其非农劳动力的劳均产值与农业劳动力的劳均产值基本持平。从农业产值与就业对比看,中国农业产值比与农业就业比的比例为 ,中国以 的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只创造了 的农业产值,仅高于日本,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尤其是高收入国家()以及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从农业就业占比、农业 占比、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