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
创新
投入
微观
调查
数据
实证
分析
谢斌
第 35 卷第 1 期管理评论Vol.35,No.12023 年 1 月Management ReviewJan,2023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 基于微观创新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谢 斌1 许 治1 陈朝月2 吴辉凡3(1.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 510640;2.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3.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广州 510520)摘要:民营企业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保守的企业组织形式。但一些民营企业也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企业。本文考察了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从民营企业的基本特征出发,利用一个大规模的微观数据集,本文得到了以下结果:与其他所有制企业比较起来,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更少。同时,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也更低;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年龄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没有明显影响。但政府补贴和加强产学研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而且能够推动民营企业创新效率的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对民营企业的创新具有正外部性。它不仅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杠杆效应,并且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关键词: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创新效率;国有企业的正外部性收稿日期:2021-06-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034002;7210408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GL225);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20M68275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A1515011878);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GZGJ45)。作者简介:谢斌,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许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陈朝月,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博士;吴辉凡(通讯作者),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副教授,博士。数据来源:民营经济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人民网 http:/ 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企业应该在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中国民营企业受其初始禀赋、发展环境与成长模式的影响,加之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非常高的风险1,基于风险、人力资源瓶颈或融资困难等考虑,往往倾向于规避创新风险,民营企业不愿意投资于高风险的研发活动2。在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背景下,推动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技术创新是一个把创新投入转换成创新产出的复杂过程。创新投入涉及到创新激励问题,而创新产出则与创新投入转换成创新产出的效率密切相关。因此,理解企业的创新激励和创新效率成为本文理解企业创新活动的两个关键维度。本文利用一个大规模的微观数据集,考察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问题。从民营企业的风险规避逻辑和资源逻辑出发,本文发现,与其他所有制企业比较,民营企业对高风险的技术创新投入更少。Miller 和 Friesen3把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企业分成两个不同的类型:第一种类型的企业是企业家型企业。这类企业由天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冒险倾向的企业家管理,他们主要通过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第二种类型的企业是保守型企业。这类企业由保守的不愿冒风险的管理者管理。在通常情况下,他们不愿意创新,以免打断正常的经营过程。实践中,尽管存在少数创新投入非常多的民营企业,但总体而言,更多的民营企业对创新与变革过于谨慎,倾向于规避创新风险,实际上属于保守型企业。对于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的研究,Duran 等2研究发现民营企业虽然 R&D 投入较少,但在将创新投入转换成创新产出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具有更高的效率。与此判断一致的是,Wei 等4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20052007 年数据,对比了中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创新能力,发现从整体而言,企业每投入一千万元研发资金,私企和三资企业分别产生 6.5DOI:10.14120/11-5057/f.20220602.002第 1 期谢 斌,等: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109 个和 7.6 个专利,而国有企业则只产生 2.2 个专利,与民营企业比较起来,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更低。与这些研究不同,本文发现,在控制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基础上,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显著地低于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其他企业。这个结果对民营企业的效率逻辑提出了挑战。在这个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察了影响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的因素。本文发现,无论是对于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还是对于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是否是初创企业都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相反,创新政策工具却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政府给予企业的创新补贴不仅显著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并且实质性地改善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另一方面,促进产学研结合既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也改善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重要的是,这些政策工具没有明显的所有制偏向,它们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产生了相同的影响。最后,本文考察了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在一个转轨经济中,国有企业占据了大量的创新资源,且更容易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部门获得贷款。因此,一种普遍的担心是,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是否挤出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本文发现,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不仅没有挤出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反而表现出明显的正外部性效应,即在一个产业里,随着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增加,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也会相应地增加。进一步,本文还发现,由于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还显著地提升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这意味着,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表现出明显的正外部性。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1、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企业的创新行为一直是创新研究的重点,强调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持续竞争优势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并最终创造优异的财务业绩5-7。特别是,在当今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缩短、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创新被认为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的源泉。在研究企业层面的创新时,研究者区分了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这两个关键概念8。创新投入通常被定义为企业致力于探索和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投资。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创新过程9,10,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 新专利或新产品11,12,进而产生优异的财务业绩12。虽然大多数研究者假设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13,14,但是,由于创新管理的复杂性,这种关系的“斜率”可能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实质性的差异15-17。也就是说,不同的企业将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的效率是不同的。为了有效地将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企业需要具备动态能力18-20。特别是,它们需要在“资源管理”中表现更出色21,因为“单凭资源本身不太可能产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资源必须适当地管理才能产生价值”22。如阻碍创新的组织实践和惯例,不充分的激励制度,或者内部控制制度的失败,都可能导致从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低转化率。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学者们长期以来一直试图了解创新的驱动因素。大量研究发现,一个组织的创新水平不仅受到公司规模的影响,还会受到该公司社会网络23的影响,特别是它与消费者的互动24,以及该公司能够内化和获取外部知识的程度25-27。虽然人们对所有制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的兴趣近年来有所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的作用在这场争论中基本上是模棱两可的28。2、民营企业特征在中国,民营企业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拥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征。民营企业与政府存在更弱的联系29,30。一般说来,政府通过经济政策和资源配置能够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重要影响31。在某些情况下,政府还可能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与国有企业比较起来,民营企业具有更大的经营自主权。民营企业所有者财富的高度集中增加了所有者对不确定性的敏感性,影响了他们公司的投资偏好32。尽管民营企业也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但与同时追求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国有企业比较起来,民营企业更多地关注经济目标。正是由于这些特征,民营企业在多元化33、国际化27、投资决策等组织行为上与国有企业有所不同。接下来,本文将基于民营企业的这三个特征来演绎民营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关系的假说。3、研究假说(1)基准假说:民营企业与创新投入。基于民营企业上述特征和现有文献研究结论,本文认为,相较国有企业,平均而言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更少34。这个认识主要基于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风险规避逻辑。民110 管理评论第 35 卷营企业所有者的财富往往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这种财富的集中使得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对投资的不确定性非常敏感35,因此,他们不愿意投资不确定的项目。由于创新具有先验的不确定性,所以,民营企业的所有者不愿意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创新。相反,民营企业倾向于投资风险小并且现金流更具可预测性的项目。第二个理由是资源逻辑。与国有企业比较起来,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它们拥有和控制的资源也较少,可用来投资于创新的资源有限。这意味着,民营企业需要依靠外部融资。在一个转轨经济中,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倾向于贷款给国有企业,进而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自身资源的限制和融资约束的存在使得民营企业缺乏投资于 R&D 的资源。在这个讨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低于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其他企业。(2)民营企业与创新产出。民营企业所有者对不确定性的敏感度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投入,而且影响了企业的资源配置36。本文认为,与国有企业比较起来,民营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将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进而具有更高的创新效率。由于民营企业所有者的财富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所以,企业的资源使用效率对他们的财富会产生重要影响37。这意味着,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对创新效率非常敏感,他们会对创新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事实上,现有的创新文献强调,创新过程中低效率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创新过程疏于管理,进而导致管理者支持他们偏爱的项目38,同时,拒绝支持更有前途的项目。加之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经济活动上。因此,民营企业更关心每一项投资的效率,包括 R&D 投资的效率。基于这些讨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更高。(3)调节效应。本文引入四个与创新政策密切相关的调节变量。第一个调节变量是市场竞争程度。张杰等39发现,中国情境下竞争是影响企业创新研发活动的重要因素。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假说:第一种假说是阿罗假说,即竞争会推动企业创新,以形成竞争优势40;第二种假说是熊彼特假说。熊彼特假说认为,垄断的市场结构才能保证企业从创新中得到利润,以补偿创新投入,相反,竞争不利于企业创新。Arrow40和 Zhou 等41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研究认为市场竞争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创新。简泽等42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本文认为,民营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资源较少,并且在金融市场上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因此,它们的 R&D 投资依赖于企业利润的多少。在一个竞争程度高的市场上,企业的利润较低。这意味着,即便企业具有创新的激励,它也缺乏 R&D 投资的资源。但企业做出 R&D 投资决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提高创新投入的利用效率43。基于此,本文提出下面的假设:H3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程度与民营企业的 R&D 投入负相关。H3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程度与民营企业的创新产出正相关。第二个调节变量是政府补贴。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补贴是创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44。关于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聚焦于政府补贴对一般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