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肌痉挛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进展_任宣汀.pdf
下载文档

ID:2318910

大小:217.69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痉挛 中医 病因 辨证 研究进展 任宣汀
文献综述引用:任宣汀,郝风玲面肌痉挛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J 湖南中医杂志,2023,39(1):177181.面肌痉挛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进展任宣汀1,郝风玲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3;2.潍坊市中医院,山东潍坊,261000)关键词 面肌痉挛;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综述,学术性 中图分类号 277751+2 文献标识码 ADOI:1016808/jcnkiissn10037705202301042第一作者:任宣汀,女,2020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通信作者:郝风玲,女,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Email:haofl99163com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同侧面神经(第七脑神经)支配的面部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在情绪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12。本病多于中老年人群中发病,且女性略多于男性34。HFS 会干扰约 90%患者的社交生活,导致其被孤立甚至产生抑郁情绪,进而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5。HFS 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其可能的发病因素包括血管因素、占位因素、蛛网膜因素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如炎症导致面神经压迫和脱髓鞘,发病机制主要为“短路学说”“点燃学说”,然而以上均不能完全解释 HFS 的发病机制67。目前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肉毒素治疗、微血管减压手术。药物治疗常用于发病初期或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但可能伴随肝肾功能损害、震颤、剥脱性皮炎等不良反应;肉毒素注射治疗需重复进行,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眼睑力弱、复视、口角歪斜、脸部僵硬等不良反应8;手术治疗是一种可能根治的治疗方法,但仍伴有听力下降、迟发性面瘫、共济失调等并发症9。中医学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本病的中医药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病名中医学并无“面肌痉挛”的对应病名,现代中医学者多抓住 HFS 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即面部肌肉抽动,并寻找古籍中如审视瑶函睥轮振跳 中“此症谓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出”,嵩崖尊生书 中“唇瞤,唇动不止也”,备急千金要方 中“夫眼瞤动,口唇动,偏”等描述面部肌肉抽搐病症的内容,将其归于“唇口瞤动”“筋惕肉瞤”“痉证”“胞轮振跳”“口眼斜”10“瘛疭”等,从而进行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的研究。2病因病机2.1外邪侵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云:“风胜则动脉者,人之正气、正血所行之道路也,杂错乎邪风、邪湿、邪寒,则脉行之道路必阻塞壅滞,而拘急蜷挛之证见矣。”同时 HFS 病位局限于面部肌肉,而面部位于人体的高点,病位特殊,符合风为阳邪、易袭阳位特点。故本病发病初期多由机体本身卫外不足,致使风邪兼夹寒邪、热邪等乘虚侵袭肌表,壅遏经络,阻碍气血正常运行,导致筋脉失濡,发为痉挛1112。2.2年老体虚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且女性多于男性13。而中医学也发现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并认为其根本病机应归于内伤致病,“如病久而复手足抽挛此乃血枯不能养筋”14。机体要维持正常的运转,需要充足的气血津液濡养,而 HFS 患者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771第 39 卷第 1 期2023 年 1 月HUNAN JOUNAL OF T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ol.39No.1Jan.2023后,随着年龄增长,脏腑功能衰退,脾胃虚损、化生乏源,导致筋脉失去充足的营养而迟缓;脾肺衰竭、卫外不固,使人体筋脉更易为外邪扰动;肝血亏虚或肾精亏虚,不能涵养肝木,导致不能收摄肝阳,阳气浮越于上,横窜经络,侵扰筋脉,发为痉挛1516。同时,年老虚损也可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化生痰湿、瘀血,蕴积化热生风,或与风搏结上扰,或 瘀 阻 经 络,导 致 筋 脉 受 扰 或 失 濡,发 为痉挛1718。2.3情志不遂“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平素情志过极,郁怒焦躁可暗损肝血,阴不制阳,使虚阳上扰,虚风内动;或肝郁化火,上扰筋脉14;情志不遂,忧思郁结,暗伤心脾,气血化生乏源,筋脉失濡。同时由于情志不遂损伤心、肝、脾脏,气血津液失于布化,化生痰湿,随肝风上扰,日久可生瘀血,风痰或瘀血壅阻面部经络筋脉,使筋脉肌肉失养,发为痉挛。有研究显示,本病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进一步加重痉挛程度,即存在因郁致病又因病致郁的情况19。2.4劳损或外伤杨宗胜等20 提出,本病是因为劳损及外伤导致颈椎失去维持正常位置的力,继而发生结构改变,使原本正常的面神经与责任血管位置关系受到影响;或颈椎压迫颈髓出现异常放电而影响面神经,从而影响面神经支配肌肉,导致肌肉抽动。由此,笔者总结为因跌仆闪挫或体位不正,使头面及颈部经络气血运行失畅,瘀血滞络,筋脉失濡,从而发为痉挛。总结诸位医家经验及医案可知,本病的病理因素大致有风、痰、瘀、虚四端,或因筋脉受风、痰、瘀等邪扰动,或因气血阴液亏损筋脉失养,导致痉挛发生。病位在面部筋脉,由肝所主,此外还与脾、胃、肾关系密切,如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脾失健运,生血乏源,血虚风动,均与 HFS 发生有关。病机演变主要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患,其本多因年老体虚或病后亏损,致气血精液不足;标则为外邪侵袭,或气血津液不足,或失于布化所致风、痰、瘀为患。本是基础,标为诱因,标本之间联系密切。风、痰、火、瘀均可由虚而生,如血虚动风,这些病理产物又进一步耗伤人体正气,加重痉挛程度。风、痰、火、瘀之间亦可相互化生,如痰聚生热,化火动风等。HFS 日久可出现痰瘀阻络,加重痉挛程度,并使病情顽固难愈。3辨证与治疗由于本病病机的特点为本虚标实,故多数医家在治疗上选择标本并治,重用补益肝肾、健运脾胃等品以治本,再根据临床辨证分型辅以解表、息风、化痰、止痉、通络等法以治标。在治疗手段上,目前多数医家采用中药、针灸推拿,或两者并用的方法。近年来,诸多临床实践证明针刀及推拿手法等治疗对缓解 HFS 有效2124。3.1脏腑辨证及治疗3.1.1外邪袭络型此为平素体虚、卫外不足,因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络筋脉而致病,病程较短,除面部肌肉紧张、抽动的主症外,常有外感史,并伴有恶风、发热、肢体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外感表证症状。治宜祛邪解表、通络止痉。王立忠教授自拟祛风散寒止痉汤治疗风寒中络型 HFS,该方由荆芥 10 g、防风 10 g、白芍 12 g、桂枝 10 g、川芎15 g、细辛 5 g、白芷 10 g、红花 10 g、延胡索 10 g、白蒺藜 30 g、全蝎 10 g、甘草 6 g 组成,疗效显著11。王效菊等25 采用大秦艽汤合牵正散加减,方中秦艽、羌活、白芷、蝉蜕、防风、川芎疏风散邪;当归、白芍于疏风后补血养筋,白附子祛风痰,僵蚕、全蝎、地龙、白花蛇走窜经络、化痰息风、通络止痉。陈宝贵教授认为 HFS 以肝风内动为基础,复感外邪为诱因,同气相求,共同致病,应根据临床调整内外风用药比例,常使用秦艽祛风养血,细辛辛温散寒以祛风,白芷通窍行表,祛除客于足阳明经之邪,三药配伍,驱散外风26。王净净教授认为风寒袭络型 HFS治宜疏散风寒、息风解痉,常用牵正散及药对川芎、防风,配以葛根、荆芥、白芍、菊花、白芷、羌活、细辛等祛风平肝、舒筋止痉27。3.1.2肝阳化风证患者素体阳盛阴亏或气郁化火伤阴,阳气浮越,引动肝风,常伴有眩晕欲扑、耳鸣、目眩、口苦口干、面赤、肢体麻木、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治宜滋阴清热、息风镇痉。王效菊等25 采用羚羊钩藤汤加减:羚羊角、钩藤、菊花、生地黄、熟地黄、白芍、茯神、竹茹、白附子、全蝎、生牡蛎、益母草、地龙。肌肉痉挛程度重者加蜈蚣;兼有肝胆火炽证候表现者加胆草、夏枯草;水亏重者加枸杞子、龟甲。王净净教授治疗肝风内动型 HFS8712023 年第 39 卷第 1 期(总第 287 期)常选用镇肝息风汤加减方,疗效佳27。3.1.3阴虚风动证患者或因久病,或因气郁化火,或因年老等致肝肾阴虚。肝主筋,筋脉失濡,肝风内动,除面部肌肉痉挛,还常伴见头晕、眼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等阴虚及虚热的症状。王顺教授认为,本证治法当选择滋补肝肾、平肝息风之法,自拟息风止痉方,以枸杞子、山茱萸、酸枣仁、白芍补阴柔肝以缓急,全蝎、僵蚕、龙骨、牡蛎、珍珠母、天麻等平肝息风、通络止痉,标本并治,临床随症加减,收效颇佳14。贾琪等28 选用仲景炙甘草汤为主方,对 HFS 程度严重者加大炙甘草及生地黄的用量至 30 g,以甘缓肝木之急,以咸滋肾水以涵木,同时行血气而灭内风。陈明玲29 的研究中,治疗组治以养阴息风、祛痰定痉为法,予息风止痉方:天麻 10 g、钩藤 30 g、石决明 30 g、珍珠母30 g、生牡蛎 30 g、生龙骨 30 g、炙龟甲 10 g、生地黄15 g、白芍 30 g、制全蝎 3 g、制蜈松 2 条、麸炒僵蚕10 g、胆南星10 g。对照组予卡马西平片0.1 g/次,2次/d,如疗效不显则第 2 天后每隔 1 d 加量至0.10.2 g,直至肌肉抽动缓解,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 1.2g。共治疗 2 个月后,2 组患者痉挛频率均减少,而息风止痉方组效果优于卡马西平组。3.1.4血虚风动证因年老脾虚,生化乏源;或因久病热病;或气郁化火暗耗等导致阴血亏虚,肝血不充,虚风内动而发为痉挛。常有头晕、视物模糊、失眠多梦、心悸、肢麻、皮痒、爪甲及面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治宜养血柔肝、舒筋镇痉。虞孝贞采用 审视瑶函 中的当归活血汤为主方治疗,方中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养血柔肝、补中有通,使营血恢复而周流无阻;生黄芪益气健脾以生血;羌活、防风、薄荷疏散外风;甘草、白芍合用柔筋止痉;考虑肝脾血虚日久,兼见心悸、不寐等症,故加用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等加强安神效用。同时辅以针刺治疗,选穴以多气多血的阳明经为主,使用浅刺法留针 3060 min,可获良效30。王立忠认为,本型多见于年老或久病之人,血虚为本,风中为标,以致气血运行失常,筋脉失濡而痉挛,应用养血息风止痉法,方选自拟养血息风定痉汤加减:当归10 g、生地黄 10 g、白芍 10 g、龟甲 10 g、麦冬10 g、天冬 10 g、生牡蛎 30 g、僵蚕 10 g、全蝎 5 g、制何首乌15 g、防风 10 g、白蒺藜 30 g、葛根 20 g,临床上随证加减,疗效佳11。王净净称本证型为血虚肝旺型,认为治疗应养血缓急27。袁坤等31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血虚风动型 HFS 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予归脾汤加减,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6 个月后评定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100.0%,对照组为 52.2%,2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杨菁荞等32 总结张智龙教授经验,认为脾旺则血生、肾阴足则肝体养,使用养血柔肝针法治疗,穴取血海、阴陵泉、足三里、阳陵泉、支沟、太冲、三阴交养血柔肝,太溪、照海滋水涵木以治本;风池、迎香、百会、局部扳机点以息风止痉以治标。3.1.5风痰阻络证肝肾亏虚、热极、血虚生风,或外感风邪与素体脾胃亏虚,或肝气郁滞化生之痰,搏结上扰面部经络,导致经脉失养,而经脉失养是本证型的基本病机。其多见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患者,除 HFS 症状外,还多伴有头晕、呕逆、肢麻、舌淡红、苔腻、脉弦或滑等症。治宜化痰息风、通络止痉。王立忠教授自拟祛风化痰定痉汤治疗,该方中天麻平肝息风以止痉,白附子祛风痰、定惊搐;蝉蜕、蜈蚣、全蝎、僵蚕等祛风化痰、通络解痉,又因虫类药善走入络,剔蕴结之邪,疗效更佳;蔓荆子、葛根、白芷等引药入经达清泄少阳、阳明之邪,临床随症加减,效用颇佳11。张男男33 观察牵正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风痰阻络型 HFS 的临床疗效。处方:白附子 10 g,僵蚕 10 g,地龙 10 g,荆芥 10 g,桃仁 10 g,炮姜 10 g,茯苓 10 g,白术 20 g,党参20 g,山药 20 g,煅磁石 30 g,熟地黄 30 g,杜仲30 g,防风 15 g,山茱萸15 g,香附15 g,当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