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斯坦福大学Bio-X计...型大学跨学科组织运行的启示_王玥.pdf
下载文档

ID:2318425

大小:312.40K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美国 斯坦福大学 Bio 大学 跨学科 组织 运行 启示 王玥
年月 第 卷 第期 作者简介王玥(),女,研究生;王凤玉(),女,教授,博士。通信作者王玥,:。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 计划对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运行的启示王玥,王凤玉(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摘要 跨学科研究在推动研究型大学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斯坦福大学通过实施 计划,构建了便于跨学科交流合作的科研平台,形成了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高效的团队组织运行机制及资金良性运转机制,使之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典范。分析 计划成功的运行机制,将对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运行机制;斯坦福大学;计划 ,(,):,:;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年月,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 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明确提出要“优化学科布局,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以 双一流 建设学科为核心,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以相关学科为支撑,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在此背景下,高等学校应朝着跨学科研究的方向努力,以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跨学科研究是一种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视角、概念、理论、工具和信息等,创造性地解决复杂性问题的研究模式,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以研究复杂性问题为导向。美国斯坦福大学跨学科研究起步较早,其 跨学科学术组织建设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自 年设立以来,打破了学科壁垒,打开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实现了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是跨学科研究的典范。研究斯坦福大学 计划的运行机制,能够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跨学科组织和开展跨学科研究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一、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缘起与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可以追溯到 世纪 年代。为推动农业发展,美国于 年颁布了 莫雷尔法案,该法案要求各州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赠地学院,传播农业和科技知识。由于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学院需要联合多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跨学科研究由此拉开序幕。世纪末,受功利主义思想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美国古典学院开始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并增设跨学科课程,这一转变为 世纪的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世纪初,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出现了促进学科融合发展的专业部门,并于 年成立了旨在提升社会科学学科整合性的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又通过颁布相关法案来促进跨学科研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如 年的 乔治里德法案、年的 乔治埃雷尔法案、年的 班克黑德琼斯法 皆以立法的形式为农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促进了赠地学院的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技术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主要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在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型大学里设立国家实验室进行跨学科研究。例如,年月开始实施的“曼哈顿计划”由芝加哥大学冶金学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领导的实验小组等多个大学实验室参与,汇集了该时期最优秀的科学家,主要研究核裂变反应。同一时期,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服务于战争的跨学科研究项目是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开展的雷达工程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涉及工程学、电磁学、气象学等学科。世纪 至 年代,美国的一些大学开始重视应用科学研究,研究重点开始转向生物工程、环境质量、信息技术等方面。世纪末期,美国的国家和私人组织都加大了对跨学科研究的资助,如美国的卡耐基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高等教育提升基金会也陆续加入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跨学科研究的行列。在联邦政府等机构的支持和大学自身发展要求的推动下,大学跨学科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研究型大学普遍设立了跨学科研究中心。在此背景下,斯坦福大学于 年启动 计划。世纪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一直持续稳步地发展。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凯克基金会发起了一项“未来行动计划”,以消除跨学科研究的观念性及制度性障碍,全面发挥跨学科研究的潜力。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研究也获得了飞速发展,顶尖高校均设立了跨学科研究组织。此后,跨学科研究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进行尖端科学研究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二、斯坦福大学 计划的确立及运行机制分析(一)斯坦福大学 计划的确立斯坦福大学以“自由之风永远吹拂”为校训,崇尚科研自由,追求真正的科研创新。学校的领导者及教师不仅专注于教学与科研,还十分关注王玥,等 美国斯坦福大学 计划对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运行的启示学科整体发展和学术制度建设。世纪末,斯坦福大学詹姆斯斯普迪奇教授(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和发育生物学专家)和朱棣文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率先开始了跨学科合作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于是两位教授产生了跨学科研究的构想,希望推广到全校,使跨学科研究走向制度化、组织化。该构想得到了医学院、工程学院、信息学院等学院的支持。年,詹姆斯斯普迪奇教授和朱棣文教授向学校提议建立跨学科研究组织机构,该项提议获得斯坦福大学领导层的认可与支持,由此 计划正式确立。跨学科研究组织机构通过吸引全校优秀师生参与科学研究,来推动生物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从多学科角度研究生命科学中的复杂问题。计划以“生命科学促进人类健康”为理念,以生物学为基础,旨在通过联合相关学科合力研究生命科学中的关键问题,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突破。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计划已经成为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典范,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如 年研究员安妮布鲁内特获得卢瑞生物医学奖。(二)计划的运行机制分析 通过建立开放式科研中心来搭建科研平台交流可以促进观点的碰撞和思维的融合,并推动科研合作与发展。斯坦福大学管理者深知增加各个学院教师交流机会的重要性,所以从地理位置设计方面对跨学科组织平台的建设进行了精心规划。首先,计划的实施需要构建开放式的跨学科研究合作平台,为所有参与该计划的教师及学生提供合作创新的场所,营造学术自由、知识共享的环境。建成于 年的克拉克中心作为斯坦福大学 计划的研究中心,不仅是独立的尖端跨学科研究平台,还是推动合作和鼓励科研创新的“孵化器”。为了方便与各院系的沟通,斯坦福大学将克拉克中心的最终位置定在校园中心地带,其周围分布着各个学院,这样每天往返于中心和各学院的研究者可以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随时交流互动,产生新的想法。克拉克中心的实验室设在楼上,方便各学科的研究者一起做实验,而楼下是教室和演讲厅。学校还在克拉克中心为临时研究者和访问学者提供场所,他们只需申请即可使用。总之,克拉克中心就像一个带有催化剂的实验器皿,不同学科的思想在其中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神奇反应。这里成为 计划参与者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大本营,使研究人员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其次,斯坦福大学有注重科研的历史传统,学校既在克拉克中心设立实验室,又在各个学院设立实验室,并配备世界顶尖水平的科研设备、仪器等,供研究人员共享。计划的实施离不开科研平台的支持。在开放式的科研平台中,各研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并根据外部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大学跨学科研究的出发点不仅仅是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知识创新,还包括满足产业界对知识和技术的需求、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斯坦福大学 计划注重前沿课题研究,在实现知识生产和创新的同时,更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顶尖企业建立深入友好的合作关系首先,计划与顶尖企业的合作使双方实现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一方面,为了促进技术转让和成果转化,计划在专利管理方面,向合作企业开放技术许可办公室,允许企业参与 计划项目的内部研究,并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举办专属研究峰会,推动校企更深入地合作;在课程方面,为合作企业提供专业学术课程,包括医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前沿课程,并支持企业研究人员参与访学计划;在人才培养方面,承担为合作企业培养卓越复合型人才的任务,帮助企业实现技术转化和技术突破。另一方面,企业也为 计划提供支持。合作企业在资金方面,为研究项目投入大量资金,解决科研项目的资金和设备短缺问题,使跨学科研究无后顾之忧;在技术转化方面,为 计划的科研项目成果提供转化渠道,如赛诺菲公司与 计划合作的“生物之星”项目已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在课题选择方面,支持研究项目关注市场及企王玥,等 美国斯坦福大学 计划对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运行的启示业的需求,不仅确保研究课题的先进性,而且注重在尖端领域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其次,计划通过举办合作论坛并邀请企业参加研讨会、技术峰会等方式,增加企业与项目研究团队交流的机会。双方的深入交流不但为科研项目带来了更多资金,而且推动知识创新走向技术创新,确保斯坦福大学研究者和企业之间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计划直接面向企业需求,利用人才和技术的优势,使科研成果实现生产、传播和利用,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斯坦福大学服务社会发展的理念。()明确专利转化利益归属问题,建立成果归属保障机制斯坦福大学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保障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利益,解决多作者论文和知识产权收益分配的问题,给研究参与者“吃了一颗定心丸”。相关政策规定,对于多位作者合作的论文,每一位作者都要了解论文中的数据及内容,在发表前确认最终稿,同意后才能署名,并且对最终的论文负责。对科研中产生的授权费、版税等专利技术授权费用,其收益由科研人员、所在系、所在学院平均分配,三方各占三分之一。依托 计划及院系产生的专利收益,可由发明人根据各机构提供的科研支持,视情况分配上述三分之一的收益,并将部分收益分配给 计划的研究中心。此外,斯坦福大学还允许多个机构同时聘请某位有突出学术贡献并对多个院系及研究项目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师,但由其中一个机构作为主要聘用单位。各机构可以共同商定该教师的工作量,并提供相应的科研协作支持。该教师薪水由聘用机构共同支付。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收入,保证教师参与跨学科研究的资源和精力分配。以上政策既保障了教师在参与 计划时的合法权益,解决了成果收益分配问题,又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规范和约束,激发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提高了学校的科研收益。高效的团队组织运作机制()实施独立自主和权责分明的管理机制 计划研究中心作为独立科研机构,与各学院的行政级别相同,由学校负责科研和研究生政策的副教务长领导。计划研究组织框架由领导层、研究人员、学员、员工构成。领导层主要包括执行委员会、科学领导委员会、种子基金委员会等。其中,执行委员会负责确定 计划的研究方向、制定项目计划;科学领导委员会负责把控 计划的科研方向,审查研究基金申请事项;种子基金委员会主要负责审查种子基金使用情况和提名获奖者。研究人员主要包括研究所的研究员和克拉克中心的研究员,他们主要负责项目研究工作。学员主要由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构成,计划的实验室面向对跨学科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克拉克中心工作组和管理团队是 计划项目的员工,主要负责克拉克中心的空间管理和项目的运营。计划内部实施主任负责制,由主任全权管理跨学科组织事务。主任之下设执行主任,在主任的领导下主管 项目规划和常规运营工作。主任和执行主任不仅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还负责把握学术研究的方向和解决学术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其他各部门各司其职、权责分明,共同维持跨学科研究有序进行,为跨学科研究营造开放、包容、自由的学术氛围,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构建 项目驱动的研究团队机制为了确保科研顺利进行,计划以实际的科研项目为核心,采取项目驱动方式组建研究小组。计划的每一个研究项目都配备最优秀的科研团队。为了方便联系和组织适合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者,斯坦福大学将不同研究人员的信息(包括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职务、工作经验、项目研究经历、联系方式等)汇集起来,形成科研人员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为科研人员的组织提供了便利,还在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提高了他们合作的可能性。根据项目研究进展,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研究团队组建方式。在项目筹备初期,计划的领导团队面向全校教师及研究生召开预备研讨会和正式研讨会,目的是吸引精英研究人员加入研究小组。在项目正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