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慢性
乙型肝炎
相关性
肝细胞
危险
因素
研究进展
黄燕萍
,():(收稿日期:)(本文编辑:李卫平)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黄燕萍张琴孙明瑜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中医优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肝病虚损重点研究室和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等资助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黄燕萍,孙明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黄燕萍,张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肝肾疾病病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孙明瑜)通信作者:孙明瑜,:【摘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癌的最主要病因,肝癌的早筛早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还没有可以直接诊断的早期标志物,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篇综述主要总结了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至肝癌的危险因素。慢乙肝患者在 阴转后仍需监测肝癌的发生。【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癌;危险因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全球每年约 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并发症,且病死率在过去 年中有所上升。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大部分病毒性肝炎死亡的原因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肝癌的主要原因。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和抗 药物治疗的可及性,有效延缓了慢性乙型肝炎的进程。但是肝癌的发生和死亡仍是慢性乙型肝炎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高危人群及早干预,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流行病学 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为,约有 亿人;但不同地区 感染的流 行 强 度 差 异 很 大。我 国 一 般 人 群 流行率为,约 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万 万例;每年约有 万人死于 感染相关疾病,占全球 感染相关疾病死亡人数的 以上;每年死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分别约有 万人和 万人。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数估计 万,死亡病例数约 万;肝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在所有肿瘤中分别排第位和第位。在中国,肝癌在肿瘤发病率中排第四,肿瘤相关的病死率肝癌排第三。年全球肝癌的年净生存率在 之间;年我国人群肝癌的年净生存率为 左右。慢性乙型肝炎仍是全球肝癌的主要病因,全球每年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新发病例为 万例,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 万人年,中国由于 感染造成的 新发病例高达 万例,占全球 感染造成的肝癌新发病例的,中国患者 的 为 万人年。二、发病机制乙肝病毒属嗜肝细胞病毒,机体自身的免疫应答反应是导致肝细胞反复受刺激并发生炎症坏死的主要机制;并不直接杀伤肝细胞,是先天免疫反应的弱诱导剂。直接致 机 制 之 一 是 整 合 宿 主 基 因 组,包 括 产 生、和 整合直接致癌;宿主与 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才产生对 免疫介导的细胞溶解,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而间接致 。目前全球有大量慢乙肝新药临床研究,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靶向病毒并干扰 的复制过程)和间接抗病毒药物(靶向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 病毒),功能性治愈问题仍未解决。虽然抗 药物的普及,肝硬化患者明显减少,然而慢性 感染者即使不存在肝硬化,也有发生 的风险。尽管血清 消失,但 仍持续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加上先前肝细胞损伤导致的纤维化负担,可能是 残留风险的原因。因此,获得 血清清除的个体亦有发生 的风险。三、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至肝癌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宿主方面、病毒因素、肝脏因素等。(一)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 感染的各个阶段,家族史增加了 的风险,具有协同相关作用,有 阳性家族史和 阳性家族史者的风险最高。DOI:10.14000/ki.issn.1008-1704.2023.01.003肝脏 年月第 卷第期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呋喃香豆素衍生物(简称 ,)作用 的 靶 器 官 主 要 为 肝 脏,暴 露 是 重 庆 地 区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 、饮酒、糖尿病存在正交互作用。通过对肿瘤基因组突变特征的分析,黄曲霉素相关的 组织含有高水平的潜在突变相关新抗原,以及许多表达 的浸润性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我国肝癌人群中 包含黄曲霉素相关的遗传特征,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患者中 包含这些遗传特征。(二)宿主方面 性别和年龄:在全球范围内肝癌在男性中更为常见,名男性中有人患肝癌,而 名女性中有人患肝癌。男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远高于女性,年全球男性和女性肝癌的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 万和 万,标化死亡率为 万和 万;除了性别差异,肝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间差异较大。据估计全球男性新发肝癌 万例,其中 万例因 感染导致;女性新发肝癌 万例,其中万例因 感染导致。吸烟和饮酒等生活方式:吸烟与 感染间存在正向交互作用,与 阴性不吸烟者相比,阳性不吸烟者的肝癌发病风险为 、阳性吸烟者为 。在男性中,首次吸烟年龄、每日吸烟量、吸烟年限(年)和包年与肝癌呈显著正相关,并有剂量反应关系。饮酒与肝炎之间亦存在交互作用,且饮酒与肝癌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剂量反应关系。代谢性因素: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代谢因素在患者进展至肝癌中的作用。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和无糖尿病者的高血糖水平与肝 癌的高风险 相 关,糖尿 病 患 者 肝 癌 的 校 正 为 ;在先前未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中,随机血糖与肝癌呈正相关,随机血糖每高 ,肝癌的 ,高血糖水平患者肝癌的矫正 为 。高 增加了肝癌病死率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肥胖是原发性肝癌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的增加与 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相关(:);、和 时,分别为 、和 。此外,增加导致肝癌相关病死率增加(分别为 、和 )。一项中位随访 年的大型队列研究,岁的 携带者中 发生 ,这些携带者具有不同的代谢危险因素,与同一年龄段无 或 感染的受试者进行基于代谢因素和胰岛素抵抗的比较,显示伴有不同代谢危险因素的 携带者发生 的累积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有个或个以上代谢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 的风险(年累积发病率 )明显高于代谢风险水平较低的患者(年累积发病率 )。肥胖、糖尿病、的 携带者的肝癌风险增加,表明代谢因素和肝炎的协同作用。饮食和营养:膳食来源的锰对肝癌具有保护作用(),进一步调整乙肝病毒感染产生了类似的结果(),可见在慢性乙肝患者中,膳食来源的锰对肝癌亦有保护作用。(三)病毒因素 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之间在病毒的传染性、致病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感染 基因型患者罹患肝癌风险较、及 基因型高,而感染、及 基因型的患者发生肝癌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归因于 基因型发生危险突变的频率更高。我国 基因型分布主要为 型和 型。乙肝病毒变异是导致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病毒载量:基线 水平与 发生有关,持续血清 高载量人群发生肝癌的风险较基线低载量人群显著增高。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发生和患者死亡的风险,有充分证据支持抗病毒药物治疗免疫活跃期患者。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慢乙肝患者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 复制,防止疾病进展。缺乏病毒完全抑制的患者发 生 的 风 险 是病毒 完 全 抑 制()患者的 倍。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显著降低 风险,发生 (低水平病毒血症,)的患者发生 的频率高于(持 续 病 毒 学 应 答,)患 者(,年时为,);比较 与 的风险比为 (,根据年龄、性别、乙型肝炎抗原、基线 水平和肝硬化进行调整);在肝硬化患者中,患者的 风险明显高于 患者(年 发病率为 ,而 患 者 为 ,校 正 危 险 比 ;);对于无肝硬化的患者,和 之间的 风险没有显著差异。单药治疗期间观察到的 与肝癌的高风险相关,尤其是对于肝硬化患者,表明有效抗病毒治疗期间的 是重要的。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可显著控制肝硬化进展和降低 发生风险。一项韩国的队列研究,纳入 阳性且 的非肝硬化初治慢乙肝患者,比较 组(免疫耐受期,正常,未治,)和 组(免疫清除期,接受治疗,)年时 累积发生率,组 ,组,;多因素 分析显示,相对 组 发生的 为 。可见,如何更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减少和延缓肝脏炎症病变,从而减少肝细胞癌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阳性增加 发生的风险:在 血清学清除后亦有 发生的风险。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显示,获得功能性治愈(血清学清除)的患者年时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为,低于未获得功能性治愈患者()。一项 分析 显 示,例 患者随访期间,自发 转阴患 者 例,使 用 干 扰 素 或 核 苷(酸)类 似 物(,)治 疗 后 发 生 转 阴 患 者 例,阴转率为 ;转阴患者 发 ,生率为 ,阳 性 患 者 发 生 率 为 ,转阴患者 发生率明显低于 阳性患者;进一步分析显示血清 转阴后发生 与肝硬化()、男性()和 转阴时年龄 岁()相关。可见对于 患者积极使 转阴对于降低肝癌的发生还是获益的,但在 转阴后仍需监测肝癌的发生。需在肝硬化前清除,避免年龄大时清除,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生。非活动性 携带者仍有发生 肝脏相关死亡的风险。(四)肝脏因素肝纤维化是 的独立预测因素。肝硬化、性别、清除时年龄和清除方式是 清除后发生 的主要因素;清除 的患者其 发病率显著低于未清除者。公布了一项来自台湾地区的长期随访研究,这项研究中 清除的中位年龄 岁,清除后中位随访 年,共有 例患者被诊断为肝癌;结果显示获得自发 清除的 患者年、年、年和 年肝癌累积发生率为、和,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大、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显著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中肝硬化是唯一的独立预测因素;清除前有肝硬化可预测肝癌的发生,而 清除时年龄较大是无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唯一危险因素。(五)治疗因素慢性乙型肝炎可导致肝细胞癌,核苷(酸)类似物可有效降低肝癌发生风险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但不同核苷(酸)类药物降低 的风险不同,在未经调整的荟萃分析中 和 之间的 风险没有统计学差异;当使用可用的调整数据(多变量或倾向匹配数据)时,与 相比,治疗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高 。在香港患者中得了相似的结果,纳入了接受 或 治疗至少个月的成人患者,在治疗开始后 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名 治疗患者()和 名 治疗患者()发生肝癌;倾向评分加权后,与 相比,组的肝癌发生风险显著降低(),肝癌风险更低。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组 发 生 肝 癌 的 风 险 低 于 组(,模型)。大部分临床研究显示核苷(酸)类似物包括、等对患者进展至 无差异,但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中 治疗较 治疗发生 的风险低。除了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治疗在长期抗病毒治疗中可减少患者发生 的风险。无论是否有肝硬化,干扰素治疗均较 显著降低 发生率;年龄匹配后,干扰素降低慢乙肝患者 风险显著优于。干扰素在预防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癌方面亦有优于核苷类似物的效果。一项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 显示,中位随访 年期间,总共 例患者发生 ,年时,组(接受过或正在接受 治疗的患者)的累积 发生率显著低于 组(只接受 治疗的患者),分别为 和,;对倾向性评分匹配的队列进行分析,得到相似结果。与 治疗患者相比,基于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发生 的风险显著降低(风险比 )。亚组分析表明,在 高风险组患者中,干扰素降低 发生风 险 的 优 势 明 显;在 低风险组患者中,干扰素降 低 发生风险的优势并不明显。四、问题与展望患者是肝细胞癌的高危人群,降低肝癌发生风险是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达到临床治愈的新药,还是要通过很多的方案的优化,联合治疗可能是未来慢乙肝临床治愈所必须的。中医药在临床使用中不管是与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还是单独使用,对 血清转化率、降低血清 水平、降低 载量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中药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在 周时 加中药配方调肝益脾颗粒()和调肝健脾解毒颗粒()的 转化率()较对照组()有 的统计学差异。在 正常的 阳性患者中,中药补肾清热解毒方治疗可以减少 复制,提高 清除率和血清转化率,显著改善肝组织学,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