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为何
寄出
祖国
学界
代表性
观点
说开
李述森
2 0 2 2年第4期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D e c.2 0 2 2(总第1 5 4期)I s s u e s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W o r l dS o c i a l i s mAQ u a r t e r l y,N o.4马克思为何不寄出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 从学界三种代表性观点说开去李述森摘 要:在学界对马克思的俄国问题理论研究,尤其是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1 8 7 7年1 1月写的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多数学者探究“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都是从阐述该信的内容开始的。但是,这封信最终并没有被马克思寄出,是恩格斯后来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的。对此,一些学者探究了马克思没将此信寄出的原因,大致形成了三种解读范式:“担心给刊物带来危险”论、“俄国革命形势消退”论、“观点尚未成熟”论。然而,这三种解释实际上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本文认为,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信件的内容存在着某些矛盾和不洽,担心将其发表出去会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关键词:马克思;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三种解读范式;比较分析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通常被学界看作马克思论述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尤其是“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重要文献,自上世纪8 0年代以来,就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然而,马克思最终并没有寄出这封信。关于未寄出的原因,多数学者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而力求给予阐释的,可概括为这样三种观点:一是“担心给刊物带来危险”论,即沿用恩格斯事后的解释,说马克思因担心给刊物带来危险才没有将信寄出去;二是“俄国革命形势消退”论,即认为当时正值俄土战争,俄国出现了革命形势,但后来俄国没有在战争中失败,革命形势因之消退,马克思再发表此信就不合时宜了;三是“观点尚未成熟”论,即马克思觉得自己的观点还不够成熟,不便于公开发表。对马克思不寄出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的原因进行探究,既涉及人们能否正确理解马克思这封信,也关涉对“跨越卡夫丁峡谷”这一宏大问题的准确把握,因而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马克思之所以不寄出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主要还是因为马克思认为它内含诸多矛盾与不洽,担心发表此信会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给俄国革命事业带来消极影响。由是观之,学界上述三种解读范式或多或少都是存在问题的。一、学界存在的三种解读范式马克思写作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的起因是这样的:1 9世纪7 0年代后期,作者简介:李述森,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淄博2 5 5 0 0 0)。DOI:10.16012/ki.88375471.2022.04.004随着 资本论在俄国的传播,俄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如何理解 资本论以及能否将其应用于俄国的争论。这一争论在1 8 7 7年达到高潮。当年9月,俄国经济学家茹柯夫斯基在 欧洲通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反对马克思 资本论中的观点。1 0月,俄国自由民粹派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则在 祖国纪事上发表了 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一文,为 资本论中有关理论进行辩护。然而,在辩护的过程中,米海洛夫斯基也产生了误读,认为马克思将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看作普遍的历史哲学理论,主张一切国家都要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读到米海洛夫斯基的文章后,认为他有意歪曲自己的理论,随即在1 1月写了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拟给予驳斥,但信并没有寄出。关于马克思没有将该信寄出去发表的原因,学界目前存在以下三种解读范式。(一)“担心给刊物带来危险”论马克思在世时,其他人并不知道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的存在。后来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该信稿。1 8 8 4年3月,恩格斯将该信的手抄本寄给了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并附言道:“随信寄上马克思的稿子(抄本)一件,您可以酌情处理。我已经记不清,他究竟是在 言语还是在 祖国纪事上看到 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这篇文章的。他写了这篇答辩文章,看来是准备在俄国发表的,但是没有把它寄到彼得堡去,因为他担心,光是他的名字就会使刊登他的这篇答辩文章的刊物的存在遭到危险。”该信后来于1 8 8 6年在日内瓦 民意导报上发表,1 8 8 8年又在俄国合法刊物 司法通报上公开发表。我国学者在论及马克思不发表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的原因时,多是照搬恩格斯的说法。例如,孙来斌就在 马克思的“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中指出:马克思给 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是一份正式的声明,其目的是澄清米海洛夫斯基对 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理论的错误解释;马克思的这封信看来是准备在俄国发表的,但是他担心这会给刊载它的刊物带来政治上的危险,因此并未将其寄出。罗保国在“跨越论”:对马克思三个文本的再解读一文中,进一步捍卫和发挥了上述观点。他指出:“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显然是一封准备公开发表的信。但是实际上,马克思既没有寄出,也没有公开发表。那么,原因何在?关于这个问题,恩格斯的解释是,马克思担心 光是他的名字就会使刊登他的文章的刊物的存在遭到危险。”他认为这个解释是可信的。正如恩格斯所分析的那样,当时的俄国正处在革命的前夜,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似乎指日可待,俄国革命一定会使欧洲一切反动势力失去最后的堡垒,也一定会有力地推动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马克思写了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劝告俄国人不必急急忙忙地跳进资本主义。但是俄国的革命没有发生,沙皇制度战胜了“恐怖主义”,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再寄出和发表此信就不合时宜了。因为尽管对米海洛夫斯基的错误观点需要批判澄清,但是当考虑到一旦将信件发表会对04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 0 2 2年第4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6卷,人民出版社1 9 7 5年版,第1 2 3页。孙来斌:马克思的“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修订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2 1年版,第7 0页。罗保国:“跨越论”:对马克思三个文本的再解读,载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 0 0 6年第3期。俄国革命者和他们的刊物产生不利影响时,马克思就不会这样做了。此外,一些学者还常常引用俄国民粹派思想家丹尼尔逊1 8 8 5年致恩格斯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来强化此种说法,丹尼尔逊在信中写道:“约两年前您曾交来卡尔马克思对米海洛夫斯基写的 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一文的答复,要求在我们的一个杂志上发表。发表这个答复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因为几种杂志一个接一个地被查封了。”(二)“俄国革命形势消退”论学界个别学者将马克思不发表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的原因与当时的俄土战争及由此出现的俄国政治形势的变化联系起来。张有军可以说是这一理解范式的代表。他在 也谈马克思不发表 之原因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在信中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就是反对米海洛夫斯基将其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理解为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反对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希望农村公社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然而事实却是,俄国自1 8 6 1年改革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农民正在遭受剥夺。要阻止这一进程持续下去,挽救农村公社,就必须首先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如何才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呢?就俄国内部而言,1 9世纪7 0年代轰轰烈烈的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由于得不到广大村社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政府的镇压下归于失败。之后,由知识分子进行的“恐怖活动”,尽管给沙皇政府带来了一定的震荡,但不能构成致命的威胁。恰恰在这个时候,俄土战争爆发了。如果俄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不仅会严重打击沙皇专制制度,还会激化俄国国内矛盾,使革命迅速爆发。正如马克思在1 8 7 7年9月2 7日致左尔格的信中所说,“这次危机是欧洲历史的一个新的转折点。俄国 我曾经根据非官方的和官方的俄文原始材料(官方材料只有少数人能看到,而我是由彼得堡的朋友们给弄到的)研究过它的情况 早已站在变革的门前,为此所必需的一切因素都已成熟了。由于土耳其好汉不仅打击了俄国军队和俄国财政,而且打击了统率军队的王朝本身(沙皇、王位继承者和其他六个罗曼诺夫),变革的爆发将提前许多年。按照一般规则,变革将从立宪的把戏开始,接着就会有一场绝妙的热闹事。要是老天爷不特别苛待我们,我们该能活到这个胜利的日子吧!”马克思因此密切关注着俄土战争的进程,在战争没有以俄国失败结束之前,他是不会发表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的。为此,张有军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进行佐证:马克思1 8 7 9年4月1 0日在致丹尼尔逊的信中说,“在英国目前的工业危机还没有达到顶峰之前,我决不出版第二卷”,因为这次危机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需要“注视事件的目前进程,直到它们完全成熟,然后才能把它们 消费到 生产上,我的意思是 理论上”。战争最后以土耳其人的失败而告终,马克思的希望未能实现。为了使自己不陷入被动的境地,马克思便决定不将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寄出去发表。张奎良虽然没有从头至尾分析马克思不发表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的原因,14马克思为何不寄出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 从学界三种代表性观点说开去罗保国:“跨越论”:对马克思三个文本的再解读,载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 0 0 6年第3期。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政治活动家通信集,人民出版社1 9 8 7年版,第5 0 0页。张有军、李邦来:也谈马克思不发表 之原因,载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0年第4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4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年版,第2 7 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4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年版,第3 4 5页。但也将马克思写作此信的背景与当时的俄土战争进行了一定的关联。他在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体现一文中写道:1 8 7 7年4月爆发的俄土战争,加剧了俄国的社会危机,使沙皇政府内外交困,处境极为险恶。俄国面临的革命形势引起了马克思关注和振奋,他在致友人的书信中,表明了自己的兴奋心情,说俄国早已站在革命变革的门前,为此所必需的一切因素都成熟了,“要是老天爷不特别苛待我们,我们该能活到这个胜利的日子吧!”马克思致 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就是在此后两个月希望能亲眼看到俄国革命胜利的乐观心境下写出来的。这封信不是一般抽象的理论探讨,而是极有针对性地回答俄国革命胜利后面临的迫切课题,即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在这里,张奎良教授虽然没有直接说出马克思没有将信件寄出发表的原因,但合乎逻辑的结论是:随着俄国在俄土战争中的胜利,俄国革命已不会发生,马克思再寄出这封信就不合适了。(三)“观点尚未成熟”论如果说第一、二种解读范式主要着眼于外在原因的话,那么,第三种解读范式则是将关注点主要放在了对信件内容和马克思处理问题方式的考察上。甘建民就是较早和比较典型的从此角度出发考虑和分析问题的。他在专门论述此问题的文章 试析马克思不发表 之原因中指出,恩格斯关于马克思担心给刊物带来危险的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非主要的原因。因为马克思如果真想发表这封信的话,俄国国内不行,在国外是完全可以的。这封信后来就是首先在日内瓦的刊物 民意导报上公开发表的。日内瓦集中了俄国众多的政治流亡者,在那里发表此信,同样可以起到澄清自己观点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不发表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一定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就是马克思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尤其是农村公社前途与命运问题上的观点还不成熟。甘建民认为,在1 9世纪7 0年代中期以前,马克思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看法是单线论的,认为俄国也必然会像其他国家一样,农村公社走向瓦解,最终过渡到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但马克思的俄国社会发展道路观、农村公社观到1 8 8 2年发表 俄文版序言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认为俄国农村公社不必然走向灭亡,假如俄国革命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相互补充的话,俄国现今的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就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这表明马克思完全承认了俄国农村公社的特殊性,开始具体地设想俄国公社的非西欧发展模式问题,表明他的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农村公社前途理论由单线论转向了多线论。而在1 8 7 7年写作 给 杂志编辑部的信时,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转变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