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论书法的“正大气象”_赵松元.pdf
下载文档

ID:2316333

大小:1.58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略论 书法 正大 气象 赵松元
第44卷第1期Vol.44 No.12023年2月Feb.2023韩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收稿日期:2021-06-12作者简介:赵松元(1962-),男,湖南武冈人,韩山师范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略论书法的“正大气象”赵松元1,赵远兮2(1.韩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 潮州521041;2.韩山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广东 潮州521041)摘要:“正大气象”是指书法艺术所具有的清雅刚健、雄强深厚的精神气度与宽广的审美视域、高远的艺术境界。近年来,“书德”受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的侵害或污染,加剧了书坛急功近利、追名逐利风气的蔓延。当代书坛出现了种种“怪现状”,书坛部分人“人文性营养不良”,呼吁书法“正大气象”回归。“正大气象”养成与回归需要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抓起,要在学理层面对“正大气象”的审美内涵、特征、养成等方面进行培养;在创作层面,呼吁书法家们形成追求“正大气象”的自觉意识。书法家都要有自觉意识与责任担当,有意识清扫审丑之风,革除媚俗之习,这就有可能真正往去丑扬美、去怪扬正、去俗扬雅的正路上走,从而养成风清气正、高古雅正的书法审美追求,“正大气象”的美好局面就能真正实现。关键词:书法;正大气象;怪现状;书德;自觉意识;审美追求中图分类号:J 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883(2023)01-0073-07DOI:10.19986/ki.1007-6883.2023.01.012近年来,书法界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发声,提出书法要有“正大气象”的主张,由此而形成当代书法界的一股清流。毋庸讳言,书法艺术是个性化的艺术,由于创作主体之间,必然存在不同的个性差异,因而不同的书法家自然会追求或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或俊逸,或雄奇,或清雅,或险怪,或拙朴,等等,不一而足。清人梁巘在评书贴中提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晋书神韵潇洒,而流弊则轻散。唐贤矫之以法,整齐严谨,而流弊则拘苦。宋人思脱唐习,造意运笔,纵横有馀,而韵不及晋,法不逮唐。元、明厌宋之放轶,尚摹晋轨,然世代既降,风骨少弱”。他高度概括了这几个历史时期书法艺术的主流特征。确实,从艺术史与学术史的视野来看,一个时代的书法艺术,若要走向发展、繁荣,就必定会形成一个时代的主体风格。大江南北书法家的各自不同的风格,千汇万状,都会融入时代主体风格的构筑之中。“正大气象”这一命题,正体现出有良知的书家学者对构筑当代中国书法艺术主体风格的热切期望!一、“正大气象”的语词意义及其命题的审美内涵“正大”二字,“正”,说文解字 释曰:“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属皆从正。”意即纠正,使恰当。字形采用“止”作字根,指事符号“一”表示阻止错误。又:按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故“正”之本义指的是不偏斜,平正。辞源 释 73“正”为正中、平直,与偏斜相对;又释“正”为“正直、端正”。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出“正”的十三种字义。至于汉语大辞典则由“正”字的本义出发,生发出四十二种解释。其中,我们从伦理道德、艺术审美的角度,可以归纳出“直,不弯曲”“端正,不斜不歪”“正直、正派”“公正合理,不偏颇”“正确”“准确”“标准,准则”“合乎法度、规律或常情”“整齐”“纯一不杂”“真诚”“正当的,正经的”“严肃、严正”“使庄重严肃”“纠正,修正”“正好,恰好”以及“正书”“正楷”等近二十种引申义。“大”,说文曰:“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凡大之属皆从大。”辞源对“大”字共有八种解释,汉语大辞典则共归纳出二十种解释。从使用频率来看,主要有“与小相对”“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赞美、颂扬”“扩大、光大”“善,好”以及“通太,也通泰”等解释。应该是与“正大”二字字义的内涵属性相关,汉语大辞典中对“正大”一词概括出四种基本词义,其一曰弘正极大。易大壮:“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王弼 周易注:“弘正极大,则天地之情可见矣。”其二曰公正无私。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世远道散,虽志士仁人或少贬以求用,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其三曰端正不邪;正当。多指人的言行。明人李贽与梅长公书:“真聪明,真猛烈,真正大,不意衡湘老乃有此儿,又不意衡湘老更有此侄儿也。”其四曰雅正弘大。明人谢榛四溟诗话卷一:“文不可无者有四:曰体,曰志,曰气,曰韵。作诗亦然,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气象”一词,是一个含义颇为丰富的汉语语词。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自然现象。但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气象”一词可以指事物的情况、态势;可以指自然景色、景象;可以指人的气度、格局;可以指人的气概、气派;可以指诗文字画的气韵和风格等等。显然,“气象”一词的许多义项与伦理学、文艺美学所言之人的人格精神、胸襟气度、艺术创作之风格、作品之气韵等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向以“圣人气象”来赞颂孔子的人格气象。萧天石说:“必有圣人之学知才性,而兼具圣人之德行气养,方可以谓之圣人。德非行不立,气非养不化;能立其圣德,养其气化,而与道合;默而行之,行而契之,契而存之,存而养之,存养不息,则自能与天同化,而有一种圣人气象矣。此种圣人气象,亦即天地气象。”1。宋儒曾提出“圣贤气象”,用以形容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孔子、颜回、曾子、子思、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十五位圣贤的风度、风范。从艺术学视野来看,“气象”一词,则可用以形容创作主体的精神气韵,或可用以指某一时代、流派的艺术风格及其审美特质,或可用以指构成文艺作品的艺术美的基本要素,或可用以指文艺作品所创造的一种特定的审美形态与艺术境界。如学界常以“盛唐气象”来表述盛唐诗歌的审美风范,认为盛唐气象是盛唐蓬勃向上、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和雄大魄力与雄浑深厚、刚健明朗的艺术审美风貌的呈现2。结合以上对“正大”与“气象”词义的考察,从书法艺术着眼,我们可以对“正大气象”这一命题的审美内蕴作出一个基本的表述:“正大气象”是指书法艺术所具有的书脉正宗而高古、法度纯正而弘大、气韵生动而雅健的审美风格,及其所呈现出的清雅刚健、雄强深厚的精神气度与宽广的审美视域、高远的艺术境界。二、当代书法的热而不振繁而不荣及其反思一个令人忧虑纠结的问题是,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将近20年间,书法界似乎一步步在走向堕落。这种堕落表现在部分书家身上就是精神的萎缩、人格的矮化;表现在对待书学传统的态度上就是轻视或忽视书法史上以彝铭钟鼎、秦篆、汉隶、钟张二王、虞欧颜柳、苏黄米蔡为代表的正宗正脉,而追捧以清金冬心、郑板桥为代表的怪体书法(按:这种怪体书法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与对书艺创新的创求,在书史上自有其独到的价值和地位,但如果后人没有他们那样深厚的艺术功力、超强的想象力与空间处理能力,74而依样画瓢,就极易堕入形式怪奇而缺乏底气的泥沼);表现在书法创作中就是小巧成风,低俗不堪,丑书、怪书、匠书屡见不鲜,甚至成为受人追捧的时尚。长此以往,书法高古、优雅的精神逐渐流失了,恢弘堂皇的气象逐渐消逝了,悲哉!那么,为什么当代书法会出现这样种种“怪现状”呢?首先,书坛“怪现状”的出现,与书法队伍中部分人“人文性营养不良”的问题有关。实际上,如果单纯从数量来考量,当代书法很热、很繁荣,但实际上,却是热而不振,繁而不荣。之所以如此,就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文化高速发展、网络空间进出极其便利的时代,书法的“准入”门槛几乎没有,谁都可以在微信上在微博上自由地发布自己的书写作品。精品固然有,但绝大部分都是水平不高、气象全无的东西。因为大量的书写者甚至包括部分书法家,都缺乏深厚的人文素养。可以说,自古以来,几乎所有著名书家,都有深厚的诗意情怀和文学修养,有很多著名书家本身就是著名的诗人文士,他们的书法,可以称为文人字或学者字,因而有独特的个性和气韵,也因之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如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文征明、康有为、梁启超、詹安泰、林散之、饶宗颐等等,他们的文学创作、书法创作有其独特风神,都是其人格精神、审美情趣的自在流露。明人项穆说:“盖闻德性根生,睟盎生色,得心应手,书亦云然。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行。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今曰:人正则书正。心为人之帅,心正则人正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书正矣。”3项穆把书法与书法家的人格操守完全等同起来,在他看来,书法作品的格调优劣取决于书法家人品的高下。王士禛云:“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惇、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4其实,这种存在于书法艺术评价体系中的“人格主义”倾向古而有之,从宋、元一直延续到明、清,以至于近代,长期影响着我们的书法艺术的价值观。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同的声音。苏东坡曾经这样说:“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5可见,苏东坡对这种书品与人品划等号的说法并不完全认同。我们认为,书法作品固然未必一定要与书法家的个人品质划等号,但书品和人品之间,还是有密切关系的。可以说,书品出自人品的命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中国书法既能表现作者创作时的情绪,又能表现作者的气质、性格、修养和道德情操。当代书法大军至少有数十万人,但真正称得上“书法家”者又有多少?多乎哉不多也!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就在于绝大多数人不读书,不养气,缺乏人文底蕴。陈传席指出:“有很多年轻人字写得不错,但没有发展,甚至字越写越差根本不能成为大书家,根本原因就是其文化素质不行。”677其次,自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整个人类社会越来越向物质倾斜,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很多人的心灵遭到了严重摧残,一不小心就容易迷失自己。尤其是科学技术和技术理性对诗情画意、浪漫情怀带来了严重挑战,人类的“意义世界”不断被解构。这些年来,有两个词颇为人熟知:一个叫解构,一个叫祛魅。所谓“魅”,指“意义”“意味”。韦伯就是用“祛魅”来形容20世纪的现代化导致的意义世界的解构:现代科学为揭开宇宙之谜而不懈探索,却最终发现宇宙原来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科学成就使一切事物失去了神圣性和神秘性,在“科学”的旗帜下,实用的、工具性的理性追求悄然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时代的社会人心,信仰性、审美性的精神诉求越来越弱化。所以胡晓明指出:“文化学家不得不承认,现代性就是休谟的胜利,就是可想象的世界、信仰的世界的退隐,就是诗的退隐。”7这种全球性的精神文化困境,加上市场规则的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当代人生活的“场域”,这也就是当代书法的场域。可以说,中国当代书法之突出问题就是功利至上、急功近利。我们的书家们,如果没有深厚的学问根基与人文素养,就很容易受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熏染,他们的人格世界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人文素养缺失或者说“人文性营养不良”的情况,从而“书德”75就不可避免地被侵害被污染。在这背景中,当代书法的管理体制、书法展览、书法评奖等等,又加剧了书坛的急功近利、追名逐利风气的蔓延。对此,郑荣明在庙堂气息和正大气象为什么在当今难成气候当代书法审美剖析一文中,从“会员”机制、“展览”架构、“评选”方式等方面,对这种风气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了至少在书法审美上,不良风气为书法界的审美风尚带来了严重“扭曲”,8此不赘述。三、当代书法对“正大气象”的呼唤出于对书法现状的不满与忧虑,陈传席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提出书法“正大气象”这一概念,希望以此来“挽江河之欲倾”,他指出:“我一直坚持书法要向正、大方面发展,一个正,一个大,古今大书法家都离不开这条路。”“简单的说,正就是正正规规,不搞歪门邪道;大,就是大气象,不搞小巧别致。”676他批评了米芾在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