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马克思
恩格斯
文本
语境
共产主义
话语
多重
意蕴
赵荣锋
2022 年第 6 期总第 126 期No.6,2022General No.126Journal of Hube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湖北行政学院学报DOl:10.3969/j.issn.1671-7155.2022.06.马克思主义研究001收稿日期:2022-10-21马克思恩格斯文本语境中共产主义话语的多重意蕴作者简介赵荣锋(1991),男,陕西商洛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摘要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标识性概念。共产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和演进形态,始终以人类生存发展状态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实现人类解放为理论主题和价值旨趣。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心问题就是研究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资本主义,从而为人的解放创造各种前提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和政治两个方面论证了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灭亡的不可避免性,指明了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文本语境中共产主义概念具有多重意蕴:作为思想理论的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作为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作为理想目标的共产主义和作为人的发展状态的共产主义。其中,思想、制度和运动之维作为共产主义的原生涵义,是认识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显性线索,而理想目标和人的发展状态的维度,是理解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隐性线索,二者共同构成共产主义思想的整体性图景。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2022)06-0005-0619世纪中后期以来,“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社会的政治话语,成为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语境中的共产主义概念,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站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起点上,在理论、实践的多重逻辑进路中,完成对共产主义概念的全面阐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语境下从不同角度对共产主义概念进行了科学阐释,在不同发展阶段共产主义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形成关于共产主义的重要论断和多重意蕴,为我们全面理解共产主义概念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和科学的方法论支撑。一、作为思想理论的共产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为共产主义思想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二者构成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内在的本质规定,实现了对空想共产主义理论的全面超越。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语境中的共产主义概念具有双重指向性:一是共产主义概念的规律性指向,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二是共产主义概念的目的性指向,它阐明了共产主义是以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1.从共产主义世界观到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创立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研究和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各自从不同道路完成了世界观转变,提出了科学共产主义思想。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面临的物质利益难题使得其转向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这促使马克思的世界观发生了重要转变,即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青年马克思首次提出“人类解放”的重要思想,揭示了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进而在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初步论证了共产主义思想理论。在赵荣锋(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2 年第 6 期6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从“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的辩证关系出发,论述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在马克思看来,“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P11)。马克思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私有制,阐明无产阶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主体力量,促进了共产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转换。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对各种空想共产主义思想进行批判、借鉴与吸收的基础上,将共产主义学说置于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视域,构筑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图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共产主义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主体与客体、可能与必然的多重维度,第一次全面系统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这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正式诞生。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商品经济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全面阐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规律,进一步深化了对“两个必然”的科学论证,推动了共产主义思想理论的发展,把共产主义理论推向了新的制高点。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共产主义思想理论的第一次完整论述到资本论对共产主义思想的进一步深化,这一过程实现了共产主义思想理论的重要飞跃,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上,实现了从异化史观到唯物史观的新飞跃;价值宗旨上,实现了从抽象的人道主义向科学的人道主义的转变;实现路径上,实现了从扬弃私有制到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深化;社会理想上,从人类解放环节到社会发展趋势的阐发”2(P94-96),形塑了共产主义思想理论的基本定向,深刻阐发了共产主义思想发展的理论逻辑。2.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1(P11),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共产主义”的理论问题。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恩格斯从人类解放的角度指出,共产主义只有在充分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下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全体社会人员享受全面的教育和依靠自身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共产主义以世界市场、普遍交往和大工业为前提条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尔岑中,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中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内在本质规定。不管是作为辩证方法和世界观的共产主义理论,还是体现无产阶级斗争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思想理论始终围绕“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核心主题,揭示了“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是共产主义的理论主题,指明了共产主义理论是科学性、价值性和现实性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二、作为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对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个自然的历史演进过程,并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为根本动力。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在批判、借鉴和吸收空想共产主义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指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1.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进程在理论上,共产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在实践上,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进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对物质生产关系、所有制和社会关系状况的分析,以所有制形式变革为主要标志,提出了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一般序列和客观规律。在共产党宣言中,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辩证分析了人类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发展动力问题,揭示了私有制是造成阶级对立和阶级分化的经济根源和本质所在,由此提出消灭私有制的思想主张,进而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的社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阐释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得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赵荣锋:马克思恩格斯文本语境中共产主义话语的多重意蕴2022 年第 6 期7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基于生产力水平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的自然历史演进过程,共产主义新社会并不是空中楼阁、天外飞物,而是在资本主义旧社会的胚胎中孕育、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人类史真正开始的地方。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框架与具体内容作为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勾勒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首先,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的历史性生成是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以世界普遍交往为重要前提,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创造了条件,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历史性飞跃。其次,消灭私有制是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1(P186),从经济哲学的视角指出所有制的变革,是新社会形态区别于其他旧制度形态的重要标志。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指出在新制度即共产主义制度下,基于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全体人员积极参与,使得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通过消灭竞争实现阶级的联合。废除私有制是重建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按照共同的协议进行全部产品的分配,满足全体人员的发展需要。再次,阶级消灭、国家消亡、三大差别消失是共产主义制度形态的重要体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从彻底的发展论出发,分析了共产主义具体社会形态的内容与特征,划分了共产主义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的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脱离出来的新生事物,在各个方面仍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只有到高级发展阶段共产主义才是完整意义上的高级形态,贯彻“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基本原则,形成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新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阶级和国家消亡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同时,各项历史条件的逐渐成熟和国家长期建设积累的积极成果,为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联合也创造了积极条件。随着私有制对立根源的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趋于消失,随着阶级的消灭和生产力的发展,国家也随之消亡。与此同时,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经历了或短暂或艰苦的过渡时期,所有的劳动者积极参与组织生产,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将得到极大发展,人人可以在物质资料丰富和充足的前提下,获得自身所需的生活资料、享受资料以及发展资料。共产主义社会以共产主义世界观和思想道德观念,自觉抵制落后、腐朽的私有观念,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共产主义社会的结构形式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个体”与“类”的矛盾得到“真正解决”,真正意义上将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了人本身,实现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是真正的共同体。三、作为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理论,也是一种社会形态,更是用实际手段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科学共产主义的创立,是共产主义思想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与完善,也是在总结巴黎公社和“共产主义同盟”革命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共产主义运动是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向着实现人类解放目标不断迈进的历史过程,没有共产主义思想就没有共产主义运动,反之,没有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理想也就无法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实践场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产主义思想。1.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基础共产主义运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实践过程,是消灭现存状况,不断改造旧社会,最终发现和创造新世界的历史性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思维意识和实践运动之间的相互性联系,指出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和科学实践观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共产主义是以扬弃私有财产并通过对自我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2 年第 6 期8异化的扬弃来实现的,而对异化的扬弃必须通过付诸具体实践才能最终完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对共产主义者,即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来说,全部的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是共产主义者的崇高使命。共产主义是用实际手段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以推翻和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为基础,旨在消除现存状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经济性质的共产主义着眼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仅将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而且为建立新社会制度创造物质条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共产主义看作是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解放事业,是各文明国家联合的行动,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