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宁白话单音节古语词释义—...、噏、謴、攞、搣、揸”为例_陈可阳.pdf
下载文档

ID:2313483

大小:1.73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南宁 白话 音节 语词 释义 陈可阳
讨论与争鸣 97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南宁白话单音节古语词释义以“孖、嬲、啽、噏、謴、攞、搣、揸”为例陈可阳【提 要】南宁白话属于粤方言邕浔片,是南宁城区最普遍使用的方言。文章对“孖、嬲、啽、噏、謴、攞、搣”等南宁白话的单音节古语词进行了考证释义。其中有词义完全继承古义的如“嬲”继承了“嬈”;有词义范围扩大的如“孖”;也有继承部分词义,与古义相关性极强的如“啽”“噏”“謴”“搣”“揸”等。【关键词】南宁白话 粤语 古语词一、引言南宁白话是南宁城区最为主流的方言,本质上是粤语,隶属于广西粤方言邕浔片。按林亦、覃凤余(2008)所述:“广西粤方言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为唐宋时期进入岭南的北来汉语,是两广粤语的共同来源;第二层则是广东粤方言地区人口压力、经济压力以及历史因素而导致的人口西迁,粤方言也随之西进,形成了“白话”,且主要分布于沿江沿海的城镇、商业区域。南宁白话同作为粤方言的分支,保留着许多的古语词。胡以鲁(2014)的国语学草创对闽粤地区描述为:“濡染古中原文化也晚,距音声激变之北方也远。”两广地区自古以来远离政治文化中心,属百越之地,地理因素带来的隔阂使得两广地区语言、文化都呈现一定的滞后性,语言上的滞后性体现在粤方言自成体系,词汇上保留着大量的古语词,语音上残存着不少古音现象。本文以“孖、嬲、啽、噏、謴、攞、搣、揸”等词为例,对南宁白话中的单音节古语词进行释义。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之前,我们先要明确如何界定南宁白话古语词。南宁白话中除了部分遗留的百越语“底层”词,部分译音词以及部分方言自造词没有“本字”可考,大部分南宁白话方言词都是古汉语(古方言)中一脉相承,或是在沿用古语词基础上,改变了读音或引申了词义。封家骞(1982)认为南宁白话古语词是“它们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一般已经不再使用,或者只作为书面文言词,但却在南宁人的口语中广泛地运用”。李怡(2017)认为,古语词应是“见于古代文献,在南宁白话中使用而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不用的词语”。上述学者对南宁白话中的古语词的见解相同,我们可以对南宁白话中的古语词大致做一个界定:南宁白话中的古语词是古汉语中传承下来的,或是与古汉语词同音异义、引申词义的词,部分可见于古代文献中,这一类词一般在现代汉语口语或书面语中已经不常用或已经不再使用。二、南宁白话单音节古语词探究释义(一)孖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常常习惯用“一双”“一对”来表示有关联的、成对的人或事物。在南宁白话中,除了“双”和“对”之外,还经常用“孖ma33”来表示成双成对的人或事物,例如“孖子”表示的是“双生子”之意,“孖辫”指的是妇女分盘在头两侧的发髻,类似于双麻花辫。孖,现代普通话音为 ma33。“孖”的运用可见于两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如在张采庵的 一寸金代人作中描绘到“婀娜孖舲,满载枯愁横水渡”,据广东民俗大典记载“孖舲”为广东地区的一种小快船,是“旧时水上居民的 连家船”,即连并在一起的两艘船。“孖”也被DOI:10.14014/11-2597/g2.2023.01.040讨论与争鸣98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运用于地名,如广东珠海的孖髻山,因形似妇女扎在两侧的发髻而得名;广西南宁的旧地标“双孖井”因两口相连的古井而得名,有双孖井碑记记:“双孖井古称双井,因井有二口连环而得名”。字典中对“孖”也有解释: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孖,成 对;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孖】广州 ma 双生的:仔嗰对肥仔係嘅量词。相连的一对:一枧肥皂一油煠鬼一腊肠跟;同;和:我你去共;合:我同你铺同床睡佢两個份合伙训读字。“孖”一词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见于南朝梁顾野王的重修玉篇卷三十:“孷,力辞切,孷孖双。”又“孖,子辞切,亦作滋,蕃长也。”西汉杨雄方言卷三云:“陈楚之间凡人兽乳而双产谓之釐孳(音兹),秦晋之间谓之僆子(音辇),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孪生(苏官反)”又注:“釐亦作孷孳,亦作孖,玉篇云:孷孖双”广韵平之:“孖,双生子也。”集韵之韵:“孖,一产二子。”明朝谢肇淛五杂俎:“余闻之相人者,妇人上唇有黑子者,多孖生。”根据上述文书的记载,“孖”的在古汉语中已经存在,最早甚至可以见于先秦时期陈国与楚国之间的方言用语中。古代的方言中“孖”早已与“成双、成对”挂上了钩,进入粤方言之后其古词义得以延续,词义范围扩大,由单纯表示“双生子”扩大为表示“一双、一对”,读音也发生了改变。(二)嬲南宁白话中,常常用“嬲 nu53”来表示生气、发怒或是憎恨,如下例:生气;恼怒;发火:我噉样话佢,佢会唔会 我呢?(我这样说他,他会不会生我的气?)|死(气坏了)。(广州话方言词典)憎恨;恨:到佢死(恨死了他)|人人都好嗰啲贼仔(人人都很憎恨那些小偷)。(广州话方言词典)“嬲”古已有之,北宋司马光类篇曰:“嬲,乃老切,嬈也”,北宋丁度集韵:“嬲,嬈也”,说文:“嬈,苛也。一曰饶、戏弄也,一曰嬥也。从女堯聲,奴鳥切”,段玉裁注:“苛,烦也,扰也,嬈亦恼也”。由此可见,“嬲”至少在宋代就已有表示“烦躁、恼怒”的意思。实际上,当今南宁白话中“嬲”的读音应是继承了古音,而词义则来源于“嬈”一词,按照章炳麟所提出的“古音娘日二纽归泥”,所属日母的“嬈”古音应是泥母,类篇中所载“乃老切”应是其古音。关于“嬲”一词之来源,还有第二种解释。封家骞(1982)认为“嬲”是古词“獳”词义转移而来。广州方言词典(1998)所释:【獳】nu 怒;生气:佢到眼火爆|唔好佢咯|佢你唔同佢去街|激佢|发|好佢|死佢太生他的气了|广韵侯韵奴钩切:“犬怒。”俗写作“嬲”说文:“獳,怒犬貌,从犬需声,读若槈”;山海经:“犬,如獳犬”注曰:“獳犬,怒犬也”。可见“獳”一词在古时原用于表示发怒的狗。在几千年运用的过程中,词义发生了转移,逐渐由形容“犬怒貌”变成形容人生气。(三)啽 噏南宁白话中用“啽 am4”来表示“自言自语”,如下例:(1)你系哋啽啲乜嘢?(你在这里自言自语些什么?)(2)做乜成日啽啽沉沉?(为什么整天自言自语?)“啽”一词本义是“梦话”,集韵:“吾含切,音,寐声”,列子周穆王:“眠中啽艺呻呼,彻旦息焉”。“啽”一词词义在南宁白话中得以延伸,在使用过程中从“梦话”演变成“自言自语”。除此之外,“啽”还有读作 ap5,按广州话方言词典此时的“啽”应作“噏”,表达的意思是“胡诌、乱说”,如:(3)咪听佢乱噏。(别听他胡说。)(广州话方言词典)讨论与争鸣 99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4)唔知佢噏乜。(不知道他说些什么。)(广州话方言词典)(5)成日噏来噏去。(整天乱说来乱说去。)字典辞书将“噏”和“啽”作为 ap5 一词的本字是否正确有待考证,但笔者认为该词的本字应是上文中提及过的“”。“”有“谑弄之言”的意义,可从古籍中考证:集韵释义:“,笑语”,古今通韵:“,五含切,不惠也,又谑弄言”。南宁白话中的“噏”本字应作“”,读音和词义应是继承了该词的古音与古义。“啽”和“噏()”两个词都有表示“说”的意义,其中一个表示“自言自语”,一个表示“胡乱的说”,实际上两者都含有贬义色彩,其色彩义实际上也是从古代词义延续下来的。“”一词在南宁白话中还有表达“欺骗、骗人”的意思,在下文中与“謴”一同叙述。(四)謴“謴kun33”在南宁白话中表示“欺骗”,如:(6)佢捱謴了。(他捱骗了。)(7)畀人哋謴钱。(被别人骗钱。)“謴”在古代表示“戏弄、玩弄人”。集韵:“謴,翫人也,从貫从袞”,“翫”同“玩”,是玩弄的意思,可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则多死焉。”类篇:“謴,古困切,翫人也”。广韵:“謴,顺言谑弄貌”。按照古籍中的表达,“謴”就是“用言语戏弄别人”之义。现代汉语中已不再继续使用“謴”来表示“欺骗、戏弄”,南宁白话则是延续了“謴”的使用,多运用于口语之中。“ap5”除了“乱说”之义,也可以表示“骗人”的意思,如:(8)你唔要我喔。(你不要骗我喔。)(9)你做乜成日人哋?(你为什么整天骗别人?)与“謴”一样,“”在古籍中有着“谑弄之言”的阐释。在南宁白话中“謴”和“”都是可以表示“骗人”的贬义词。(五)攞“攞 l24”在南宁白话中词义较多。可以用于表示“拿、持”,如:(10)攞住哋嘢。(拿住这些东西。)也可以用于表示“讨、要”,如:(11)我来攞哋钱。(我来要些钱。)(12)帮我攞一哋豉油。(帮我拿一些酱油。)也可以当作介词,表示“用”,如:(13)攞刀斩(用刀斩)(14)攞筷捏(用筷子夹)“攞”古义为“揀”,集韵:“攞,揀也,或作攎”,类篇:“攞,良何切,揀也”。“揀”义为“挑选、拾取”;“攎”按说文:“攎,挐持也”,“挐”即“拿”,其义即为“拿持”。因此,“攞”一词古义项众多,诸如上文提到的“挑选”“拾取”“拿持”。及至元代,又发展出“收拢”之义,如:(15)穿的那衣服,拖天扫地的,一脚踹著,不险些儿绊倒了?攞起衣服来,走走走。(燕青博鱼第三折)(16)我攞了这文书,点个灯来烧了者。(来生债楔子)还有“撕扯”义:(17)等我点个灯来,攞下这窗户上纸来,做个纸撚儿点著。(争报恩第一折)南宁白话继承了“攞”表示“拿、持”的古词义,并在使用中不断丰富用法,引申出“讨、要”“用”等义项。(六)搣“搣 mit53”在南宁白话可以用于表示“掐、捏”,如:(18)睇佢嗰面多可爱,忍不住搣一下。(看他的脸多可爱,忍不住掐一下。)(19)等阵我生气喇,就搣哭你去。(等下我生气了,就把你掐哭。)也可以用于表示“剥”,如:(20)搣嗰柚子来食喂。(把那个柚子剥来吃。)(21)帮我搣开啲包装去。(帮我剥开这些包装。)按说文,“搣,也”,说文中又以“捽”释“”,所谓“捽”,说文释“持讨论与争鸣100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头发也。”后又有“拔取”之义,见汉书卷七二贡禹传:“不避寒暑,捽屮杷土,手足胼胝。”洪武正韵:“搣,手拔,又摩也,撚也,批也,捽也。”古今通韵:“搣,手拔也,撚也。”因此可见,“搣”的古义有“拔取、揉搓”,由“拔取、揉搓”义引申而为“掐、捏”的意义,是我们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人在“拔取、揉搓”之时便是在对事物施加“掐、捏”的动作的过程。(七)揸“揸tsa53”在南宁白话中可以表示“抓”,如:(22)帮我揸住啲嘢。(帮我抓住这些东西。)(23)你开车揸方向盘揸稳点。(你开车抓方向盘要抓稳点。)“揸”在“抓”的义项下,具有“用手抓牢、掌管”的语义,因此又引申出“司职、掌管”的意义,如:(24)我爸喺揸车嘅。(我爸是司机。)(25)我啲屋冇喺我揸钱。(我们家不是我掌管钱。)“揸”与现代汉语的“把”“抓”类似,也可以作量词,表示“一只手抓起的数量”如:(26)帮我煮一揸面条。(帮我煮一把面条。)(27)炒菜要放几揸盐?(炒菜要放多少盐?)从“揸”的字形来看,从手,与手部的动作有关,玉篇:“揸,仄加切,取也”,其本义应为“取”,“揸”在明清时便已用作“抓”义:(28)把手在他心肝上一揸,硃子真大叫一声:“痛杀我也!”(封神演义)(29)史大奈做个织女穿梭,从右肋下攒在童环背后,揸住衣服鸾带。(隋唐演义)从“取”义引申为“抓取”义也很好理解,因为人在取物之时,必然会施加“抓”的动作。在南宁白话中,“揸”的古义和今义实际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除去“抓”义之外,引申出的“司职、掌管”“一只手抓起的数量”等义项现今仍然常用。三、结语本文通过对“孖、嬲、啽、噏、謴、攞、搣”等词的释义,对南宁白话的单音节古语词进行了浅探。这些词中有些完全继承了古义,如“嬲”继承了“嬈”表示“生气”之义。有些属于词义范围的扩大,如“孖”在古代仅表示“双生子”,而在南宁白话中扩大为表示“一双、一对”。也有部分词古义同今义相关性极强,如“啽”古义为“梦话”,而今义为“自言自语”;“噏”的本字“”义为“谑弄言”,今义为“胡诌”;“謴”古义为“戏弄、玩弄人”,今义为“骗人”等。本文对南宁白话单音节古语词进行考证释义,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通过对这些单音节古语词的追根溯源,将与这些古语词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呈现出来,让我们对这些词语的来源认识更加清晰,同时也加深我们对南宁白话发展脉络的掌握。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