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生土...态特征研究——以同联村为例_孙琪.pdf
下载文档

ID:2313441

大小:1.82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五原县 生土 特征 研究 孙琪
882023 No.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生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特征研究以同联村为例Study on Spati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Immature-soi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Wuyuan County,Bayannur City,Inner Mongolia:Taking Tonglian Village as an Example孙琪 李鹏涛 SUN Qi LI Pengtao摘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测绘民居建筑并访问当地村民、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书籍和地方志以获取一手资料。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同联村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村落布局、院落形式、建筑单体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探究生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特征,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关键词移民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民居;生土建筑;空间形态0引言随着“走西口”移民文化涌入,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作为移民迁入地之一,传统的游牧居住方式发生改变,在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之中逐渐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生土民居建筑形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同联村现存大量的生土民居建筑,形态特征丰富,日常使用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各地美丽乡村建设陆续开展,但如今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保护冲突,且保留至今的生土民居因村民们缺乏对传统建筑重视与保护的意识,故而面临任意拆迁、改建甚至废弃的危险,正在急速消亡之中。生土民居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亟需对其进行专业的研究与保护,解读其形态特征有助于挖掘其蕴涵的“走西口”历史文化信息,从而厘清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生土民居现状特征,并完善内蒙古地区传统民居理论。1研究背景及现状调研1.1研究背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出“8337”发展思路,着眼于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立足于内蒙古地区欠发达的现状,实施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致力于让全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在此背景下,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同联村部分小组迁出旧村,迁入名为“联星村”的光伏小镇。人是居住单元内的决定性因素,人口迁出直接影响村落生土民居建筑的寿命。通过实地调研得知,明朝中期,村民为了谋生从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走西口迁至此地。人口流动带动文化传播,同时带来新的民居建造方式,生土民居建筑便在此种环境下应运而生。1.2现状调研实地访谈可知同联村是五原县留存生土民居建筑较多的传统村落,故选择同联村为代表对生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可反映出五原县生土民居的普遍特征。同联村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政府所在地隆兴昌镇,地处河套平原腹部,地形平坦、易于规划且方便建造及耕种,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同联村占地面积45.5km2,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分别为一社同义德、二社温家圪卜、三社王白罗、四社郭碾房、五社王三女圪旦、六社二寡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土民居功能落后,已不符合现代村民的居住需求,村民大多迁往新村居住,旧民居因资金、条件等不充分的缘故被闲置。据实地调研可知,同联村现存生土民居较多,大部分建设年代较早且历史悠久,各个村民小组均有一定量的生土民居。根据各村民小组生土民居保有量可知,村民迁出小组的生土民居保有量较大,村民未迁出小组的生土民居保有量较小。温家圪卜小组、王白罗小组以及二寡妇小组的村民几乎均迁出旧村,留在村内的生土民居多处于废弃或闲置状态,仅有一小部分还用于居住,生土民居保有量较大。同义德小组、郭碾房小组和王三女圪旦小组的村民多留在旧村,随着村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生土民居由于跨度小以及自身的空间和功能等存在局限性,已无法满足居住需求,故村内生土民居多被拆除,建造了更适宜村民居住的现代民居,故生土民居保有量较小。同联村现存生土民居使用情况为:约30%生土民居保存较为完好,可用于居住或作为厨房、杂物间等附属用房使用;约20%生土民居属于中度破损,需要修缮后才能正常使用;约50%生土民居破坏严重,房屋结构彻底损坏且无法修缮使用。2同联村生土民居空间形态特征分析2.1村落空间村落处于农业种植区,北边是乌加河,向北可见巍峨的大青山,平面布局不规整,四周均为农田,民居与农田形成自然穿插咬合的网格状布局形式,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联系紧密,方便村民耕种。村内主路呈横纵两个方向交会的“十”字形轴线布置,民居之间也有互孙琪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李鹏涛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通信作者)AbstractBy combin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research,first-hand materials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field survey,mapping,visiting local villagers,collecting and consulting relevant materials,books and local chronicles.Taking Tonglian Village,Wuyuan County,Bayannaoer City,Inner Mongolia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village layout,courtyard form and single building,and explores the spatial form charac-teristics of its native residential buildings,providing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Keywordsimmigrant culture;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traditional dwelling;raw earth building;spatial form传统民居/TraditionalResidence892023 No.1通的小路。村落整体布局简单统一,民居分布松散,形成宽阔的公共活动空间。2.2院落空间受生活习俗影响,北方民居院落空间宽敞且建筑布局松散,形成宽敞的院落活动空间,村民会在院内种植晾晒农产品、养殖家畜。同联村生土民居平面均为规则的长方形,通过民居基本单元的组合,形成形态特征丰富的院落布局形式,通过现场调研可知同联村有“一”字形、“二”字形、“L”形、“C”形的院落布局形式(见表1)。1)“一”字形院落空间是最基本的院落布局形式,以本次调研对象为例,院落主入口位于南侧,在院落北侧布置供主人居住的正房,平面形态丰富,包括一间式、二间式、三间式以及四间式。正房侧边设置羊圈、猪圈等养殖区,卫生间作为院落空间的一部分,一般设于院落西南角,远离正房且靠近养殖区,菜园多位于院落中心且靠近院落出入口,方便村民施肥灌溉。2)“二”字形院落空间在“一”字形院落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院落主入口位于东侧,院落空间丰富,南侧增设凉房以供居住,其平面形态一般为一间式或二间式,也可作为厨房、库房等储存粮食或杂物。菜园和羊圈分处正房两侧,中间形成较大的院落空间以供生产及生活使用,卫生间布置于院落西南角。3)“L”形院落空间是在“一”字形院落空间的基础上,在正房一侧增添厢房,厢房功能与凉房类似,也可用于居住或作为厨房、仓库等附属用房使用,院落主入口位于南侧,养殖区和菜园位于院落主入口两侧,卫生间位于院落西南角。4)“C”形院落空间是在“L”形院落空间与“二”字形院落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院落主入口位于东侧,院落北侧布置正房,南侧布置凉房,正房和凉房之间西侧布置厢房,整体呈“C”形,卫生间布置于院落西南角,菜园位于院落中心区,羊圈布置于主入口一侧。2.3建筑空间2.3.1建筑平面据调研同联村,民居平面形态包括一间式、二间式、三间式和四间式,如表2所示。1)一间式室内功能单一,火炕和灶台相邻布置,存在安全隐患,使用空间缺少功能分区,为最简单的平面布局形式。2)二间式在一间式基础上发展而来,平面分为2个开间,火炕和灶台位于同一开间,卧室位于另一开间。二间式平面布局将火炕和灶台以隔墙隔开,避免了安全隐患。3)三间式平面形态较为丰富,由3个开间组成,内设12个火炕,入口开间是厅室,左右两侧一侧布置火炕和灶台,另一侧布置卧室,为避免安全隐患,三间式平面布局内的火炕和灶台以隔墙分隔。4)四间式 平面形态最丰富,由2个二间式组合而成,入口处有火炕和灶台,里屋为卧室,此种平面布局方式较为成熟,反映出生土建筑后期的平面形态特征。随着时间发展,民居功能逐渐完善,形态越来越丰富,更适宜人们生活及居住。2.3.2建筑立面生土民居立面造型简单,比例均衡,正立面可体现房屋形式。调研发现早期的生土民居建造材料为生土和木头,墙壁仅2.0m高,均由生土制成的土坯砖建造,在墙壁外侧涂抹草泥进行加固黏合,门高仅1.2m,随着生活条件改善,逐渐调整至1.6m。台基为石制,被掩埋于地下,窗台仅0.5m高,门窗形式略加装饰以木头镂刻而成,建筑左右两侧的山墙无开窗,部分民居因建筑层高较低在山墙一侧设置上至屋顶的生土台阶,方便村民晾晒农作物(见图1)。后期的生土民居建筑外立面通过涂料美化,但其内部仍为生土结构,建筑下部以砖块砌体围合,窗台及墀头改以砖石建造,建筑外墙逐渐增加图纹装饰,窗户样式逐渐简化,左右两侧山墙无开窗,北立面开小窗。随着木工工具发展,村民采用版筑方式夯制土墙,故后期的生土民居建筑高度增加,居住舒适度提高。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对造型有很大影响,生土民居简单的造型和当地村民朴实的性格相互映衬,民居均为坡屋顶,由于当地气候干旱、少雨、多沙尘,其屋顶坡度朝向院内,既有利于院内菜园灌溉,又可湿润土地减少扬尘。2.3.3建筑构造生土民居建筑分为土木结构和砖土结构,因当地的黄土、木头、麦秆等原材料较多,故选用黄土制成土坯砖以建造生土民居。乌加河、大青山山脉穿过此地,村民以开采的石材建造民居。生土民居外立面虽不见砖石基础,但地下均有砖石,在地上搭建生土结构。年代久远的生土民居以木材作为承重结构,生土墙作为围护结构。屋顶构造从下往上依次由梁、椽子、檩条、麦秆、泥土相互搭接而成,其建造材料简单但防水性能差,受自然环境影响容易漏雨。现场调研可知同联村砖土结构的生土民居可分为四角落地和砖包土2种形式,承重结构为砖石,围护结构为生土墙,外立面虽以砖块包裹,但内部结构均为土坯砖建造而成,是典型的砖土结构生土民居。类型“一”字形“二”字形“L”形“C”形图示表1 生土民居院落组合形式表2 生土民居平面组合形式类型一间式二间式三间式四间式平面示意实景卫生间卫生间卫生间卫生间火炕灶台火炕灶台卧室火炕灶台卧室厅室火炕卧室厅室火炕菜园正房羊圈猪圈菜园菜园菜园正房正房正房羊圈羊圈羊圈凉房凉房厢房厢房(下转第92页)922023 No.1上丰富的装饰造型仍然可见。后期由于房屋维修,过多装饰的窗格被取消,改用较大的木窗代替,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居民生活需求。4生土民居现状生土民居既具有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生态特征,又反映出独特的地域文化。但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量的生土民居遭到破坏,其历史资料尚未被及时保留。笔者实地调研发现生土民居正以极快的速度消失于人们的视野,部分被保留下来的生土民居处于闲置与废弃状态,房屋因无人居住而缺乏使用与必要的修缮。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改变,相较于现代的砖瓦房,生土民居不够整洁、干净,但其自身的结构与材料特性难以满足居住需求。村民缺少专业知识,民居被随意修整,建筑风貌被破坏,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逐渐消亡,后期新建民居样式雷同、千篇一律。4.1功能缺失现存生土民居功能混杂,由于村民随意建设,院落空间混乱且闲置空间较多。民居内部功能均集中于正房,单个空间承担多个功能,如卧室兼作休息区、用餐区、会客区等。生土民居室内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