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农业
文化遗产
思维
广西
村落
梯田
景观
保护
活化
研究
彭颖
Planning Design规划设计70彭颖1*钟雯婧2梁盈章2(1 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副教授)(2 广东理工学院建设学院 教师)#基金项目:广西地方志人才梯队建设项目“旧志中的广西古城池建筑研究”(2020-1-5)摘要 广西龙胜梯田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 800 多年历史为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且梯田的地形地貌特征已融入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当地农业生产生活高度的融合。广西龙胜梯田除龙脊核心区域外的其他村落,因地处相对偏僻、梯田面积相对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等原因而被遗落在前一阶段的乡村振兴建设中未能对其农业遗产价值进行充分评估和保护利用,村落农业文化景观未被充分激活,现处于相对贫困状态。本文以上述村落样本广西龙胜洋湾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农业文化遗产思维下,广西龙胜梯田非核心区域的民族传统村落梯田景观的保护与活化,探寻村落在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保护与活化发展之路径。ABSTRACT:The Longsheng terraced fields in Guangxi were built in the Song Dynasty.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800 years and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The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of the terraces have been highly integrated into the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 of local residents.Except the core area of Longji,the rest of villages in Guangxi Longsheng have been left behind due to the remote location,small terraced fields and scattered spatial distribution relatively.Thus,in the previous stag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value of its agricultural heritage has not been fully assessed and protected.The agricultural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villages has not been fully activated and is now in a state of relative poverty.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above-mentioned sample of the Yangwan Village in Longshe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discuss the protec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terraced landscape of ethnic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non-core area of Longsheng in Guangxi under the thinking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village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龙胜梯田景观;保护与活化KEY WORDS: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Landscape of Longsheng Terrace;Protection and Activation;农业文化遗产思维下的广西龙胜传统村落梯田景观保护与活化研究#Protection and Activation of Terrace Landscape in Longsheng Traditional Village of Guangxi under the Thinking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引言2002 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概念和动态保护理念,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1。2018年,龙脊梯田作为中国南方稻作梯田项目被正式授牌“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龙胜各族自治县管辖 5 镇、5 乡,龙脊镇为农业遗产保护的核心区域,龙胜龙脊梯田“南方稻作梯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为龙脊地区旅游核心点,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其实,龙胜县域存在梯田面积相对较小,梯田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的村落,由于各种原因对梯田的文化遗产认识不足,未能对其价值进行充分的保护和利用,此外在梯田生产利用,梯田与乡村聚落生态保育等方面经营管理欠佳,水田变成旱地,甚至荒地,导致梯田面积在逐年萎缩。原有的农业文化遗产景观空间还没来得及激发便消失了。龙胜作为中国南方稻作梯田涵盖 5 镇、5 乡,广西龙胜梯田,目前拥有梯田大约 5.85 万亩,其中核心区的龙脊梯田农业系统有 5263 亩,约占全县梯田总量的 10%2。所以,在“十四五”阶段梯田非核心区传统村落必将成为建设与研究重点。本文以广西龙胜西北贫困片区的洋湾村为对象,以农业文化遗产思维下,评估龙胜梯田非核心区域的满足传统村落的梯田文化遗产价值,探讨其遗产的生产和生态保护、及发展休闲农业策略。Planning Design规划设计711 龙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内涵农业文化遗产地的遴选的基本与核心标准,是指反映农业文化遗产地最根本特征的指标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突出特征、可持续性的历史证明、全球重要性3;梯田的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先祖们为更适应自然生产的需求所形成的杰作,且顺应此独特的自然景观,催生出的与之更契合日常生活形态的人文景观,主要表现为建筑人文及村落空间的民俗节庆。自申遗以来,政府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核心区龙脊区域,使龙脊梯田的文化特征性被得到彰显。除龙脊以外的传统村落也多顺应自然地理特征保持原有风貌,例如广西龙胜洋湾村,自古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拥有独特的农业生产活动,具有相对独立的乡村精神文明,当地建筑、饮食、节日节庆等思想观念都带有浓郁的地域性的农业文化遗产特征。1.1 景观特征广西龙胜传统村落多以“依田而居”。聚落民居选址在梯田的上方,有沟渠与梯田相连,在插秧之前,为提高田泥的肥力,把猪圈、牛圈、鸡圈、鸭圈里的粪便做成的堆肥靠水流从上面的寨子沿着水沟冲到下面的梯田里,叫做“冲肥”,水流冲不到的地方就用人力或马力挑驮到梯田里4。梯田的形成是治理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同时满足了粮食作物的采光,具有鲜明的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特色。广西龙胜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常有强烈的东南台风,冬季温和少雨,但存在强烈的西北风。聚落民居采用的干栏式木构建筑,因地择址且遵循气候环境特征,坐北朝南背离冬季的西北风,躲过东南台风,依山就势,层层叠上。(图1)形成人居空间与梯田农业生产及气候地理条件,和谐的农业景观。1.2 文化特征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分布着侗苗瑶壮等多民族群,他们拥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民间民俗与祭祀活动,严格遵循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的气候特征,以耕作、播种和收割等主要农事活动,循气候节气,天文历法,自成一套生产生活的行为轨迹,适应农业生产和起居生活的需求。以瑶族为例,传说先祖因村落同胞饱受饥饿派天狗上天偷取谷种,使得谷种在人间生根发芽,形成硕果。因此,每年的春节前后,瑶族与苗族的村民都会抬狗在村中巡游,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再如,侗族每年的农历二月第一个卯日为祭萨节,祭萨分为春秋两祭,春为保佑侗人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秋萨庆祝全寨人丁安泰。还有,苗族在当地吃新年(尝新节)的农历六月与农历七月间,每家煮好糯米饭、鱼、肉等,在自家的田地中,采摘 7-9 根稻苞放在碗边,由长者掐些许鱼肉及糯米抛在地上,并滴几滴酒,以表敬祭和祈祷丰收。以及龙胜地区当地以每年的六月初六为分界点称之为“半年节”,宰杀家禽祭祀田神。村落空间的民俗活动多源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串联村落的生产场所与人群活动关系,形成时间、人、空间的多维度的梯田景观特色。1.3 生态特征劳动人民是稻作文化的创造者,漫长的劳动过程不断推动着农耕稻作文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活动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实践活动,开辟适宜于稻种生长的自然地貌环境,梯田的形成,是对自然地貌环境的重塑最为显著,在塑造了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同时,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梯田景观生态格局。梯田的稻作农业生产活动既达到了劳动人民农业生产生存的目的性,又符合自然运转发展的规律性,从现存的龙胜龙脊梯田、云南元阳梯田、菲律宾梯田等梯田构造来看,基本上遵循着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生态规律。由于地形的闲置,梯田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多样的农作物品种和稻田养鱼、养鸭等生态农业模式。梯田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体现了稻作文化的高度生态智慧。龙脊梯田大多缝补在山腰以下,山顶的森林保存完好,汩汩泉水和涓涓细流从林中潺潺而下,形成“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山水景观5。也正是劳动人民与自然完美契合的生态景观的典范。2 全球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策略评述2.1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2013 年“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了 世界遗产名录,它以“森林村庄梯田河流文化”五位一体的独特构造,保持着充足的水循环和丰富的生物和文化多样性,体现着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智慧。哈尼梯田是以河流、梯田、村寨、森林四维同构成的农业文化景观。哈尼梯田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必须重视森林覆盖率对梯田的重要作用。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遵循着动态保护及多方参与的原则,目前针对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发展有机农业、发展生态旅游、建立生态与文化保护的补偿机制三个方面,梯田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的生产劳作还处于传统劳作层面,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业的介图 1:龙脊梯田建筑风貌 Planning Design规划设计72入可多方面的带动当地的产业经济的发展,当地村民可从中获益,近年,一些经济滞落但文化丰富的地区,受到了国家、政府的广泛关注。2.2 菲律宾科迪勒拉稻米梯田菲律宾科迪勒拉水稻米梯田 1995 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保护过程中因存在梯田生态系统损坏、传统意识流失、旅游业无序发展等问题,一度被列入濒危名单,后由各方机构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于 2012 年得以恢复世界文化遗产称号6。菲律宾稻米梯田是由伊富高古人荒山开垦而形成的,为使稻种生长建立“水源涵养林木涌聚落水系”景观生态格局,稻米梯田景观的形成是当地部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的完美契合。至2002 年,由于梯田的传统文化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由于旅游业的介入无序发展,遗产利用混乱,削弱了梯田对外界的影响力,当地部落居民对遗产的保护思想存在差异、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梯田的根本生产功能却被忽视和弱化,在其不断衰败的情况下,菲律宾科迪勒梯田拉梯田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最后,在梯田的核心保护策略上提出“本土智慧”,即为与梯田的利益相关人群多方参与梯田的保护策略的实施与发展,促进多方之间的关系。菲律宾科迪勒拉稻米梯田自远古到今发展,有其自身的生态、文化条件的特殊性,其保护与发展的内核是原住民。梯田的生态景观格局是在“内核”的引导下产生的,保护与发展应结合当地的地域情况,加强与原住民的交流与合作。3 广西龙胜洋湾村与龙脊镇梯田景观对比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遗产类型与一般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不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强调的是人类与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