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宁夏
贺兰山
乐舞
岩画
历史文化
解读
王军
北方音乐 2023 年第 1 期Journal of the Northern Music宁夏贺兰山乐舞岩画的历史文化解读王军摘要:宁夏贺兰岩画闻名世界,其丰富的乐舞岩画为音乐史研究者们所罕见,很有音乐史学研究价值。文章作者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其岩画中的音乐做尝试性研究后认为:贺兰山乐舞岩画是史前该地区游牧民族真实生活写照,鲜明的民族个性兼具史前音乐文明的共性特征;它们与中原史前文明联系密切,是多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互鉴的结果。关键词:宁夏;贺兰山;乐舞岩画;史前音乐文明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3)01-0057-12我们倡导多渠道、多领域研究古代音乐史,贺兰山岩画中丰富的远古音乐画像,正可为研究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史、古丝绸之路上的民族间音乐文化交流互鉴,提供新材料和抓手。由于游牧民族的流动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加上传统大汉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与文献直接对接做研究有些困难,靠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统一,研究者通过历史图景,依然可以窥探其可能的真谛。一、宁夏贺兰山发现多处史前乐舞岩画贺兰山,位于北纬 3805010911度至 3905012111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图1),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处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带,是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它还是我国外流区和内陆区的分水岭,东边是阡陌纵横、绿树成荫的银川平原,西边与东边反差很大,是阿拉善盟坦荡的戈壁荒滩和一望无际的腾格里大沙漠。在贺兰山绵延250多公里的山崖上,镌刻着数以万计的与生息、狩猎、祭祀、征战有关的乐舞岩画,它们穿越时空岁月,像今天的人们诉说从蒙昧到文明曾经的过去。面对这些意外的发现,第一想到的是:这些岩图1画是什么时候,什么人所为?一般认为,岩画发生于智人之前,是人类蒙昧时期的意识的反映,为人类研究文字发明及行为提供了重要历史资料。学界关于岩画的断代,还有其他一些说法:一则认为反映狩猎生活的为旧石器时代;人面像寓意神灵崇拜的,上限新时期时代,下限在青铜器时代;有关战争、畜牧等岩画要晚一些,大约到了铁器时代。另则认为,狩猎者的人面大约在公元前9000至公元前5000年;“创世纪神话意义的”为新收稿日期:2022-08-10作者简介:王军(1966),男,文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2218)。选自李学军著:时空岁月贺兰山的根与魂,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版,第1页。参阅薛正昌:雕刻在岩石上的历史:贺兰山岩画文化,载张少志、张建国主编:贺兰山岩画研究集萃,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版,第251页。58 北方音乐 2023 年第 1 期石器时代;神灵崇拜地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三个时间段。再有认为,“贺兰山岩画狩猎图为春秋战国时期或早于秦汉,也可能为秦汉时期所刻”。还有认为,中国岩画是史前文字产生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原始岩画就已退出历史舞台。对于贺兰山岩画,普遍的看法是:由古代狩猎民族、抑或是神职人员,即通常所说的巫师所为,他们风餐露宿于大山与绿草之中,岩石就是他们最好的画布,他们是优秀的岩画画家。二、贺兰山乐舞岩画的史前文化与精神诉求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最初行为必然与神秘的巫术水乳交融。在这里,岩画中的歌舞与环境融为一体,真实与虚妄、天地你物我、精神与自然叠加成为一种超越岩画自身的巫术时空氛围。透过乐舞岩画扑朔迷离,又充满现实感的直观表达,我们总想知道那些难以琢磨的“涂鸦”、好似现代“天线”的符号,那些作为史前人类的原始“文字”,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一)崇“蛙”的繁衍生息之舞为了生存和发展,洪荒之初,填饱肚子和自身繁衍是人类最需要做好的两件大事。在位于贺兰山贺兰口沟口内南山壁上,北向有一幅这样的乐舞岩画(图2)。岩画中,有大小两个站立的“蛙”形人,他们五指分开,四肢前驱伸展,呈武人练“马步桩”状,所不同的是其尾骨下沿凸出有许,大的脚腕出现线条,连接至坑穴里;脊柱线直出头顶往上延伸,但脊柱线上端连接着什么,由于石层剥落,已不得而图2图2的线描知,但他们“二人”均呈舞蹈状。专家解读,这是原始社会典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生殖崇拜乐舞。先民发现青蛙的生育能力很强,又,蛙鸣池塘是风调雨顺的象征,人们便模仿蛙形动作,希望多子多孙,风调雨顺。这才有了一对大、小巫人屈肘蹲踞,模拟着青蛙的姿态,在类似铃铛法器打出的音节中,做生殖舞蹈表演。岩画中人物头顶上好似“天线”的东西,是巫师能与天、与神灵沟通,彰显通天法力的直观表达。带“蛙”人的生殖乐舞岩画,贺兰山地区不只一处(图3、图4)。值得注意是,在仰韶遗址出土的彩陶中发现了类似的图案,之后向西一直延伸至马家窑文化类型中,成为其常见的母体纹饰。由此可知,那时的人们对蛙的认识已超平常,有视为神灵或吉祥物的意识。参见杨超:贺兰山人面像岩画的年代探析,载张少志、张建国主编:贺兰山岩画研究集萃,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2页。李学军:浅谈贺兰山岩画中一幅狩猎图的断代,载张少志、张建国主编:贺兰山岩画研究集萃,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68页。参见周兴华:中国岩画产生的时代环境与文献记载浅议,载张少志、张建国主编:贺兰山岩画研究集萃,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74页。选自张少志,张建国主编:贺兰山岩画研究集萃,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8页;线描图采自贺吉德著,丁玉芳整理:贺兰山岩画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58页。参见杨启兆:贺兰山大小巫岩画,载张少志、张建国主编:贺兰山岩画研究集萃,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8-129页。参见青海文物管理处编:青海彩陶纹饰,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宁夏贺兰山乐舞岩画的历史文化解读 59从之后发现的颈部带有蛙形图案的青铜器看,对蛙的崇拜已经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中延续下去的一种传统。蛙作为繁衍生息、风调雨顺的象征,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也有一些,比如像“月望则蚌蛤实月晦则蚌蛤虚”等,不胜枚举。至今,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还依然流传着始祖诞生与蛙有关的传说。比如佤族视青蛙为祖先,供奉青蛙?IS,苗族、壮族、布朗族、纳西族等都有与蛙有关的创生神话和民间故事。可见,崇拜青蛙、拟蛙的乐舞表演,是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延续着,具有普遍性。图3?12图4?13(二)生殖崇拜之舞这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又一侧面。在蒙昧的远古时代,“最深刻、最使人敬畏的自然属性是生育和生殖能力”?I4,生殖崇拜文化就这样慢慢地产生了,贺兰山先民也不例外,占有贺兰山山口大约百分之四十的岩画与生殖崇拜有关。其中在石嘴山大西峰沟发现的一幅岩画就很有代表性(图5),图中男子正将自己的阳具送入女性的阴户,同框另有一对男女做着同样的动作,旁边还有其他人围观,显然这不是于幽静处的野合,是生殖崇拜的仪式活动。这种仪式是需要有歌舞伴随的。图5?15比如下面发现于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的两幅,就是伴有歌舞的生殖崇拜乐舞岩画(图6、图7)。图6?16图7?17图6中,人们跳着歌舞,在歌舞的人群中,多个男性直挺着阳具指向众女性的阴部,有的女性的颜色还涂成红色,以与黑颜色的男性相区别。图7表达得则较为抽象,也较有逻辑性:一男一女两个硕大的人像,男性用阳具指向女性阴部是这幅岩画要表现的主题,下面两排整齐跳舞的小人,就是他们要刻意表现的多生子,而前面站着的那个大人,似被预设的神灵,寓意是得到神灵保佑的意思。这种文化现象不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专利,而是人类初期的共有现象,在河南新郑具茨山距今8000-4000年的石刻上,也发现了深具女性生殖器崇拜特征的岩画。唐兰:从郑州出土的商代前期青铜器读起,文物 1973年第7期。吕氏春秋 精通篇?IS宋兆麟:巫与民间信仰,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37-38页。?I2选自张少志、张建国主编:贺兰山岩画研究集萃,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06页。?I3选自李祥石著:发现岩画,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页。?I4 美 O.V.魏勒:性崇拜(第十四章),历频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第206页。?I5选自贺吉德著,丁玉芬整理:贺兰山岩画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6页。?I6选自韩建业:略论新疆地区四千年前的萨满式人物形象兼论康家石门子岩画的年代,载 西域研究 2018年第3期。?I7选自张少志、张建国主编:贺兰山岩画研究集萃,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60 北方音乐 2023 年第 1 期人类文化史表明,当人们认识到男女交合才能生育繁衍后代增加人口时,崇拜性行为、祈祷多产子便成为原始先民们的一种崇高信仰,幻想在亘古不变的石头上,把它们延续下去。从贺兰山岩画的表达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对繁殖人口,壮大族群的神往。他们世代生活在贺兰山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拉弓搭箭,入暮欢歌,鲜活的生活画面,映入脑海,令人无限遐想。(三)驱鬼祈福的面具舞面具舞在中国历史悠久,现在的民间戏剧、歌舞中还有。在神秘的贺兰山上,发现了许多人类早期用于巫文化表演的乐舞岩画面具,他们五官造型奇特,极具抽象性。其中贺兰口沟内南山壁上的一幅人面像(图8),就很有代表性。图8?18这是一幅完整的人面像,“国”字脸,双眼深陷,恰是两个能向外看见东西的黑洞,正面看左边流畅飘动的凹槽,很像是戴面具用的绳索。面具上方的石嵌是些向上翘起的装饰,或表示人的毛发,毫无疑问这是一副面具。人类用神祗或祖先画像作面具,寓意心目中崇拜的神祗或祖先在场。贺兰山地区八百多幅岩画中,有岩画面具21幅,真实地记录了这里远古先民于巫术活动中,普遍使用面具的事实。这种情况在新石器时代很常见,2003年至2004年,河北文物工作者在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出土了很多刻陶面具,经C14测定,它们距今约8000-7000年?I9。从文献记载看,与面具有关的表演一直延续着,至今在南方的江西、北方的河北还依然保留着戴面具跳傩舞的习俗。人类的童年是相同的,外国早期也用面具,比如,考古学家在俄罗斯的穆固尔萨尔戈尔这个地方,就发现了相当于我国战国时代的一处“祭圣地”遗址,通常人们戴着和岩壁上的人面像一样的面具,在岩壁下跳舞。?20有趣的是,人们还发现,西非几尼亚原始部族的面具造型与贺兰山的一幅一样,都是“胡核”形状(图9)。图9?21从俄罗斯穆固尔萨尔戈尔“祭圣地”的面具舞中,我们仿佛看到在贺兰口那些刻有面具的岩崖旁,人们头戴面具在充满人神合一的气氛中歌舞。(四)祭祀系列太阳神祭拜,在贺兰山贺兰口沟内北山、高居立沟谷20米的石壁上,刻凿有一幅宽54、长50公分的圆形人面像,它重环双眼、圆睁,清晰的睫毛与头部上模拟出的太阳芒线,霸气威严,给人以力量。这就是被誉为在世界各种太阳神形象中,“最能体现太阳的威严、太阳的特征,最具中国特色的”贺兰山“太阳神”岩画(图10)。图10?22在我国,表现太阳神形象的岩画很多,比如江苏连云港将军岩岩画(图11)、内蒙古地区的桌子山岩画(图12)和阴山岩画(图13),它们都是用线环绕人脸或上部,宛如光芒四射的太阳。?I8选自张少志、张建国主编:贺兰山岩画研究集萃,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7页。?I9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河北易县白福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 2006年第9期,第10-13页。?20参见 苏 MA 戴甫列特:关于喇嘛教跳神面具的起源,苏联考古学 1979年第4期。?2S选自贺吉德著,丁玉芳整理:贺兰山岩画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版,第152页。?22同,第62页。宁夏贺兰山乐舞岩画的历史文化解读 61图11?23图12?24图13?25人总是按照人类的模样创造神,农业文明和生活在北方寒冷冬天里的游牧民族,渴望太阳的温暖,故而将其人格化、奉为神灵,赋之于高高的山崖上祭拜,这便有了贺兰山的太阳神岩画。据文献记载,北方匈奴很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