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世间一切美好
女性
视角
南太平洋
殖民
世间
一切
美好
2 0 2 3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Journal of Bengbu UniversityJan.2 0 2 3Vol.12,No.1女性视角下的南太平洋后殖民社会 以 世间一切美好 为例收稿日期:2022 11 18*通讯联系人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ZDA200);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20CX199)。作者简介:傅悦(1979 ),女,安徽池州人,讲师,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2021 2022 剑桥大学访问学者。E mail:657949407qq com傅悦1*,刘叶丹2(1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2 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以区别于女性主义的女性视角出发,分析澳大利亚当代作家特恩布尔的自传体游记 世间一切美好 中的南太平洋后殖民社会,发现人们的三个主要困境包括生存的不确定性与危机感、个人的主体性缺失与虚无感、身份边界模糊与归属感缺失。南太的贫困女性在实际处境、话语权和行动力上处于更加不利和被动的局面,正在经历阶级、种族和性别因素叠加的多重困境。关键词:女性视角;南太平洋;后殖民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1 0022 05Postcolonial Society of the South Pacific from a Female PerspectiveTaking All Good Things as an ExampleFU Yue1*,LIU Ye-dan2(1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Anhui University,Hefei,230601,Anhui;2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210037,Jiangsu)Abstract:Examined from the female perspective,different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three main prob-lems in the postcolonial South Pacific can be identified in All Good Things by Sarah Turnbull,an Austral-ian contemporary author,i e The indigenous peolple are suffering from the uncertainty of survival and theresulting sense of crises,the absence of subjectivity and consequential feeling of nothingness,and lastlythe loss of both identity and the sense of belonging The poverty-stricken women in the South Pacific havebeen trapped in an underprivileged situation perplexed by class,race and gender in terms of poor livingcircumstances,lack of say and inability to take actionsKey words:female perspective;the South Pacific;Postcolonial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莎拉特恩布尔(SarahTurnbull)2013 年出版了自传体作品世间一切美好(All Good Things),以跨文化的视野和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探究当今社会问题,对身份认同、他者幻象和生态问题进行了时代阐释,构成了与麦尔维尔、史蒂文森和毛姆等南太平洋(以下简称南太)书写的跨时空对话。不同于毛姆的冷峻、史蒂文森的艰涩和麦尔维尔的摇摆,世间一切美好 以女性作家的细腻、敏锐和温情反映了跨越种族的女性个体焦虑及群体困惑,以一种呼应女性主义思潮的思考形成了文论体系上、性别视野间的互补。进入 21 世纪之后,极端民族主义甚嚣尘上、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浪潮交错更迭、国际局势与世界秩序不确定性加剧、国家间及人际间交往在亲密与疏离间游走。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特恩布尔在世间一切美好 中以切中人类根本的繁衍与死亡、DOI:10.13900/ki.jbc.2023.01.005理想家园与现实困顿的命题入手,观照了存在于性别、种族和阶级层面的诸多矛盾冲突,以一种跨文化的女性视角串联起南太平洋后殖民社会中人们尤其是女性面临的普遍问题和共同焦虑。1女性视角的定义与主张与女性主义视角相比,目前女性视角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现有研究未能对女性视角作清晰界定,也未能厘清女性视角与女性主义视角的区别。女性视角与女性主义视角均围绕女性展开,但不同于强调女权与平等的女性主义视角,女性视角更多是基于女性性别特征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本质上是一种性别视角,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女性主义视角。强调女性的性别特征并非倡导男女的二元对立,而是透过女性作家的视野去洞悉社会问题,毕竟性别差异是真实存在的。“从创作方面说,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受到关注,女性作家以其独有的感觉和笔触把捉到男性作家难以企及的经验。”1 它是在尊重男女性别差异的前提下,从女性的角度去思考关系人类的根本问题,去探究与女性相关的时代命题,思考后殖民社会背景下种族、阶级和性别对于不同性别群体的多重含义。换言之,通过不同性别的视角看世界,“我希望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能够更深刻,更复杂,更多元。”2 128女性视角并非仅基于生物学差异而关注女性在社会与文化层面的心理特征。那些否认存在女性视角的人,需要反思:“我们有没有在忽视女性的处境?有没有为达到一种普遍的、一致的、整齐划一的标准而无视了那些本来的不同?”2 129首先,这种性别差异的存在有其科学依据,但不是绝对化、一概而论或者一成不变的。我们要避免将女性视角狭隘地等同于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强调男女差异,并不意味着女性没有男性所普遍拥有的特质,反之亦然,只是强调平均而言,特征不够明显。”3 其次,性别差异在于生理,更在于心理,因此才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区分。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是“定义女性的不是天性,而是由女性自己认同的女性心理特征”4 这一信条的显现。尽管如此,本文所探讨的女性视角更多涉及社会和文化因素而非生物学因素。尽管作者特恩布尔是澳大利亚人,但她曾任记者,与法国丈夫先后旅居巴黎和塔希提,这些经历使她对于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有着更深的体悟。一直苦于无法生育的她跟随工作调动的丈夫来到塔希提,私下里抱着“逃离人多嘈杂的环境难道不是很棒么?塔希提不是众所周知的丰沃富饶么”5 16的想法,希望在南太自然、肥沃的新环境中寻找创作灵感和孕育新生命的运气。她急切地想要一个孩子,单纯是因为她自己想要成为母亲,而不是因为丈夫或父母施加的压力,或是社会赋予女性的角色使然。因此世间一切美好 中作家的女性视角首先体现为母性的视角,这种视角之下作品追随着对南太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的高度关切,将这种关切投射到个体身上,呈现出一种“给予”式的视角,即在叙事中融入对当时当地人物的细腻观察,观照其现实需要和心理需求,因此从跳脱“当局者迷”的旁观者角度,脉络清晰地呈现了当代南太社会面临的问题。特恩布尔的女性视角还体现在关切女性的视角上,除去对女性自我和男女差异的思考,书中多着墨于女性人物的形象刻画与命运书写,从中可以看出女性群体的共同焦虑和不同种族女性个体的差异化认知,因此有利于更直观地体察后殖民社会中性别和阶级因素叠加所产生的效应。2当代南太平洋社会的困顿与焦虑2 1不确定性与危机感当今南太平洋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不确定性,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和由此引发的海平面上升,给原本脆弱的南太岛屿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若隐若现,世界新旧秩序更替下后殖民社会国家政权的不稳定性愈演愈烈,与原殖民宗主国之间关系若即若离,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兼具砒霜和蜜糖的双重性。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彼此叠加,最终加剧了岛民特别是女性原住民的危机感,与作者生育繁衍的不确定性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文,恰如其分地上演了人的生存与死亡、传统的消失与传承之间的博弈。南太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首先体现在自然母亲作为当地人“栖身之所”和“灭顶之灾”的两面性。南太岛屿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它们与陆上国家不同,天然具有与海洋更加紧密的关联。他们在经济利益和文化特征上对于海洋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而在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生态危机时更具紧迫感与危机感。作者对此感同身受,她眼中的南太仿佛拥有两副面孔。一面它像是自然的馈赠,充满新鲜、活力和希望。“太平洋看上去并非空空荡荡,而是充满吸引力。法属波利尼西亚那星星点点的岛屿看上去像是希望的种子。”5 15一面它又仿佛时刻受到自然的威胁,给人一种空间上的局促感。“在32傅悦等女性视角下的南太平洋后殖民社会法卡拉瓦环礁,暴风雨似乎总是如影随形。即使你藏身于平静的礁湖,仍然能听见太平洋的浪敲打着另一侧海岸的声音。海浪的个头令人眩晕,最高处能高出海平面 3.5 米,而整个珊瑚礁也就只有 300来米宽。和礁湖相比海洋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那就是危机四伏。”5 124海洋的宽阔与张扬更加显出岛屿的局促与不安,“在广阔的太平洋上,提克豪看上去就像个烟圈 如此 脆 弱 纤 细,仿 佛 一 眨 眼 就 会 被 吹散。”5 114这种危机感并非短期内偶然形成的,而是南太的地理和历史因素综合作用下环境对于个体的决定性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这种危机感,作者并未从女性主义的批判视角出发,而是基于母性视角,对于生存问题的关注和个体内心的观照精准地还原了这种个体感受,那是一种有别于西方南太作品中冒险精神的疏离感。“它(指 thequality of farness,疏离感,笔者注)更多和地形地貌以及由此带来的孤立感有关,他(指 Larry Mc-Murtry,拉里麦克穆特瑞,美国编剧、制片人,笔者注)在 天堂 一书中写道,海是如此宽广,山是如此高耸,而人们的居所如此渺小。”5 159在浩瀚的海洋面前,特恩布尔承认“数千公里宽的海洋形成的屏障总是会带来浓重的疏离感”5 130。这种生存的不确定性因为人类对自然的无度利用而变本加厉,与此同时南太居民对自己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并无决定权,这使得不确定性不断升级,导致了严重的生存危机感。“和图瓦卢等更加脆弱的太平洋岛屿不同,法属波利尼西亚还没到必须孤注一 掷 来 控 制 海 平 面 上 升 的 地 步。暂 时 还 没有。”5 125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脱离了殖民统治,拥抱自治政府的塔希提却依然处在前殖民国家的阴影之中,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远离大陆的疏离感并没有换来平静的生活。“最终,与世隔绝并未保护南太平洋免受外部世界的野蛮侵扰。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 的,那 就 是 隔 绝 加 剧 了 社 会 问 题 的 严 重性。”5 161塔希提的人们特别是女性未曾享受太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福利,却一直在承受其可能导致的恶果,而他们尤其是她们并未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拥有主导权。因疫情原因推迟一年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三分之一的太平洋国家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无法出席6。发展中国家的环保人士因为本国缺少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在会议现场举行了抗议活动。“必须停止发达国家政府对人类犯下的愈演愈烈的罪行,南半球一直在承担北半球富裕的煤炭密集型生活方式带来的最严重恶果。”7 南太地区最不发达国家的女性们在这种恶果来临时面对的是更严峻的形势和更严重的生存危机。“贫穷的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承担着更高的风险和更沉重的负担,而世界大部分的贫困人口为女性,女性在政策决策和就业市场上都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这些经常阻碍着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