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吗...农村人力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_邓悦.pdf
下载文档

ID:2312604

大小:1.71M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农业机械化 促进 农民 增收 农村 人力资本 调节 效应 分析 邓悦
第 卷 第 期 年 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保险费率下调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作者简介:邓悦,女,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吴忠邦,男,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硕士生;罗连发,男,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农业经济】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吗?基于农村人力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邓悦,吴忠邦,罗连发(武汉大学 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武汉)摘要: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本的支撑。本文基于 年省级面板数据,引入农村人力资本作为调节变量,并考虑了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滞后性,探究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农业机械化和农村人力资本均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而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在使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村级数据后仍可得到相同的结论;第二,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机械化促农增收的调节效应受到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为负向调节效应,而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为正向调节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机械化的负向调节作用对粮食主产区、人均耕地面积更大的地区效应更大;第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与农业机械化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性。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应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教育投入和加速提升农村地区的市场化程度;针对我国农村可能存在的人力资本结构错配问题,要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匹配并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民增收;农村人力资本;调节效应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一、引言农业机械化是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等引入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的过程。年 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而农业机械化正是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手段。我国已经取得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正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际,经过多年的政策实施和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初具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农业农村部数据统计,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了 倍、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增长了 倍、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增长了近 倍,农业机械化程度快速提高。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部分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实现全覆盖,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对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年达到了 元,较 年增长了 倍,但其增速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我国 增长了近 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 倍。一方DOI:10.19714/ki.1671-7465.2023.0017面,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各项指标快速上涨;另一方面,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较缓,整体收入水平不高。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速较慢反映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匹配问题。那么,农业机械化是否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机械化如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这将是本文有待研究的主要问题。美国、日本等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国家的研究证明了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增加有促进作用。美国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日本选择先化学化后机械化、精细化、高质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业机械化道路,农民收入整体水平大幅提高;德国、荷兰、以色列通过高科技赋能农业机械化,发展数字化农业、精准化农业从而提升农民收入。我国学者的研究也认为农业机械化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机械化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业产出来促进农民增收。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对需求弹性、技术要求比较低的农业产业可能存在负向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政策的主要目的,而农业机械化程度快速提高与农民收入增速较缓现象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的不匹配问题不容忽视。从理论上看,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出,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我国农村农业的物质资本投入大幅增加,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下,我国农村仍存在空心化问题,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农业农村部调查数据显示,年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占比达到,且大部分为 岁的适龄男性劳动力,很多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人员为老人和妇女,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产业型人才稀缺。人力资本像土地、资本等实体性要素一样,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机械总动力的大小,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本。随着乡村振兴实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人力资本是其不可或缺的发展驱动力。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本不仅水平较低,还可能存在与农业机械化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问题,那么,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是怎样的?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机械化影响农民收入的调节效应如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探索相关政策优化路径,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高水平发展以及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在研究视角上,大部分研究选取不同的指标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民收入二者关系进行研究,本文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等理论为基础,考虑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存在的不匹配问题,引入农村人力资本作为调节变量,检验其对“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调节作用,为农业机械化更好地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提供了新思路。()在研究方法上,加入了市场化指数、粮食主产区、人均耕地面积等多个分组变量进行异质性分析,并考虑了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滞后性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一)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出,并进一步解放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促使农业生产关系、农民身份性质发生变化。发生这种改变的根本就在于农业生产力及其生产方式的革新。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相关理论,这种生产力的根本变化会使得生产关系发生对应的变化,从而对农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促进作用。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经典农业经济理论认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具有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模效应,而我国的耕地资源地形地貌多样化、分布细碎化、地权分散化的特征可能会制约农业机械化大规模种植养殖的发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向着规模化、产业化大步迈进,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化。农业机械化主要通过作用于农业经营性收入来影响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主要体现为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和规模化生产的实现,一方面能够减少生产资料的投入,另一方面能够改变粗放式经营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说: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二)人力资本对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调节效应舒尔茨是最早开始进行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学者,根据其对人力资本的定义,人力资本指的是劳动者投入企业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资源总称。人力资本的体现也可以用质量和数量来表示,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人力资源天然属于个人,可以交易。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舒尔茨在 年提出人力资本学说,库兹涅茨扩展了资本的概念,其中心论点就是,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现有研究中农村人力资本的测度方法较为丰富,有学者通过年龄、工龄、培训、身体健康状况、文化支出费用和娱乐医疗卫生保健支出费用等多个方面来衡量农村人力资本,但大多数学者主要使用教育程度来表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有关全国农村宏观统计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对农民收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大多数的文献研究结论认为,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但也有一部分学者针对特定对象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对于不同类型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而言,相比人力资本其他方面的投入,教育的投资是对收入增加最有作用的,并且教育投资还能小幅降低农户的迁移成本。还有研究发现,农户的工作经验对户主的收入分化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受教育年限对农民的收入分化基本不产生影响。此外,对于县外就业者而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其收入增加,但与此同时会抑制农业就业者的收入。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来源和结构会产生不同影响。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其非农产业收入的增长,并且教育通过对非农产业收入的促进作用对农业收入具有消极影响。人力资本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回报理论指出,人力资本的累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户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于进一步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推动作用,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都验证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实现,核心就是人力资本的培育和投资。此外,也有研究认为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机械化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影响关系。基于上述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以及农业机械化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说: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正向作用;: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机械化促农增收具有负向的调节效应。(三)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构建包含农业机械化、农民收入以及农村人力资本的理论框架(图),以检验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路径以及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第 期邓悦,吴忠邦,罗连发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吗?图 理论分析框架三、研究设计(一)模型设定为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本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在()式的基础上,为考察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加入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其与农村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的交互项,构建模型:()()式和()式中,被解释变量 为第 省(自治区、直辖市)第 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核心解释变量 为第 省(自治区、直辖市)第 年的农村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调节变量 为第 省(自治区、直辖市)第 年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农村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交互项;为系列控制变量向量;、为待估系数;、和分别为省份固定效应、年份固定效应和随机误差项。(二)变量选取被解释变量:农民收入。基于已有的文献,农民收入水平通常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本文选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农民的收入水平,并采用对数形式表示,可以降低异方差性,减弱数据的共线性,并且不改变数据的性质和相关关系。解释变量:农业机械化水平。本文根据夏春萍和刘文清的研究经验,选用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来衡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也是已有文献中衡量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常用的指标。为进一步全面反映农业机械化水平,本文重新定义了一个农业机械化指标,采用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村人均用电量的平方根来衡量农业机械化水平。调节变量。农村人力资本。农村人力资本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选用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采用教育法计算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即用农村居民中各类别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比例乘以相应的受教育年限得到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农业技术人员。农村人力资本结构的核心就是提升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本文选取每千人农业技术人员数量来表示。控制变量。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复杂繁多的,结合已有的研究和本文研究的目的,选取如下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