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与服务...优化——基于场景理论的分析_陈莹.pdf
下载文档

ID:2312053

大小:1.51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农村 公共 文化 空间 服务 优化 基于 场景 理论 分析 陈莹
2 0 2 3年1月第3 2卷第1期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J a n.2 0 2 3V o l.3 2N o.1收稿日期:2 0 2 2-0 4-1 2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场景理论视角下社区养老公共文化空间与协同治理研究”(J S ZM 2 0 2 0 0 3 5);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 产教深度融合 社会工作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2 0 2 0 0 2 1 7 4 0 2 6)作者简介:陈 莹(1 9 8 1),女,福建南平人,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与服务路径优化*基于场景理论的分析陈 莹(闽南师范大学 法学院,福建 漳州3 6 3 0 0 0)摘 要:重建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是实现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面临着主体空心化、服务形式化、价值认同弱化等问题,而重构空间与优化服务是应对以上问题的有效路径。基于场景理论视角,以三个不同类型的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构为案例,探索场景理论三个主观维度和1 5个子维度整合式的空间重构思路。在空间重构过程中,通过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团队,以空间为载体开展服务实践,不断优化空间的服务路径。从合法性、戏剧性和真实性三个维度相应提出规范化服务策略、主动参与式服务策略、文化内核共塑策略,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品质与服务水平。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场景理论;社会工作中图分类号:C 9 1 2.8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2 4 6 3(2 0 2 3)0 1-0 0 3 2-0 9D O I:1 0.1 9 7 4 7/j.c n k i.1 0 0 9-2 4 6 3.2 0 2 3.0 1.0 0 5R u r a lP u b l i cC u l t u r a l S p a c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S e r v i c eP a t hO p t i m i z a t i o n:A nA n a l y s i sB a s e do nS c e n eT h e o r yCHE NY i n g(S c h o o l o fL a w,M i n n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Z h a n g z h o u3 6 3 0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r u r a l p u b l i c c u l t u r a l s p a c e i s ab a s i cw a y t or e a l i z e t h eh i g h-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u b l i cc u l t u r ea n da n i m p o r t a n t a p p r o a c ht ot h e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o f r u r a l c u l t u r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u r a l p u b l i cc u l t u r a l s p a c ei sf a c e dw i t hs u c hp r o b l e m sa st h eh o l l o w i n go u to ft h em a i nb o d y,t h ep o i n t l e s s f o r m a l i t i e so f s e r v i c ea n dt h ew e a k e n i n go f v a l u e i d e n t i t y,w h i l e t h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s p a c ea n dt h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s e r v i c ea r et h ee f f e c t i v e w a y st ot a c k l et h e s ep r o b l e m s.B a s e do n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s c e n e t h e o r y,t a k i n gt h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r e e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o f r u r a lp u b l i cc u l t u r a ls p a c ea sac a s e,t h i sp a p e r e x p l o r e s t h e i n t e g r a t e ds p a t i a l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i t h3s u b j e c t i v ed i m e n s i o n sa n d1 5s u b-d i m e n s i o n so f s c e n e t h e o r y.I t i ss u g g e s t e dt ob r i n gi n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o c i a lw o r kt e a m st oo p e r a t e t h es e r v i c ew i t hs p a c ea s t h ec a r r i e r,a n dc o n s t a n t l yo p t i m i z e t h es e r v i c ep a t ho f s p a c e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s p a c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o r d e rt o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a n ds e r v i c el e v e lo fr u r a lp u b l i cc u l t u r a l s p a c e,t h i sp a p e r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s t r a t e g i e so fs t a n d a r d i z e ds e r v i c e,a c t i v e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s e r v i c ea n dc o-s h a p i n go ft h ec o r eo fc u l t u r ef r o m 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st h a ta r el e g a l i t y,d r a m a t i cp r o p e r t ya n da u t h e n t i c i t y.K e yw o r d s:r u r a l a r e a sp u b l i cc u l t u r a l s p a c e;p u b l i cc u l t u r a l s e r v i c e;s c e n e t h e o r y;s o c i a lw o r k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 0 3 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中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关键任务之一。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十四五”期间还需进一步提升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空间品质,激发农村居民的自我创造和自我表达的热情,进而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而优化农村公共文化空间,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是主要任务。因此,重建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是实现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公共文化服务首先存在于公共文化空间当中1,“公共文化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空间维度和重要方式”2。公共文化空间具有多重属性和多种功能,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生产与实践表达,“其建设离不开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承载”3。“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是农村文化生发、传承的载体,也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状态”4。当下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正朝着以文化空间为重心的方向转变,一方面,文化空间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向度,将空间维度引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助于公共空间建设回归人的需求本质,从多维度考量公共文化服务的运作5;另一方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空间实践的经验表达,因此空间重建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终走向,呈现出“空间转向”的趋势6。然而,农村传统公共空间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渐渐失去作用,“慢慢淡出乡村的公共生活,村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日渐式微”7。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固有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面临“功能弱化”“公共性消解”“悬浮化”“虚无化”“同构化”“空心化”等诸多问题8。农村公共文化空间作为文化载体面临着一系列缺失的困境,传统公共文化空间衰落,“以文化惠民工程为主的福利性公共文化空间,则因机制缺失而普遍面临 资源闲置 机构空转 活动流于形式 等困境”92 1。因此,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存在普遍弱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主体的空心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化以及传统乡村文化价值的悬浮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存在主体流失后的“空心化”状态。近些年,政府通过“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村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但这种服务呈现的是自上而下的公共文化供给,满意度并不高,运作中缺乏一种自下而上的需求传达机制。在营造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过程中,存在将城市公共空间简单复制到乡村的现象,容易忽略村民的生活场景和本土传统文化的价值,造成空间活力低、服务功能单一,从而减弱村民对乡村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得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面临重构的危机1 0。一、相关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从培育、拓展农村公共文化空间与重建入手1 1。针对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建危机,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针对主体空心化问题,耿达建议培养农民主体意识,培育民间文化社团,充分挖掘居民骨干1 2;陈波等认为,居民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给予空间发展的内生动力1 3。针对服务形式化问题,苏海洋等指出,农村社区应避免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简单复制,需结合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规划空间及服务1 4;逄索等建议多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吸引居民参与,提升活动的吸引力1 5。针对价值认同弱化问题,陈波等认为应挖掘内生文化资源,重视对农村居民自我精神价值取向、地域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培养1 6。彭善民指出,在公共文化空间倡导公共精神是内在于人心的道德律令和公共意志1 7;文立杰认为,“以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主导者,政府与主体农民之间一致认同的价值约定,明确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判断和取向旨归”1 82 4,为乡村空间重构建立价值认同基础。综上,学者们从空间主体、服务及价值认同层面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