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戏曲
话剧
作业
一窦娥冤含
解析
人教版
必修
窦娥冤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盗跖(zhí) 嗟怨(jiē)
暑气暄(xuān) 孤身只影(zhǐ)
B.亢旱(kànɡ) 连累(lèi)
哥哥行(hánɡ) 古陌荒阡(mò)
C.错勘(kān) 罪愆(qiān)
服侍(shì) 杳无音信(yǎo)
D.埋怨(mái) 尸骸(hái)
提防(tí) 前合后偃(yǎn)
答案 C
解析 A项,“只”应读zhī;B项,“累”应读lei;D项,“埋”应读mán,“提”应读dī。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
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
你道是暑气暄(浓重)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
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操劳家务)
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
答案 A
解析 B项,“暄”,炎热;C项,“月一十五”,每月的初一和十五;D项,“亢旱”,大旱。
3.对下列戏曲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末”即角色名,扮演男子,“外”即“外末”的简称,指“正末”以外次要的末角。
B.“旦”,戏曲角色名,扮演妇女;“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
C.“净”,角色名,俗称花脸;“丑”即小花脸或三花脸。
D.“科”又称“科介”,戏剧中称角色的动作。“卜儿”,扮演儿童。
答案 D
解析 对“科”的解释不全面,对“卜儿”的解释错误。“科”是称角色的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等的用语。“卜儿”是扮演老年妇人的角色。
4.对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反问,拟人)
B.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珊咽不下交欢酒,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对比,排比)
C.婆婆也,你莫不为“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因此上把旧恩情,全不比新知契?(呼告,反问,对偶)
D.呀!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夸张,排比)
答案 A
解析 “天知否”不是反问句,结合下一句可以看出是设问句。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关汉卿把窦娥心灵深处最美好最闪光的东西展示给观众,让观众看到了它的毁灭,看到了它的可贵。这体现了悲剧的特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B.让窦娥临终的三个愿望的实现,从侧面表现了“神灵”和“天道”还是存在的,世界上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
C.窦娥的故事明显有着东海孝妇的影子,该故事见于《汉书·于定国传》、刘向的《说苑》和干宝的《搜神记》都有相关记载。
D.窦娥冤案只是一桩冤案,并无曲折离奇的情节。但这桩冤案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法制黑暗和官吏昏聩的深刻写照。
答案 D
解析 A项,语序不当,“看到了它的可贵”在前,“看到了它的毁灭”在后。B项,成分残缺,删除句首的“让”字。C项,句式杂糅,“见于……”和“……都有相关记载”杂糅,可删去“都有相关记载”。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演唱,在元杂剧的表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元杂剧的一人主唱也造成了某些弊端,例如由于压抑了旁侧人物,戏剧情境就表现得不够丰满
②一人主唱可以深化主要角色的情感逻辑,也有利于统一,有不少长处
③主唱的内容又常常显得冗长和勉强,主唱的演员也会过于疲累
④受讲唱艺术的影响,元杂剧的演唱虽已是代言体,却还是一人主唱的
⑤为此,元杂剧艺术家们已经开始采用一些通融的办法,但后来,这种过于单一的演唱体制仍然成为元杂剧被南戏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A.①③⑤②④ B.②①③⑤④
C.④②①③⑤ D.④⑤②①③
答案 C
解析 大致顺序为:元杂剧有“一人主唱”的特点——“一人主唱”的优点——“一人主唱”的缺点——寻求变革,但仍被南戏取代。
二、文本训练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7~10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7.“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这两句唱词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含意:窦娥无缘无故就触犯了刑法,犯了王法还不知原因何在,这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无处申的痛苦。作用:作者这样写是揭露当时法制混乱、黑白颠倒的现状。
8.请分析一下【滚绣球】这支曲子中窦娥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斥骂天地”表达了窦娥对社会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强烈不满,“只落得两泪涟涟”则表现了窦娥对人生命运不由自己把握的无奈。
9.窦娥为什么要求从后街去法场而不从前街去法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窦娥要求去后街避开前街是怕自己的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表现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作者以此展现窦娥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形象更为完整丰满。
10.剧中交代窦娥还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了,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后文写窦天章为女儿洗雪冤屈设伏笔。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4题。
长 亭 送 别
王实甫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11.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霜林像喝了酒一样红,莺莺也在离愁的折磨下像喝醉了酒一样不能自持。
B.“染”,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喜悦。
C.“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大家知道离情难舍,寸阴可贵,作者无端埋怨疏林挂不住残阳,分明是在写情,此时的崔莺莺多么希望能够留住残阳,留住张生。
D.文中与柳永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样,是在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是“除却天边月,无人知”的孤独与寂寞。
答案 B
解析 B项,不是“喜悦”是“愁苦”。
12.【正宫】【端正好】这段话作者化用范仲淹的《苏幕遮》,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写了一幅深秋旷远又凄凉的秋景。通过这个秋景,我们感受到了莺莺心中那无以言表却又无处不流露的愁苦。
13.写“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意在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马儿和车儿,实际上抒发的却是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
14.【一煞】与【端正好】相比有什么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当中的清晨景色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
四、文字运用
15.根据下面的材料,给“杂剧”下定义。(不超过50字)
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
杂剧是一种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