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論詞韻
方法
定位
明末清初
詞韻研討爲例
吴晨驊
詞學第四十八輯一四論詞韻之書的編訂方法、定位與評價吴晨驊以明末清初的詞韻研討爲例内容提要詞雖然盛行于宋代,當時却缺乏通行的詞韻之書。隨著語音的變化,後代詞人急需一部詞韻專書用以指導填詞。在明末清初,以沈謙、毛先舒爲代表的西玲詞人,集填詞名家舆音韻學專家于一身,共同研討詞韻。毛先舒依托他與柴紹炳總結的唐人韻目一百零七韻,括略沈謙詞韻而成詞韻略,引動了詞韻編訂的熱潮。在這場風潮中,形成了廣據舊詞、分合詩韻、取重雅篇的詞韻製訂基本思路,深切影響了數百年來詞韻之學的發展。而在這一訂韻思路下產生的詞韻之書,是求真與便用兩者相互折衷的產物,既對建構詞體格律規範起了巨大作用,也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關鍵詞詞韻詞韻略詞體格律沈謙毛先舒押韻,是中國古典詩歌極爲重要的形式要求之一。在堪稱一代經典的唐詩、宋詞、元曲三者中,唐詩和元曲在其盛行的時代都有相應的韻書癀爲流傳。唯獨詞體,雖然盛行于宋代,却没有一部由宋人編訂的通行詞韻流傳下來。所謂宋人朱敦儒製詞韻十六條之説,首見于清初沈雄在古今詞論中引述元人陶本文係湖南省教育癱科學研究重點頊目欽定詞譜字聲觀念研究(項目編號:)階段性成果。宗儀之語。魯國堯先生早已質疑此説一,近日學者更多方論定該説係作僞。在清代中葉,厲鶚又發現了所謂宋本詞林韻釋一書。但經後人考證,該書實際是明代以後的産物,而且書中的韻部體系更接近曲韻,是否是爲詞體而作都很難説。儘管宋人作詞並無通行的專門的詞韻書,但當時的詞人用宋代通語人韻填詞主要依據當時的官話,因此即使没有專門的韻書,也不妨礙順口作歌。元明以降,由于詞樂基本失傳,詞體日益淪爲案頭韻文,加之官話語音也在這一時期發生了重大變化,詞人如果繼續随口押韻,必乖古制。所以,製訂專門的詞韻,就成了詞學發展的必然需求。今日可見可信的詞韻之書,在清代以前主要有兩部。其一,是明萬曆年間胡文焕刊印的文會堂詞韻。該書平上去三聲用曲韻,人聲用詩韻,居然大盲,頗遭譏弾。沈際飛曾自稱願另爲一編正之?却未見成書。毛先舒又載謝天瑞暨胡文焕所録韻,雖稍取正韻;附益之,而終乖古奏,可知明人謝天瑞也曾録有詞韻。但此書未見流傳,且與胡文焕之書相似,接近洪武正韻,與宋詞的實際情况相差過大。其二,是崇禎年間由程元初、茅元儀編刻的律古詞曲賦叶韻統。該書將近體詩韻歸在沈約的名下,通過在詩韻韻目下注明通轉分合的方式,試圖以一部韻書串起古詩、律詩、古賦、詞、曲等多種文體,體例龐雜,錯亂百出。這種詞韻專書長期缺乏善本的情况,促使有識之士起而討論詞韻,並于清初形成了一個高潮,而西泠詞人群體就是這場討論中的佼佼者。這場研討在實際上確立了詞韻製訂的基本思路,因而深切影響了此後數百年詞韻之學的發展。此前學者雖然多次談及西泠詞人所訂的詞韻略但對該書的韻目數量與版本演進的認知存在偏差,對其訂韻方法的探討也亟待深人。因此,重新省思這一場詞韻研討,對指導今日的詞韻修訂、填詞創作,以及妥當評價歷史上的詞韻專書,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論詞韻之書的編訂方法定位與評價以明末清初的詞韻研討爲例一四一詞學第四十八輯一四二一西泠詞人的研韻之風與詞韻略的訂立在明末清初,詞的創作走向復興,但由于詞韻專書的缺失,詞人們對詞體用韻規範的認知水準參差不齊。沈際飛在古香岑草堂詩餘四集發凡中,專立了研韻一條:上古有韻無書,至五七言體成而有詩韻,至元人樂府出而有曲韻。詩韻嚴而瑣,在詞當併其獨用爲通用者綦多。曲韻近矣,然以上支紙寘分作支思韻,下支紙寘分作齊微韻?,上麻馬樨分作家麻韻,下麻馬褐分作車遮韻?,而人聲隸之平上去三聲,則曲韻不可以爲詞韻矣。錢塘胡文焕,有文會堂詞韻,似乎開眼,乃平上去三聲用曲韻,入聲用詩韻,居然大盲。世不復考,將詞韻不亡于無而亡于有,可深歎也,願另爲一編正之。沈際飛雖然對當時亂訂詞韻的情况多有指瑕,也知道詞韻的寬嚴在詩、曲之間,不能簡單套用曲韻,但他口稱另編,却實無建樹。在清初曾主持一時風雅的王士稹認爲:周挺齋中原音韻爲曲韻,則范善溱中州全韻當爲詞韻。至洪武正韻,斟酌諸書而成,其于詩韻,有獨用併爲通用者,有一韻拆爲二韻者,如冬鐘併人東韻,江併人陽韻,挑出元字等人先韻,翻字、殘字等入删韻,倶于宋詞暗合,填詞者所當援據。一一王氏雖然粗知詞、曲之韻有别,却誤將南曲韻認作了詞韻。沈、王二人,尚且勉强可稱爲有識之士。至如賀裳于詞韻,未常留意一,又如柳洲詞派囿于方言用浙音協韻,這些見解更是等而下之了。通過以上諸例可見,當時一般的詞人對待詞韻,要麽僅就現成韻書,取其中與詞韻相對接近者凑合使用?,要麽雖然能夠依據選詞、填詞的經驗對舊韻摘誤,却難以自立嚴密的新説。以沈謙、毛先舒爲代表的西泠詞人,改變了這一局面。他們集填詞名家與音韻專家于一身,堪稱當行專家訂韻,經過師友間的研討,對詞韻的認知取得了重大突破。沈謙(字去矜,號東江)、毛先舒(字稚黄、馳黄)、張丹、陸圻、柴紹炳(字虎臣,號省軒)、吴百朋、陳廷會、孫治、丁澎、虞黄昊,並稱西泠十子,是活躍于順康年間的重要詞人群體。其中,像沈謙的東江别集詩餘、毛先舒的鸞情詞、丁澎的扶荔詞,都是一時名作這個文士群體並不徒事吟咏,而是有多位音韻學者,其中最突出的是沈謙、毛先舒、柴紹炳三人。顧炎武題柴氏古韻通自序時就稱贊:西陵諸名士,風雅都長,省軒、馳黄、去矜,皆精韻學。顧氏著有音學五書,他對三人的評價足以稱爲内行評議,絶非虚譽。沈謙等三人不但相互切磋,還與顧炎武、趙鑰等其他友人書信往還探討韻學,詞韻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毛先舒的再與友論韻書認爲詞雖然存在少量平上去三聲通叶的現象,但亦止數闋,不盡通也,仍然應當有所區别?,又其答趙千門先生論詞韻書,與趙鑰探討詞韻入聲的分部問題,認爲在入聲通轉十分複雜的情况下,應該以少數詞作服從多數詞作,以個别詞人服從多數詞人。在音韻學理與填詞實踐的結合下,催生了一部主導詞壇近二百年之久的詞韻著作沈謙詞韻。該書的完成不晚于順治戊子(一六四八),厚度有百十餘紙可見是一部完整的韻書。但此書未能被完整地刻印出來,而是由毛先舒括略韻目大要並作簡注,以詞韻略之名收人毛氏所編的韻學通指中,此後一直以括略本及其修訂本流傳。所以,今日所談的沈氏詞韻,實際上都是由沈撰毛注的詞韻略。詞韻略將詞韻一共分爲十九部,其中舒聲十四部,平聲一般單獨押韻,上、去聲可以通押,同一韻部的平、上、去三聲相承,有對應關係?,入聲五部,則完全獨立。毛先舒將這一詞韻體系總結爲:填詞之韻,大略平聲獨押,上去通押,然間有三聲通押者,故沈氏于每部韻俱總統三聲,而中又明分平仄,凡十四部。至于入聲,無與平上去通押之法,故後又别爲五部云。詞韻略僅保留有韻目而無具體的韻字,却仍能廣泛流通。這是因爲,該書的韻目,基本承襲自當時文人所熟悉的近體詩韻之目,只是將詩韻分合爲十九部詞韻而已。但詞韻略所用的詩韻韻目又有特别論詞韻之書的編訂方法、定位與評價以明末清初的詞韻研討爲例一四三詞學第四十八輯一四四之處,既不是當時通行的陰時夫韻府群玉一百零六韻(以下簡稱陰韻),也不同于古今韻會舉要沿襲壬子新刊禮部韻略的一百零七韻,而是由毛先舒與柴紹炳據孫愐唐韻廣稽而詳核之自行總結的唐人韻目一百零七韻。這一百七韻相對于陰韻一百六韻的區别是?上聲部分,唐人韻目多二十五拯。去聲部分,唐人韻目無十卦,卦韻被併人九泰;陰韻的二十四敬,被唐人韻目稱爲映韻,陰韻的二十五徑,被唐人韻目分成徑、證兩個韻目。唐人韻目比陰韻減少一個韻目,增加二個韻目,因而總計爲一百零七韻。後世學者大多以爲詞韻略完全沿用陰時夫一百零六韻,這是有誤的。之所以造成這一誤解,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不少學者所見的詞韻略,不是最早的韻學通指本,而是各種詞集、詞話、詞譜中所附録的版本。但這些附録本其實大多數已經過改編(詳見下文),而學者却誤以爲諸本皆從韻學通指本出,故其内容體例無别一。毛先舒的韻學通指是一部試圖溝通古詩、律詩、詞、北曲、南曲諸文體用韻的著作,兼有韻理闡發與韻目圖表。該書雖然吸收了柴紹炳、沈謙、錢肅起等人的著作,但總其成、通其理的是毛先舒,並以毛先舒、柴紹炳合訂的唐人韻目一百零七韻作爲上下貫通的中軸。毛先舒對其韻學極爲自信,自稱金石或泐,斯談不渝,謂予弗信,請質諸神瞽三。所以,雖然沈謙詞韻原本使用何種韻目已不可確知,但由毛氏操刀括略的詞韻略以其自訂的一百零七韻爲基礎,而不用陰韻,却正是毛先舒等人音韻學研究成果的反映。這也更加説明,詞韻略的最終訂立,不僅僅是沈謙的功勞,更是西泠詞人群體對詞學與韻學集體思考的結晶。二詞韻略的巨大反響與詞韻之書的勃興詞韻略一經推出,在清初詞壇就激起了巨大反響。如鄒祗謨稱:去矜詞韻,考據該洽,部分秩如,可爲填詞家之指南?一?强調該書的工具之用,將詞韻略作爲方便填詞的指南。又如徐紈云:若詞韻向無定準,故其出人寬嚴,即宋人猶未免疵類。今一以沈東江氏詞韻略爲則。一强調該書對詞律規範的塑造,將詞韻略作爲詞體用韻的標準。在詞韻略的影響下,詞韻之學一掃此前的冷寂與疏漏,于清初形成了編訂詞韻的熱潮。當時有多種詞韻之書行世,主要可以分爲三個類型。其一,是沿用詞韻略原名而被附入各種詞籍的附録本。僅在順康時期,詞韻略就有至少五個附録本。這些附録本又分爲兩種,一種是從韻學通指原樣照録的,包括收入徐轨詞苑叢談與嚴坑古今詞匯二編的版本?一。另一種是雖然仍名爲詞韻略,但實際已被小幅修改的,包括鄒柢謨倚聲初集、吴綺選聲集、蔣景祁瑶華集所附録的版本。這三個版本體系完全一致,其源頭可能是這當中成書最早的倚聲初集。鄒柢謨在倚聲初集裏對詞韻略所做的主要修改是?用通行的陰時夫一百零六韻替代毛先舒自訂的一百零七韻,作爲詞韻分部的基礎?,將佳馬韻改爲麻馬韻,使售、麻三韻的部類坌:,稱六麻獨用。這一以陰韻韻目來分合的新詞韻略,其影響超過了舊本。此後的詞韻之書所依據的詩韻,除了少數采用廣韻、集韻韻目,大多數都改用陰韻,而不再使用毛先舒原本的一百零七韻。其二,是産生了許多以詞韻略爲基礎,改换新名而有較多增修的詞韻書。這類韻書包括趙繪詞韻便遵、吴綺詞韻簡、范汝受詞韻嚴、仲恒詞韻、鄭元慶詞韻、曹自鋈聽緑窗詞韻等。其中仲恒的詞韻收入查繼超的詞學全書,而詞韻簡則先後附入選聲集和記紅集兩部詞譜,這些都是當時較爲流行的詞學書。詞韻簡參照了詞韻略的分部,改用陰韻韻目,在各韻目之下添上了常用韻字。西泠詞人仲恒的詞韻則參考了詞韻略以及趙鑰、吴綺的著作,除了同樣添有韻字,還配有生僻字注音和簡單釋義。詞韻略是有目無字的括略本,而吴綺和仲恒實際就是在做恢復沈謙詞韻舊觀論詞韻之書的編訂方法、定位與評慣以明末清初的詞韻研討爲例一四五詞學第四十八輯一四六的工作,使其重新完整。在此過程中有一點值得注意,無論吴綺還是仲恒,雖然他們都改用了陰韻一百零六韻目,也和鄒祗謨一樣將佳馬韻改稱爲麻馬韻,但吴、仲二人的麻馬韻中都收人了屬于佳韻的部分韻字,實際分部和韻學通指本一樣是九佳半、六麻通用,而不同于鄒柢謨的六麻獨用。這説明,他們雖然改變了韻目名稱,但仍然認同沈謙、毛先舒對于韻部的劃分。其三,是因爲不滿詞韻略,而自出心裁的詞韻新作。詞韻略雖然廣受好評,但也不是十全十美。毛奇齡在西河詞話裏就大發異見:詞本無韻,故宋人不製韻,任意取押,雖與詩韻相通不遠,然要是無限度者。予友沈子去矜,創爲詞韻,而家稚黄取刻之,雖有功于詞甚明,然反失古意。假如三十韻中,惟尤是獨用,若東冬、江陽、魚虞、佳灰、支微齊、寒删先、蕭肴豪、覃鹽咸,則皆是通用,此雖不知詞者亦曉之,何也。獨用之外無嫌韻,通韻之外更無犯韻,則雖不分爲獨爲通,而其爲獨爲通者自了也。至如人韻,則信口揣合方音俚響,皆許入押。是一人聲而一十七韻展轉雜通,無有定紀。則是詞韻之了無依據,而不足推求,亦可驗已。况詞盛于宋,盛時不作,則毋論今不必作,萬一作之,而與古未同,則揣度之胸,多所兀臬,從之者不安,而刺之者有間,亦何必然。二毛奇龄根據宋詞中與詞韻略分部不合的少數案例,批評沈謙有失古意,並以宋人未嘗製詞韻爲由,進一步認爲詞韻之書不必作。這種取消詞韻的激進意見,違背了詞學發展的主流。同時代的蔣景祁就認爲,毛奇龄所舉的案例雖不無道理,但以去矜之書爲不必作,則又矯枉過其正矣。不滿詞韻略的還有李漁,他認爲詞韻略的缺點有?受到固有詩韻的束縛太大,導致既未能處理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