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颅内脑膜瘤MR影像征象与血管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研究_王婷婷.pdf
下载文档

ID:2308352

大小:213.29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脑膜 MR 影像 征象 血管 细胞 鉴别 诊断 研究 婷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36卷第3期Vol.36,No.3,Feb2023J Med Theor Prac颅内脑膜瘤 M 影像征象与血管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研究王婷婷温辉高金光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影像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00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I)鉴别诊断颅内脑膜瘤、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 2017 年 12月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48 例 HPC 患者(HPC 组)与 44 例脑膜瘤患者(脑膜瘤组)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MI 鉴别诊断脑膜瘤、HPC 的价值。比较两组常规、增强 MI 征象、MI 定量参数及水肿程度。结果:MI鉴别诊断脑膜瘤、HPC 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 97 92%、93 18%、95 65%,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 值为 0 913(P 0 05)。HPC 组分叶征、窄基底连接、骨折破坏及不均匀增强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脑膜瘤组,脑膜尾征发生率低于脑膜瘤组(P 0 05)。HPC 组标准化 T1(NT1)值高于脑膜瘤组,NT2、T1增强(NCE)值均低于脑膜瘤组(P 0 05),但两组标准化 ADC 值(NADC)值、病灶水肿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MI 在鉴别诊断颅内脑膜瘤与 HPC 上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且两者 MI 征象具有特异性,有助于为临床鉴别诊断脑膜瘤、HPC 提供可靠指导意见。关键词颅内脑膜瘤血管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739 45文献标识码:B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23.03.043颅内脑膜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极易与血管周细胞瘤(HPC)相混淆1。HPC 属于一种颅内血管源性恶性肿瘤,来源于脑膜间质毛细血管壁上一种变异的平滑肌细胞2。目前临床鉴别诊断颅内脑膜瘤与 HPC 主要依靠病理检测,但 HPC 由于内部血供丰富,术中易出血,且具有侵袭性3。故早期及时准确鉴别诊断脑膜瘤、HPC 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I)是临床术前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常用影像学手段,因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图像质量清晰等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4。鉴于此,本文通过对颅内脑膜瘤、HPC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两者影像学表现的差异。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 2017 年 12 月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48 例 HPC 患者与 44 例脑膜瘤患者。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确诊;(2)无 MI 检查禁忌证;(3)合并头部其他疾病者;(4)影像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二次手术者;(2)孕妇、交流障碍、意识障碍等特殊人群;(3)合并脑膜炎、脑血管疾病史;(4)检查依从性极差,中途退出者。HPC 组48 例,男 18 例,女 30 例,年龄 30 71 岁,平均年龄(52 41 8 31)岁;病程 1 个月 3 年,平均病程(19 56 4 32)个月。脑膜瘤组 44 例,男17 例,女27 例,年龄30 72 岁,平均年龄(53 03 9 02)岁,病程 1 个月 3 年,平均病程(20 12 5.1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1 2方法两组均行 MI 平扫+增扫描。采用德国GE3.0T MI 扫描仪。各扫描序列参数:T1WI 重复时间(T)2 692ms,回波时间(TE)26 8ms;T2MI 参数 T 5 100ms,TE 116 7ms;弥散加强成像(DWI)参数 T 5 400ms,TE74.5ms,层厚 5mm,层间距 1mm。b 值=0、1 000s/mm2,扫描时间 99s。表观弥散系数(ADC)图由 DWI 图像自动生成。上述扫描序列视野(FOV)均为 24cm 24cm,矩阵 256 256,层厚、间距分别为 5mm。动态增强: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 Gd-DTPA 0 1mmol/kg 体质量,注射速率 2 5ml/s,随后快速推注 17ml 生理盐水,采用压脂 VIBE 序列,参数为 T630ms,TE 9 2ms,行轴位无间断重复扫描,持续时间约 37s,后行增强冠状位、矢状位、轴位 T1WI 扫描。对两组 MI 图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包括肿瘤形态、部位、有无囊变坏死、信号等特征。由两名或以上经验丰富的诊断组医师在不知病理结果下进行阅片,并获取结论。意见发生分歧时,通过协商获取最终结果。定量分析内容包括标准化 T1(NT1)、T2(NT2)、ADC(NADC)及 T1增强值(NCE)。各数值测量由 1 名放射科医师完成,并选取瘤体三个不同层面,在各个层面肿瘤实性区域选取同等大小感兴趣区(OI)测量信号绝对值,计算均值;在同一系列半卵圆中心正常脑白质区勾画 3 个 OC,计算其均值。各序列标准值=肿瘤信号绝对值/正常脑白质信号值。1 3观察指标(1)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MI 鉴别诊断脑膜瘤、HPC 的价值。(2)比较两组常规、增强 MI 征象。(3)比较两组 MI 定量参数。(4)比较两组水肿程度。轻度 2cm,中度:2 4cm,重度 4cm。1 4统计学方法用 SPSS22 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 s)描述,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采用 kappa 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 值0 75 为一致性高,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MI 鉴别诊断脑膜瘤、HPC 的价值MI 鉴别诊断脑膜瘤、HPC 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 97 92%、93.18%、95 65%,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 值为174J Med Theor PracVol.36,No.3,Feb20232023年第36卷第3期医学理论与实践0 913(P 0 05)。见表 1。2 2两组常规、MI 征象比较HPC 组分叶征、窄基底连接、骨折破坏及不均匀增强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脑膜瘤组,脑膜尾征发生率低于脑膜瘤组(P 0 05)。见表 2。表 1MI 鉴别诊断脑膜瘤、HPC 的价值检查方法病理诊断颅内脑膜瘤HP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MI 检查颅内脑膜瘤4119792(47/48)9318(41/44)9565(88/92)HPC347表 2两组常规、MI 征象比较 n(%)组别n常规 MI 征象分叶征囊变坏死血管流空影窄基底连接骨质破坏增强 MI 征象不均匀增强脑膜尾征HPC 组4840(83 33)45(9375)40(8333)46(9583)48(10000)47(9792)8(16 67)脑膜瘤组449(20 45)38(8636)34(7727)9(2045)4(909)8(1818)43(9773)236 4611419053654252772036070461 059P0 0010234046400010 001000100012 3两组 MI 定量参数比较HPC 组 NT1值高于脑膜瘤组,NT2、NCE 值均低于脑膜瘤组(P 0 05),但两组 NADC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见表 3。表 3两组 MI 定量参数比较(x s)组别NT1NT2NADCNCEHPC 组083 0211 52 0221 37 0 151 96 038脑膜瘤组055 0152 66 0511 41 0 112 45 034t72991412414476 495P00010001015100012 4两组病灶水肿程度比较两组病灶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 399,P=0 690 0 05)。见表 4。表 4两组病灶水肿程度比较 n(%)组别n轻度中度重度HPC 组4829(60 42)15(3125)4(833)脑膜瘤组4828(63 64)12(2727)4(909)3讨论HPC 属于一种恶性疾病,侵袭性较低,影像学、临床表现与脑膜瘤存在许多相似之处,给临床鉴别诊断造成一定难度。脑膜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但存在一定恶性潜能,据临床资料显示,脑膜瘤经治疗后 3%91%会出现复发5。HPC 与脑膜瘤治疗手段与预后亦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术前明确诊断对患者非常重要。MI 是临床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扫描等优势,在肿瘤鉴别、分级中具有重要作用。李成博等6 发现,MI 鉴别诊断颅内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可达 90%以上。本研究与上述报道相符,与病理结果作为对照,kappa 值为 0 913。说明MI 可有效鉴别诊断 HPC、脑膜瘤,与病理检查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研究通过对比 HPC、脑膜瘤 MI 征象发现,HPC 组分叶征、窄基底连接、骨折破坏及不均匀增强发生率较脑膜瘤组高,而脑膜尾征比例低于脑膜瘤组。两组血管流空影、囊变坏死及水肿程度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 HPC 与脑膜瘤在血管流空影、囊变坏死、水肿等方面相似度较高,而分叶征、窄基底连接、骨折破坏及不均匀增强可能作为鉴别诊断 HPC、脑膜瘤的重要征象。(1)窄基底连接。HPC 生长速度较快,与周围脑膜作用时间较短,因此大多数 HPC 有窄基底连接特征7。而脑膜瘤与硬脑膜存在密切关系,大部分为宽基底连接8。(2)脑膜尾征。肿瘤出现脑膜尾征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长时间浸润,导致血管异常增生、静脉回流受阻等病理行改变,或大量肿瘤细胞在纤维结缔组织聚集。脑膜瘤生长时会侵犯周围硬脑膜,而 HPC 生长速度快,病程短,对硬脑膜作用的时间较短,故未出现脑膜尾征。单个 MI 征象虽在 HPC、脑膜瘤患者中均有出现,但多个 MI 征象同时存在时,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价值。但叶爱华等人9 发现,HPC、脑膜瘤血管流空影、囊变坏死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与本研究不符,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自身、操作者技术、纳入样本量等因素有关。Leehi 等人10 指出,人体正常脑白质的 T1、T2值存在一定差异,故需采用 NT1、NT2值。HPC 实性部分多为等 T1、T2信号,部分 T2信号较低,推测可能与肿瘤细胞紧密排列,胞浆少,且细胞间质内含丰富网状纤维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 NT1、NT2值比较差异显著,且 HPC 组 NCE 值低于脑膜瘤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脑膜瘤内含海绵状血管成分,血窦多,血流较慢,增强扫描峰值时间长,NCE 值较高;而HPC 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呈一过性强化,峰值时间短,NCE 值相对较低。综上所述,MI 在鉴别诊断颅内脑膜瘤与 HPC 上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且两者 MI 征象具有特异性,有助于为临床鉴别诊断脑膜瘤、HPC 提供可靠指导意见。参考文献 1赵斐,崔晶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成像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分析 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21(2):70 2Danisman MC,Koplay M,Paksoy Y,et al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Metastasis To Atypical Meningioma:The Importance Of Perfu-sion Mri Graphics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J World Neurosur-gery,2019,124(19):410-413 3王叶,熊飞,黄文才,等 增强 MI 的肿瘤纹理分析来鉴别诊断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型脑膜瘤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33(1):23-26 4Sudha M,Liu S,oland L,et al MI of intracranial intraventricularlesions J Clinical Imaging,2018,52(4):303-306 5陈晨,任翠萍,赵瑞琛,等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对鉴别诊断血管瘤型脑膜瘤与血管外皮瘤的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274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36卷第3期Vol.36,No.3,Feb2023J Med Theor Pra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