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指向_梁兆桢.pdf
下载文档

ID:2308124

大小:1.15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三个 指向 梁兆桢
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指向*梁兆桢(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摘 要: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生命线”的维持和守护,要以“主线”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作为前提和基础。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每个民族成员既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又是像石榴籽那般紧密拥抱、难以割裂、一个也不能少的“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非一件易事,而是一项时间较长、过程复杂、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及基本性质、科学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则及方法、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路径。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指向了三大“基本问题”,即要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论问题,要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论问题,要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论问题。关键词:新时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认识论 方法论 实践论中图分类号:C95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4641.2022.05.03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述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促进新时代的民族团结、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随后,在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他进一步提出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2021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他着重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的实践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和新飞跃。当前,学界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价值、问题、挑战及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一是从本体、哲学、认同等理论视角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作出了较为系统的阐释。比收稿日期:2022-06-2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大众认同困境与破解策略研究”(17ASK018)、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022年度立项项目“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2022YJJD0023)。作者简介:梁兆桢,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2022年第5期总第288期SEEK TRUTH FROM FACTSNo.5,2022General No.28820如徐黎丽等认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分歧不利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从现代语义上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现代含义就是国族称谓。5孔亭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意识两个概念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客观实体或客观存在,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主观、抽象的意识,是居于思想层面的存在。6一言以蔽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以中国各民族为统一的前途和命运共同体的自觉自知性意识,7是对中华民族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等这一“命运共同体”在情感上、心灵上和意识上的自觉认同。二是从理论意义、实践价值等角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作出了较为科学的评价。比如杨虎得等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增强理论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归结起来就是“四个有助于”,即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创新,有助于深化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理论的水平。8平维彬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层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价值作出了评价,他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我国更为从容镇定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9三是从问题、挑战和路径等实践视角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推进作出了较为多维的分析和探讨。董慧等认为,国际与国内的双重考验影响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多变的国际局势与交锋博弈的多元价值及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治理水平不齐、民族文化差异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最大挑战。10对于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学者指出,要从发挥制度优势,增进政治认同,11提升民族服务治理能力等制度和治理角度出发,12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要从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10积极构建中华民族经济利益共同体等经济和利益方面出发,13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要从强化文化情感归属,系牢精神纽带、11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等文化和心理维度出发,14涵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基础;要从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实践方面出发,10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因此,政治、物质、精神、社会等方面的夯实、打牢、涵养和厚植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着力点,必须紧紧围绕这些关键面进行实践推进。既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理论意义等问题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全面;二是部分研究存在重复、同质化等倾向,部分研究内容呈现出话语性和口号性、脱离实际等问题;三是研究视野的拓宽、研究层次的提升、研究方法的拓新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因此,本文主要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指向的内在统一性出发,试图继续就新时代“铸牢什么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回答,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二、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论指向目前,关于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或者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界定等问题,学界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和回答,基本达成了共识,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民族本身的界限,在政治、经济、文化、情感等方面表现为团结一致、相互依存、兼容并蓄、互为一体的高度凝聚、高度统一和高度认同,它是一种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民族意识”,在历史条件、价值取向、物质追求、身份认同和精神家园塑造等方面呈现出高度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历史性、发展性和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性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产生、发展和建构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性的基21本属性,意味着其历史性是由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所决定的。换言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生成的内在动力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发展和建构这段悠久历史的正确认识、科学认知和辩证考量,是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产生、发展而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性体现在它是一种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浅层到深层、从感性到理性的变化发展过程而形成的一种科学的、正确的民族意识,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民族实体的正确反映,而且能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产生积极的能动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性体现在它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既是在民族共同体漫长历史发展实践中所生成的,也是在与其他民族共同体交往、交流或者是在竞争、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对于自身共同性的自觉认识、认知和思考。比如在抗日战争中,面对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华民族由自发到自觉,形成了空前的凝聚力,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卫共同的国家、共同的家园和共同的民族,这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一种集中表现。时至今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需要发挥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合力和强大助力。在我国,不管是幅员辽阔的国土疆域、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还是无比灿烂的民族文化、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都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开拓、共同书写、共同创造和共同培育的,这“四个共同”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共同性和内在一致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生成和发展是以对中国各民族的存在性和合理性的承认、认可、赞同作为其前提和基础的,这也意味着必须从整体上认识好、把握好和处理好中华民族“多元”和“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要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多元的基础上,以增进共同性为目标,促进一体化的进程和发展,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加牢不可分、坚不可摧。质言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民族认知之上。其一,只有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性质即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性、发展性和共同性的认识、了解和把握,才能形成符合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要求的正确的“民族发展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实践中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民族发展认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把握民族发展的新机遇,正确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目标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共同团结奋斗,同心共促民族发展,协力实现民族复兴。其二,只有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性质即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性、发展性和共同性的认识、了解和把握,才能对民族共同体的认识逐步由感性的、自发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自觉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民族团结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实践中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民族团结认知”,正确把握民族团结的真谛,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民族团结意识。一言以蔽之,面向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前世今生”及其价值意蕴,形成正确的民族认知,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论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三、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论指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坚持主体性、发展性和具体性的方法论原则,又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具体方法。坚持主体性、发展性和具体性的方法论原则就是要立足新时代,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具备发展眼光,面向世界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统筹兼顾的具体方法就是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兼顾各方、综合平衡。“两个坚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构成了其方法论指向的核心内容。22首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主体性、发展性和具体性的方法论原则,这是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法。其一,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要从党群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和理性看待铸牢什么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论问题。一方面,要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心骨”,要主动强化党的领导力、提升党的执行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党的坚强引领下,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力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涵养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自觉能动性和积极主动性,助推新时代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其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一方面,要具备发展的眼光,树立“惟进取也,故日新”的民族发展信心和民族发展信念,通过制定和采取多种新发展方式、方法和措施,把中华民族凝聚起来,不断提升新发展的质效,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夯实“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另一方面,要勇于把握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时代境遇,冷静面对来自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遏制、挑衅和围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场域下加以考量和统筹推进。换言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培育和激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一次伟大实践,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可以进一步激发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效的提升,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就意味着我们既要立足国内民族实际,又要树立开放包容的国际意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不断加强中华民族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