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戏曲
文化
越南
传统
戏剧
影响
黎羌
年 月第 卷第 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论中国戏曲文化对越南传统戏剧的影响黎 羌(西安翻译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陕西 西安)摘 要 越南深受“汉文化圈”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杂剧、嘥剧、嘲剧、水上木偶戏等,自古迄今数百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演艺文化的滋养。在传统音乐、舞蹈、曲艺、诗歌、杂技、魔术等门类演艺文化的基础上,越南与中国以及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所形成的互动性跨文化表演艺术理论体系,积累了弥足珍贵的东方文艺创作、实践美学经验,充分显示了中华文明强大的传播力与深远的影响力。关键词 中国戏曲 越南戏剧 演艺理论 文化传播基金项目 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成果之一。作者简介 黎羌,本名李强,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陕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戏曲艺术、跨文化交流、东方美学。陈玉龙、杨通方、夏应元、范毓周:汉文化论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人民日报 海外版 年 月 日。中国与越南两国山水相连,古往今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越南古典与民间戏剧艺术因为长期接受华夏文化的滋养,其中包容中国地方戏曲诸多文化元素,如艺术形式、剧目内容、表现方式等。在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由中越表演艺术交融一体的嘲剧、嘥剧、水上木偶戏等有着极为鲜明的东方民族文化特色。关于越南历史、地理、文化、艺术深受“中国文化圈”的影响之说,国内外有所争议与微词,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据陈玉龙、杨通方、夏应元、范毓周著汉文化论纲中引证所云:历史学界一向认为,越南最初的历史和文化是属于“中国的文化圈”。郭廷以先生说:“在环绕中国的邻邦中,与中国接触最早,关系最深,彼此历史文化实同一体的,首推越南”。黎正甫先生在其所著郡县时代之安南一书 页也说:“于秦汉之际臣服于中国,其生活及一切建置悉仿自中国,故可为中国文化传播于亚洲南部之代表。”冯承钧先生在占婆史译序中论中越关系述:“昔之四裔漫染中国文化之最深者莫逾越南。”上述论据主要来自郭廷以中越一体的历史关系与冯承钧西域与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等文献之中。从中可知越南长期“臣服于中国,其生活及一切建置悉仿自中国”,为“漫染中国文化之最深者”。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古迄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在如今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图大略的形势下,将目光投向越南与东南亚诸国传统戏剧,认真梳理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之大成者 中国古典戏曲文化对其长远影响,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一、越南历史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交流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侧,北面与中国接壤,西部和老挝、柬埔寨毗邻,东南濒临南海,西南紧靠暹罗湾,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越南是中南半岛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内有 多个民族,以京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 左右。该族与中国广西地区的京族为一个民族,其族源可追溯到中国西南地区的“百越”。中越两国拥有相同的传统文化背景以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DOI:10.13916/ki.issn1671-511x.2023.01.008据庞希云主编东南亚文学简史言及越南的史前史记载:“越南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民族渊源可上溯到百越民族的一支,大约公元前 世纪进入红河流域,是为雒越。因此,公元前 世纪越南人即在红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活繁衍,并逐步形成了部落联盟。公元 世纪至 世纪大部分时间,越南处于中国古代政权的统治之下,这一时期史称郡县时代(中国)或北纬时期(越南)。”越南地形南北狭长,从南到北有 多公里,国土面积约 万平方公里,东临中国南海,北接广西、云南诸省。特殊的中南(印支)半岛地理位置,自然铸造其国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陈岗龙、张玉安等编东方民间文学概论综合中越两国史学家的观点,将越南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原始公社时期(从上古到公元前 年秦置郡县);.“郡县时期”或越南史学界称的“北属时期”(从公元前 年秦置郡县到公元 年丁部领统一安南,建立“大瞿越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时期,或称“独立时期”(从公元 年到 年法国实行殖民统治);.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年至 年越南八月革命);.年 月革命成功,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至今。翻阅古书典籍记载,古代越南南北方有着交趾、越裳、林邑、郡县、交州、安南、大瞿越国、陈朝、黎朝等称谓,在此期间,均与中国有着密切的文化、艺术交流。即便是清嘉庆八年(年)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始称“越南”之后,仍未中断两国“血与水”的友好邻邦关系。追溯往昔,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大越五岭之南,乃天限南北也,甚始祖由于神农氏之后,乃天启真主也,所以能与北朝各帝一方焉。”此文中的“北朝”即指中国相应历朝,所云“大越”诸朝皆以“神农氏”为“始祖”,与我国古籍文献一脉相承。如淮南子.主术训曰:“神农之治天下也,其地南至交趾。”尚书小传曰:“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公元前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版图之后,于前 年平南越,设南海、桂林、象郡,前 年,南海尉赵佗“自立南越武王”。前 年建九郡,其中所辖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皆在今越南境内。另据交州外域记云:“秦余徙民,染同夷化,日南旧风,变易俱尽。”两汉期间公元 年至 年,凡四十载,苍梧广信人士燮出任交趾太守,大受南国朝野拥戴。三国志.吴书.士燮传赞誉他“学问优博,达于从政”“羁旅之途,皆蒙其庆”。在此期间,华夏诸士纷纷南下访学问道。交趾成为当时中原人士理想的避难之所,士人南避者以百数,其中如刘熙、程秉、薛综、许靖、许慈、刘巴等。中国第一部自著的佛教典籍牟子理惑论的作者牟博(一作牟子),也举家南迁。唐宋期间,中原、江南诸地与安南属国文化交流不断。唐哀帝天祐二年(年),以昭宗时宰相孤独损为安南节度,“州人号为嶽书“;宋天平四年(年),宋朝封丁都领为“交趾郡王”;淳熙元年(年),宋又册封李英宗为“安南国王”,从此之后方终止对古代越南的直接统治,但是在随后历代仍未中断相互来往。中国“汉文化圈”亦扎根于南国,春风化雨般渗透于该国传统演艺文化与民间乐舞戏剧艺术之中。此在翁敏华、回达强著东亚戏剧互动史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国度(越南)中,曾经盛行着傩文化,这种由中国传入的傩礼、傩舞,已与越南民族的本土宗教、民俗、艺术相互融合,已多有变异。但通过追寻,我们可以发现其与中国傩文化的血缘关系。越南华侨郑怀德在撰写的安南方志嘉定城通志的行文之中,亦印证受中国古代傩事影响而形成的南国民俗演艺活动:“农历年节,于腊月二十八夜傩人击鼓,扣拍板,十五为群,沿街翱翔,视富豪之家,排闼而入,粘符诸门,念动神咒,拍鼓齐起,继以祝贺之辞。”第 期论中国戏曲文化对越南传统戏剧的影响庞希云:东南亚文学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陈岗龙、张玉安:东方民间文学概论(第三卷),北京:昆仑出版社,年,第 页。陈玉龙、杨通方、夏应元、范毓周:汉文化论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翁敏华、回达强:东亚戏剧互动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 页。在查阅越南文化史与文学史时,人们发现在公元 世纪前越南多为口头文学流传,直到太祖神武帝李公蕴建大越帝国(年)之后才有本国正式书面文学,此时期,李朝定汉文为全国通用文字。在此时期儒家思想占主要地位,文学与中国文学有着深刻的关系。虽然尚无长篇著作出现,均为诗歌书启,但多有流传。此后越南于 年在广建文庙,塑孔子、周公像。年开科取士,亦仿汉制。翌年设国子监,以培养人才。从所存文学作品里可以看出当时越南文学完全以儒家思想为正宗,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 世纪初。作为东亚近邻,无论是越南,还是东南亚诸国,相对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要大一些,正如东南亚文学简史所述:中国文学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极其广泛。在东南亚华语文学产生之前,中国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古典通俗小说,早已在东南亚广泛流传,大约从十七世纪中叶,中国地方戏曲伶人、说书人已到东南亚一带活动.越南的旧戏,从音乐、服装、脸谱、道具乃至演出方式,都受了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旧戏(如京剧)十分相似。中国的剧目,往往也被越南戏剧家所采用。通过他们的演唱,不少中国的古典通俗小说的故事在东南亚已广为人知,东周列国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西游记等书在越南流传很广。而伍子胥、蔺相如、关羽、曹操、诸葛亮、宋江、李逵、张生、红娘、孙悟空、猪八戒等则是越南百姓熟悉喜爱的人物。东亚与东南亚地区诸民族传统和现代文学艺术存在杂糅交织与文化混血现象,自古以来这里的主流文化思潮相继迁换着萨满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文学,而中国汉文学阶段性和间歇性渗透于周边国家与地区民族文化之中。中国古典戏曲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周边国家传统戏剧,还同样是东方东亚区域文化的产物,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有机地吸收了东北亚、东南亚的传统表演艺术因素,如骠国乐、扶南乐、佛乐、木偶戏等所产生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名扬世界。二、中国戏曲与越南传统戏剧艺术如上所述,古代越南在历史上与华夏中原政府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联系。关于越南传统戏剧形式经专家归纳,一般分为三大剧种:“嘲剧”“嘥剧”“水上木偶戏”。此据越南舞台艺术家协会主席黎先寿在“世界戏剧日亚洲传统戏剧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此三种本土“民间戏曲扎根于越南人民生活中,代代相传,至今不衰”,“经过历史的积淀,越南戏剧艺术形态多样,富有民族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是人类艺术精华”。根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上述传统戏剧原本是以本土原始乐舞与输入的中国元杂剧为基础,吸收了一些越南流行的歌曲后形成的,是传统的古代戏,兼用韵文和散文,一般分折演出。其唱词和说白全用越汉音。唱腔缠绵悱恻,舞蹈性较强,所演多为忠臣孝子等故事。追溯历史,相当于中国宋朝,越南黎朝龙铤王时期,当地有一位稔熟中国传统乐舞的优人或杂剧演员名为廖守忠,敷演一支华夏失传的杖鼓曲黄帝炎,受到朝廷的高度赞誉。中国学者王介南在古代东南亚历史与文化交流志一书引证,于宋朝有一位中国杂剧演员南迁古代越南效劳于梨园教坊,即“越南史书记载:越南黎朝龙铤王在位时(年)宠信宋朝优人(杂剧演员)廖守忠”。在当朝政府的举荐下,越南朝野遂流行起降黄龙宴瑶池庄周梦蝶等中国唐宋乐舞戏曲,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另外至大越时期,元代杂剧艺人李元吉抵越南“作古传戏”更是轰动当地的一桩盛事。此据黎朝史学家吴士连编撰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七“陈裕宗”大治五年(年)条记载:先是破唆都时,获优人李元吉,善歌,诸势家少年婢子从习北唱,元吉作古传戏,有西方王母献蟠桃等传。其戏有官人、朱子、旦娘、拘奴等号,凡十二人,着锡袍绣衣,击鼓吹箫,弹琴抚掌,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庞希云:东南亚文学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越南黎先寿:越南传统舞台艺术的保护、发展与革新,剧本 年第 期。王介南:中华文化通志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闹以檀槽,更出迭入为戏,感人令悲则悲,令欢则欢,我国有传戏始此。论及古代越南戏剧文学、艺术之文化背景,武斌著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一书亦明文指出:至唐朝时,越南人中已经有不少人能熟练地掌握汉语和汉文。汉字汉文的广泛应用,为中原文化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推动了越南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唐代有不少中原文人流寓安南,也给那里带去唐朝诗风。三国志 吴志士燮列传云:南国诸地“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鸣钟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与古代中国礼仪相近似。时至古林邑,于隋唐时又称“占城”或“占婆”。据隋书 南蛮列传 林邑记载,此地“乐有琴、笛、琵琶、五弦,颇与中国同。每击鼓以警众,吹蠡以即戎”。于此前后,古代越南盛行占城乐,可知其礼乐与华夏风俗更为接近。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四记载:“天资嘉瑞十七年(年),命乐工制乐曲,号占城音,其声清怨哀伤,闻者泣下。”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宋朝时“古曲悉皆散亡,顷年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