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禹风《大裁缝》的空间语言叙事_邱心怡.pdf
下载文档

ID:2308046

大小:1.62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裁缝 论禹风 裁缝 空间 语言 叙事 邱心怡
评析144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提 要】大裁缝这部作品所描述的内容演示了现代史的发展过程,在传递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贯彻了作家禹风对特定时期历史的解读。作者在作品中构建了时间和空间两个基本维度,在丰满了作品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了中国百年历史的宏伟壮观。本文将通过作品中的家族书写、社会书写、租界书写三部分展开讨论。【关键词】大裁缝 空间语言 家族 租界“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然而长期以来空间叙事作为叙事学的一个分支,得到的关注却远小于时间叙事,原因之一是人们把叙事视为仅是时间性的。随着 20 世纪小说空间化逐渐突出,对空间的语言叙事的研究状况才有所改变。1945 年,约瑟夫弗兰克提出了“空间形式”这一概念,开启了空间研究的先河,随后引起了关于空间问题的广泛研究。西摩 查特曼在 故事与话语 一书中将空间区分为“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前者是指故事发生的当下环境,后者是指叙述行为发生的环境。禹风的小说大裁缝极具地域色彩。本文将基于对叙事的理论研究,探讨作者在小说中所创造的独特空间形式及其意义。一、空间语言叙事下的家族书写作为一个典型的“家族历史叙事”结构,乔家是中国近百年来发展的一个历史缩影,它体现的不仅仅是乔氏一家的时代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更是近一百年来的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大裁缝的叙述视角不同于以往以上层贵族阶级为代表的作品,而是转向于以手工业为生的阶层视角。从精致的上层历史图景向下的社会组织发展,显示出这一阶级在历史中的作用。书写了当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涌向中国时,小人物的慌乱与选择。大裁缝描写了以乔方才为代表的三代宁波红帮裁缝游走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创业历史,其家族的空间移动历史,不仅是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现代化交锋的历史。作品把乔家的第一代定位在宁波的乡村奉化,为乔家三代出走做了铺垫。作品中有很多处描写奉化这一地域空间的背景。如“他们看见了全村白墙青瓦,这些洁净的上年纪的屋子,看似顶连顶,像天底下游动的一群大青鱼,围绕村中一鉴方塘。”但作者又不仅仅是局限于对表面环境的描写,而是用战乱这一历史大背景与乡村的美好景象形成对立。在作品的开篇,作者就引入了历史背景下的兵灾战乱,描述出传统乡村在遭受西方文明的冲击后的尴尬处境,“太平军要从里往海边打,洋鬼子舰炮从海里往岸上轰;朝廷老在下诏退贼,许诺赐人顶戴花翎可贼呢?一年年,只见贼势浩大!”作者选择乡村奉化作为叙述空间,以此来传达晚清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巨变时代,侧面凸显了传统中国正在遭遇西方现代化的冲击。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由广州北移上海。乔方才跟随着历史潮流的变化,由奉化前往上海。在作品中叙述了乔方才抵达上海后,发现上海人抽着和家乡一样的鸦片。从乡村到都市的转移,但是这种经济、社会结构因历史大环境而消解的状态却没有改变。作者利用上海这一具有代表性的都市,表现了社会繁荣下的腐败。乔方才面对这一历史变局的表现是:“他迅速跑过几个门洞,想拐弯走出这巷,却发现自己再也分不清东南西北,登时迷路。”在这里,乔方才所作出的举动宛如传统的中国,在面对西方现代化冲击时彷徨无助,找不到出路。但即便如此,上海繁荣的这一历史条件是不可否认的。乔方才在此就展现出了他的家族裁缝天赋,如他借住在王公馆时,凭借记忆帮黄瘦婆修改好了袄子。但同时他又不仅仅是局限于对裁缝手艺的继承,而是以其深刻的自省意识在历史洪流中站稳了脚跟。在他与麦牧师交往时,对方轻便的西服引起了他的注意,反省自身衣服的不便后,他便萌生出裁剪西服的向往。这种向往也在他前往横滨时得到了实现。乔方才从奉化到上海再到横滨,每一次的出走都离国际化更近一步。西方列强的海外扩张,迫使亚洲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其中为代表的就是中国上海和日本横滨,这两所城市都是在近代外力冲击下崛起的城市。作品以横滨的全面“文明开化”与上海怕坏了风水所以拆了铁路进行对比,揭示了中国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以及中国落后的原因。论 禹 风 大 裁缝的空间语言叙事邱心怡DOI:10.14014/11-2597/g2.2023.02.015 评析145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乔家的第二代乔正冠、乔端冕,两人虽都在横滨长大,但却是在不同的地域空间下生活。乔正冠居于北京,乔端冕居于上海,但是两人均继承了乔家的创业精神。一南一北的地域差异也就造就了第三代乔家子孙的命运,如生长在北京的乔新吾由于处于全国的政治中心,所以从事革命一派。生长在上海的乔百祥则步入买办阶级,进一步发扬了家族的创业与学习精神,将乔家裁缝在上海这座商会大都市中站稳了脚跟,具体内容将在下文展开论述。二、空间语言叙事下的社会书写禹风在作品中书写了很多历史事件来丰满故事的发展。但这些事件不是单纯作为背景插入到作品中,而是带有作家的叙事意图,即用历史事件的穿插来体现传统中国的解体。作品以 1860 年-1943 年为背景,先引入了太平天国事件。文章以一个裁缝视角去看待这场历史变革,“他们有大宅、银圆和好家当,还养着嫩皮肤老婆和女儿,他们怕太平军糟蹋。”表现了底层人民在遭遇生活大巨变时的彷徨无助。“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太平天国作为鸦片战争的产物,不同于以往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揭示了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下的封建中国即将走向灭亡。随后作品书写了在日本的乔氏一家遇见了孙中山与黄兴两位历史人物。作者在介绍这两位人物时穿插了日常语言,把重要的历史人物请下神坛,与平民站在一个高度上去叙述,从而拉近了小人物与历史大人物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与叙述者的距离。随后作品叙述了他们成立中国同盟会的历史事件,进一步铺垫了后文清政府的灭亡。如果说太平天国、同盟会的事件是推动中国社会的崩塌,那么,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却依旧被人勒住主权的事件,则是表明了中国在外交上面的崩塌,以及对西方列强们无可奈何的让步。由此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作者让主人公乔新吾在场,深入这场历史事件,以一个北京大学学生的视角去看待这场运动,使这场运动更加直观、立体地在我们面前展开。虽然“五四运动”没有解决一战后中国的权利问题,但是这却是中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觉醒。小说后文书写的四一二政变、东三省沦陷、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不仅推动了作品叙事时间的发展,同时也表明中国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性正在一步步走向崩塌。禹风就此说道:“乔家人在各自不同地位上,以个体独立的良知,选择了自己的人生路。乔家没人屈服于侵略者,个个承受了不公义战争的痛苦,面对挑战保持勇气,以精明稳健的处世之道演示出乱世求存的原则和技巧。”作家将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空间下,充分彰显了特定时期人物的风貌以及在历史深处所闪烁的人性光芒。三、空间语言叙事下的租界书写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至今,中国社会都处在一种与“世界性”与“现代性”的革命性对话中,上海作为中国的一个国际大都市,有两方面的特殊性。一方面,上海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上海作为一个特殊的地域空间,具有着双城文化,一半是作为租界文化存在,一半作为中国文化存在。这两方面的特殊性使得上海这一空间很容易成为叙事中心。大裁缝在描写近代中国的同时,把视角聚焦到上海,在探索小人物命运的同时也在探索这座城市的命运。在费成康的中国租界史(1991)一书中提到,“租界是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等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在近代中国先后存在的近三十个租界中,上海租界设立最早、历时最久,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市政管理模式。然而,上海租界作为突出的文化符号,不仅仅是以地域空间的作用存在,同样也是作为书写对象存在。在作品中就描绘了特定时期上海租界的模样,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近代上海城市以工商业、金融业、娱乐业等为特征的城市格局。首先,上海的经济发展为城市娱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作品中就展现了多种娱乐行业的存在,也表明了处于转型期的现代上海并没有完全脱离旧有的娱乐方式。同时,在作品中也描绘了另一种娱乐景象。随着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上海人民的娱乐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受中国传统的影响,传统的娱乐活动大多以男性为主体,而书中却描绘了以男性为主体的娱乐生活转向为男女同乐,如乔百祥带姚远纶去舞厅跳舞等。作者以娱乐业为载体,显示了古老中国的思想、生活方式等方面受到西方现代化的影响,发生了巨大变化。评析146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其次,作品大量描绘了近代上海的工商业发展。其中突出的代表即着重刻画了公共租界内的工部局以及作为买办形象存在的乔百祥。但是作品中对工部局的刻画却不同于其他作品,没有将其作为西方侵略者“公共”管理的殖民地政府进行刻画,而是将乔百祥作为主角深入这一领域正面刻画了工部局的形象。买办阶层作为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买办阶层因其特殊性,活跃于各大文学作品中,但也正是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一形象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多以负面形象去描绘。但是,大裁缝 却没有遵循以往的写作模式,而是对以乔百祥为代表的买办阶级给予正面塑造。在周怡倩和马尚龙的文章租界文化对上海市民性格的影响(2009)中说道:“租界文化是西方文化,它在改变了上海女性的某些气质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上海男性的某些气质。绅士风度是上海男性之道。”这个形象与作品中的乔百祥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文中,处处都彰显着乔百祥的绅士作风与善良。如他遇到难民时会掏出自己的皮夹子,把所有大小面额的纸币都施舍给他们。在看到底层人民艰难生活时,他没有嗤之以鼻,而是眼泛泪光感慨万千。这些形象的刻画在以往描写买办阶级的作品中几乎是没有出现过的。作为乔家的第三代子孙,乔百祥继承了家族优秀的精神品质。杨宇辰(2003)称:“买办家族形成以后,一般都呈衰落趋向。”不同于此的观点,乔百祥先是凭借其过人的手艺在上海滩立足,又一脚跨进了工部局的大门,在接管家业后又与法国人合作等,都彰显了乔百祥的过人之处。作者对题材内容的选择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具有创新之处,他凭借独特的话语对小说内容进行试验,以一个正面的形象去描绘上海工部局以及买办形象,打破了人们以往对这类形象的观念,也为其他的作家进行创作提供了借鉴意义。最后,随着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上海租界的格局呈现出一个奇特景象。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上海的工商业飞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但是抓不住潮流发展的底层人民却被拽入漩涡之中,艰难度日。外滩的贸易港口是城市中心,也成为现代上海的金融商业中心。而租界外的苏州河沿岸,则汇集了低收入群体。这两者的对立在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城市空间的呈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在上海繁华背后也充满着不幸。在誉有“东方巴黎”美称的上海土地上,却存在着多种可怖景象,而在这种触目惊心的环境下,一河之隔的对岸,却是远东最豪华的销金窟。作者禹风在描写纸醉金迷的上海时,同样也把关注放在了底层民众身上,将这种社会现象通过特殊的地域空间进行传达,以作家的关怀塑造了一个底层民众的边缘化城市空间,表现了对特殊时期中国社会以及人民命运的思考。四、结语大裁缝这部作品带有作者独特的生命感悟。叙事空间在作品叙述中不单单作为背景而存在,更是成为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品展现了特定历史空间下小人物的选择与命运,书写出传统中国与世界现代化交锋的历史,体现了作家禹风的独特思考。小说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涵上,都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其独特的叙事角度也为其他作家进行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注释龙迪勇 2006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江西社会科学第 10 期。禹 风 2002 大裁缝,浙江文艺出版社。恩格斯、马克思 20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参考文献费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