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六朝
演进
特征
唐定坤
第29卷第1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9 No.1 2023 年 1 月 J.CENT.SOUTH UNIV.(SOCIAL SCIENCES)Jan.2023 DOI:10.11817/j.issn.1672-3104.2023.01.015 论“六朝体”赋的演进与特征 唐定坤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摘要:“六朝体”赋是研究中国赋学乃至“六朝体”诗的必要内容。其演进于“两汉体”赋而言具有巨大的转向。这种转向表现在影响风格的题材、手法、用字、句式等方面:建安赋开启了舍弃汉赋名物铺陈,专致发展描写铺陈一端的短篇转向;太康赋以陆机为代表,形成了用六言“体物以形容”而蕴含诗化态势的主要特征,凡用语之清浅、修辞之细切,皆与之相关;齐梁赋在骈偶和声律上“益事妍华”,表现为以“声文”促进“形文”的深化,造成“体物”传统的诗境化、诗句化、诗体化。三个阶段的演进表征不一,以建安开启路向,太康可为标识,齐梁最显复杂。凡此皆昭示了赋学史上“六朝体”对“两汉体”的取舍发展,及其追求萧散流丽之体势美的风格特征,有助于对“赋亡”“失体”命题和后代赋文本风格学归属的深入理解。关键词:赋;六朝体;体貌;六言体物;诗化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23)01016513 文学史上一向有“六朝体”之说。一是就“六朝体”诗作为唐诗发展和变革的对象而言的,在宋明诗话中比较常见。迄清末,又兴起了宗法六朝的创作思潮。二是就“六朝体”骈文作为“古文运动”的对立面而言的。唐宋文集序、跋、书、论中贬之者甚多。迄有清一代,骈文写作复兴,论者又有“六朝体格”“六朝之胜”等说法。晚近刘师培承阮元之说,力推六朝骈文的“文学”意义;章太炎又对六朝论体文加以表彰,甚至影响到了现当代的新文学创作。鉴于此,当代学者或从宏观上提出“六朝文派”的说法,将之视为一种后代“拟古”的“隐传统”而抉发其独特的“文学性”1;或从接受史的角度将“六朝体”视为对“六朝文风的总体概括”,具体则以诗为中心来探究其文学特征2。也就是说,“六朝体”不仅是一个指向唐前六代文体的概念,还含有超越特定历史时期的体貌风格意味,其意涵需要放到更广阔的文学史中去探讨。只是“文派”的说法包含甚广,落实到诗、赋、文等体裁,皆只能得其大略。唐前文学本来以赋为主,赋又影响了诗的发展,对于“六朝体”赋这一曾经存在的重要文学现象,自当跳出诗学中心予以本位的关照。在现有的赋学研究里,学者们或聚焦于六朝赋小品化与抒情、题材、语言表现本身的关系3,或表彰赋论家如陆机对六朝赋学发展趋势的“建设性意义”4,或更多关注六朝赋的骈俪语言、风格特征等5。其中虽有涉及六朝风味的研究,而大致皆从属于对六朝之赋的宏观静态讨论。元代祝 尧古赋辩体分论“楚辞体”“两汉体”“三国六朝体”“唐律体”6(4950);明代谢榛、胡应麟 评价陆机的“赋体物而浏亮”,认为“浏亮”不同于“两汉之体”7(1146),乃属“六朝之赋所自出也”8(141)。他们所说的“三国六朝体”“六朝之赋”,其实就是蕴含审美风格特征的“六朝体”赋。“六朝体”赋虽承“两汉体”赋而来,但与之相比却有着明显而巨大的转向,向下开启了唐律赋,还导致后来所谓的“赋亡”“失体”等争 收稿日期:20220704;修回日期:2022102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教传统及其现代转化研究”(19BZW007);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唐前诗赋文体交叉研究”(17YJC751035)作者简介:唐定坤,男,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诗赋,联系邮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29 卷第 1 期 166 论。因此,参照汉赋体,探究“六朝体”赋的演进及发展特征,厘清其文体要素,就具有文学史的意义。这既是研究六朝赋的题中要义,又是比较研究汉赋、理解赋体风格学,乃至讨论“六朝体”诗、充实“六朝文派”的必要内容。一、建安:描写铺陈的损益改造 从文体学的内部关系来看,体貌取决于体格,体格即某种文体具体写作的格式和标准,用为“得体”“合体”9的准则规范。古人一般从体格切入,导向相应的审美风格,即“尊体”原则下的审美理想,如陆机“赋体物而浏亮”,表明赋之体格切入在“体物”,理想境地是“浏亮”。体格内诸要素的改变造成了体貌风格的转变,有近于“破体”,及至体格全失,就会导致文体 裂变而“失体”。就赋而言,古人的体格界定大都受诗学经义及诗学抒情中心的影响,与 创作实情不侔。俞玚所称“赋家俱以体物为铺 张”10(367),铃木虎雄所称“赋以事物为铺陈 者”11,最能客观通达地揭橥其意,即赋以铺陈手法为原则规限物事的题材12,从而形成相应的风格。手法、风格与题材既相统合又互为依赖,题材和手法的变化引起风格的相应变化,这是赋蔚为大观之后,内部体格嬗变的关键。铺陈手法的变化,具体不脱语言运用,故又表现于用字、句式的语用变化。“六朝体”赋演进及风格转向的具体特征,皆离不开这一点,只是在建安、太康、齐梁三个阶段形成了各有侧重的标志性 发展。就题材而言,六朝赋较汉赋有着渐进的 演变,即从以巨题大事为主逐步转向以单物小事为主,由以宏大事件为主转向以诗意事件为主。汉代虽不乏承自荀子赋篇一脉的咏物小赋,但仅见于席间应制、雅玩清赏,数量并不多。席 间应制类如西京杂记载“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13(3233),虽为后人见疑,实亦符合小赋应制语境。后来三国时蜀国的费祎和东吴的诸葛恪即席作麦赋 磨赋,又东吴张俨、张纯、朱异即席分赋犬、席、弩诸物14,与之一脉相承。雅玩清赏类如刘胜文木赋、刘向雅琴赋、班固竹扇赋等。偶有借物以抒情之作,孔臧蓼虫赋可为代表。但私人领域的抒情主要是骚体赋,其和咏物小赋都不是主流。只有像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枚乘七发、扬雄甘泉赋 羽猎赋 河东赋 长杨赋 蜀都赋、杜笃论都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之类的长篇巨制才堪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即所谓“京殿苑猎”类题材,悉为巨题大事,包括至广。这本质上又与“体国经野,义尚光 大”15(135)的政治宏大主题分不开,故广被史家录入,在史记 汉书 后汉书中多有全篇保留。下至魏晋,则渐少此类,而多系单物小事,在咏物类中当然只是承续荀赋一脉进而突显为要,如曹丕弹棋赋 玛瑙勒赋 莺赋、曹植九华扇赋 芙蓉赋 白鹤赋、傅玄笔赋 筝赋 郁金赋、傅咸纸赋 镜赋、夏侯湛宜男花赋 瓜赋、潘岳相风赋 莲花赋等。此时,还兴起了即事而赋、感物而赋,呈现出疏离宏大题材而倾向于当下诗意抒情的特点,如曹丕愁霖赋 喜霁赋 哀己赋 悼夭赋、曹植慰子赋 娱宾赋、傅玄辟雍乡饮酒赋 投壶赋、成公绥慰情赋 射兔赋、潘尼苦雨赋、陆机思亲赋、陆云羊肠转赋等。及至齐梁,渐受诗的影响,而多由赋物推至径赋诗意物事,如沈约高松赋、陈叔宝夜亭度雁赋、谢灵运悯衰草赋、江淹水上神女赋、萧绎采莲赋等。当然六朝不是没有大题,如何晏景福殿赋、左思三都赋、谢灵运山居赋,但一则数量较少,二则不为时风,似乎大题“屋下架屋,事事拟学”16(225226)而难越汉代,文家更倾向于小巧化。题材虽不是最主要的方面,其导向却与手法的运用相关,即赋家是以手法规限题材。铺陈手法运用的程度最能反映体貌变化的消息,如同为咏物,王褒洞箫赋便善于铺陈声情,骋辞发摅,然六朝的音乐类赋写琴、筝、笛等,大都不再“前后左右广言之”17,而反取荀赋赋物的点到为止。“六朝体”较之汉赋体的最大转向,就是铺陈的变化:汉赋一在“名物铺陈”,一在“描写铺陈”18;“六朝体”赋则舍弃前者而改造后者。六朝赋题多取小物琐事,故篇幅短小,大都文学研究 唐定坤:论“六朝体”赋的演进与特征 167 不再类聚名物。虽今所见文本多系类书辑出残篇,这一趋势亦在在可见。有些赋题可以写为大赋,但却不作展开,如曹丕校猎赋、曹植藉田赋、傅玄朝会赋、潘岳沧海赋等,都是传统京殿苑猎类的宏大题材,其篇幅内容与汉人相比却去若霄壤。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赋采用大赋的结构形式,具体书写却又点到为止。如仲长敖覈性赋的构篇颇有讲究,取荀卿与弟子李斯、韩非的对话,正是主客问答的汉赋作法,全篇却只有近四百字,便完成了讽世而抒情的内容。陆机羽扇赋以主客问答构篇,分列宋玉与诸侯、唐勒之辞,仍系短章。江淹小赋多用大赋作法,其江上之山赋用扬子赋法,以乱辞结尾;灯赋取宋玉风赋的大王庶人之别而展开;学梁王兔园赋明显是仿古,称“聊为古赋,以奋枚叔之制焉”19,篇幅也不长。庾信竹杖赋取桓宣武与楚丘先生的主客问答展开,并以歌来结尾,所谓大赋五脏俱在,其实就是抒情短制;他的枯树赋以殷仲文之赋和桓大司马之叹来组织,结尾系之以歌和叹,也是同类作法。这些作品或以主客问答来展开,或系之以歌诗乱辞来结尾,皆借宏篇框架来作小赋,显然是赋家想借大赋结构作文章改造,而一以短制小篇为旨归,致使有限的文本空间无法容纳博阔宏富的名物。小赋既以空间之限,不克名物铺陈,则唯取单物小事的描写形容。偶有如陆机瓜赋“夫其种族类数,则有括蒌定桃,黄白搏,金文蜜筒,小青大班,玄骭素碗,狸首虎蹯”20(1029),虽跳出刘桢瓜赋的全取描写,其实亦只有这几句罗列瓜的种类,全篇仍以描写为主。即便 篇幅较长的几篇存世之赋,其名物的博阔也不 及汉赋。如正始何晏景福殿赋虽属宫殿类巨题,内容以描摹形容为主,吸收了自曹植以来的形容句法,也只有极少数如“篁栖鹍鹭,濑戏鰋鲉”21(177)这类带有描写性的名物罗列,已异于汉赋写宫室广用两种铺陈手法的繁复生动。又 左思三都赋序虽在架构上完全规摹张衡二京赋,在内容上却已注重“稽之地图”“验之方志”,理据在于“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21(74),其强调征实已较汉赋有别。程大昌演繁露称司马相如赋上林乃“该四海言之”,故自不限于上林苑中之物,刘熙载谓“相如一切文,皆善于架虚行危”22(432);但三都赋既已转为征实,则三都之中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数之有尽,自无“吐无不畅,畅无或竭”22(411)的可能。只以左思规摹京都大赋的作法,尚见明显的名物铺陈,能显内容的“汪秽博富”23。及至孙绰游天台山赋,援用玄释,远有不逮;独有郭璞江赋,以学问家身份炫博素所观揽,可追“两汉体”;迄谢灵运山居赋,落入琐细,近于左思三都赋征实一路。此外之赋,不见物事堆垛,失却包括总揽的气象,遂转向在描写上下大功夫。六朝赋的关键在于描写铺陈的损益改造。转向的起点在建安赋,所以赋学史有“建安体”的说法。如祝尧古赋辨体论谢庄月赋假托曹植和王粲为宾主之辞,因为“陈思王曹植与王粲仲宣及应玚休琏、刘桢公干,并以文章驰名于魏初,时号建安体”6(54);又清沈叔埏征梦出山二图赋序:“庄亭叔编修属题令叔,亦和燮明府二图,因效建安体,各为小赋。”24建安赋受世积乱离的社会影响,转以抒情为主,注重于返向骚体的表达经验,即刘熙载所谓“乃欲由西汉而复于楚辞者”22(435),具体表现为取骚体之抒情而改长篇为短制。以短篇来抒情既 无法容纳名物的堆砌,名物罗列也不利于发摅 情性,所以只能在“物情”的表达模式上下功夫,并围绕描写的铺陈大肆展开。李调元赋话称:“邺中小赋,古意尚存。齐梁人效之,琢句愈秀,结字愈新,而去古亦愈远。”6(81)他所说的建安为一转折,齐梁更进一步,这是赋论家几乎都认可的说法。只是抉论字句,稍为简单,需加阐发。“古意尚存”一面指向建安赋承汉赋之体格,另一面指向有所变化。谢榛四溟诗话称“子建骨气渐弱,体制犹存”7(1163),虽单指曹植,意思相近,是说建安赋渐渐丧失了汉赋的气格,但尚见体制余绪,此与李说正相表里。如曹植 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29 卷第 1 期 168 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