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下铁道
基列家书
家书
中的
图景
乔娟
论地下铁道和基列家书中的互象图景乔娟(山西大学)摘要:本文以地下铁道和基列家书两部小说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地下铁道”这一历史空间在文本中的互象呈现,从而超越认知藩篱,在多样文学可然性中析出问题核心,揭示历史事件的精神内核。文章认为,两部小说从不同地域视角展开叙述,共同参与了对“地下铁道”历史空间的建构,小说文本充分运用时空移植、拟物摹绘、虚实兼容、时间延拓的叙事技巧,展现了关于“地下铁道”的思辨现实,为我们理解这一历史空间提供了多维的思想资源。:,-“”,“”,:,“”,-关键词:地下铁道;基列家书;互象:;一、引言在美国废奴史上,关于“地下铁道”()的记载如下:从世纪早期开始,有一个传奇性的废奴网络“地下铁道”一直在秘密帮助奴隶逃亡到自由的北部或加拿大。到世纪年代,已有大约十万黑人通过地下铁道获得自由。这样的记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条有形的铁路,事实上,历史上的“地下铁道”中的“地下”暗含秘密之意,而“地下铁道”泛指秘密营救逃亡黑奴的网络,包括地窖、马棚、教堂、厨房、马车、公路等空间场所。随着时间的流逝,“地下铁道”已然成为“不断增长变异及重复的文化的总和或集中体现”(克朗,)。具体而言,这一历史空间是由黑奴、营救人员、猎奴人以及一些偶发事件关联人共同建构的社会关系的集中呈现。可见,“地下铁道”这一历史空间包含着强烈“实践解放主义”(,)的意指,已然成为“美国在多元文化融合方面最早的努力”(,)和“有助于缓和那一时代旷日持久的种族冲突的跨种族的合作行为”(,)的修辞性表达。它与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稳定的历史内涵和所指,并与强调平等和正义的国家精神密切联系。显然,“地下铁道”已然成为废奴叙事的地基式建构空间,其对国家历史书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这一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却尘封许久,直到国会于年通过法案,克林顿总统签署生效,授权美国国家公园管基金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文学地域性研究 解读四个美国中西部文学文本”()。数据参见:-(:)理局()建立国家“自由地下铁道网”()项目,以确定相关地点并加以保护,普及地下铁道和参与其中的人的故事。此后,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和创作活跃起来。历史学家吉尔斯赖特()对“地下铁道”进行了大量的历史考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奥尔尼()因为一篇关于奴隶叙述的文章而成为“地下铁道”这段历史的代言人;讲述这段历史的电视剧地下()于年在美国频道热播,相关故事进入公众视野;与此同时,围绕这一历史主题的小说创作蔚成风气,好评如潮。美国当代经典小说 地下铁道(,)和 基列家书(,)在此背景下应时而生,是这一主题下的精湛之作。地下铁道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类奖项、年获普利策小说奖,是近年来美国文坛首个同时荣获这两个重量级文学奖项的作品。基列家书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两部小说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地下铁道”这一历史空间,分别从南、北方不同地域视角展开叙述,共同参与了对这一多维历史空间的建构。地下铁道 讲述了女性黑奴科拉从南方种植园腹地佐治亚州历经磨难、曲折向北的逃亡故事,叙述集中于南方蓄奴州黑奴的生活困境和逃亡经历。基列家书 则围绕牧师埃姆斯家族四代人的人生经历展开叙述,集中呈现北部自由州爱荷华的一座废奴小镇基列的历史参与及影响。两书分据视角、各具特色,跳出语言媒介的线性本位,共同绘制了关于“地下铁道”的悲喜交加的并置图景,构成了对这段历史的多重叙述。这里,承载着集体记忆和认同情感的“地下铁道”成了特殊的景观,它成为可以激发巨大记忆系统的想象空间,发生在这一想象空间中的事件呈现出一种多重叠加、互在其中的共时性特征,进而形成历史的“互象”()。从词形来看,“互象”看似脱胎于互文,也常常被简单理解为形象的互文性。事实上,该词的使用早于克里斯蒂娃提出互文性的年。“互象”一词最早出现于世纪年代初,起初作为科技术语使用,指冲洗彩照时不同感光乳剂层会使相邻层的显影受抑制,此后,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该语义逐渐消失(刘晋晋,)。年加拿大人类学家萨瓦德()用互象(-)来分析印第安神话中性活动与食物的关系(),从而将这一术语成功引入人文领域。世纪年代初,该术语逐渐进入艺术领域。美国艺术史家戴维克雷文()用“形象间对话”(-)来表述不同艺术作品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反讽”()。年,英国法语教授让达菲()对这一术语进行了跨界引用,他认为米开朗琪罗的绘画互象成了小说家西蒙唤起和保存个人西班牙记忆形象的媒介()。这篇文章得到了极富影响力的传播。此后,这一术语逐渐被人文学者全面接受。互象概念并不是互文的特例或异名,它具有独特的含义和效用(刘晋晋,)。我们知道,互文性的基本定义为:“任何文本的建构都是引言的镶嵌组合;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克里斯蒂娃,)虽然在克里斯蒂娃和巴特的原初设想中,互文包含语言及语言之外的各种媒介,然而,文学界对这一术语的使用伊始就定位于热奈特所提出的“具体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秦海鹰,)的狭义互文。在此语境下,互文性的研究范畴往往限于对引用、套用、影射、抄袭、重写在内的组成文学领域各种类型的等级体系(秦海鹰,)。与互文相比,“互象”一词所指范围更广,它可以指二维的绘图、三维的雕塑、建筑、工艺品和四维的电影、装置、行为艺术等具象物体,同时还包括认知和心理意象、视觉和文学形象以及国家形象等非实体物质形象(刘晋晋,)。这里,我们使用“互象”一词来表征由文字构建的历史图景,并不强调一部小说对另一部小说的引用或者挪用,而是关注两部小说针对同一历史空间的独立思考,但在效果上形成并置关系,从而为读者深入理解这一历史空间提供借鉴。这里,“互象”一词担当着对应互文性的使命,同时又包含对意义流动性的特别思考,它打开了意义阐释的诸多可能,是适应对象特征的必然选择。“地下铁道”仿佛是世纪上半叶美国民族融合中最大危机的“折射空间”,舞动着国家精神塑造过程的“地点芭蕾”(转引自于涛方、顾朝林,),人的意识、感受以及文化和人性的临近带都成为对这一历史空间进行研究的重要因素。围绕这一折射空间,地下铁道和 基列家书共同构建了关于这段历史的互象图论地下铁道和基列家书中的互象图景“,”,另参见:(:)。这里指的是 的论文“:,”。该文总结了关于奴隶制故事叙述的基本框架,被学界广泛讨论和引用。景。本文以这两部小说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内聚力和人类活动”(转引自于涛方、顾朝林,)各种因素附加其上的历史整体,深入探讨在时空移植、拟物摹绘、虚实兼容、时间延拓加持之下建构的关于“地下铁道”的历史互象的丰富内涵和多维意义,从而透过小说虚构的多样可然触及历史的应然,以期最大程度上接近历史真实。二、移植与摹绘中的死亡影像“地下铁道”是带有希望光晕的空间存在,在苦难的种植园奴隶心目中,虽然地下铁道神秘而不确定,但这依然是他们走投无路时的投奔去向。然而,希望跳动摇曳、模糊不清,在希望光晕的底层弥漫着步步逼近、如影随形的死亡影像。小说地下铁道有意将希望置放于一种微弱的可能性中,它打破了人们对“地下铁道”代表通向自由和希望的单一喻指,为这一空间带来了广阔多维的书写,启迪着人们的思维弹性。可以说,将生的希望与更多的死亡影像并置,这是怀特黑德赋予“地下铁道”这一历史空间的最重要内涵,以下是黑奴在逃亡过程中会面对的多种死亡可能。从女主人公科拉的人生经历来看,从决定逃亡伊始,她就陷入了死亡重影中。科拉决定出逃是因为她受到死亡的威胁。在地块被夺、遭受侮辱和皮肉之苦后,科拉意识到继续待在种植园就意味着死亡,她决定北逃。“白人会吃掉你,但有些时候,有色人的同胞同样会把你生吞活剥”()。然而,这种向生的选择可以说是一场死亡冒险。大多情况下,逃奴会被猎奴者抓回受罚而死。对于被猎回的逃奴,“坟坑就是他们的命运”(),可谓“逃而复还、笼鸟槛猿”()。大安东尼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烧焦。西泽被剁成肉酱。小可爱在特制的儿童刑具上受刑而死。这些人的命运是科拉命运的另外一种可能。除了自身面对死亡风险之外,灾祸还会殃及“地下铁道”秘密网络中的每一位救助者。在北卡罗来纳州,马丁夫妇为营救科拉而获罪被绞死,尸体被悬挂于自由小道;在印第安纳州的逃奴庇护所 瓦伦丁农场,猎奴者的袭击在废奴人士激情演讲时不期而至,死神突然降临,悲喜转化只在一瞬间。此外,另有一种死亡可能出乎人们的预想,即:逃奴为了求生可能去杀人。在逃亡的危机时分,科拉奋力反抗准备将她捕获请赏的猎捕者。“她热血上涌,伸出手,抓住一块石头,用力砸开了男孩的脑壳”()。尽管科拉实属过失杀人,但是,这样的结局,对于科拉依然影响深远,“杀人犯三个字剜着她的心”()。每每心中念想起在自己北逃过程中牺牲的人时,她不禁为死于自己之手的这位年仅岁的猎捕少年记下一笔。此外,还有一种死亡则完全属于意外。科拉的母亲梅布尔趁着夜幕,悄悄溜走,然而,她在出逃的过程中出于对女儿的思念而后悔,决意返回。然而,不幸的是,“她踩到了一床柔软的苔藓,沼泽地吞没了她”()。意外死亡是黑奴北逃难以避免的可能性遭遇之一。如上所述,我们看到,除了要自己承担灾祸之外,很多情况下逃奴还会波及救助者,情急之下甚至会成为杀人者。在这样的语境下,受害与施害两者间的界限模糊起来,在追寻自由的过程中,受害者极有可能会牵连无辜或被迫犯罪。怀特黑德将受害与施害两个主题并置讨论,引发了人们对“地下铁道”营救史的深度思考。在将死亡意象投射至关于“地下铁道”的空间构想中,怀特黑德巧妙地使用时空移植和拟物摹绘的叙述策略,在思辨力量的驱动下直观地呈现与希望伴随的浑浊和黑暗。怀特黑德笔下的思辨性历史空间集中体现在科拉北逃途中的第一站 南卡罗来纳州。在这里,怀特黑德将一系列历史真实移植入“地下铁道”营救网络中,对历史空间进行了重组。历史的多种可能被拼贴再现,黑人族群所不得不面对的歧视以历史可能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怀特黑德将施行优生计划及梅毒实验的医院和由前奴隶充当活体模特的历史博物馆移植入世纪上半叶的南卡罗来纳州。事实上,优生运动在达尔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弥漫于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全境,针对有色人种的塔斯基吉梅毒实验()从世纪年代至年代在阿拉巴马州的梅肯县存在过年之久(转引自史鹏路,),而以奴隶制为主题的人体展览并未出现在博物馆,却曾在人种学研究村落和世界博览会的展台出现。年在费城百年博览会上名为“南方”的展台开创了这种做法,此后,这种人体展览延续至世纪年代,年代后逐渐被现代文明摈弃(,)。这里,作者有意将美国非裔在历史上的种种可能性遭遇挪置到新的时空下,并加以修饰,以别样的面目呈现出来,客观上形成写作上的“蒙太奇”,通过新的组合和连接,叙述图景的画面感更为鲜明,达成高度凝练、惊心动魄的思想启迪 “国家新启蒙”和“自由选择”只是虚伪的幌子,隐秘的歧视和控制才是有色人种所面对的实质。在南卡罗来纳州的移植性塑造中,最为突显的情节是以优生和自由的名义为女性有色人种施行的体检和节育,“通过切断妇女体内的管道来阻止胎儿族裔文学专题生成。这个过程很简单,一劳永逸,而且没有风险。从而造福广大的有色人民”()。这项所谓的“公共卫生项目”()目的在于对特定种族的出生率的限制。这种隔离、分类和规训的思想与南方重建时期的种族隔离思想()如出一辙,却又更胜一筹。它以看似文明的方式施行赤裸裸的歧视和控制,喻指无育、死亡和贫瘠。怀特黑德将这一思想源头在时间轴上前移半个世纪,将黑人所面对的可能性命运集中呈现,形成聚合效应,给人以震撼之感。同样是在南卡罗来纳州,科拉在“地下铁道”的车站下方感受到了死亡的逼近。“地下铁道”原本是对黑人奴隶进行营救的秘密网络的比喻式名称,并不可做实指所用。小说中,怀特黑德将营救网络这一泛指概念转化为火车这种具体的运载方式,月台、铁轨成为作者的直观摹绘对象,用到的是拟物摹绘的叙事技巧。我们知道,“拟物是比拟的一类,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人拟为物,一种是将甲物拟为乙物”(石画,)。文中,抽象的思想和观念被比拟为具象化的携带着巨大情绪感受的实物。这种将观念具象化的创作灵感来自作者“童年时期对铁路表达的简单认知”(,),正是这种来自童年时代的直观想象将令人窒息、黑暗、狭仄的空间印象凸显出来。在南卡